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以苏轼为话题的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以苏轼为话题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苏轼为话题的作文1
若说北宋诗人,怎不提及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故又称苏东坡,更名誉为“唐宋八大家”。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画家,政治家等,尤以诗词造最高成就。
三苏中,最闻名的是苏轼,苏洵则是苏轼的父亲。由于父亲晚年发愤图强,深知文化的重要性,苏轼便从小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为以后的文学之路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在未拜欧阳修为师傅时,苏轼曾在考试时作了一篇文章,并由欧阳修查阅并排名。可那时,欧阳修误以为苏轼所做的散文是自己最出色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将苏轼的文章排名第二,可见苏轼这时是初露锋芒啊。
科举进宫后,苏轼曾担任过较大的官,并在管理区域方面有着七八年的经验,在百姓心中如同“神”一般的人物,又加上学识渊博,懂得谦让,在百姓的心中和后人的眼中是位不折不扣的“翰林学士”。
但也在那时,苏轼又恰逢王安石等一些新宰相维新变法。因为苏轼体恤百姓,每当看到维新变法对百姓带来的厄运和辛苦,不惜得罪王安石等人,上述给朝廷阐述自己在民间所了解到的事情,不但没有改变,还被贬到南方,但他却两袖清风,放纵不羁,继续用自己淳朴的心帮助百姓。
在苏轼被贬到黄州时,苏轼带领着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地,“东坡居士”便是在这时候取的,但即使身份卑微,无实,但还是心念苍天百姓,也因为情绪低落,去山水之间游玩。画画又作诗,写下千古流芳的《念奴娇》《赤壁赋》等词。
苏轼在诗的领域中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于欧阳修并名“欧苏”,豪放一派,又于辛弃疾并称“苏辛”,可见他的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山中逶迤,多姿面貌,再进一步借景说理。告诉我们要客观地全面的看待事物。苏轼以哲人的眼光给我们深永的道理,思想意识尤为深刻,启人心智。
苏轼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千古流传。
以苏轼为话题的作文2
苏轼,是一个享誉中外的名人。他不仅是一个名人,更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这些依然不足以概括苏东坡的性格。他是如此的深不可测,以至于让每一个研究他的'人都意犹未尽,明白自己并没有研究透彻。他仿佛一颗耀眼的明星,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发着闪亮的光。
苏轼的性情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但他的大部分性格像一个艺术家。他才华横溢、天赋禀异,他直言不讳、实事求是,他宽厚待人、真纯憨厚而又机智俏皮、诙谐幽默。
在小时候,苏轼就已经展现出了很高的才华。在上私塾的时候,有一位先生想在同学们面前表现一下,作了一首《鹭鸶诗》:鹭鸟窥遥浪,寒风掠岸沙。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这时,"懵懂"的小苏轼把诗的最后三个字改成了“落蒹葭”,老师自愧不如,拂袖而去。他青年时刻苦读书,高中举人、状元,成年后艺术造诣也很深。他是诗人、词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他不仅是当代文坛领袖,更培养了大批文学人才,晚宋时期著名文人,如黄庭坚、秦观,都与他是师徒关系。“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等都是他的弟子。
苏轼并不是不能当政治家,而是因为他的性格不适合当政治家。他不想卷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政治漩涡中,他只想为老百姓做实事,所以他每次出任地方官都会如鱼得水。他不像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而是实事求是,对新旧党“择优录取”,所以讨不到新旧两党的欢心。他宽容,在判案时并不会那么严格,而是宽厚断案。他对人真纯憨厚,所以他的朋友、弟子才如此广泛、如此忠心。而他也有“调皮”的一面,他会和朋友互相逗趣,也会戏弄他厌恶的人,或才思敏捷地与好友、客人对对联,但有时会棋逢对手。
古代有一人名卫玠,年轻貌美,出游时万众围观。但苏轼如此名誉中外,如此魅力无边却并不是因为年轻貌美,而是因为他的文学风彩和人格魅力。
以苏轼为话题的作文3
命运原本就是坎坷而无常,而纠结于苏轼一生的,明晃晃的是“错过”,作为一个满腹诗书豪情壮志的文人才子,苏轼无疑是错过了太多太多。
可人生之中,最为悲伤的也是错过,错过并不是能力上的问题,而是命运无情,造化弄人,“苏轼”二字上,刻意的总是标志着乐观与豁达,超然物外的是他,乐观洒脱的是他,忘怀得失的也是他。而谁又想当苏轼和这些词画上无数个等号后,那背后是无数个叹息,那一声又一声疲惫不堪,低沉的叹息正压得苏轼寸步难行。
谁一生下来就是超然物外的?若苏轼一直春风得意,我想他也不愿意作一个忘怀得失的人,是因为失去的太多,才学会了自我引导和解脱,在那样一个见风使舵的年代,满腹的郁郁不得志要跟谁说,能跟谁说,又有谁能开导?最了解自己的人莫不过自己。那文章上,诗句豁达的字眼不过是说给自己,无非是让自己痛得无以复加的心好受一些,我得不到的,没关系,我忘怀得失,我得不到的,没关系,我超然物外;我郁郁不得志,没关系,我乐观洒脱。如此一个乐观豪迈的诗人,达观的心境是多少悲悲喜喜自我劝说而造就的,他不失望,他不颓唐,仿佛用乐观的锁链将自己牢牢勒紧,不给自己失落的余地。可是终究是会悲伤的吧,痛失爱子后那悲伤是席卷而来的,乐观豁达再也锁不住他了,正如那诗中所说:“心似以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那诗中的是自嘲,还是深深的无可奈何,这些都不得而知了。
错过,错过,错过,一生的笔墨中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错过。
在览了无数篇诗句,最喜欢的.还是《定风波》,更喜欢的是那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平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这首诗总是给我无限的画面感和想象,仿佛指尖都能触到雨的微冷,听到竹叶间不安的相互摩擦,他是醒醉全无,无悲无喜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是什么让苏轼感受不到雨的侵袭,又是什么让苏轼忘却了雨,他又想到了什么,每个人在读完这首诗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我只知道,他所表达的,是远不止心情旷达这一点的,一点还有很多,在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什么的人所体会不到其他的内含义。
正常无常,我仿佛能看到那样一个诗人,在历史灰烬的遗留中却耀眼的发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