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历史剧:我们真的伤不起
历史剧:我们真的伤不起湖北曹振国
2012年岁末的大荧屏上,《一九四二》《王的盛宴》《血滴子》等历史题材电影扎堆上映,成为坊间热议话题。与此同时,在电视这个小荧屏上,各大卫视不约而同选择了历史剧,不过,这些剧被部分网友统称为“戏说××”,因为它们虽然是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的作品,但内容跟大家熟知的历史差距甚大。对于这样的影视作品,自称“历史半吊子”的网友表示“无力吐槽,只剩吐血”。
优秀的历史题材影视剧既能生动地再现史实,又能以史为镜,观照现实。然而,近年来许多历史剧明显存在着“消费历史”的倾向,从汉唐的帝王将相,到近代的抗战建党,一些场面大、明星多、娱乐性强的历史“大片”让人直呼 “被亮瞎了眼,却感动不了心”。当权谋斗争或者悲情苦难成为中国影视行业赚钱的一着好棋时,真实的历史与记录的历史、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与影视剧中的历史到底相距多远?历史剧的意义是否已经丢失殆尽?
NO.1:收视爆棚之下,皆是吐槽亮点
◎过分美化人物或漂白反派人物
作为明朝万历年间的传奇人物,张居正担任首辅后厉行改革,创造了万历十年的中兴,但归天之际遭人非议,家产尽抄、爵封皆夺。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张居正》以历史的真实和文学的高度表现了这个历史人物,颇受读者喜爱。而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却让观众看到了一个“高大全”式的张居正。有观众指出, “满怀希望看了电视剧版后,先是吃惊,后是失望”。网上讨论最多的就是剧中的张居正过于完美,与历史不符。网友评价, “不如改名叫大明公仆张居正”“虽然是张居正,但越看越像孔繁森”。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台庆剧《大太监》,讲述的是李莲英如何在深宫经历无数斗争,最后成为慈禧太后身边大红人的经历。在人们的心目中,李莲英是个阴险毒辣、祸国殃民的反面角色,但在《大太监》里,李莲英廉洁奉公、正气凛然;而一直被认为专横残暴的慈禧,也被演绎成了爱国忧民的慈母。
【点评】
过分美化人物会让观众觉得缺少历史真实感,而漂白反派人物的审美倾向可能暗合了一些观众对流氓匪气的盲目崇拜心理。
◎剧情搞“混搭”,台词玩“穿越”
《隋唐英雄》中,李世民在编剧的笔下早出生不止10年;(作文素材 www.fwsir.com)电影《鸿门宴》中,刘亦菲饰演的虞姬大弹魏晋时才传入中原的乐器——琵琶。作为开年大剧的《楚汉传奇》,诸多史实性错误受到质疑: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背景下,竞有儒生在私塾中教孩童们读宋代才有的《三字经》;有段对白也贻笑大方,有人向赵高汇报,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了”——无论哪个朝代,当政者都不会把“造反”称为“起义”。网友吐槽, “秦末居然有阿拉伯数字”“韩信大人好高科技,竟然不拿汉简,读纸书”。《山河恋之美人无泪》中,多尔衮写给大玉儿的字条是:“你就是你,不需要作假。请接受我的道歉。祝你快乐。” “两个强盗,一个放火,一个抢掠。圆明园所有珍宝财物,能抢的就抢,能搬的就搬,不能搬的就大肆破坏。这两个贼,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这是《大太监》中慈禧的台词。《楚汉传奇》中刘邦的台词更是俗不可耐:“我要命,我要什么脸”“他不懂,你把他当个屁放了吧”。
【点评】
在如今的历史影视剧中,人物、时间、事件被随意混搭,让古人说现代流行语,历史真的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样的历史还能称其为历史吗?
◎剧情多有雷同,情节涉嫌抄袭
《山河恋美人无泪》第一集刚播出,网友就发现了一个“大雷点”:内喀尔喀部借着皇太极的婚礼,送上了一件贺礼,大家定睛一看,居然是一匹无比高大的木马,和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木马有一拼;几声炮响之后,木马和希腊神话中描写的一样,里面涌出很多人,双方厮杀起来。特洛伊木马跨越国界, “穿越”到了科尔沁草原。这种情节上的乾坤大挪移,让人啼笑皆非。另外, 《山河恋美人无泪》和《甄嬛传》人物设置相似,两剧女主角大玉儿和甄嬛性格、遭遇相似,剧中诸多桥段也相似。不少网友感慨:编剧于正的抄袭真是史无前例地完美无缺,从《宫》抄袭了网络小说《步步惊心》开始,观众就发现《唐宫美人天下》和《越狱》类似、《宫2》是《甄嫘传》的翻版,到了《山河恋之美人无泪》,还是将甄嫘的故事重新编排。因而感叹, “天下剧本一大抄,没有于正不会抄”。
【点评】
近些年,众多小说家、网络写手纷纷转战编剧行业,零门槛的入行导致编剧队伍良莠不齐,直接陷入了“抄袭不止,原创难寻”的怪圈。
N0.2:当今中国为什么盛行历史剧
◎中国影视剧习惯“向后看”思维
中国人喜欢向后看,这在影视艺术中表现得相当充分。如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翻来覆去地拍摄,帝王将相的影视作品长盛不衰,古装戏、历史戏大行其道。不管大陆还是港台,中国影视剧似乎习惯了这种“向后看”思维。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中国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在电视剧领域,古装戏是一个巨大的题材类别,尤其是宫廷剧,以前拍皇帝,汉武帝、唐玄宗、武则天、康熙、乾隆等历史上知名、多数人知晓的;皇帝拍完之后,开始拍后宫,描写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命运沉浮、情感纠葛。在谈到近期“刘邦项羽着实很忙”的话题时,业内人士认为,自清宫戏之后,历史题材剧又迎来一个小高峰,这次轮到了楚汉时期。导演高希希甚至说, “这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轮也该轮到它火了”。二是喜欢回顾历史,在故纸堆中讨生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君不见,孔子、孟子、庄子、孙子,周易、水浒、三国、聊斋……各类研究会层出不穷。因为古代中国曾经的强盛,国人习惯于从历史上寻找种族优越感。中国最显著的历史特征是文化认同和成就认知,使得中国人能够保持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信念,这种自我信念也转化成了一种在文化和种族上的优越感。相比之下,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较晚,美国人的历史也就300来年。过去的中国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人们习惯于在历史类影视作品里面找回做大国的感觉。
【点评】
我们的历史剧习惯了“向后看”,不断将国人带回古代,寻找所谓的大国感觉;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科幻类作品是“向前看”,不断警示人们现代社会可能产生的巨大问题,这一点实在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艺术想象力不足,
百目跟风导致题材扎堆
2013年的剧目,可谓群雄逐鹿,其中,光是隋唐时段的题材,就有《隋唐英雄》《隋唐演义》先后上映。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更成“宠儿”,《楚汉传奇》《楚汉争雄》《王的女人》《吕后传》《吕氏为王》等多部电视剧轮番上映。是什么造成如今“大侠英雄满屏飞”的现象?一是文化想象力的缺失。在想象力方面,中国影视剧背后所体现出的国人的思维让人发愁,不是陷入肤浅的纯娱乐,就是一味说教,或者无聊恶搞。吃老本、沉溺于老祖宗荫庇之下的古装戏,致使文化的想象力极端贫乏,文化的创造力几乎消失殆尽。二是盲目跟风,人为制造一波接一波的题材热。从红火了很多年的清官戏,到火爆一时的谍战剧、家庭婆媳剧,再到眼下余热还在的抗战剧。以及接下来的楚汉风潮。电视剧市场一直以跟风为荣。往往是一部戏火了、声势大了,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就一拥而上,直到市场饱和后观众厌烦、无利可图,再一哄而散。各种题材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部《甄嬛传》让清宫戏到达巅峰,也让曾经泛滥的清宫戏逐渐退出荧屏主流。
【点评】
盲目跟风,始终走不出题材变化之路,是国产历史剧的症结之一。反观美国,科幻、侠义、人文关怀等题材,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关怀,具有普世价值,因此美国电影能占领全球市场,并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和强大文化影响力。
◎影视剧缺乏良好的外部发展氛围
影视剧,一定会受到观众文化取向和欣赏心理的影响。国内古装戏题材的影片如此之多,要“归功”于大众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心理。为了满足大众心理,制作者不惜演绎甚至篡改历史。帝王、公主、王爷是许多观众或明或暗的仰慕对象,入迷地观看宫廷剧,可以短暂地把自己置于这些权贵人物的位子上,享受手握重权的快感,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之中做一两个小时的白日梦。从编剧转型为制片人的于正,算得上是“狗血古装剧”最有发言权的片方代表。由他执笔或担任制片人的剧,部部都红到火爆,却又是不尊重历史的典范。于正本人透露,他曾严格按照历史写了两集《宫》, “我觉得特别棒,但我家保姆说不好看,我就废掉了。现 在的观众文化水平低,爱狗血,不爱动脑筋”。
其次,我国影视剧的审查和评价机制从某种程度上反作用于影视剧创作。相比之下,古装题材电视剧远比现实主义题材更容易通过审查。以票房或收视率论英雄的评价机制也制约着影视剧的发展。如今所谓收视率反映的是非主流观剧层的数据,因此导致一些洒狗血、虐人心的戏码收视率一再冲高。一笔文化生产资金不得不花费出去时,选择历史剧多半是一个安全策略。有业内人士谈到当前的“楚汉热”时认为:楚汉的霸王们,观众比较熟悉,男人看里面的战争戏过瘾,女人看爱情戏也是很好的调味。
【点评】
美国影视和中国影视内容迥然有别,可见大众文化取向和文化心理的重要影响。国产历史剧的商业化叙事,失去了历史痛感和严肃性,为观众提供了轻松无负担的娱乐消费,而民众包括知识分子,又普遍存在躲避崇高的心理倾向, “娱乐至上”便乘虚而入,甚至占据了主体地位,制约了影视艺术发展。
◎创作者急功近利,缺乏历史敬畏
感。缺少青任担当古装片容易拍一些大场面,高投入容易换来高票房,而当今现实题材的好剧本太少,只能翻拍历史题材,一些导演便绞尽脑汁“戏谑经典”“颠覆经典”,靠恶俗化、挖掘人性的负面因素来吸引观众眼球,于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反过来看人家,一部《功夫熊猫》,经过长达六七年的准备,在电影制作前期,无论是市场调研还是剧本创作,都做了充分准备。而我们的影视剧制作者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根本不去了解市场,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有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期。
而且我们的影视剧制作者又缺乏对历史的敬畏感。本来,对待历史题材,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那些打着“创新”旗号对古人的“开发”,很难给人启示与教益:飞来飞去的武功让人生活在幻想中,那卑躬屈膝的奴才角色宣扬的是等级观念,那趾高气扬的帝王形象让人受到的是封建专制的“熏陶”。如果说拍皇帝还有一定史实和文献可参考,有一些价值和意义,拍后宫纯粹是胡编乱造,极力描写那些宫墙内的女人如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相互倾轧、伤天害理等,基本上没什么价值和意义,只能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而已。
稍微理智地思考,很容易发现,民众所喜爱的作品,不一定对民众有利,知识分子应该根据道德良知和学识,心甘情愿地做民众的代言人,甚至是民众的启蒙者、民众精神的引领者。当下,影视剧制作者缺乏人文担当,不能承担民众代言人、启蒙者或引领者的重任,不少人用一句“迎合观众的口味”来掩饰自己的责任缺失,把“洒狗血”做派的源头不负责任地归于观众,实际上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样粗制滥造出来的影视剧质量可想而知。
【点评】
中国人拍不出令人叹服的经典大片,症结在于:我们的影视剧工作者缺乏长远眼光、历史敬畏感和责任意识。
N0.3:如何认识历史剧盛行现象
声音
我不提倡戏说的古装剧。戏说不尊重历史,容易混淆视听。古装剧只要拍得不太过分,观众应该能够接受。我始终认为没有争议的作品不是好作品,现在的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了,观众都非常有主见,积极参与讨论,这有利于编剧和导演有更好的价值取向,同样有利于国产电视剧的进步。而且古装剧作为一个门类,已经深入人心,应该有一些严肃性,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是可以的。
一一导演张纪中
真实的历史和历史剧是两码事儿,影视剧中的历史人物也只是虚构的艺术形象,其使命往往不是还原历史,而是娱乐大众,观众应该清醒地区别对待。虽然很多影视剧中的人物与真实历史相去甚远,但往往深入人心,成了具有生命力的全新形象,比如梁冠华饰演的狄仁杰、王刚饰演的和坤,这些都成了公认的文化符号,我对此并不反对,观众也尽可以接受和喜爱,只要明白这不是正史就好。
一一“百家讲坛”主讲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
娱乐化解读历史不是无伤大雅,而是使学术研究庸俗化,造成历史观的错乱,对青少年贻害尤甚。因此,有责任感的历史学者应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一_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孙立群
大量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歪曲事实,恶搞历史,纯粹变成了娱乐搞笑,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观众尤其是孩子们对于真实历史的认知,让人以为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后宫秘史,以及争风吃醋、尔虞我诈。为了收视率,甚至不惜胡编乱造-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剧,都比现在进步一点,现在完全是糜烂的状态,几乎把良心丢到了一边。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谭邦和
时文
荧屏官斗何时休
王广飞
前段时间,由穿越剧《宫锁心玉》《步步惊心》衍生出来的后宫戏大行其道,后宫纷争、嫔妃陷害、尔虞我诈霸占了卫视荧屏。穿越剧曾因内容新奇怪异,对历史的表现过于跳跃随意,人物行为变化异常,而受到观众和专家的质疑。相较而言,后宫戏在内容表现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大量后宫戏存在内容雷同、人物设置脸谱化,以及严重的对历史胡编乱造、价值观混乱扭曲的问题。在这些后宫剧中,后宫佳丽一个比一个靓丽、光鲜,内心一个比一个刁钻、凶狠。这里没有真诚善良,只有丛林法则。这样的剧情在电视荧屏风起云涌,应该引发深刻的思考。
这些后宫剧缺乏历史责任感,肢解历史,胡编乱造。它们大多根据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网络文学作品主打虚构,随意性大,行文天马行空,转换到荧屏上,就造成这些古装剧对历史把控的先天不足, “戏说”成分过多,甚至到离谱的程度。另外一些后宫剧为了缩短拍摄周期,不屑打磨剧本,直接抄袭香港同类题材电视剧,情节几近相同,毫无原创性可言。国产电视剧的繁荣、发展从何谈起?
更重要的是,这些没有历史文化根基的后宫戏,提供的思想价值观也有问题。原本后宫戏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题材,通过嫔妃争宠、比拼心计可以发掘其背后隐藏的特殊人群命运的悲惨以及人性的扭曲。她们从涉世未深的少女到工于心计的嫔妃,完全是封建制度的戕害使然。但实际上,这些本应好好表现的内容在电视剧中完全被屏蔽了,而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相互算计等人性中恶的一面被无限放大,这使得今天充斥荧屏的后宫剧,只有成败没有是非,只有你死我活的阴谋、陷害、争斗,不见引人向善、向上的积极力量,更别奢谈道德坚守和人文关怀了。
情节漏洞百出,内容上将“煽、色、腥”发挥到极致,主题唯斗争至上、以恶制恶。这些被观众称为“重口味”的后宫题材电视剧,有意忽略作为公共媒体应当承担的舆论教化责任,对历史的解构背后隐藏着对权力、恩宠、一夜走红、一夜暴富的向往和对享乐主义的崇拜,既无益于认识历史,也无益于思考人生。这类电视剧是在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出现的消费历史的怪物,因其所谓对当下职场状态的映照,而受到一些年轻观众的热捧。如果继续放任这类题材的过度制作和播出,无疑会对社会心理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对历史的严重篡改和对宫廷争斗的无限放大,对于受众,尤其是青少年会构成误导,会让他们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产生歧义,失去了指引现实人生的历史坐标,一味沉溺在逃避现实的虚幻里。而对于后宫剧本身,任意设置历史语境,编造子虚乌有的情节和人物关系,片面迎合市场的低俗趣味,消费恶、渲染恶,终将在“娱乐至上”中“娱乐至死”,而留下一堆糟蹋历史、无益于人心、无益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垃圾。
(选自2012年5月8日《人民日报》,略有删节)
【后记】
看了时下的历史剧,才会深刻理解“历史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这句名言的内涵。在有些制作者眼里, “剧情需要”成了篡改历史真实的借口和理由,历史人物的年龄可以随意改变,历史事件可以随意调整,历史人物可以随便更改性格……替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孩子们说一句话:历史剧,我们真的“伤不起”!
【历史剧:我们真的伤不起】相关文章:
伤不起作文07-22
伤不起作文01-10
老爸的蛋炒饭——伤不起作文08-16
物理课呀 伤不起作文04-27
妈,我们真的累了作文02-17
得罪不起的八种人04-21
关于开不起玩笑的经典句子01-03
我们一起走过09-01
我们一起走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