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写我最初读的两本小说的作文
写我最初读的两本小说的作文我十岁那年,考入设在外村的“淳于乡高级小学”5 年级。班里有个同学杨奎智,比我大7、8 岁,很会讲故事,最吸引人的,是有个“土行孙”,会“土遁”,驾了“土遁”眨眼间能够飞行到千里之外。还有人会“金遁”“水遁”,沾了金属和水,也能倏然间飞往天外。我被迷住了,下课后就缠着他讲。杨烦了,跟我说,“自己找书看去!”
书上还有这么迷人的故事?我立即回家找书。父亲是乡村塾师,家里有点书;更重要的是我去世不久的姥爷,是个读书人,留下的几木箱书,母亲已托人运到我家。翻捡半天,书柜里全是线装的四书五经,却没有“土行孙”之类。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终于找到一本故事书,也就是长大以后知道的“小说”,书名叫《卧虎山》。
《卧虎山》不算严格的小说,叙述文字外,需要抒发感情时间有鼓书唱词。冬天晚上,母亲和姐姐灯下做针线,让我念给她们听。唱词部分,精彩处我记得有这么几句:
“这边厢金针刺破石榴蕊,香木瓜中了那杆圆头枪”……
我当时不懂什么意思,只管照本宣读。姐姐那年18 岁,已经定好日子,转过年就出嫁。她停止针线,灯影下静静地听。母亲就打断我说,“别念啦!人家说书唱戏的,太‘村’的地方就闪过去……”
这个“村”字,当时在乡间常听人们说起,意思是“色情”“下流”的意思。偏僻、穷苦、愚昧的乡野荒村,竟用了这么一个含蓄、文雅的字眼,来形容一些粗俗、野性、不堪入目的行为和语言。而且没有文化、不识字的农人也都明白其中意思。半个多世纪过去,这个“村”字,已经在当下人们的生活和交流中逐渐消失,现代人恐怕难解其意了。
这部《卧虎山》,新闻纸双面印刷,铅印,约20 万字,印刷、装帧在当时来说就算不错了。作者谁人,没有印象。我以后多年阅读、工作中,没有在任何书籍文章中见到关于此书的任何信息。我读的这本也早已丢失。
后来有人告诉我,同学赵希荣家有部《三国演义》,最好看。但他爷爷对于此书视如珍宝,任谁也不借。我按捺不住,就找到赵希荣,请他领我到他家借书。他爷爷是个干净利索的老人,不爱说话。我讷讷地提出要求,爷爷说,“你这么小,认识里面的字吗?”我连忙说认识,希荣就帮腔说:别看他比我小,可人家念五年级,比我高一级,比我多认好多字呢。
赵爷爷终于被说服,他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布包,解开一看,是一函封在硬纸壳套里的大厚书,封皮上印了《第一才子书全本绘图三国演义》。老人启开封套,里面是十几册整洁干净的粉连纸线装书。他拿出1、2 两册,告诉我仔细看,不要脏了破了,看完再回来换后面的两册。我谢了赵爷爷,接过书,高高兴兴回家了。
我读得如饥似渴,读得昏天昏地,读得如痴如醉。白天读,晚上读。课余时间读,上课时间藏在桌洞里也偷偷读。这一节是自然课,任课老师是从简易师范刚刚毕业、分来不久的杨老师。他个子比年龄最大的同学还要矮些,人很腼腆,在讲台上很拘束的样子。我坐第2 排(第一排是几个女生),离讲台一步之遥,却忍不住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偷看藏在桌洞里的《三国演义》。正读到关云长败走麦城一段,眼看英雄末路,赤兔马被绊马索绊倒,关云长被俘斩首,我心里悲痛欲绝,胸腔中冤气难平,心尖上像有几十把钢刀乱捅乱搅,直捅得、搅得我痛不欲生。这时候,杨老师一只手猛然伸过来,飞快地把我的书抽走了。
我立即嚎啕大哭,声震屋瓦。直哭得声咽气竭,整个教室鸦雀无声;直哭得同学们一个个莫名其妙,全愣了神;直哭得杨老师十分尴尬,进退两难,声音颤抖。他连忙把书还给我,一叠声说:“还给你,还给你! 别哭啦,别哭啦,别哭啦!”……
杨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知道,而且此后也无人知道,我不是因为书被老师拿走而哭;而是因为文学阅读中第一个盖世英雄之死,我为之身心颤栗、不可抑止而放声一哭!
【写我最初读的两本小说的作文】相关文章:
最初的自己作文02-24
最初的梦想作文02-08
最初的遇见作文04-24
最初的遇见作文11-02
最初的模样作文05-26
最初的梦想作文[精选]10-05
(精选)最初的梦想作文10-05
回到最初作文06-05
最初的梦想09-04
回到最初的起点作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