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话题作文>“民间文化”话题作文导写及例评

“民间文化”话题作文导写及例评

时间:2022-08-15 02:02:51 话题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间文化”话题作文导写及例评

  “民间文化”话题作文导写及例评
  
  [文题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民族风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风与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弘扬美德,传承文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风淳朴,民俗繁多。譬如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还有各种风味的饮食文化,令人口馋……这些节日与风情,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
  
  请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以“民间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以反映家乡“民风民俗”为主题的文章。篇幅在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其形式是“材料+话题式”。围绕一个话题,确立一定的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从而体现出对这个话题的认识深度和广度的写作形式,就是话题作文。写作话题作文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相关性原则,即写作内容要与话题叙及的内容、结论相关。二是开放性原则,包括材料的开放和文体的开放。材料的开放就是让所有的学生有话可说,大家写作时应学会发散性思维,多方位辨证的看待、处理问题;文体的开放就是不限文体,大家不必在文体选择上作过多的考虑,只要自己擅长又能发挥好的文体就适用。三是创造性原则,“话题作文”注重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家应在文章的立意、结构、取材、主题及表达上下功夫,力求显示出自己独特的智慧。据此,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完成这篇作文。
  
  一、审读话题,明确内涵。
  
  任何文题都包含着一定的含义,理解了含义,才能确定写作的范围,选择写作材料,确定文章主旨。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认真审读引出话题的材料或话题,明确话题的实质和范围。这道“材料+话题”的文题在提供的材料和写作话题的要求中,已经对“民间文化”的话题范围和“民风民俗”的主题做了较为明确地提示和限定。那么,“民间文化”的内涵是相当广泛的。譬如节日习俗、风味小吃、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都在我们的选材范围之内。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肥沃的土地养育着善良的人们,形成了淳朴的乡土风情,涌现着璀璨的民间文化艺术。如琦君的《春酒》中,作者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新年、童年、乡邻、母亲营造成一个艺术世界,为我们展现了家乡的民风之美和人情之美;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个性鲜明的民间高人的形象。当我们品读着这些散发着浓郁乡情的美文时,肯定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家乡,联想到家乡的美丽景致,联想到家乡的淳朴民风,联想到家乡的“俗事奇人”,心中的激情也会油然而生。那么,请同学们赶快拿起笔来,将家乡的风俗文化展现于世人面前。
  
  二、化大为小,选好切口。
  
  通过认真审读话题,明确了题目所包孕的所有信息及意义内涵后,就要善于化大为小,选择最佳和最小的切入点。因为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是十分宽泛的,而且不限文体,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从一个宽泛的范围内,选择一点,用具体的事迹、生动的细节或典型的材料来以小见大。如果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笼统地去思考,势必内容空泛,不着边际。话题作文力求“一针见血”,不求“面面俱到”。如本文题既可选写家乡的一种节日习俗,又可选写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还可写家乡的一个“奇人俗事”等等。
  
  三、展示自我,表现个性。
  
  选好了文章的切口,同学们还要善于根据自身的实际,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较多或体验真切的内容来写,选择最能展示个性,最能吸引人、最具表现力的材料来写,并力求从新的角度诠释话题,表现事物或阐述事理。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上要突出个性,不要落入大众化的思想中。即你所要写作的民俗文化,要尽量做到与其他民俗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和个性。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中,作者选取江苏高邮的鸭蛋作为题材,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选取的则是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村寨传歌”的动人场面。试想,鸭蛋哪个地方都有,但只有高邮的鸭蛋被公认为鸭蛋中的极品;歌会也并不鲜见,但云南的歌会却是特色鲜明。《端午的鸭蛋》《云南的歌会》之所以有特色,是因为他们都写出了个性特征。在选材上,一定要选择你所熟悉的,并且是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
  
  四、确定文体,拟好标题。
  
  话题作文虽然要求自选文体,但不等于不注重文体特征。文体特征鲜明是一篇好文章的基本要件。因此我们要根据确定的材料,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谋篇布局。写作话题作文还要注意拟出一个新颖的标题。一般来说,话题作文的话题不能直接拿来做文题。有的题目在这方面有明确的限定性要求;有的虽没有明确要求,但要求学生自己拟题。所以说,话题作文的文题可以与话题相关联,但尽量不能是话题的简单复制。
  
  [例文一]                                                     故乡“采莲船”
  
  阿月
  
  在我的故乡,有一个风俗,每年过完“元宵节”,总要玩玩“采莲船”。
  
  这是一支由本乡本土的农民组成的民间“旱船队”。船手不过三人,还有四人负责敲击锣鼓之类的乐器伴奏。他们的“船”是一只制作精美的纸船。当夜幕降临时,这只“船”就出发了。他们挨门窜户,给主人拜年祝福,“船队”在我们乡下可受欢迎了!当“船队”渐进时,人们都会高挂门灯,看看“船队”如何闹年,且听听吉祥话,心里乐嗬乐嗬。
  
  正月十六日晚,朗月当空。(作文大全 www.fwsir.com)我刚吃完饭,就听到锣钹家什的声音,我就知道“船队”将要到我们院里来了。大人们赶忙打开门灯,几个稍年长的人还用香烟之类的礼品摆下了所谓的“故事”——划“船”的“艄公”必须破开故事,否则还要举行“洗船”仪式,直到猜中破解方可收下主人摆“故事”用的礼品,划“船”走人。“船队”终于在阵阵锣钹声、鞭炮声和人群的簇拥下,缓缓“荡”进了我们的院子,停在了一块空场上。
  
  但见那“船”有一人多高,表面裹着一层各种颜色的彩纸,船篷上装饰着整齐的花篮格子,船篷四角各挑一只灯笼,发出红亮的彩光。锥行的篷顶上是一只小巧玲珑、活泼可爱的“玉猪”,漂亮极了!“坐船”的是一个年轻的后生,——他其实是将船顶着,一位划船的“老艄公”手持竹竿,面容和蔼,哼着动听的民间划船调,唱着幽默吉祥的恭贺词。还有一位装扮成赶船的“老婆婆”,头裹毛巾,身穿蓝布上衣,腰系红布围裙,拿一把大蒲扇,两手左右摆着,围着船扭秧歇步。“艄公”一边划着花纸船,一边唱着祝福歌,一边思索着船边桌椅上用礼品摆成的“过关故事”。只听他唱道:“主人的意思深呀,让我划个三转想一想!”但见这“老艄公”作出划船的姿势,在空场中转荡了三圈,在“赶船太婆”喊出的“喂——喂!停——停!”的吆喝下,方才拨稳船头,微微一笑,继续唱道:“主人的意思我知道呀!两条烟上再放八包烟,旁边点燃一支蜡烛,意思是2008年,奥运火炬将在我国北京点燃呢!”观众们都鼓起掌来,齐声夸奖“艄公”的聪明和悟性。此时,锣钹声,鞭炮声,欢笑声,响成一片。“旱船队”便在这充满着祥和愉悦的“交响乐”中缓缓划向另一农户的院落……
  
  [简评]
  
  本文通过记叙“元宵节”后,家乡民间“跑旱船”一事,展现了作者故乡的风俗人情和文化景观,反映了现代农民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祥和的幸福生活。文章选材新颖,叙事完整,尤其是对人物形貌动作的刻画和对“旱船”制作精美的描写细腻逼真,堪称一篇别具一格的成功佳作。
  
  [例文二]                                                             肉冻子
  
  阿艳
  
  “肉冻子”是我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尤其是在冬季,只要你随便走进一户农家,就常常可以在餐桌上见到这一道佳肴。自从冰箱普及以后,即便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人们也能吃上美味爽口的“肉冻子”。人工冷冻的“肉冻子”由于保持了原汁原味,既下饭又解暑,因此倍受淳朴乡民们的欢迎。
  
  关于“肉冻子”的来历,据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从前,有一位富翁吃猪肉时,往往把猪皮扔掉。他的厨娘看见这猪皮扔了怪可惜的,便把它拣回来,怎么吃呢?她大伤脑筋,最后决定熬汤喝。那时恰好是冬天,到第二天,汤给冻住了。厨娘尝了尝,觉得味道非常好;就端去给富翁喝,富翁喝了也说好;于是厨娘又把剩下的拿去给别人品尝,大家吃了个个称赞。这样,“肉冻子”这道菜便传开了。
  
  传说归传说,但在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高贵品质和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把废弃的肉皮进行“深加工”后,又成了一道难得的美味佳肴,这实在是“变废为宝”的典型范例。
  
  其实,做“肉冻子”并不难。农家腊月里是做这道菜的最佳时间。猪杀以后,用烙铁烙尽猪毛,然后把猪皮剔下来,用热水洗干净;再用快刀把肉皮切成萝卜丁状;接着,准备佐料,肉冻子需要七种配料:辣椒面、生姜、麻油、精盐、花椒、香辣粉、味精、白糖,一切准备好了;就开始炒肉皮,等香味扑鼻后再用水煮,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肉皮吵糊了,否则味苦;把肉皮煮烂后,把它端下来冷却,到第二天,就冻住了,“肉冻子”也就做成了。
  
  等到食用时,便用刀把它切成小块,看起来晶亮晶亮的。夹起一片“肉冻子”送进嘴里,抿一抿吞下去啊,怎一个“爽”字得了!那可真是香、甜、麻、辣四味俱全,口感爽滑脆嫩。你顿时会觉得神清气爽,精神振奋,食欲大增!据说,“肉冻子”还有“驱风御寒、化食清淤”的功效呢!因此,“肉冻子”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家乡人民待客的上乘佳品。
  
  朋友,你不妨试试吧!“不怕不品,就怕上瘾”哟!
  
  [简评]
  
  本文介绍了作者家乡的一道风味小吃——“肉冻子”。文章由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引出“肉冻子”的来历,接着详细介绍了“肉冻子”的制作过程、风味特点及其功用。文章说明的程序十分清楚,说明的方法妥帖得当,说明的语言干净洗练,是一篇传播家乡“饮食文化”的成功佳作。
  
  [例文三]                                                           腌白菜
  
  阿晶
  
  “腌白菜”在我的老家四川,是人人都爱吃的一道菜。它的制作方法看似简单,实际上还是颇有讲究的。
  
  首先是材料的准备。制作“腌白菜”的主要材料是:鲜嫩白菜叶、五香麻辣粉、质量上乘的陶罐、荷叶或塑料纸、精盐、捣碎的大蒜、炒熟的芝麻等。
  
  然后是时间的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就可以制作“腌白菜”了:先从白菜中挑选既大又嫩的叶子,然后洗涤晾干;等菜叶晒蔫了之后,把它放在大盆中,根据白菜的多少酌情撒上五香麻辣粉;然后用手轻揉让佐料全部沾在白菜上直到渗入内部;接着把揉好的白菜装进干净的陶罐内。
  
  制作“腌白菜”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密封。先将洗净的稻草用力塞在“腌白菜”的上面,然后用干荷叶或塑料纸封口,再用棍子撑紧,盖上罐盖,“腌白菜”就制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陶罐一定要密封闭气,否则会“走味”;白菜叶子必须选用又鲜又嫩的,也不能腌得太咸或太淡。
  
  这样过十来天后即可食用。食用时,先把“腌白菜”从陶罐中拿一些出来,重新换上干燥的稻草封口,防止空气中的细菌乘虚而入;然后把拿出来的“腌白菜”用清水洗干净,再一根根摆弄整齐,把它切成小块;最后放在锅中翻炒,同时还可以适当地掺一些炒熟的芝麻和捣碎的大蒜,增添香味。如果把切碎的“腌白菜”放在鱼鳖等火锅内,那更是味美之极,令你吃后三日不思他味!
  
  现如今,我家乡的“腌白菜”同“涪陵榨菜”一道,早已走出家乡,俏销全国各地了!
  
  [简评]
  
  本文以“民族文化”为话题,化大为小,以“饮食文化”为切入点,详细地介绍了家乡一种风味小吃——“腌白菜”的制作用料、制作过程、制作方法及其独特风味。由于小作者选择的是他所熟悉的材料,所以突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表现了具有家乡民俗文化的特色。文章说明的层次清晰,方法得当,语言简练,是一篇颇值传观的成功习作。
  
  [例文四]                                                          躲亲
  
  阿香
  
  玉姐出嫁的日子,是舅妈请“算命先生”推算后才定下的。吉期选在农历的2月23日。那天,我们全家一起床,就早早地往玉姐家里赶来。快走到她家时,远远地望见她家门前的场子里坐了好几堆人。我们便点燃了贺喜的鞭炮。大家听到了鞭炮声,只见舅妈赶忙从人堆里迎了出来。我发现舅妈的双眼红红的,像两个熟透了的水蜜桃。我们坐下后,还没喝完杯中的茶,我便迫不及待地去找玉姐,因为我平时和她最要好啦!
  
  谁知刚一跨进玉姐卧室的门,我便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只见玉姐趴在床头,肩膀一抽一抽地颤动着,原来她在低声地啜泣。我这时才想到舅妈红肿的眼睛,肯定也是刚哭过的。哎!母女俩在一起相依为命地过了这么久,突然就要分离了,谁能舍得呢?
  
  结婚,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个庄重而又神圣的日子。但对于舅妈和玉姐来说,那一天似乎来得特别早。玉姐出嫁那天,仿佛连天都亮得比平时早。舅舅和舅妈一大早起来,安排好了家中的事情,就朝着亲家相反的方向走去了。他们不会忘记“算命先生”的叮嘱:娘家父母必须向女儿出嫁相反的方向走,直到完全听不见迎亲的鞭炮声和唢呐声,这就是我们这儿农村的“躲亲” 风俗。风俗乎?迷信乎?人们无法知道,但又不得不相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为了玉姐和健哥的幸福,舅舅和舅妈早饭就没吃便远远地躲开了。我仿佛看见两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双眼满含着眼泪,一边留恋地回头张望,一边又惶急地向远方走去……
  
  我想:如此“躲亲”,与其说是一种风俗,倒不如说是一种迷信!请乡亲们好好地想一想,这种“躲亲”与新郎新娘的幸福又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算命先生”愚弄人们的一套把戏罢了!希望明智的父老乡亲们尽快地革除这种愚昧的习俗,传承那些具有高雅文化底蕴的“民风民俗”吧!
  
  [简评]
  
  本文小作者通过记叙家乡流行的一种社会婚俗——新娘出嫁那天,父母必须“躲亲”,要听不到迎亲的鞭炮声和唢呐声,只有这样,新娘新郎婚后才能幸福美满、百年和乐。其实,这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残酷的社会婚俗。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一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必将被革除。文章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副乡村“社会风俗画”。选材新颖,切入点小;个性鲜明,主题突出;语言洗练,层次井然。读后耐人寻味,促人深思。
  
  [注]本文是应山西太原《新课程》人教八年级版编辑张玉霞女士之约为其编写的专栏稿。

【“民间文化”话题作文导写及例评】相关文章:

话题作文导写08-20

话题作文“善意的谎言”导写08-16

新材料作文导写一例:静美人生08-21

“( )其实很( )”作文导写05-13

“发现”作文导写及范文08-20

材料作文“担当”导写07-13

材料作文“独立”导写08-23

“学会宽容”主题作文导写08-16

“迟到”命题作文导写08-22

材料作文“数据时代”导写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