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全区六型社区实施细则
全区六型社区实施细则一、规范型社区
(一)配齐工作人员。
1、合理设定岗位。原则上每300户配备1名专职社区工作人员,暂住人口较多的社区,按暂住人口每1000人增配1名专业社区工作人员,按岗位数配齐工作人员,实现人、事、岗三统一,“老中青”年龄比例合理,大专以上学历者达到50%。
2、整合现有队伍。对社区工作队伍如两委干部队伍、公益性岗位队伍、治安巡逻队伍、社会法庭队伍以及网格协管员队伍进行整理归并、择优劣汰,避免重复设岗、重复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3、强化培训成长。建立专项培训经费,支持社区工作者每年至少参加1次教育培训。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测试,凡考取社会工作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者予以一次性奖励。对45岁以下没有考取社会工作师资格的,实行逐步淘汰。
4、建立激励机制。兑现社区干部生活补贴等各项待遇,并将社区工作经历与提拔重用结合起来,各办事处拟提拔的后备干部必须有两年以上社区工作经历。
5、推行述职评议。社区工作人员要接受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的监督和评议,评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对评议不合格的,由街道党工委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评议不合格的,职务终止(解除聘用关系)。逐步建立起评议结果与生活补贴相挂钩的激励机制。
(二)推行网格管理。
1、设置合理。以现有建制楼院为依托,按每400-600户左右标准划分网格,物业管理完善的小区可单独划分为一个网格。各网格之间要有机衔接,做到全覆盖。网格基本情况清楚明了。
2、图示清晰。绘制有社区网格平面分布图,图上标明主要道路、小区、单位,在社区宣传栏内进行长期公示。
3、人员到位。按照每个网格设置1名网格管理员和2名协管员的标准,由办事处负责配齐网格责任人,并在网格内进行公示。网格管理员和协管员要坚持每天巡查,实现人到格中去,在网格中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做好巡查记录。记录本样式统一。
4、职责明确。网格责任人承办民政、计生、就业、社保等社会事务,协办党建、创建、综治、安全生产等工作,负责信息采集、数据更新上传、便民服务和简易问题的处理,做到“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
5、程序规范。对一般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理,登记备案;协调性工作,现场受理,带回社区分解商处;突发性工作,立即上报,由社区、办事处应急处理,网格责任人实时跟踪;审批性工作,掌握信息,告知办理程序或交由社区服务大厅处理。
(三)健全公共信息。
1、完善基础数据。社区负责对辖区内所有房屋、居民、单位、组织、院落等基础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和及时更新,对就业、救助、安全、科教、文体、社保、卫生、计生、流动人口、老龄、党建等各类信息实行一体化管理,为实现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创造条件。
2、研发信息平台。该平台应具备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两大功能。社区管理是内网系统,对工作人员开放,能够便捷地调查了解到社区人、事、地、物等各类信息,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社区服务是外网系统,对公众开放,能够让居民了解办事流程,还可以在网上申办事项、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更可以通过与各服务组织的合作,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3、拓展平台功能。一是开通热线呼叫系统,通过电话与网络的结合使用,提升信息平台的使用效率。二是强化网上办事功能。将可以下放的审批事项,放到网上平台进行办理。三是开通网上评价,既可以一事一评,还可以通过网络参与社区自治选举事项,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网上事项的运转情况对社区工作进行督办考核。
(四)建设服务场所。
1、名称。社区服务站统一定名为“山阳区ⅹⅹⅹ街道ⅹⅹⅹ社区”。
2、门头。社区门头应为横式,按照“门店到哪,招牌到哪,相邻招牌间不留空挡”的要求设置,并符合“两齐一平”标准,即:与相邻招牌的上下沿照齐,且都在一个平面上。门头长度不能少于3米,宽度不能少于1.5米,可以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确定尺寸。各办事处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拿出门头设计小样,报社区办审核通过后施工建设,改造后由社区办统一验收。
3、用房。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环境整洁、形象良好,面积总量原则上要达到300平方米,内设综合服务大厅、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信访接待室、多功能会议室等。各室要设置合理、功能清晰、整合使用,功能标识的规格、材质、颜色统一。
4、装备。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具备水、电、暖、卫、通讯、信息网络等正常使用功能,每个服务窗口至少配备一台电脑,同时配有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打印机、电话、数码相机等办公设备,并使用节能灯具。
5、大厅。社区综合服务大厅达到50平方米以上,设置服务区、休息区、便民设施区三个部分,厅内地面统一为浅色防滑地板砖,墙面、顶面为浅色系。服务大厅的墙面不得悬挂任何宣传板面,可以布置书画艺术作品,需要宣传的服务项目、办事流程和社区地图、网格分布图等通过电子显示屏或液晶电视滚动显示。
6、服务区。服务区内设置半开放式服务台(深色),高不超过75cm。服务区内的桌椅、资料柜等要达到材质、规格、颜色协调统一。背景墙面设计要美观大方,彰显社区服务宗旨。
7、便民设施区。设置美观耐用的资料取阅架(旋转式)、医药箱、工具箱等便民设施。以办事处为单位印制各类社区服务宣传册、服务指南、办事流程等资料,统一放置在资料取阅架上。
8、休息区。设置报刊架、饮水机和至少三人位的休息椅,至少征订一种报刊杂志,便于居民取阅。
9、宣传栏。社区门前至少有1处宣传或公示栏,不锈钢材质,规格统一为2.4米*1.2米,安装要稳固。社区地图、网格分布图、各类重大事项在公示栏内长期公示。
(五)规范服务窗口。
1、窗口规范。服务大厅内至少设置6个服务窗口,统一设置立式岗位服务标牌,分别是:人口计生与公共卫生:负责人口计生、卫生健康、妇女儿童等;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负责民政、残联、捐赠等;?就业与劳动保障:负责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就业,开辟社会就业岗位,退休人员医药费报销及为失业人员服务等;④综合治理与环境卫生:负责社区治安、社区矫正、帮教安置、流动人口管理、安全生产、城建环卫等;⑤公共文化与社区教育:负责社区教育、文体活动等;⑥社区事务与综合管理:负责社区党建、社区宣传、社区信息化等。
2、制度健全。健全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登门服务、事项公开、投诉处理、服务承诺等制度,并利用宣传册、显示屏等将工作流程、服务守则、服务承诺、办事指南等予以公布。
3、运行高效。服务大厅实行引导服务,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在厅内引导办事群众到相应窗口,每个服务窗口都有专职工作人员。各服务项目有清晰明了的流程示意图和工作台账,对受理事项、办理过程、办理时间、办复结果有动态跟踪记录。要满足居民群众利用工休时间在社区办理相关事务的要求。
4、亮牌服务。社区内工作人员包括网格管理员、协管员佩戴统一的岗位工作牌,印制有名片服务卡,服务卡上有网格分布情况、管理员和协管员姓名及联系电话等内容。
5、沟通及时。社区两委干部每人每月入户走访不少于15户,建立有民情记录本,对居民的意见建议和纠纷投诉认真记录、积极处置、及时反馈,畅通居民诉求渠道。
6、评价全面。服务窗口安装服务评价系统,居民对各项事务办理结果随时评价,满意率超过80%;每季度面向辖区居民、驻区单位、特殊群体等进行服务评价和意见征询,满意率逐渐提升;社区办每半年通过问卷或电话抽查服务对象,满意率超过80%。
(六)严格经费管理。
1、区财政局根据社区经费预算,按要求保证社区各项经费足额落实到位。
2、办事处设立社区经费核算专户,分社区进行明细核算。
3、社区各项经费按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不得开支招待费等超范围支出,年度结余资金按项目存续使用。各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负责人经办事处行政负责人授权和社区党委集体研究后,负责本社区的经费支出管理并承担相关法律、法规责任。
4、办事处应及时将资金划入到社区经费专户,结合实际制定经费支出明细核算科目,定期检查社区经费使用情况。
5、区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每年对办事处进行财务检查,监督社区经费使用情况。凡未按规定向社区全额拨付经费的单位,差额由区财政局在后续经费中扣除。
6、社区经费严格按照民主决策程序和财务管理程序管理使用,广泛征集居民的意见,用以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利益问题。社区经费账目应及时通过公示栏等方式公开。
(七)开展共驻共建。
1、与驻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一是社区组建共驻共建理事会,由所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担任理事会负责人,社区干部和驻区单位负责人任成员,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联席会议,定期听取驻区单位意见。二是实行驻区单位共驻共建承诺制度,明确承诺事项、完成时限、负责人、联系人、履诺情况、受益对象评价等内容,引导驻区单位为社区居民自治活动提供各种资源,年底将驻区单位的履行承诺情况在社区内予以公开。三是与80%以上的驻区单位签订资源共享协议,驻区单位公益性设施、场地基本向社区开放,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定期对驻区单位的共建情况进行评议,将各单位承诺的履行情况及时反馈并兑现奖励。
2、与区直部门开展共驻共建。落实区领导和区直部门分包联系社区工作制度,各部门在社区开展相应业务的同时,集中物力、财力、智力精心指导社区的特色创建。
3、与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共驻共建。一是推动物业管理进小区,针对不同类型小区,拟定社区物业化管理意见。二是强化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小区公共设施维护、绿化环境等服务物业化。三是建立和谐共商机制,试点社区要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由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或居民代表)三方人员组成,定期召开议事会议,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并联合举办社区文化、娱乐和联谊活动。对超越社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职能的问题,如小区私搭乱建、小区商户违法经营或随意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环保违法等问题,及时交由相关部门处置,化解矛盾纠纷。四是建立约束机制,推动物业服务企业进驻小区备案制度、信用档案管理制度、清退制度等尽快出台,增强社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约束力。
二、服务型社区
(一)普及养老服务。
1、目标。在每个社区建设1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主要服务对象为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空巢等社区老年人。
2、建设规模。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规模,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300平米(包括与社区服务设施共用部分)。设有“五室一校”:休息室,配有10张左右床位供老年人休息;配(就)餐室(含阅览室),配有就餐设施、报刊和图书,中午或晚上可供老年人就餐,平常可供老年人读书看报;?文体活动室,配有相应文体活动设备;健身康复室,配有老年人健身康复器材;医疗保健室,配有基本的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老年人学校。配有基本的教学设备和用具。如不具备以上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建设标准和规模设置,建设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
服务功能。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的服务项目,应根据本社区的需求进行设计,重点完善四项基本服务功能:生活照料。对日间家里无人照料能够“走出来”的老年人,提供所需服务,包括看护、休息等。同时,设立社区为老服务热线,对不能“走出来”的老年人,实施“走进去”服务,联系服务人员或志愿者到家服务,实现设施服务和上门服务相结合。应配有不少于2名专职养老服务人员。配餐、就餐服务,根据老年人需求和身体状况,提供就近、上门餐饮服务。健康保健。探索“一键通”服务呼叫系统,为老年人提供健身锻炼、康复保健和应急救助等服务。应联系1-2名专业医生定期为老年人健康保健提供服务和指导。精神慰藉。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娱乐、聊天和文体活动等服务。运营管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的运营,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运营方式:直接由社区管理,派社区服务工作者承担日常服务工作。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选择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公司签定协议,承包经营管理。利用养老机构的服务优势,与有一定实力、信誉良好的养老机构签定协议,承包经营管理。与有一定实力、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合作,签定协议,承担运营管理等。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实行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对辖区内的三无老人、低保老人提供无偿服务;对低收入老年人,按照低于市场价格的标准提供低偿服务;对其他老年人,按照市场价格提供有偿服务。
(二)探索未成年人服务。
发挥辖区学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及退休老教师优势,组建教师志愿队伍,帮助社区组建4点半学校,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4点半派1名志愿者到社区的4点半学校,工作时间为4点半至6点半,职责为辅导放学后的孩子课业。寒暑假也要帮助学校组建假期学校,实现“学校放假,社区开学”。
(三)做好就业和社保服务。
1、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提供就业援助,帮助社区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经过培训后重新上岗或灵活就业。
2、开发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重点开发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岗位和面向社会福利对象的福利服务岗位。
3、做好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四)发展志愿服务。
1、社区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针对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等重点服务对象,每半年开展1次志愿服务需求调查,建立重点服务对象服务台账,提供个性化公益服务。
2、每半年向社区居民公布1次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每年至少开展2次主题鲜明的社区志愿或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每个社区至少形成1个成效明显、居民认可、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品牌。
3、利用社区宣传栏等阵地,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广泛宣传社区志愿服务理念,普及志愿服务知识,鼓励和动员广大社区居民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主题宣传活动。
4、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创新招募方式,规范招募流程,社区志愿者注册率达到社区居民人口的10%。
5、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每个试点社区有5支以上志愿服务队伍,每年集中服务不低于10次,志愿者每人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15小时。
6、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评比活动,每年对优秀社区志愿者给予精神奖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五)打造特色服务。
1、科学定位。试点社区确定特色发展方向时,要根据社区的区域、资源、人口等基础条件,围绕居民群众的需要创特色,注重总结以往成型的、有特点的服务经验,发掘提炼有优势的服务项目,不能做“应景文章”。
2、一区一品。在完善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每个试点社区都要确定一个特色发展方向,集中为居民提供专项服务,通过专项服务打造特色服务品牌,使居民享受到真真切切的服务,让社区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
3、明确目标。培育特色品牌的服务方案,创建目标、服务项目、方式方法、措施安排等要积极稳妥、清晰明确、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4、齐抓共创。要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支持,发挥社区居民、各类协会、驻区单位、志愿者、商业单位等各方面的资源作用,整合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共同开展特色服务活动。
5、观摩奖励。社区办要对各试点社区上报的特色服务方案进行备案,全面掌握社区创建活动情况,适时开展观摩活动,引导试点社区提高创建水平。被确定为观摩点的试点社区,将获得由区财政提供的社区特色服务培育经费。
(六)完善便民服务。
1、摸底各小区商业网点情况,以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不出社区为目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和早餐点等便民利民网络,发展家政、维修、美容、美发、洗浴、洗衣等服务项目。
2、协调燃气、暖气、自来水、电力、金融、邮政等公用事业服务单位在社区设点,帮助试点社区形成一个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
3、社区每年至少组织1次从事便利服务的社会企业、服务组织或个人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督促其改进服务质量。
4、每年组织社区内提供便利服务的企业面向居民家庭提供1次低偿或免费服务。
三、文明型社区
(一)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1、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营造和谐的良好家风,形成家庭和谐的理念,家庭关系平等、民主、和睦、友爱,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家庭成员自觉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主题实践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
3、社区老年人能够得到良好的关心和照顾,孝老爱亲,蔚然成风。
4、社区邻里关系和睦,友爱诚信,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和谐相处,邻里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5、倡导健康文明的婚丧嫁娶行为,提倡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
6、积极开展文明楼门、文明家庭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7、广泛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社区居民的覆盖面和参与率达90%以上。
(二)社区教育普及深入。
1、社区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居民对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90%以上。
2、建有专职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和志愿者组成的专兼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队伍。
3、社区学习服务阵地健全规范,社区内中小学、市民学校做到机构健全、管理规范、内容丰富、成效明显。
4、辖区内80%以上教育、文化、文物、体育、园林、科普等资源有组织地向居民开放。
5、社区建立了学习平台,培育了有特色和影响的学习品牌。
6、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重视流动人口及弱势群体教育。
7、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楼院、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创建有工作方案、实施措施、总结测评、实践经验和实在效果,学习型组织创建率在50%以上并逐年提高。
(三)社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1、社区建有社区图书室、社区课堂、社区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全年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得少于40小时。
2、社区图书室藏书量达到2000册以上,具备电子阅览条件。
3、社区配备基本的演奏乐器、服装、便携式录放机、棋牌类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设备,以及书架、桌椅等配套设备。
4、鼓励支持社区文化类群众性组织发展,灵活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全年不少于24次。辖区居民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的人数比例不低于30%。
5、社区结合居民结构特点,挖掘社区资源,打造1个特色文化品牌项目。
四、安全型社区
(一)社区治安防范措施有效。
1、社区民警配备到位,达到“一区一警”。
2、在小区出入口、重点部位、主要道路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社区平房、未封闭楼房、临街店铺、社区单位、门脸房等安装使用简易报警器、楼宇对讲器等,社区技防设施覆盖面达到80%以上,形成24小时监控网络。
3、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工作队伍和社区治安志愿者队伍,构建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协助专门机关做好巡逻防范、隐患排查等工作。
4、对社区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向有关部门反映,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消除隐患,堵塞漏洞,协助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5、年内发生社区居民区内的入室盗窃、抢劫、盗窃机动车等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不超过社区总人口的1.5‰。
6、社区无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重大治安案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
7、建立完善流动人员、出租房屋登记制度,对租房人和出租房实行专人管理,做到登记及时准确。
8、落实机动车进出小区登记管理规章,对小区内机动车实施统一管理。
9、社区治安秩序井然,居民有较强的安全感,居民对社区民警工作满意率在80%以上,对社区治安满意率在90%以上。
(二)社区消防安全责任明确。
1、社区消防工作有专人负责,制定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
2、组建社区志愿消防队,开展初起火灾扑救、消防安全巡查等工作,协助相关部门监督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各类房屋的产权单位、自管单位、商户等对消防器材、公共消防设施的管护,随时保证完整好用。
3、动员和引导社区居民清理小区内的堆物堆料,及时清理住宅楼内(平房院内)的可燃物等。
(三)社区公共安全制度健全。
1、建立社区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社区安全隐患。
2、建立社区治安、安全状况告知制度,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向社区居民通报社区治安和安全情况信息。
3、做好社区灾害风险排查工作,确定社区重点控制的危险源,具体包括:组织机构到位、排查事项完备、排查记录详尽、灾害风险隐患处置得当(包括自行处置、与专业部门有效联合处置和及时详尽上报信息)。
4、建立健全传染病、食品安全、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内学校、体育场馆、公园及广场等资源,规划和设定转移安置场所,划定疏散转移路线,并在明显位置设立方向指示牌、绘制社区综合避难图,明确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径、脆弱人群临时安置避险位置、消防和医疗设施及社区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在社区发放,做到家喻户晓。
(四)矛盾纠纷调处及时有效。
1、社区综治工作、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社区矛盾纠纷排查与调处工作、社区法律调解工作机制健全,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2、社区无非正常信访事件、群体访和个人极端行为,及时受理和调解辖区内矛盾纠纷,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一般性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在95%以上,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在70%以上。
(五)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有效开展。
1、社区积极协助司法所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引导工作,不出现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事件,工作记录健全规范,协调解决他们的就业、生活困难等问题。
2、有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社区,应协助司法、公安等部门100%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100%。
(六)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落实。
1、利用社区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治安保卫、公共安全、事故与伤害预防、自救互救、防灾减灾、禁毒知识以及居家安全常识,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2、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活动,整合社区资源,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形式,引导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普法宣传,引导教育社区居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3、加强反邪教宣传教育,社区内无邪教势力宣传活动。
4、在相关业务部门指导下,社区应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涉及公共安全各项内容的应急、自救、互救、疏散逃生、医疗救助等培训与演练,包括社区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由志愿者队伍、驻区单位、社区居民参加的疏散逃生演练和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演练。
5、针对影响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普遍性问题,开设青少年成长课堂,开展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服务。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组织体系,为不良行为青少年提供帮扶、教育和转化服务。
五、清洁型社区
(一)社区环境卫生建设体制机制顺畅。
1、社区环境卫生有专人负责,工作内容明确,措施具体,落实到位。
2、建立社区环境卫生建设议事协商机制,由社区居委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居民代表、驻区单位代表定期召开议事协商会议,研究并解决涉及社区成员环境卫生利益的重大事项。
3、建立社区环境卫生反馈机制,社区居委会定期收集居民意见,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
4、社区单位门前三包制度落实,并做到责任明确。
5、成立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社区环保公益活动。
(二)社区环境设施健全。
1、公厕、各类垃圾收集站(桶)设施完好,且符合管理单位的环境卫生服务标准。
2、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或有污水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窨井盖较齐备完好,排水管道、泄洪沟等畅通。
3、公共照明设施无缺灯、断亮,广告牌匾及宣传栏整洁规范,无乱贴乱画。
4、健身器材、长椅、自行车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好。
5、消防设施完备。
6、社区内道路较平整完好,无明显坑洼破损,能按期清扫,定时保洁,保持整洁畅通。
(三)社区环境整洁优美。
1、社区内建筑物构筑物立面、楼道、楼(房)顶等公共区域干净整洁,楼道内无杂物堆放,楼道亮灯率达90%以上。
2、围栏、围墙干净、无损坏。
3、垃圾集中收集运输处理,日产日清,社区内无暴露垃圾。
4、社区内噪声符合国家环保标准,无噪声扰民问题。
5、社区餐饮业油污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标准,无扰民现象。
(四)社区绿化美化程度高。
1、社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无非法侵占绿地、无毁绿等现象。
2、绿化养护完好,无缺株、枯叶、死树,无蔓生杂草,无严重病虫害。
3、绿化管理有序,绿地内无垃圾、无杂物。
4、社区内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五)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有效。
1、积极配合有关方面认真做好社区环境建设工作,搞好居住小区、街巷胡同的整治,清理违章搭建。
2、协助做好社区环境秩序整顿,对非法小广告、无照经营、制假贩假等违法行为进行持续治理,按有关要求收集和处理灰渣、建筑渣土。
3、培养社区居民的公共卫生意识,革除不讲公共卫生的陋习,自觉营造和爱护社区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自觉爱护公共环境和市政公共设施。
4、引导居民依法饲养宠物,文明溜宠物,及时清理宠物粪便。
5、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灭鼠、灭蚊蝇和灭蟑各项措施,无卫生死角。
6、做好社区室内公共场所控烟工作。
7、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停放有序,保持道路畅通,出入方便。
8、加强对社区内机动车鸣喇叭、报警器、文体娱乐活动、家庭装修等噪声源的管理,有效防止噪声扰民。
9、居民对社区环境状况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六)社区环保宣传到位。
1、运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宣传环保政策和知识,张贴环保公益广告,社区宣传专栏经常有环保内容。
2、结合社区实际,每季度举办1次环保课堂、环保讲座,对居民进行经常性环境教育。
3、定期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居民积极参与。居民对环保违法行为和生态破坏行为敢于检举和举报。
4、居民自觉采取节水、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有益于环保的措施,自觉使用布袋子、菜篮子等环保型产品。
5、社区或居民在环保领域做出一定贡献,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推广。
六、健康型社区
(一)社区居民健康生活习惯良好。
1、社区利用宣传栏等加强卫生知识、保健常识、健康行为和健康理念的宣传,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2、结合社区特色和人群特点,依托社会力量,邀请专家学者并积极挖掘社区资源,每年开展6次以上的健康知识讲座,为广大群众讲授健康饮食、科学健身、心理健康知识,做到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受益面广。
3、倡导社区居民拥有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坚持1项以上体育健身活动,且达到体质测定良好标准。
(二)社区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和设备配置要求,按照设置标准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服务。
2、遵循居民自愿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为社区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3、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个体化健康指导与服务,指导居民对自身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管理,降低人群健康危险因素的流行率。
4、社区启动“居民健康管理工程”,对超重肥胖、血压偏高、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指导。
5、做好传染病监控,重点做好艾滋病、结核病、鼠疫、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
6、做好免疫接种,儿童免疫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
7、积极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妇女定期获得筛查服务。
8、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基础上,为60岁以上无保障老年人免费体检。
(三)社区体育活动多样化。
1、完善社区体育服务设施,利用现有社区公园与广场等空间资源,重点建设中小型、适用性强的社区健身设施和全民健身工程。辖区内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应向社区居民开放,全年开放时间达150天以上。
2、加强全民健身场地与设施的日常维护、器械保养和设备更新工作,室内外健身活动场所设备完好,使用安全方便,利用率高。
3、在楼宇、庭院、胡同、家庭之间开展就近就便、小型多样的各种趣味性群众体育比赛活动,使日常性体育活动达到多样化、经常化和普遍化。
4、晨、晚练辅导站和民间社团组织、文体团队、健身俱乐部每周开展2次以上健身活动。
5、组织开展社区体育节、趣味运动会、民俗运动会、棋赛、秧歌、太极拳、健身球、全民健身路径比赛等传统性体育比赛活动。
6、社区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达到中等以上锻炼强度的人数比例占50%。
7、开展成年人体质测定工作,为居民建立体质健康档案。社区居民国民体质测试率不低于30%(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除外),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5%,优秀率达25%。
(四)社区计划生育管理规范服务优质
1、社区公开计生事务,各种办证、审批等程序印制有宣传册。
2、社区建立计划生育例会制度,分析工作动态,解决有关问题,落实访视制度,按要求定期走访各类重点人员。
3、为社区内育龄居民建立计划生育信息档案,及时掌握育龄群众婚、孕、育、节育、生殖保健等动态情况,实行微机化管理,及时准确为社区居民办证出具婚育情况证明。
4、为社区居民提供避孕节育、(www.fwsir.Com)生殖保健咨询指导服务。
5、建立和完善避孕药具发放和管理制度,向辖区内育龄群众免费提供避孕节育药具。
6、社区设置有计划生育宣传栏、阅报栏和免费宣传资料取阅箱,计划生育普及性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7、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培训,社区自主组织的宣传培训活动每年不少于两次,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
8、向流动人口提供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宣传教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综合服务。
9、建立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档案,进行跟踪服务管理。
【全区六型社区实施细则】相关文章:
实施细则格式及范本06-08
全区科技创新工作汇报06-28
公司领导在全区安全例会上的讲话04-08
做学习型人 为双师型师04-26
全区幼儿园区域活动展示交流材料06-27
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01-24
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总结05-18
包容型社会作文02-05
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07-26
全区抗旱救灾倡议书范文(通用6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