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谈作文中的“理”
谈谈作文中的“理”作者/熊德斌
写人,叙事,抒怀,是作文基本的表现形式,要使作文上层次,字里行间就必须有“理”的存在。“理”既指哲理,也指情理,但二者常是融合渗透,浑然一体的。一篇优秀之作,往往闪烁着智慧和理性的光芒,让读者在阅读的快感中受到启悟。下面结合课文,谈谈“理”在作文中的几种形式。
1.“理”在言语中
事物的“理”藏在人物的言说对话之中,虽然没有挑明到底是什么哲理,但能让人感受在心并能在咀嚼中开化。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我”由于胆小,爬上悬崖后不敢下来,便有了“我”与父亲的一段对话: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子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从对话中让我们明白,把危险和困难分解开来,分成一小步一小步,苦难就不大了。它也启示我们,对待生活中的困难,(www.fwsir.com)我们不要产生畏难情绪,要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困难便不成其为困难。同时,也警示我们,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只有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2.“理”在写景中
情寓景中,理随景显,作者贯注在行文中的情理倾向常常能在写景中凸现出来,我们通过作者对景物的描绘就能捕捉到这一信息。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对葳蕤繁茂的紫藤萝这样描绘:
“我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此处的景物描写,给人激情澎湃、热烈振奋之感,将之融入“文革”结束后祖国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大环境,正切合作者当时的情理心境,要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建设事业中去。
3.“理”在行动中
生活中的“理”并不是像标牌一样直接竖立在前面,让人一目了然,常常需要用行动去实践,从实践中升华哲理。如《斑羚飞渡》一文,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生存的机会,在彩虹的暗示下,于两峰之间架起了生死桥,老斑羚以自己的身体作为跳蹬,让年轻斑羚当作跳板飞向对面的山峰,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式摆脱困境。
斑羚无声的行动启迪我们,生活中的牺牲是难以避免的,有时甚至是必需的,牺牲是为了更好地延续和发展,眼前的牺牲是为了将来的更加美好。
4.“理”在自白中
世象纷乱杂沓,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待我们亲身历练后反思,便会琢磨出无穷意味。如郑振铎的《猫》一文,作者感到由于自己的主观臆断而对猫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后,有这样的内心独白: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此处,作者的内心剖示也教育我们,在生活中要多一点客观理性,少一点主观臆测,对任何人或物,尤其是弱势群体,关爱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犯了错误,要敢于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从教训中起步,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把握。
【谈谈作文中的“理”】相关文章:
谈谈作文中的“色”“声”“味”08-24
谈谈服饰作文04-08
谈谈美食作文08-04
谈谈理想作文08-24
谈谈中考作文09-04
谈谈对偶修辞08-26
谈谈提问的技巧08-24
谈谈美食作文10-15
语文中考作文03-19
谈谈学案教学的实施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