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材料作文“数据时代”导写
材料作文“数据时代”导写广东 沙玉伟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有句谚语: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人们不能漠视数据,数据是科学的度量。
有学者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的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数据的运用和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了种种挑战和变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读】
材料第一段第一句是美国谚语,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用数据说话。第二句有两层意思,一是人们对待数据的态度,即不能漠视数据,要尊重数据,不可忽视数据的存在、作用和意义;二是指出数据在科学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作用和意义:是度量,是标准。两句话都强调了数据的真实、可信、客观。第二段第一句借学者的观点交代“数据时代”的背景。第二句的前半句交代了数据时代的三个特点,即规模大、形式多、难辨真伪;后半句提出了在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公民、政府和社会如何面对变革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因此要在材料提供的“数据”或“数据时代”的范围内写作。写作前,首先要对“数据”这个概念有自己的理解。
“数据”,狭义的定义是: “科学实验、检验、统计等所获得的和用于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查证、决策等的数值。”广义的定义是: “数据( Data)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作文材料中的数据可以单指数值,也就是数字,也可以指各种信息的总称,包括个人、集体、社会等信息。
【立意说明】
1.符合题意
立意的角度在“数据”或“数据时代”的范围内,都“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四句话可分别作为“引发”立意的“思考点”。
材料第一段可引发的立意有:
A.通过数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正向立意)
B.重视数据是求真求实的体现。(正向立意,但不能脱离数据谈求真求实)
C.要关注数据、尊重数据、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正向立意)
D.数据要真实可信。(正向立意)
E.数据胜于雄辩。(正向立意)
F.数据是把双刃剑。(辩证立意)
G.不要迷信、盲从数据。(反向立意)
H.对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要大胆质疑(反向立意)
I.数据不是衡量真理的标准。(反向立意)
J.莫让数据蒙蔽了双眼。(反向立意)
K.漠视数据,贻害无穷。(写作重点在“数据”、第一段的第二句)
材料第二段可引发的立意有:
A.世界变了。 (写作重点在“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二句)
B.应如何面对网民的声音。(写作重点在“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二句)
C.在数据的海洋中迷失了自己。
D.莫做数据的奴隶。
E.政府,请用数据说话。
F.数据引领时代。
【佳作展示】
让数据适时说话
广东某考生
“用数据说话。”在数据时代,这是强有力的话语。
“让数据闭嘴。”在信息爆炸背景中,这是真诚的忠告。
数字与符号天生有着准确严谨的性格,从实验室到菜市场,从普通民宅到审计部门的大楼,都有它板着面孔、俯视众生的身影,但也因为21世纪堪称“数据大爆发”的时代,我们在遮天蔽日的数据中呼唤“不知情权”这一免于打扰的第六大自由。如此矛盾,我们该何去何从?依我看,让数据该出手时就出手。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到: “中国是个缺乏数字观念的国家。”在我们这个偏爱“应该大概也许是”的民族中,数据作为一种直接精准的社会管理观念,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中国,像南京大屠杀这种重大历史事件的遇难人数,至今只能得到模糊的约数;在日本,战争或者列车事故,有着精确到个位数的伤亡人数,有着刻满亡者姓名的“命”字形纪念碑。是数据的缺失,才有对生命的不尊重。再看我们神秘的三公经费、离奇的官员房产,与国外实行多年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相比,种种数据的莫名缺席,怎是一句“中国人很生气”就能了结的?
在数据的模糊与缺位中,我们流失了多少珍贵之物?但在数据的充斥与挤占中,我们似乎失去了更多。
索尔仁尼琴曾提出:“相对于‘知情权’,我们还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并且后者的意义显然更大。”在林林总总的信息与数据中,我们似乎无容身之所,时刻暴露在无尽的数据黑洞前。社交网络、移动宽带、微博、手机邮箱,无不将我们置于数据恐惧之中,与我们有关或无关的数据像潮水一样涌来,把众多网民呛得呼吸困难。也许,甩开数据,不再与世界抱成一团,我们才能享有真正自由的阳光午后。
这样说,公共事务、社会管理需要数据的规范、指导;在闲暇之时、自由生活中,则请数据休息,独享自我的精神旅行——这不能不说是现代人理想的生活方式。如在普罗旺斯诗意栖居的彼得,在数据之中游刃有余,想必他也深谙此道吧!
适时地让数据说话,将拥有妙不可言的全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