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征文】扶贫礼物
【征文】扶贫礼物
农村,是一块广袤的大地。儿时少年,我便与这片土地结缘,进城工作以后,尽管N多次机会涉足,可总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那些乡村物事早已渐行渐远,因为脱贫攻坚,许多年前的回忆又重新回到了我的眼前。在这个鸡年转瞬即逝的时刻,坭坝乡南天门村的那些事总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三个多月了,我除了周末可以回城与家人团聚外,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南天门度过。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十二月三日傍晚,我突然接到邮政所通知我取货的电话。顿时,我的时光机把我带回到三个月前。
坭坝乡地处黔北之西,与重庆接壤,每一次往返在县城至坭坝的路上都要从重庆的地界上穿过,也要经受浓浓大雾的行车考验。二〇一七年八月十七日早上,我从手术台上下来后直奔坭坝乡,开启了我人生中的扶贫工作模式。进驻南天门村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我帮扶的五户贫困户。记得第一次走进贫困户陈世发家是在十九日下午,那天气温特别高,陈世发夫妇俩和儿子儿媳均在家,他们知道党和政府要为老百姓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儿子儿媳原本要前往广东务工却一直在家里等待这一天。
陈世发家是二〇一六年退出的贫困户,他是一位老党员,曾经担任过村民组组长,儿子儿媳在外务工,全家七口人。刚刚修葺一新的房屋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那天,我开了一个玩笑说:"老陈,你家这么漂亮的大房子,要不你来帮扶我哦!"陈世发的儿媳周光芬接过我的话。说:"原来的房子要垮,全家挤在一个破屋檐下,一是住不下,二也不安全,实在没办法,不得不借钱拉账修建现在的新房子。"她噼里啪啦说了很多,嗓门特别大,语速快得不容我中途插上半句话。
之前一天,我在群众家中听说,我的帮扶户周光芬相当泼辣且不讲道理,在南天门村四组无人能及。我还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女子。我想,哪有不讲道理的人啊,只要我们的心里装着公平正义,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群众都会铭记在心的。
第一次到老陈家,我印象最深的是周光芬快人快语的火爆性格,根本就不听解释,她只知道她们家是危改贫困户,享受中央统筹的三万五千元和县级统筹的一万二千元人居环境改善资金。那天,无论我如何对他们一家宣传人居环境改善是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匹配,周光芬都一口咬定是原来帮扶的同志和乡里、村里的干部承诺过的。
老陈是一位忠厚的长者。他对我说,儿媳就是这个脾气,要我不要放在心上。我是脱贫攻坚路上的一名新兵,没有来挂帮扶贫之前,我曾不断假想,贫困群众主要缺的是吃穿住行,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作为扶贫工作者,能争取的政策尽量帮助争取,不能争取的就自己略尽绵薄之力吧。面对周光芬不容我分说的情形,那种传说中的泼辣的确是送给我的一个"见面礼".
我和我的战友们那一段时间经常穿梭在南天门村四组的公路上、田地里、农户家,天天与群众缠在一起规划老旧危房整治、人居环境改善。一天中午,我和张友霞刚开车到穆安其家门口,周光芬骑着一个摩托车叫住我,说正要找我问个情况。她说,我们来帮助群众规划厨房、厕所,她们家厕所、院坝都是自己建的,现在的政策这么好,家里没整厨房里的灶台、灶头怎么办?
说句心里话,那一刻我就想,乡政府怎么给我"择"了这样的帮扶户啊?
说是"择",还真是如此!在南天门村四组,我一共五户贫困户,其中两户是二〇一六年脱贫退出,二〇一七年继续巩固。五户农户中,周明江老人是一名五保户,憨厚老实,但一个字儿都不认识,就连去信用社取自己的五保金都要找人代劳;穆安明瘫痪在床十多年,妻子眼疾行动极不方便,儿子儿媳在外务工,家中房屋破烂不堪;穆安伦娶了一个精神分裂症的妻子,在家长期赤裸不出门,儿子年幼;刘光权、陈世发相对条件较好,勤劳朴实,只是周光芬的确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在穆安其的家门口,周光芬骑在车上又是唠个没完没了。那天,我很生气对她说:"你不要和我说,叫你公公来,有什么事情他给我谈。"顿时,周光芬很生气。说,我帮扶他们家不找我找谁?既然不管他们一家,那他找乡里的领导、县里的领导去……
从那天以后,周光芬有了一个外号"小辣椒。"战友张友霞看见我们僵持不下急忙说,"周光芬,我现在叫你小辣椒,你不要想不通,你的脾气充满一股辣味儿。"周光芬听张友霞说了一通后,才发动摩托车上街去了。那一刻,受教的不只是周光芬一人,我在驾驶座位上郁闷了一阵子的同时也听到了一个来自内心诚恳的声音,那就是我们的帮扶工作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技巧,总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和贫困户红脸、斗气。
南天门村的群众很淳朴,无论我们在哪里,他们都一个劲儿地赞扬,很多时候开着车跟路边的群众打声招呼,他们都会叫一声"老吴。"踩一脚刹车,问问群众有什么事?他们走过来,递上一支香烟说,没事!就是看见你们这么辛苦的跑来跑去问候一声。那些数不清的问候历经了三个多月的积累,我心里倍感自豪。
我自豪的是我没有错过脱贫攻坚的机会,成了扶贫战线上的一名"战士。"
很多次在老陈家,我们像亲戚一样坐下来天南地北地胡侃,家里多少田地,地里产多少粮食,儿子儿媳在外务工多少收入……渐渐地,我无意之间走进了老陈的心里。在我们归来的途中,战友们闲下来都会交流自己所挂帮的农户情况,有的贫困户看见我们进村挂帮扶贫,总是找到我们的帮扶干部说,家里没洗衣机、电视机,水不通了、灯不亮了。老陈什么要求都没有,他说,虽然是贫困户,但也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脱贫致富,党和政府虽然有好政策,扶贫干部尽管一片帮扶心,但也不能和身倒。
美丽总是感动着这个世界的每一位来者,像老陈这样的贫困户,水稻收割了,打出来新米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当然,儿子儿媳已经前往广东打工去了。临走之前,周光芬没有忘记交代她的公公说厨房、厕所的配置问题。那天,我如约而至,并且特地去坭坝街上买了一条香烟为老陈带去。在他们家里,我没有半点拘谨,这是我帮扶的贫困户啊!我来来去去多少回了,理所当然得吃顿饭,不仅是我帮扶的贫困户我得去吃,凡是我联系的一般户,我都得家家户户窜门吃上一顿。
第一次在老陈家吃饭,他的妻子忙活了一个下午,还找了当地几个群众来帮忙。我本不喝酒,可在老陈的力劝下,不得不喝一碗啤酒。虽说是贫困户,也不是什么重大节日,腊肉、豆花、糍粑、汤圆、老鸭汤、新鲜蔬菜……家里最好的食材都拿出来了,弄得满满一桌菜,桌子上,除了欢声笑语,就是觥筹交错,剩下的就是老陈一个劲儿的劝我们多吃点,满当当的菜肴令人眼花缭乱。
有一次,我在老陈家里吃饭时,我问他:"组织上既然安排我帮扶你,你们一家虽然已经脱贫了,但是脱贫不脱政策,政策层面的帮扶一点折扣都不会打,我作为你家的帮扶责任人,需要我为你们做什么?"老陈说他什么都不需要,就是危改项目的资金一直没动静,要我帮忙问问。我当即告诉他,这不是问题,我会尽快上报落实这个事。过了几天,我不负老陈一家,带上验收表去验收,再过几天,老陈的三万五千元危改补助款终于到账了。
我与老陈家非亲非故,自打我到南天门村以后,我就告诉他,他们家是我帮扶的对象,有什么事直接给我打电话,我一定尽力而为。从此,我的手机里多存了一个电话号码。老陈的孙女学前教育的扶贫补助、养猪种菜的产业规划、家属的身体健康等,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给我打电话咨询,我也一一告知详情。
老陈家的饮水因为兄弟矛盾给我打电话,儿媳周光芬也在微信里把情况详细告诉我,要我去看一趟。我去老陈家,把他们兄弟约在一起,详细询问后劝说他们兄弟三人和睦相处,不要因一时不快伤害了兄弟之间的感情。作为我的帮扶户,我建议老陈自己修建一口小水池,需要的水泥、石粉由我出资购买提供。老陈当即摈弃前嫌,说闲下来再开挖水池。过了一段时间,老陈告诉我,不必麻烦了,我就那么一点工资,来村里帮扶每天走村窜户都很辛苦,也不忍心还要我出资为他们家提供修建水池的材料。
我成了老陈家的常客,即使有时候他在地里挖红苕,我也去地里和他聊聊。老陈说,他不会写字,要是会写的话一定会写上"服务老百姓、为民办实事"这样一幅字送给我。我心里清楚,老陈是出自真心的。其实,我就是一名帮扶工作者,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不管是在南天门,或者是在哪一个村,哪一个组,我都会做到我应该做的。就如我在一次群众会上说:组织上既然把我们派驻到这里来,那我们就应该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管我们工作的时间不会太久,但我们希望能为老百姓办一点好事、实事,哪怕是很细小的一点点也行。
我是脱贫攻坚路上的一名"战士",我需要人民的回馈吗?不需要!尽管很多时候夜里做梦,梦境是一个一个帮扶的面孔、一张一张帮扶的表册,全与脱贫攻坚相关。我的扶贫户不只是老陈家,还有老穆家、老周家、老刘家。他们都很亲切地叫我"老吴",我没有他们"老",但他们在心里一直在琢磨怎么称呼我?周光芬夫妇俩叫我吴老师,穆安伦的儿子叫我吴叔叔,也有人叫我吴记者、吴主席……等等的称谓,我一一致谢我的贫困户和我所包组联系的群众。因为有你们,我的生命轨迹有了精彩纷呈的一段儿。
我庆幸我和老陈成为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他年近七十的妻子张少友患子宫病变多年。一个周末,我专门去了一趟绿洲医院咨询相关专家,医生告诉我,手术治疗是最好的办法。无奈,老陈夫妇俩在家要养猪、照看孙子,实在无法走开。我只能告诉他,等年底的时候吧,儿子儿媳回来过春节,到时候可以脱身去县城看看,我托医生护士安排手术治疗的事。
行走在扶贫的路上,不管有多少收获,我始终没有忘记我的贫困户。每一次去他家,再忙也会放下手中的活儿陪我聊上几句,热情地留我吃饭。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小辣椒"夫妻俩,远在广东东莞打工,家里的日子并不是那么宽裕,心里还依然惦记着我。周光芬说,她的公公每次在电话里告诉他们夫妇说,我总是在不断帮助他们家,昨天做了些什么事?今天做了些什么事?他们一家十分感激我这样的帮扶人。
此前,我一直在想,在挂帮扶贫工作中,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能为老百姓做什么?也许,很多帮扶干部都曾经想过,手中既没有用的权力、家中又没经济的实力,拿什么奉献给我们的贫困户?用什么去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真正上路了,就如一个驾校毕业的实习司机那样,处处都胆战心惊,所有的一切都不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丽。但是,扶贫已经两、三年了,家家户户都能吃上大米饭了,穷在边远深处的贫困户需要我们做的是"锦上添花",再也不是"雪中送炭".
当贫穷慢慢离我们远去,贴在口袋边上的"贫困"标签已然褪色。正如我走在扶贫的路上遇到的周先高曾经说的那样,在政策的关照下,他那顶贫困户的帽子终于被帮扶干部张幺妹摘了,以后一定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是啊!天底下多少困难群众不是沐浴着党恩且在帮扶干部真心实意的帮助下从贫穷走向富裕呢?老陈一家也是如此,当他的危改资金划到贷款的账户上的那一刻,他心里又落下了一块大石头。后来他告诉我说只想把银行的贷款早日结清,轻轻松松去生活,红红火火过日子。
昔日残垣断壁,人人置身困境发奋要勤劳致富;今朝蓬荜生辉,个个不忘初心而发力小康。现在,儿子儿媳在广东省东莞市一家电器厂务工,大孙子在贵阳一家玻璃企业务工,两个小孙女正茁壮成长,这就是老陈一家……
那天,我突然接到一个来自江苏南京的电话,说我在京东定了一套"文房四宝".问我需要刻什么字?我顿时迷惑不解,我从来没有在京东订过什么货啊!二十九日晚,我在村委会办公室加班录入贫困户信息时,周光芬在微信中告诉我,她的老公陈树林在网上给我定了一个礼物,直接快递到坭坝乡邮政所,叫我到时候去取。
当我取回从南京快递来的礼品时,心中顿感迷茫。我是一个挂帮扶贫工作者,一个国家公职人员,这算不算收礼?二〇一六年,好友周东亚在桑木镇大山村帮扶,他的贫困户送他一只鸡,他没有收,然后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的贫困户送我一只鸡,没要!"这个信息虽然在好友圈里沦为笑柄,但一直藏在我的心底。尽管二十九日晚上,我在电话中给周光芬说了很多婉言谢绝的话,但他们夫妻已经订货发出来了。
进驻南天门村四组三个多月以来,有的农户要送我大豆,有的农户要送我大米,有的农户要送我鸡鸭,但我始终一一回绝,可这一份"扶贫礼物"却让我感动不已。打开包装一看,精美的箱子里装着:两支毛笔、一对镇纸、一对印章、一鼎徽墨、一个砚台、一个笔斗、一盒印泥,一块毛毡。
于是,我在我的朋友圈发布——
扶贫礼物,谢谢了,我的贫困户。
还有二十多天,我们将告别匆忙的二〇一七年,迎来崭新的二〇一八年,但愿我们的贫困户同庆丰收节,共唱太平歌!也愿在外务工的人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赚得钵满盆盈!
希望我们一起努力,风雨同舟、共同进退,穿越贫困的荆棘,奔向小康的坦途!
人的一生,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实难发生,但是,感动自己内心世界的事却时有发生。我感谢关注我的朋友圈的各位良师益友,他们的无数点赞让我对扶贫工作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其实,我不过就是把老陈家走成亲戚而已!
(作者:吴付刚)
【征文扶贫礼物】相关文章:
精准扶贫征文06-20
【扶贫路上优秀征文】金龙扶贫记07-11
精准扶贫看两当主题征文08-18
【精准扶贫】我与你同行--扶贫有感08-24
扶贫的日记01-30
扶贫日记08-18
产业扶贫标语02-02
扶贫述职报告01-02
扶贫日记范文08-18
扶贫工作体会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