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高考作文>谈高考作文

谈高考作文

时间:2022-08-21 17:31:33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精选谈高考作文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谈高考作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谈高考作文4篇

谈高考作文 篇1

  文章摘要:灵活多变,文章出彩——高考作文文采训练例谈作文小猴、小鸟、小鱼听见了,赶紧过去一看,原来是嘟嘟掉下河了,小动物们一拥而上,终于把嘟嘟救上了岸;1500字作文它们欢快地嬉戏,追逐,正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啊。小猫有一对黑黑眼睛,就像黑宝石一样美丽,小小的鼻子湿漉漉的,尖尖的耳朵总是竖着在听周围的声音,小猫有一张可爱的嘴巴,两边长着三根胡须,爸爸说那是用来量老鼠的洞的,黑白相间的毛发特别的亮。

  决定高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卷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卷人)的主要因素。试想,赤日炎炎,挥汗如雨之时,评卷教师每天要评阅大量的试卷,难免身心疲倦。读着语言无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惫感。评卷时“一个读者,两三分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要打动评卷人,文采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科学备考高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视文采训练。而且,文采训练也易见成效。那么,如何进行文采训练最有效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善于联想,比喻描写。

  语言无味,往往是由于缺乏联想,不善于比喻、描写。其实,直陈的效果,不能引人联想和想象,审美效果一定很差。如说“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很乏味。但如果善用比喻、描写,再辅之以排比,写出下面的句子,效果迥然不同。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这几个句子的铺排,由于有了比喻、描写、排比的运用,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点明了美“处处都有”,又表现了美的“多姿多彩”。十分形象,有感染力。

  二、引用或化用古诗词

  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或名句),考试作文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请看下面的文段: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种方式就是不直接引用,而是化用,这就有了自己的“创造”成分在里面了。如: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这里分别化用了古人诗词,恰到好处,增强了句子的意蕴。

  三、注入人文精神,增强文化含量。

  在阐释某一概念的内涵,如果能在文章中把比喻和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或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就能使语言更有意蕴。可以在平时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开掘和训练,这包括名人掌故、典故、名言警句等方面。如:

  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这段文字,巧妙地将名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排比运用,构成了含意丰富、有文化意味的句子,构成了文章的文采,有感染力。

  四、善用铺垫、映衬。

  在写作中,如果仅把要表达的意思直接传出,文句显得单调、乏味。其实,如果只有红花而无绿叶陪衬,花也将显得单调。作文时,我们何不采用铺垫、映衬手法?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垫,然后推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句,就更有韵味和文采了。如,要表达“真诚是友谊的桥梁”这一中心,就可以用这种方式组句——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文章的本意是要突出“真诚”的重要,却未直接道出,而是首先用四个形象生动的句子从四个方面铺垫,然后才“隆重”推出中心句。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览无余式的惯常写法,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拓展了语句的想象空间,使文意丰满、流畅,留有审美余味。

  这种写法还可以先确定好中心句,再从其他角度反向展开,进行强调。如,要表达“生命因追求而美丽”这个中心意思,可以这样写——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中心句)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就像大地上没有群峰,就像山川内没有飞瀑,就像河流里没有了浪花。(反向强调)

  五、巧用仿拟。

  仿拟,即仿照、摹拟。指有意仿照、摹拟已有的语言形式,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表达新的思想内容的一种艺术手法。我们在课内外读了大量的名著名篇,考试时不要忘了借鉴、仿拟。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好”的学生,敢于购买各种资料,敢于要求更多的作业,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以老师为本,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升学率,仅给学生们留下童年和青少年的空白,在这样的空白中,又给人感到无奈,维持着这所谓的学生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周波《为了鼻梁上的眼睛》)

  很明显,这段文字,完全仿拟了课本中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形神毕肖,收到了良好的审美效果。

  六、运用层递。

  即层层深入,造成语义上的不断深化,使之层次分明,有力度,有气势。例如:

  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使文采焕然的方法很多,本文限于篇幅,挂一漏万,大家可以自己借鉴和不断总结,以求写出更好的文章。

谈高考作文 篇2

  20xx年,我从湖北来到汕头。那一年,我在湖北带完最后一届高三,应考学生52人当中,130分(原始分,下同)以上3人,120分以上16人,其中最高分136分。这个成绩的取得,我认为学生的作文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根据考后学生的估分分析,至少有4人的作文达到或接近满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人作文超过50分。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得到大面积的提高,这与我们的精心备考不无关系。

  毋庸讳言,作文的分值虽然占到了试卷总分的五分之二,但在实际的备考当中,由于有纲无本,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不少人实际是一种望天收的心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所以费时费力见效慢。作文的备考,实际上成了我们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一个瓶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备考呢?本文试图结合个人的一些实践,谈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正本清源,明确几个认识

  1.区分话题作文与传统作文的异同

  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改革,最活跃的是语文。而语文中最活跃的一块应是写作。写作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话题作文的出现,一是作文评分标准的改变。话题作文的出现从1998年开始(当年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题目限定了一个内容范围,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话题),后来逐步走向成熟,20xx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至今还为人们所称道。大家知道,自从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是以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为主,八十年代主要是命题作文,进入九十年代,几乎是给材料作文的一统天下。话题也是材料,但它与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同: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写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它提供的一般是中心意见,而这个中心意见往往是同学们要写作的根本。也就是说,这些材料往往包含着观点,有时甚至规定了写作的体裁,内容比较狭窄,写作不够自由;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只是命题者所作的写前指导,是引发同学们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同学们思考的一个例子,是同学们展开联想的一个比附,是举一反三的一。在审题的要求上,传统的材料作文,往往要求是十环,而话题作文则仅仅为打中靶子即可;在思维方式上,材料作文呈辐射式,而话题作文呈扇形。话题作文还取消了文体限制,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写作实际的文体,或议论,或记叙,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由此可见,从传统的作文命题到话题作文的改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也降低了写作应试的门槛和要求。学生不会轻易为审题不准担忧,也不会为题目要求写作的是自己不熟悉的体裁而发愁,让每一个学生尽量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

  2.充分领会新的评分标准的意义

  从20xx年开始,全国高考语文科的作文评分标准作了较大的变动,将传统的分项分等评分标准分成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大部分。近几年又对等级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使之更准确、更合理、更科学。新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亮点就在于增加了发展等级,其目的是为了尊重个性,倡导创新精神,鼓励考生在思想、语言、写作技巧等各方面的发展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甘德炎)。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既是高考作文评分的依据,也是衡量学生平时作文优劣的一把尺子,更应作为我们备考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它对我们的作文训练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呢?笔者的看法就是要立足基础求发展。基础等级是对学生作文的基本情况的评判,是学生求得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毫无发展可言。一篇文章要说明一个道理(记叙文也是说理,不过是通过形象来说理),首先要说得清楚,说得好,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够说得有特色(有自己的个性、风格等),这个特色就是发展等级的要求。再从分值分布来看,基础等级是50分,发展等级是10分,50分你不去求,那你还求什么?!这是我们立足基础的重要依据。在确保基础的前提下,我们再力求发展部分也能得35分,甚至更高的分,从而全面提升作文的档次。

  3.给应试作文一个客观理性的定位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承载的担子太重。华夏几千年文明史的承传,恨不得让我们几十万个语文教师和十几本教科书就能解决,还有做人的问题,思想性的问题,各种素质的问题,等等,似乎都是语文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且还要体现在短短一个小时中写出的800来字的文章上。贪全求大,好高务远,是目前我们语文界的一个误区,也是一种浮躁心态的`体现。反映在高考上,作文就成了一个争论的焦点。在我看来,端正对应试作文的正确认识,对于我们的作文备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里,我觉得要区别应试作文与写作这两个概念。写作是指我们所说的广义上的创作,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中的文章应指的是这个写作;应试作文是指我们学生平时训练的那些东西,从很大程度上讲,作文的目的是为了应试,它没有什么社会价值,故我称之为应试作文。高考作文首先考查的也是学生使用语言驾御语言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它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要求考生做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20xx年《考试说明》),而不像以前提出的观点正确。这并不是否认文章的思想性,恰恰相反,是为了尊重学生的思想实际。不然的话,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大讲什么人文性思想性,只能是让学生对写作望而却步,甚至引起思想上的混乱,从而大大影响训练的效果。应试作文有应试的要求,如它有时间限制,内容限制,字数限制等,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完成一篇文章,不讲方法技巧怎么能行?至于说发现那些具有文学天赋的苗子,则是应试的副产品,而不是目的。

  二、精心策划,强化备考措施

  1.读、理、记,解决无米下锅之难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高考作文时,许多同学的文章内容空洞、虚假矫情,其根本原因就是强为无米之炊的结果。基础等级中要求内容充实就是对文章材料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做到三个字:读、理、记。

  读,就是吸收,但到了高三,读的面不可能太宽,要注意精读与略读的相结合。对于精读的内容,要不止读一遍,还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认真地想一想,作一番咀嚼回味。考前阅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报刊杂志,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语文网》、《读者》等,每天花十分钟左右读报,针对高考作文范围,了解国内大事,热点问题,尤其是一些评议性的文章,以扩大视野。二是有关论据积累的书,如《智慧的背囊》、《小故事大智慧》、《议论文论点论据手册》之类的书籍,看一看里面作者是怎样从一则小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引出其中的道理的。三是教科书、课本,尤其是语文书,其实就是材料或者说是论据的大宝库,我们不要抱着金碗讨饭。

  理,就是分类整理,这是为了加深读的印象,便于运用。我们是通过划线为点,相互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划线为点,就是把作文可能涉及的素材划分为一个个的点,笔者就是按照生存与生活、交往与合作、德行与情感、学习与教育、环境与社会、价值与理想、方法与效率、辩证与科学、思想与文化、联想与想象这十个方面来带领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与整理的。相互协作,意思是对不同的题材,在每个同学全面注意的基础上,再通过同学间的分工来深入进行某一种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最后通过相互交流达到全体同学素材丰富的目的。

  记,就是要把积累的材料背下来。中医开处方不熟悉每味中草药的药性是不行的,积累的材料不熟悉学生同样不会运用。我们要求学生每周用一个早读来记这些材料,每次作文必须运用材料并不得少于两则。

  2.认真写好规矩文,适当引导自由文

  这里的规矩文,是指根据写作的内在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不同的文体特点对写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法训练,使学生的写作尽量合乎应试规范的文章;所谓自由文,是指不限制写作内容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而所写成的文章。自由文主要是针对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自由的前提是要求有所创新,而不是人云亦云,自由文同样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去写,力求写出富有个性特点的文章来。

  在高三备考阶段,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规矩文的训练,这是立足基础的根本保证。写作有规律,章法有技巧,我们不能因为文无定法而加以否定,这不是科学的态度和做法。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够死中求活。这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尤为重要。我们的规矩文着重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等几个方面进行训练,详细的内容参见拙著《高考作文制胜技法》(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一书基础等级快速达标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规矩文的训练,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在文体训练部分,可以采取多题多写(每个题目训练一种文体),可以采取一题多写(一个题目让学生分别用几种文体来写),也可以分组多写(同一题目,不同的小组写不同的文体)。

  3.激活作文的评改环节

  学生作文水平不能提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路打不开,往往是拿到材料只会就事论事,把材料重新阐述或发挥一通了事。究其因,有的人是肚中无货(积累不够),但更多的人却是有货倒不出(因为几乎每个老师都会让学生做材料的积累),也就是说,是话题的材料不能激活他的创作灵感,他的创作思维是封闭的。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指导外,我觉得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发创作思维、激活创作灵感,即让学生自己去开悟。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让学生互评互改,互相启发。作文是改出来的,但不是老师改出来的,要让学生自己去修改,自己去品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己亲身参与,亲身活动,自己的思想、情感、看法就会得到充分尊重,这不仅提高了学生作文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暴露了学生写作的思维过程。我的作文评改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评。我事先挑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让这些文章的作者谈题型、谈立意、谈构思、谈得失(我称之为四谈),使他们展示出作文思维的过程,再让大家质疑、互评,老师相机作出引导。二是老师要作好学生作文的整合工作。每次作文,我按照四好进行整合,即好观点、好材料、好句段、好文章四个方面。每篇文章,学生不一定都能写得成功,但只要文章中有闪光的地方,我就选摘下来,然后按照四好分类打印出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思维的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强化,学生收益非浅。

  4.不可忽视临门一脚的作用

  这里我不是主张猜题押题,但我觉得在临考之前给学生几则有导向性的材料或文题,对学生的临场发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xx年高考,我注意了《中国青年报》失信的求职包装系列报道。考前的晚上,我将当年3月30日的《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的一篇文章《为了声誉,我很严厉访英国诺丁汉大学、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让学生看,并引用文中哈佛的告戒要求做人要讲诚信,结果第二天的话题即是诚信。20xx年高考,我预测应围绕生命的价值这个话题做文章,在拙作《高考作文制胜技法》一书实战演练部分的三道题中就有一道题目为生命的出口,与当年高考话题心灵的选择有异曲同工之处。20xx年高考,我觉得应注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与沟通这方面的话题,学会客观公正地看问题,所以我在期末考试时所拟话题是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从有形的墙直达无形的墙、心灵的墙,这与今年的高考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也有不少相合之处。

  文章合为时而作,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总是或明或暗地要反映时代的脉搏。20xx年,XX同志提出以德治国,诚信就暗含了这方面的内容。北京题,20xx年规则,与我国加入世贸这个背景不无关系,20xx年题转折,与我们的政治生活也密切相关;20xx年的上海题杂,粗看起来让人觉得很怪,但仔细品味,它包含着21世纪对人材的要求:既要有专门的学问,又要有广博的知识。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脱离这个现实生活,生活就是我们写作命题立意的源泉。

  当然,作文的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最好是三年有一个整体计划。我在教学中对写作训练构建了四个一工程,即学生每周的读写内容要选摘一则名言、一首诗歌、一篇(段)文章,写一篇练笔(已有拙文论述,参见《石油教育》20xx年第12期),高三的作文备考训练是四个一工程的一部分。我想,只要大家做有心人,找到突破学生作文瓶颈的方法并不难。

谈高考作文 篇3

  摘 要:从高考作文的立意新颖、见解独到、材料新奇、构思精巧四个方面,简要阐发了高考作文的创新要领和获取高分的诀窍。

  关键词:立意;见解;材料;构思

  作文的创新,是高考要求的一大亮点。它重在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教育观,更体现了高考人才选拔的特殊性和必要性。高考作文的创新主要包括立意新颖、见解独到、材料新奇和构思精巧四个方面,以下逐一阐述。

  一、立意新颖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记叙类、抒情类文章的主旨或中心)。立意新颖,也可说是“立意高远”,即“站得高看得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摒弃平庸或一般,做到与众不同。“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具体的`办法:或借助想象,展开联想,创造新境界;或借助理性思维,写出思辨色彩,拓展新视野。做到了这些,文章的立意就显得境界高,新颖而大气,这是评价一篇优秀作文的一大亮点所在。

  二、见解独到

  “见解”,一般是指议论文中作者所持的观点或提出的论点(在记叙类或抒情类文章中可理解为作者对事物、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见解独到,即有个人的独特理解和看法。要做到这一点,要么考虑与众不同的角度,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写出新意;要么借助逻辑推理(类推事理),阐明观点,得出新观点。这一点,是评价一篇成功议论文的出彩之处。

  三、材料新奇

  “新奇”,就是新鲜(时间离现在很近)而又特殊(少见)。要获得这一类材料,重在平时积累。首先要广泛地阅读(包括收看影视剧等),其次要精心筛选那些富有时代感、给人眼界开阔的材料(含家庭、学校、社会、艺体、时事等)。拥有了这些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实际上就拥有了写作资源,甚至拥有了写作欲望,因为这些材料本身就涵盖了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本色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四、构思精巧

  “构思”,就是对文章思路的构想设计;“精巧”,就是别致巧妙。文章构思的精巧表现为:或标题的创新(巧用比喻、拟人、诗句等拟题),或情节的曲折有致(有波澜、有伏笔等),或结构的出新(开头、结尾的照应,中间的过渡等);或文章技法上的模仿——创新(在模仿中翻新)。要做到这些,重在平时不断地训练和积淀,多读范文,在读中体会;在读中仿写;在仿写中创新。做到了这些,其实就已经把握了文章的内在结构(线索和思路)和外在形式(结构和层次)。

  以上四个方面涵盖了作文创新的基本内容,高考作文的创新亮点加分也莫过如此。只要掌握了作文创新写作的基本要领和规律,平时加以练习,持之以恒,我想考生在高考场上一定会夺取高分的。

谈高考作文 篇4

  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妆点!

  现今,承认我国教育出现了问题的人已不在少数,但其中很多人又拒绝谈及这个问题。他们所说再没有找到可以与之替代的之前,就不该对此发表议论。这个想法实在可悲,大概,在其他方面他有正确吧。但这样说的人忘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今尚有几百万的莘莘学子正饱尝其中的艰辛,我们还能不急吗?既然有心,自然谈着无妨,不过无需“逢人便戏”。可某些人说这是“大谈特谈”,假使真是这样——在许多人还没有明白“该谈”的时候,我看就应该“大谈特谈”。

  横亘在学子心中的一条天堑就是——高考。这是一条伤亡通道,鲜有人能囫囵的通过。对于大多数学子来说,高考已不在是简单的一次学业水平测试,它集聚着十二年的寒窗心血,汇聚着家里门外亲戚朋友的殷切希望,凝聚着两代或者几代人的想望;它更是一种象征,涵盖着人生价值学、社会心理学等复杂的东西。如果万无一失,自然皆大欢喜;可是万一了,对于考生乃至他身后的所有人来说,那是昏天黑地,是绝地无生!可笑的是,我们竟把如此重要的抉择完全寄托在那一张雪白的纸片上,听任它的摆布;摸摸那些纸片,湿淋淋的,也许上面还留有未干的血泪吧?!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学得比较扎实那失误自然比较少了,还用怕高考吗?既然怕高考,那就是说明你的功夫没有到家嘛!——我将诅咒这种想法,怀着最大的恶意也怀着最大的恨意诅咒它。至于原因,我将不会说一个字。

  高考已经把学子们的'人生打乱了;学子们毫无意识或者被动的围着它打转。

  当下,成百万的学子正翘首盼望着。盼望着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正如他们瞪着大眼睛守望黎明一般。高考可以说是他们世界中的一盏标灯,明灭在寂静寒冷的孤独夜里,牵动着无数小心的灵魂。可是谁能保证这盏明灯不会破灭?请问,谁能给他们保证?

  我想我们应该把这中间的艰难和矛盾明明白白地告知他们,而不是意图遮掩过去。

  在这个花一样的季节里,拥有这样的“自由”已是一种错误,不过只能错上加错了。索性让学子们的活动空间更广一些,告诉他们,大展身手的地方并不是唯一的!其实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鲁迅语)

  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妆点!

  升学进入高等学府学习,以求取一份好的工作,或许这就是你的梦想,然而,报这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多,相应的则是你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你应该换种态度学习了。祖国现在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的特色的人物,也需要更多的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付出者;这或许就是你的契机。

  埋首只读教科书,一心向着大学冲刺,这样的秀才只会是高考的淘汰品;这是不合理的代价。为了你的未来,为了国家的未来,坚决做人才不做秀才。

【谈高考作文】相关文章:

谈高考作文八篇08-24

例谈高考作文的写作08-24

实用的谈高考作文三篇08-22

【精品】谈高考作文四篇08-21

【必备】谈高考作文3篇08-21

谈高考作文合集6篇08-24

谈高考作文锦集六篇08-22

精选谈高考作文锦集9篇08-22

实用的谈高考作文合集6篇08-22

实用的谈高考作文七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