-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课堂本色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课堂本色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使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确实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鲜活与灵动。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理解还不够深刻,使得部分数学课堂出现了一些“华而不实”,“虚假繁荣”等不良的现象,对教学效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现象之一:数学课堂过于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绞尽脑汁。特别是一些数学公开课、竞赛课等是非情境不上,好象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标理念的数学课。
现象之二:数学课堂中的“数学活动”只见“活动”不见“数学”,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使得数学课堂失去了“数学味”。
现象之三:数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
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
面对这些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等待和观望显然不是办法,因为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一些教师忽略了数学真实、本色课堂的呈现,数学课堂首先应该立足于本色教学。而课改中倍受关注的“动态生成、真实有效”的理念却恰恰追求了课堂这种真实本色的回归,它意味着在生动可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着“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需要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砥砺、启迪,从而使数学课堂因真实本色而更具魅力。这也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本色,在思想上是来自道家的自然归真思想;在文学上,北宋时期兴起的“本色论”,其主流是对词体的推尊,雅化、尚美,以至于南宋前期“词主情性”,一系列的学者对本色有过相当充分的认识和争鸣。
本色教育就是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天真自然的品质,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世界的美好和谐,强化善良与博爱之心,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力,在成长中形成自然而然的自我纠正。在这样的观念下从事教育教学,教师会变得乐观、真实、有趣、进取。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已提出了“本色课堂导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专题。2009年07月李从华在他的论文《着力打造本色的数学课堂》中从情境创设、探究活动、合作学习、课堂评价四个方面来打造本色的数学课堂。本课题主要从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色,同时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的本色又是什么进行探索与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新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最前沿的数学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因此,它必定比以往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更能体现时代的教改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预期目标;
总目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数学课堂是求“真”,务“实”的课堂,本色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是课堂美丽的极致,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
细分如下:目标(一)
1、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对中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数学味、生活化的认识和理解,探索、形成数学教学的理念。
2、探索、形成一系列有鲜明特色的中学数学本色课堂教学操作方式。
3、探索、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中学数学学习的评价体系。
目标(二)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思考
4、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5、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6、发展统计观念,具有初步的概率思想。
7、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8、针对现实生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9、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10、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进行数学交流。
11、对自己的数学实践,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12、懂得数学的价值,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13、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和人类社会。
14、建立自信、有坚强的意志。
15、勇于探索,热于创新。
16、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研究内容:
1、趣味性的本色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事物使学生忘乎所以、乐此不疲。有趣的数学课堂,能使学生舒心、安心,积极踊跃地发表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乐于把自己的理解感悟与他人共享。数学学习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用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去思、动口去说、动眼去看、动手来做……这样学生就能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无暇他顾,就能集中精力探究创新,个人能力、素质就能得以提升。
2、数学味的本色课堂。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和数量关系。”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正视一个事实——数学对象描述形式的高度抽象性。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就知识教知识,而更重要的要联结这些知识的思想观点及由此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要重视引导学生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的学生,就要在数学课堂上学到本色的东西:概念、计算、思维方式等,这些才是构成数学课程“数学味”的核心要素。
3、生活化的本色课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的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些都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将学生置于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而且还应当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中现实的问题。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一)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主要运用调查法研究现行教学中制约课堂的因素。
2.案例研究法:研究本色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性,运用对照手段验证本色教学的优越性,同时收集优秀案例。
3.行动对比法:对学生能力提高,成绩取得等综合素质进行评定,然后与平行班级进行对比。
(二)研究的措施
1、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加强理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教改意识,明确大纲中的要求。
2、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创造地运用教材,设计恰当的情景,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
3、贯彻实践观点,把已经成熟完整的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中付诸实施,进行实践。
4、对实践成果进行调查,对学生当堂反映及上课效果进行有效纪录,及时与组员讨论反思,对有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正或重新设计。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①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2月,理论学习和探索阶段,重点学习叶圣陶的教学观与课堂实践论,学习相关的最新的理论,以自觉的行为、高涨的热情投入实验。
②具体实践阶段:2009年3月——2010年7月,运用崭新的理念以及“先行者”的经验指导课堂实践。
③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按照分配的任务总结、反思、归档、写结题报告。贺迎春负责全面工作,撰写结题报告;杨竹君负责各类表册;王海珍负责案例的收集及汇总;孙晓敏负责案例的校对。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研究组,由贺迎春任组长,由孙晓敏任副组长,初一数学教师为成员,除特殊原因任何人不得终止研究。
2、制度保证。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例会,会议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为:
(1)汇报各子课题组研究的进度和进展情况;
(2)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互相交流思想、信息和动态;
(4)共同研究、归纳提取各年级学生表现出来的共性;
(5)安排、布置下阶段工作。各子课题组每2个星期召开一次例会。会议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为:交换情况、交流思想、信息和动态;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组织学习,安排下阶段工作。
七、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本色教学案例集》
3、数学本色教学研究的相关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本色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方案】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08-05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08-18
初中数学课堂特性研究08-07
探索数学课堂 落实有效教学04-10
高效数学课堂探索08-04
特殊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08-04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08-2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05-31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