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1
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祭灶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贴春联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2
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很多,还有很多“规矩”,怪怪的习俗也很多。弄得我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只好去问知道习俗最多的外公。
我和妹妹一起来去找外公,妹妹看外公贴“福”贴倒了,急忙说:“外公,‘福’贴倒了。一听,我耐心的解释道:“没贴错,将福贴倒是一种习俗,倒着贴,说明了——福到(倒)了。”妹妹一听,恍然大悟。妹妹说“那还有什么习俗呢?”外公停下手中的活儿,耐心的给我和妹妹讲。
过年还有好多种习俗。外公说“把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我和妹妹异口同声的说“为什么呀?”“因为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外公说。“原来如此!”我若有所思的.说道。
“过年还要大扫除”外公说。我和妹妹疑惑不解:“为什么要大扫除呀,我们家很干净呀?”外公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去年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今年 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度过了!”“真是越来越不懂我们家乡的过年习俗了。”妹妹说道。
“农历三月初三,有以地菜煮鸡蛋当节日食品的风俗,说是吃了‘明月’。”外公说。“什么是地菜呀?”妹妹疑惑不解。“地菜就是荠菜”我解释说。“它有清肝明目,调理脾胃之功能。三月三气候一般都反常,所以你外婆常教导你们说‘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到江边走’。你们去年就因为这吵了一架呢。”外公说。我和妹妹吐了吐舌头,说“我们又不知道是真的,以为外婆逗我们的。”马上妹妹拉着我二话不说道歉去了。
今天我们知道了过年习俗的知识,我觉得太不真实了,不过还很有趣的。只要开心就可以了。何必真实不真实呢。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3
生活会在无意间散发出气味,就像过年时那令我难以忘怀的面粉的麦香,蒜泥的清爽,腊八蒜的甘甜……或许这就是“年味儿。”
当“三十儿”年夜的钟声敲响,就预示着新一年的到来。初一的传统习俗就是包饺子,一大早,全家上下为了包饺子忙得不可开交,我的任务是负责协助姥姥擀饺子皮。
将软糯的面团顺时针揉搓按压,奶白色的面团散发出了浓郁的酵母味,瞬间弥漫在我的周围,再用手慢慢将其搓成条状,分成3厘米大的小团,像一个个白色的小丸子,无比Q弹。接下来,迎接它的将是面粉,面粉散发出来的淡淡麦香,使我仿佛置身于麦田之中,我大口的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纯粹而浓郁,经过擀面杖的.“碾压”饺子皮便做好了。裹上肉馅,煮开之后,沾上腊八醋,满满的年味飘香四溢,过年的喜悦感油然而生,同时也预示着团圆和美满。
都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炸酱面同样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了它,年味变得更加丰富,无论是什么面,我们都会习惯的加入蒜泥,听着那木槌捣蒜触碰蒜碗时“哐啷哐啷”的声音,离近了闻一闻那大蒜的清香,将它倒出伴在面里,原本发咸的炸酱也变得清新脱俗,成就了另一种风味,刚入口时,过了水的面条加上黄瓜丝仿佛像那爽口的薄荷,细细品味又有些甘甜,我想应该是融合了些许炸酱的热情吧,伴着扑面而来的香气,加上一筷子放进嘴里细细咀嚼,一丝丝甘甜清辣回荡徘徊在口中,像是有些不舍,就如同吃完一碗后的满足和回味,身心都沐浴在那幸福满足的气味中。
这就是过年的风俗,以它独一无二的气味呈现给生活。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4
今年大年初一,我在外婆家的空地上吃瓜子,心里想着:唉,真无聊,农村也没有什么可玩的。要不,和舅舅妹妹一起去买鞭炮来放放吧。说走咱就走。
去买鞭炮的路并不远,两三分钟就到了。小店的鞭炮真多啊,有冲天炮,有扔炮;有搓炮(就是那种小鞭炮,像火柴一样),搓一下黑黑的像盒子上板,就会爆炸;还有烟花,小鞭炮。烟花的种类就那样的琳琅满目,多不胜数1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烟花们掀起一个个的高潮:先是搓炮。搓炮用它那金灿灿的闪光,赢得了三岁小妹妹的欢笑;扔炮也不甘落后,它用它的`"炮海战术"表示了炮多力量大的真理;小鞭炮也不毫不示弱,它那姹紫嫣红的闪光加上巨响的声音,赢得了大家的喝彩;烟花刹那间蹦出的火花,仿佛是天女散花。最绝的还是冲天炮,一发一发的烟花天空中划出了一条条抛物线。抛物线的尽头又射出无数条璀璨的光芒。那璀璨的光芒又绽开了无数朵绚丽的花朵,彻底掀起了烟花会的高潮,彻底征服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欣赏完烟花大会,我的心里激动澎湃,感谢我们祖先为后代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发明了火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身为祖国之花的我们一定会把中国建设的更加美丽,更加强大!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5
我的家乡在江西,这边过年有很多习俗。不信就听我慢慢说来。
我们家乡在三十之前,每家每户都要购年货,买新衣服,大人小孩都要买新衣服,因为要穿起些的衣服迎接新年的到来,也就代表新的一年有新变化,小孩长大了一岁。买爆竹,是准备除夕晚上放的咯,表示喜气洋洋,也是迎接新年的一种方式。
准备好各种吃的,喝的,用的之后,房子也不能不准备了。那就是来一次家庭大扫除,这样我们就把旧的不好都扫出去,把“新”迎接进来了!
除夕到了,这是最热闹的一天,家家杀鸡,首先要祭拜祖先,让祖先先吃饱,这也是守孝的一种传统。祭拜完祖先,我们就全家人围着一桌好菜,开始吃年夜饭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多远、多忙的人都要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到了晚上,大家都穿起了新衣服,家家灯火通宵。一过晚上12点,家家都开始比赛放鞭炮,一般不准间断,代表“连连发”。
到了大年初一,初一和除夕有很大的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一打开就看到昨晚的爆竹纸皮,看哪家的爆竹纸皮厚,就说明哪家旺。
大人小孩早上到亲戚家拜访,女人在家里等待各个来拜访的亲戚朋友。来拜访都要带上新年礼,其中必须有“大蒜”和“面条,“大蒜”代表新的.一年有新的“打算”,“面条”则代表“有头有面”。
元宵节,家家去看别人表演节目,大街上都是火红的灯,有说,有唱,演杂技,什么的,非常热闹。
小孩们买各种花炮燃放,跑到大街上玩。多么快乐。
这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6
过年了,各村有个村的过年习俗,我来讲一讲我们这儿的过年习俗。
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在这一天,还要包饺子,吃大糖。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至今我们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往这一天,我们这儿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现在除夕,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
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这时,我就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姥娘家。
我们下午不能走亲戚。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7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这有着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8
在田野边有一个洞,里面住着两只田鼠,一只大田鼠和一只小田鼠,关于过年习俗的作文:吃年糕。
一天,大田鼠从外面买来两袋小米种子,它一边和小田鼠在自己开垦的地里种下,一边兴奋地说:“这回咱们秋后就能吃上自己种的小米蒸的年糕了!”“那不一定!”小田鼠小声嚷了一句。大田鼠听了,有点生气,它惊讶地瞪了小田鼠一眼。
种子长出禾苗后,大田鼠满心欢喜地说:“看咱们的小米种子长得多旺,用不了多久,小米种子就会长大结子,秋天咱们就可以吃上自己家的年糕了!”“那不一定!”小田鼠又不冷不热地答了一句。大田鼠听了心里很不高兴。
小米成熟后,大田鼠辛辛苦苦把米粒的皮去掉,把小米加工成金黄的米粒。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大田鼠心里乐开了花:“这回咱们很快就会吃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不一定!”小田鼠仍不紧不慢地说,作文素材大全《关于过年习俗的作文:吃年糕》。大田鼠没再理他,忙着挑拣米粒中的沙子。
米粒磨成了面粉,大田鼠蒸年糕,小田鼠生火,一盆金灿灿的年糕很快端上了饭桌,大田鼠兴致勃勃地说:“今儿这个年糕咱们是吃定了!”谁知小田鼠又和往常一样,仍旧说了一句让人扫兴的话:“那不一定!”到了嘴边的年糕怎么能说不一定?大田鼠顿时来了气,抡起一根棍棒就往小田鼠身上打,小田鼠掉头就跑。
就在大田鼠追打小田鼠时,一群蚂蚁把年糕抬起就跑。小田鼠看见了,边跑边说:“我说了不一定就是不一定!”大田鼠见小田鼠如此不争气,干脆把小田鼠赶出家门,自己重新蒸年糕去了。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9
小时候,我们家每次过年都会去乡下我外婆那儿。外婆是土家族,于是汉族的我过的却是土家族的年。
腊月中旬,外婆便会同妈妈一起去集市买杀好了的年猪,回来做“刨汤”吃。“刨汤”就是用年猪肉做的一桌丰盛的菜,一家人围成一桌,有时还请周围的乡亲。男人们坐到一堆,为喝酒的.事情“吵架”,不醉不归;女人们则慌着给自己的孩子夹菜;孩子们一个个都吃得满脸红彤彤的,嘴边偶尔还会粘有一两颗饭粒,引人发笑。
腊月下旬就该吃糍粑了。这是小孩子们很喜欢的食物。大人们把糍粑一个个堆放在火炉旁边,呈圆形。烤过一会儿后,原来硬梆梆的糍粑变成软绵绵、胀鼓鼓的了。孩子们顾不上去洗那双脏兮兮的小手,争先恐后地将手伸向火炉旁,用胖乎乎的小手用力扯开,然后把撕成两半的糍粑往装满糖的大碗里蘸一下,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
土家人有一个习俗,就是要提前一天过年,土家人叫做过“赶年”。为什么过“赶年”呢,听大人说,土家人的先辈为了躲避战乱,还有的说是为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迎战,于是就提前到阴历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过年,直到现在土家族还保留着这个习俗。过“赶年”时,外婆会早早地做好一盘盘与腊肉、豆腐和萝卜有关的菜摆在桌上,等着我们回家团年。
到了大年三十夜,一家老少围坐在火炉旁边吃边聊,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些坐不住的小孩子就跑出去,找一块空地燃放爆竹。
初一到初五在吃每顿饭前,都要把碗筷放好,并往酒杯里倒上酒,举行“叫亡人”仪式,那是为了祭祀先人,不忘祖宗的恩德。“叫亡人”通常是让当家的晚辈主持,小孩子们不能站在旁边,也不能让人堵住路,应退让在一旁给亡人“让道”。这体现出土家族人民善良、有爱心、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良好品质。
土家人过年是美好的、快乐的。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10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11
所谓“行年”,就是春节期间,侗家串寨做客,即以寨为单位,集体去另一个寨做客的习俗。
集体互访很隆重,此习俗起源于古时侗族村寨之间的联姻行为,即有婚姻关系的寨子之间的集体互访,以巩固婚姻联盟,以后逐步发展为村与村、寨与寨互相往来做客,宣讲款约、增强民族感情、维护社会治安的一种集体做客形式。
“行年”又被称作“乡客”或“鸡尾客”。因为去做客的芦笙队队员身着特制的舞衣,衣边吊有小海螺或小蚌壳,头上插有鸡尾巴上的毛,故名“鸡尾客”。
“行年”时,寨子每户一人组成行年队伍,选出三五人为卜耶,作为全队的领导中心。卜耶中又推荐一人为耶高,即头客,作为全队的指挥。参加做客的人的'一切行动都要按头客的号令行事。大家撑开雨伞,由头客前导缓缓向主寨鼓楼前进,来到寨中萨坪,队伍围成一个圆圈,头客在坪中用罗盘找好位置,安排好芦笙队进坪吹奏的路线后,做一个金鸡独立姿势,芦笙队即吹“进行曲”和“欢乐曲”,边吹边跳芦笙舞,三遍后停止。主寨的男女老少围拢过来亲热道贺,握手言欢,并争相拉客回家住宿款待。
第二天早餐后,头客把自己带来的队伍聚集到萨坪上,围成圆圈讲款,从“开天辟地”“人的起源”“芦笙的由来”,一直讲到“村规寨约”,以及上团下寨互相友好、彼此帮助等。主寨的男女老少也汇集萨坪,静听讲述。讲完,主寨杀猪相待,设宴摆酒,尽欢而散。
第三天中午,头客集合全部来客,整顿行装告辞。主寨设长席,宾客相对而坐,献上年礼。客人起身告辞时,男女主人涌向席间,共唱“拦路歌”以挽留客人。而后,大家跳起多耶圆舞,依依不舍地在芦笙曲中上路别行。
在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中,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12
要算算我们中国那么多的节日,要论个第一第二,春节第二,我看谁敢称第一。这句话我可是一点也没有夸大,如果说给他换个名字那我觉得“东方的圣诞”是合适的不能再合适了。
每一次我都很喜欢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这天是送灶神爷上天。我之所以喜欢这一天,是因为这一天是春节的开头。这一天我们要来一次大扫除,那把我累得,扫了十分钟就直接累瘫在沙发上了。这一天还要拿一个杯子在上面上一炷香,而且还要让香一直燃烧着,一炷烧完了还要拿第二炷继续烧。
再就要过除夕了,家家吃年夜饭,年夜饭的食物可丰富了,有鸡、鸭、鹅、鱼、年糕。吃鱼不能吃完,每一次都要剩下一半不吃,寓意年年有余。吃完了年夜饭我相信大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了,里面的小品总是让我的爷爷奶奶笑得前俯后仰。看了一会便要放鞭炮了,我还时不时地喊道:“过年了,过年了!”
正月初一,早上大多数人会吃年糕、吃长寿面,寓意延年益寿。这一天我喜欢的不行,因为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宅男,其他什么时候为我都没有什么比较好的理由,但是到了今天大年初一,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宅在家里了。因为这一天待在家里的,这可是百年不变的一个习俗,如果当初下创下这个习俗的人知道有美好寓意的习俗被我当成宅在家里的原因,会怎么样。
虽然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许许多多的传统习俗已经渐渐流逝,能记得它们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但我们不应该忘了根本,不是吗?我们只有坚守初心,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这就我江山人民过的春节,可以说是十分丰富多彩了,不知道你们家乡是怎么过年的?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13
年味的清香渐行渐近,随着唇齿上腊八粥余味的淡去,年味也飘到了咱家。
在熬过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样后,我也终于盼到了大年三十。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咱家虽说离同学们没有百八十里,但也具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
每当人们驾着车,拉近与我家距离的时候,长辈与小辈们必定出来迎接客人。如果紧闭窗门,并且门可罗雀的话,说明这家主人并不好客,也不方便接客,只好让你在寒风中受冻,最后知趣的离去。到了下午家中便热闹起来了,特别像我奶奶有七姐妹,爷爷有八兄弟的家庭。没个大圆桌,没几十道好酒好菜又怎样招待客人呢?
说到吃饭,就不得不提家喻户晓。儒妇皆知的年夜饭了。这可是除夕夜的重头戏,热闹的十几人围一桌,冷清点的也有一个家庭,这是一家人团圆的好日子。在外边做事的人,除外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桌还必须是圆的,象征团团圆圆。在饭桌上大人向小孩们表示期许,小孩则向大人祝福,大人与大人之间也不再拘束,举着酒杯互相敬酒。除夕可是孩子们的天堂,这一天可以借着理由尽情玩耍,大人也不会在这一天让孩子们上床睡觉。
正月初一虽没有除夕那么热闹但节目却丰富得多。
这天,人们不可向外泼水,不许扫地,这仿佛是期望财源滚滚的意思。大约在早晨四五点时,爷爷就会点燃“迎春炮”祈福。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这第一天中,人人都想给来年起个好头,这一天中,人与人之间不许吵架,孩子也不能哭出眼泪,不许说脏话。门前堆着爆竹纸皮,孩子们也会在这丛中翻翻找找,希望找到未放出来的鞭炮玩。爷爷也会带着我向常住在深山老林中的太公,向他的墓碑说声“新年好”。除夕与初一也正是收红包的好日子,初一早上醒来便会发现枕头下的红包,去拜年也会收红包。除夕就更不用说了,每个来咱家吃团圆饭的人,都会给小辈们发红包。
俗话说:岁岁年年花相化,年年岁岁人不同。每一年的人们虽在变,但民风民俗却今昔未变。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14
每个民族的习俗都不同,而我们汉族,则是独一无二的。
放鞭炮、包饺子、守夜(一般都是12点以后才睡觉)、拜年、给压岁钱、贴对联……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过年的头两天,许多人都会洗头、洗澡、洗衣,把一年中的.晦气一扫而光。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家户户都会摆上酒席,请上亲戚来“别岁”。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这是,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娘在这日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这日还有不行刑的风俗。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这就是我们汉族的过年习俗,怎么样?有没有大开眼界呀?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15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所以,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个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在年三十晚这个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
这个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但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
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
除此之外,这个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过年习俗作文12-13
过年的习俗作文05-23
过年的习俗作文02-05
过年习俗的作文06-30
过年习俗作文06-19
过年的习俗作文(精选39篇)04-12
春节习俗作文12-20
春节习俗的作文01-01
春节的习俗作文07-25
春节的习俗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