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高一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

带一本书去旅行

时间:2022-08-21 17:57:44 高一作文 我要投稿

带一本书去旅行

  带一本书去旅行
  
  南京师大附中高一 翟羽佳
  
  如果要我带一本书去旅行,我一定会带着张晓风的散文集——《风荷举》,去午后的乡野,感受田地泥土的气息。这看上去一俗一雅,似乎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每当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斟在每一个杯形小野花里的时候,我总爱和妈妈一起随着清风、随着蝴蝶穿梭在田间。从小长在城市的我,自然不能分辨身边作物的种类,但我总有一个习惯,便是指着绿油油的一片地,询问作物的名字——即使问完了,下次仍是对不上号。我总为我这样的习惯而开心甚至骄傲,我总认为每次的追问是与植物们一次积极恳切的招呼,是对大地万物起码的尊敬。
  
  正如晓风在《风荷举》里说的一样,因为我们不是亚当,没有资格为万物进行惊心动魄的命名大典,也不是仲尼,对世人的“鱼目混珠”唯有嗟叹,所以我们只能尽我们微薄的力量,做一个与万物深深契合的“问名者”;慎重而虔诚,如同进行着古代婚姻中的“问名”礼节一样,时刻都可以停下脚步,问一问田地间,刚擦肩而过的绿的名字。
  
  有时候更喜欢深入菜地,仔细端详每片在黑暗的泥土里就已设计好形状的菜叶,可是我发现,这些叶子或多或少总带着虫蛀的痕迹。阳光自上而下泼洒下来,刺痛着叶子的伤口,使小洞周围留下一圈圈黑色的血迹。我经常惋惜,经常叹息,这些苦难的见证,总是用镂空法驻留在生命里,让生命总是不那么美丽。
  
  后来,又翻《风荷举》,我才明白残缺的美丽。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为“求阙斋”,意为自己有很多缺点,以求指出;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语言学专著仅用“月·阙也”来描述我们一直所爱的玉盘。经晓风的指点,我甚至发现中国的天空大地都是曾经受过伤的,中国的神话从“共工怒触不周之山”的“天倾西北”到女娲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一般用神鳖的脚爪稳固四极,都蕴含着残破的意义。其实我们的潜意识里总是默认“阙”的境界的。
  
  走在田间,我发现我总能在自然中逐渐领悟文字的内容:总是能找到文字进行佐证。
  
  其实文学本身又如何不是从自然中感悟出来的,就连文字一开始也都是象形的啊。周朝人造字,造的“年”字,代表人打着禾捆。想必当年一定有一个快乐的农人走在类似的田野里,在北风瑟瑟中扛着满肩禾捆回家,这情景感动了造字人,于是不禁用这样一幅“冬藏阁”进行三百六十五天的重点勾画。
  
  带一本书去旅行,你会感到书在风景中,风景在书里。你会觉得你重游书中故地,更好地寻找书中的真谛。
  
  佳作点评
  
  在大概50分钟的时间内,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立意、构思、表达、成文,这需要平时扎实的写作功底。今年的作文题是一种呼唤,呼唤学生真正学语文,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开拓广阔的视野、获取丰富的知识、感知世态人情、形成丰厚的阅历、实现精神的成长等等。有人还说是“一场读书现形记,从你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你的读书态度,看出你的读书经历,看出你的读书收获”。
  
  翟羽佳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她将平面场景定格在田间,以“问名者”的身份与擦肩而过的植物对话,这其中既有自发的对绿的喜爱,还由于晓风在《风荷举》中相关表述的推波助澜。晓风如同她的陪伴者,她对植物的观察以审美的、平等的、联想人生的视角,在晓风的“提点"T逐渐感悟着残缺的美丽,发现民族文化中存在着默认“阙”的境界;在自然中领悟文字的内容,发现文学源自自然和生活,进而获得真知。本文语言风格清新,思考立意具有厚度,文字表达精炼传神,从生活到阅读灵活切换,是一篇融思想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记叙性散文。
  
  (谢晶)

【带一本书去旅行】相关文章:

带一本书去旅行03-01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04-22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精选25篇)08-31

去旅行的句子10-17

微笑去旅行作文04-15

让心灵去旅行作文02-23

带着音乐去旅行作文09-28

带上信念去旅行作文03-07

带着笑容去旅行作文05-16

带着书香去旅行作文1000字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