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高考作文>江苏省高考优秀满分作文展评

江苏省高考优秀满分作文展评

时间:2023-02-25 03:58:57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2年江苏省高考优秀满分作文范文展评

2012年江苏省高考优秀满分作文范文展评
  
  姜有荣
  
  【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意解读】
  
  1.对三则材料的理解
  
  提供给考生阅读的三则材料分别是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的前四句、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的最后两句和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巨人三传》序言节选。三则诗文材料涵盖古今中外,给考生以诸多提示。
  
  材料一,“临行密密缝”的慈母之爱,源于对游子“迟迟归”的忧虑。慈母不忍游子远行,又必须放手任其远行,这是亲人间忧与爱的交织。
  
  材料二,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面上是生灵对环境的忧与爱,本质上是儿女对故乡、民族、国家的忧与爱。
  
  材料三,是对所写伟人经历和品质的某种概括。其中的忧与爱,超越种族、国界和故土,带有全球视野和宇宙情怀。
  
  2.对“忧与爱”的理解
  
  “忧与爱”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型命题,而是一个有着多重甚至悖论的复杂关系的命题。
  
  “忧”,可以是忧虑、忧患、忧郁、忧思、忧愁,甚至是忧愤;“爱”,可以是情爱、慈爱、友爱、博爱,甚至是溺爱。而“与”所传达的正是两者的关联。忧中有爱,爱中有忧;小忧与大爱,大忧与小爱;爱自然、爱生命、爱社会,忧天下、忧黎民、忧生态,等等,皆可用“与”来关联,展开多元的或对应的、有深度的考察与思考。
  
  【记叙文】
  
  忧与爱
  
  江苏一考生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终于不耐烦地啐了一口。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公寓后,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这儿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
  
  而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因为“忧”之切,“爱”之深,故而睹“小树”而思“家园”]
  
  “噫,种两垄豆角哪!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真乃见仁见智!成天待在水泥盒子里的城里人见到空地想到的是“绿化”,而原本务农的老王只会想到能“种瓜种豆”]
  
  老王从前可是个种田好手,手上老茧至今又厚又硬。
  
  前年拆迁,老王无奈地住进高楼,地耙、平车、铁锨都没地儿放,只好当破烂扔了,只一把锄头实在舍不得便留在了墙根。[这把锄头是一个“由头”,为下文的“锄头健身操”埋下了伏线,也在为情节的展开张本]
  
  离开了土地的老王像塌陷的土坑,只有被寂寞逼疯的草在向上生长。[妙喻,写出了老王失去“田园”这个根后身心无着的痛苦]
  
  那块地,他回去看过几次。晒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儿,没有动静。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藤条般缠捆了笑容。[化无形之“烦忧”为有形之“藤条”,形象而真切]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有“忧”而道不出,这才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如果能道出“田园荒芜”,就成了陶渊明式的诗人了]
  
  像担忧秋日里留在地里没收的一亩庄稼,担忧扔在墙角的一包麸皮,或者一只秃了尾巴的老黄狗。[这丝丝缕缕、碎碎片片,就是这样让老王“不思量,自难忘”,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老王那份已融入血液中的“忧”]
  
  他抛弃了它们,他被逼无奈。
  
  始终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间改头换面,而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哪能说断就断?
  
  忧与爱是利箭进入皮肤,因为深,所以痛。[“题”扣得巧! (作文大全 www.fwsir.com) 既由感而发,不抒不快,又入木三分,直穿主旨]
  
  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锄头。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失了根的农民,他能如何反抗?唯一可以抚慰自己的,还好,还有一把锄头。[这把“锄头”是一根精神的“稻草”]
  
  “举——前探——”老王扛着锄头在一群老头老太太前做着示范,“好,回落——收!”戴眼镜的老人们略显生疏地扛好了锄头。(很专业!老王于“寻他千百度”之后,终于找到了排解痛苦的出口,因而“示范”得投入而忘形]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这一细节,于不经意间显露出老王是一个干农活的“老把势”]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来做“锄头健身操”的教练,他稍一迟疑地也就答应了。[“迟疑”一词,写出了老王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城里的一群老头老太大面前“表演”,老王怎拉得下那张老脸啊!但终是“爱”深“忧”切,老王最终还是“豁”出去了]
  
  因为他肩扛锄头时,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淡一点,那块干旱的心地才如久旱逢甘霖——滋润起来。[这是一种精神、情怀的“软着陆”]
  
  最近,老王又开始了新研究——“铁锨健身操”。[真是“一发而不可收”]
  
  沉溺于此,[“沉溺”一词用得够味!老王实在被煎熬得太久了!]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忧,正如不知如何安放他的爱。
  
  【总评】
  
  本文的最大亮色是“化虚为实”。“忧与爱”是一缕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思,但作者却借助老王的一把锄头将它“实化”了。随着“失田园——寻慰藉——扛锄头”的情节展开,老王心中的那份对田园“忧与爱”的情思逐渐渗滴、流淌直至奔涌了出来。的确,在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逐步转型的大背景下,一个朴实得像泥土一样的农民失去“田园”之后,虽有切肤之痛,却是无力回天。老王舞动的“锄头”是意念中的,他的抗争也是阿Q式的,这是一种黑色幽默,带给人的是一种“含泪的笑”。
  
  【议论文】
  
  忧与爱
  
  江苏一考生
  
  伟大的爱似乎都与悲剧有关。在生活的巨大悲痛面前,人类的情感战胜了摧毁的力量。满腔的悲愤化为安恬之时,爱才显得那样隽永清新。[开篇高屋建瓴,厘清了“忧”与“爱”之间“互动”“互化”的关系]
  
  而当下的爱似乎与忧无关,人们将爱等同于欲望:金钱包裹下的爱,简单粗暴而缺乏美感。爱与其他利益混杂之时,失去其纯度。血管里满是金钱,忧伤也就变得廉价。[犀利辛辣,颇有杂文“嬉笑怒骂”之风]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之时,似越来越不懂得珍惜,因此挥霍情感。用情浅自然不会身处其中,也不易触发心中的忧思。忧与爱这一对饱受磨难的恋人,在生活中隐遁,逃开了人的内心,逃开了这个时代的文字。人类的言语变得轻佻,心灵也就愈发坚硬。[剥茧抽丝地剖析出“忧”“爱”之情“隐遁”的前因与后果]
  
  实际上忧与爱是一个深井,向它投入了多少诚挚的泪水,人类的情感就会怎样丰盈。忧让爱得以升华,爱让忧富于灵气,充满温情。[用一整句,阐述了“忧”与“爱”的辩证关系,深邃而精辟]向前世看,在忧与爱中人类开始了文明,在《诗经》的河流中,一代代人吸取了文明的给养;向外看,莎士比亚的妙笔,不仅来自技巧,也来自其内心与主人公的共鸣,对新人的关爱。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中,爱含蓄地出现,并蓬勃地生长。【用例能居高临下,缘旨“穿透”,“论”而不“述”,颇见论证功力】
  
  因此,现代人要寻找忧思,一定需要寻求意境。忧与爱藏在悲剧里,在日常生活的普遍情感里。人们发现不了它们,它们并不藏在游戏和利益里啊!
  
  也许阅读是一条必由之路:它让人暂时逃开生活的漩涡,让人在琐碎而具体的生活中能有一个冥想、清点自己的忧伤的空间。由于生活过于庞大,时代的脚步过分迅疾,小情感都会被不经意地丢弃,好让我们能追上时间。而阅读中,时光徐缓而充实,在与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悲剧里,我们得以接触不曾体验过的忧与爱,更接近人类崇高的情感,回忆自己不曾经历的时光,忏悔自己不曾犯下的过错。然后,我们才能认真地爱恋自己的命运,在忧伤中品味到生命的美感,在爱里感受到生命的重量。【这一论层,逻辑性极强,从“生活——阅读——生活”,既舍乎时序的逻辑,更舍乎事理的逻辑】
  
  作为青年人,我们应在这样的体验中认识到,爱并非总是充满欢笑的。我们应了解爱之中所有的困难,这样才能更平和地忧伤,更正确地给予情感。我们应避开没有情感的爱。
  
  忧与爱在时代的威严下战战兢兢,却总在历史的文字中熠熠生辉。用人类的智慧拯救一代人的情感,世界必能充满美感。忧与爱的力量充满人心,人的表达才有价值,人才能更加富有。【收篇能站在历史的高度,用长线的、发展的眼光审视“忧与爱”嬗变历程的主调和变奏】
  
  【总评】
  
  本文的亮点凝集于一个“思”字。首先是“思想”。文中“伟大的爱似乎都与悲剧有关”“忧让爱得以升华,爱让忧富于灵气…‘忧与爱的力量……人才能更加富有”等句子堪称警句,闪烁着哲思的光华。它启迪我们:高中生议论文要走出枯燥乏味,就必须让自己说出的话有一点“内涵”,有一点“嚼头”。其次是“思路”。从全文来看,作者先针砭时弊——“爱…失去其纯度”,“忧伤也就变得廉价”;但作者没有去做“愤青”,而是在对文化经典的涵咏中探究出了一条疗救之策——阅读。从局部来看,作者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能展开可行性论证:生活中,迅捷的脚步让我们无暇产生感情;阅读中,拉慢的时光让我们得以体验感情。而正是带着阅读中唤醒的情感,人们才能在生活中重新拾起情感,“在忧伤中品味到生命的美感,在爱里感受到生命的重量”。清晰而严谨的逻辑思路使论证环环相扣,不容置疑。它启迪我们:只有把“道理”想透彻,才能把“思路”理顺畅,进而提出切实可行而又令人信服的“出路”。

【江苏省高考优秀满分作文展评】相关文章:

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02-19

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08-09

高考满分优秀作文05-05

高考满分优秀作文02-21

满分高考优秀作文06-02

优秀高考满分作文05-23

全国高考满分优秀作文01-05

高考满分作文(优秀)01-15

高考满分作文[优秀]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