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诗歌>李白的诗歌

李白的诗歌

时间:2022-06-11 20:54:43 诗歌 我要投稿

李白的诗歌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的诗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白的诗歌

李白的诗歌1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把酒问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关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颂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言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的诗歌2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作品赏析

  杜甫的两首《梦李白》,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的说法,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梦李白·死别已吞声》写杜甫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了他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之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的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意思是:“你既然被流放到了南方的远地,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十分遥远,十分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想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祷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李白的诗歌3

  《冬日归旧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李白的诗歌4

  望庐山瀑布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宿山寺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的诗歌5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品赏析】

  该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该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白的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颢的诗宏伟。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李白的诗歌6

  西域乐舞东传之后不仅把唐代乐舞艺术推向一个高峰,而且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创作也起到催化作用。具有极高艺术情趣的唐代诗人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一外来的事物,引发出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描绘西域乐舞诗应运而生。

  1李白对西域意象的独特偏爱

  李白诗歌中的西域元素是历来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西域风光、西域歌舞、西域服饰、胡客、胡姬、胡马、胡雁、胡鹰、胡床、胡麻色彩各异的西域元素,都曾出现在李白的诗歌中。经笔者粗略统计,李白作品中,涉及西域风物的诗歌高达45首之多。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西域由衷的向往与喜爱,寄寓着对边疆民族气质的欣赏与赞叹以及对边塞安定统一的向往。终其一生,西域在李白的心中、诗歌中都积淀了极为重要的意义。关于李白出身,历来众说纷纭。郭沫若曾认定李白生于碎叶,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李白陇西成纪人,中叶非罪,滴居条支,易姓与名。这一说法比较普遍。李白祖籍陇西成纪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那时中原大乱大业末,华民多奔突厥。李白的先辈流徙到西域,也将汉文化带到西域;同时也接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甚至与西域人通婚。由此可见,在李白身上很可能有西域人的血缘,而且接受西域文化的影响。证据之一便是李白通晓西域梵语。范传正说李白在翰林院时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如悬河,笔不停辍。李白也说鲁编如玉霜,笔题月支书。

  2李白诗歌当中的歌舞元素:乐与舞

  盛唐时期,胡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文学重心移向都市。都市生活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音乐的昌盛;一是乐工歌伎的增长。以西域乐舞为表现客体的作品。首先,有西域之乐器、乐曲。唐诗中出现的古代乐器名目众多:琵琶、筝、横笛、箫、琴、笙等,《旧唐书音乐志》载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惟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在李白所作涉及乐器声音的诗歌中,笛声值得注意。笛其元出于羌中,属西域乐器的一种。李白作品中写笛之作共有五篇《春夜洛城闻笛》《金陵听韩侍御吹笛》《观胡人吹笛》《情溪半夜闻笛》《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司马将军歌》等。西域乐曲东来,不仅是形式上的文化融合,它与中原传统的人文情怀也紧紧相连。前所举笛之例即为典型:笛声悠扬,诗人很容易将其作为抒发思念之情的载体,这样,笛声就成了特定情感的符号。其次,有乐舞之场面。李白诗歌不仅注重听,同样注重视,视听结合才更具韵味。李白作品中的西域乐舞场而众多,如伏拜祝千岁寿,周舍为之辞,描写西域胡人进献祝寿之乐舞情景的《上云乐》;描写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舞蹈青海波舞的《东山吟》;以及描写当坊笑春风之胡姬的《前有蹲酒行二首》(其二)。再次,有佛音与梵曲。佛教音乐即于佛寺中进行的`唱诵仪式活动,如《庐山东林寺夜怀》,绘写了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为典型的净土音乐场景。任半塘说:弄婆罗门一体,今但知《舍利弗》戏为最早。此原梵戏,今日关于此戏之我国资料,厥为乐曲《舍利弗》与《摩多楼子》二调,而此二调之传辞则以李白之作为最早。

  3西域乐舞与李白诗歌的艺术构思

  李白诗歌当中提及的西域胡人、胡姬、名物、地名等,是表而可观的文化互动,而西域文化尤其是西域歌舞在灵魂、精神、气质上对李白的吸引则是本质上的影响、深层次的融合。

  3. 1西域乐舞与诗歌节奏

  西域乐舞中新奇的旋律和关妙的韵味,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反映出来。葛景春认为李白的一些长篇乐府歌行和盛唐的一些大曲、法曲一样,其结构布局、节奏的韵律,纵横开阖,富于变化。例如,著名的《蜀道难》一诗,就是这样。从结构布局上来看,此诗像一曲宏伟的交响乐,既结构完整,又富有变化。既有主调,又有变奏;既有丰富多彩的变化,又有主题的一气贯通它节奏鲜明,灵活多变,极富有音乐舞蹈流转变化的动态关。唐代大曲,以西域大曲为主,是胡汉融合而成的新型乐舞形式。就总体而言,唐大曲的体制可分为三段式慢板(散序)略快(中序、拍序或歌头)极快至慢下来结束(破或舞遍)。这种节奏在李白的诗歌中也有十分显著的表现。

  3.2与中庸背道而驰的张扬基调

  中原乐舞由于受儒家关学影响,讲究音律平和的中庸关,而西域乐舞则不同。西域乐舞的激情和痴狂、矫健和奔放,与中原传统欣赏模式形成鲜明对比,适应了汉民族艺术审关追求,因而胡风大盛,西域乐舞在中原迅速流行。

  (1)飞跃流动之关。西域乐舞的基本律动特征,是通过一系列舞姿的组合、变化、交替来表现乐舞内容与精神。以对唐朝乐舞影响最大的西域龟兹乐舞为例:它格外注重旋转、跳跃,时而含情娇媚,时而粗犷奔放,在律动中展现风情万种。而腾跃与旋转方而更为典型的,便是《胡旋舞》与《胡腾舞》。与此近似的美感特色在李白山水诗中并不少见六朝山水诗中所缺乏的,而被李白紧紧抓住的,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诗歌形象的飞跃感,或者说是流动感。例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全诗气势奔流直下,飞扬激荡,代表了诗人内心壮阔的想象与夸张,洽与西域乐舞中飞跃旋转的特色高度吻合。类似诗歌还有《剑阁赋》《秋日登扬州西灵塔》《登锦城散花楼》《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渡荆门送别》《蜀道难》等。

  (2)铿锵磅礴之势西域乐舞东来,不仅在节奏上对唐代诗歌造成影响,也改变了清乐旧曲清淡娴雅的风格。以西域健舞为例。健舞刚健有力,与李白诗歌中澎湃的激情、奋发的力量是一致的。在李白的战争诗中就很能够得到说明,如《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一诗:作者以奋发昂扬的笔调叙说胜利的辉煌,用以鼓舞军队作战之士气,极具铿锵的音乐特征《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等都有这种特征的表现。

  4总结

  西域乐舞在传入中原之后,就成为众多诗人笔下的常见元素,也打破了以往的诗歌风格与创作传统。并采用了二者兼具的表演方式。在李白身上,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精神必然是不会少的。就诗歌而言,不仅表现在西域元素的运用上,更加表现在,其诗歌构造在西域乐舞文化的影响下打破常规,以昂扬不羁的姿态为世所瞩目。可见,西域乐舞对李白在诗歌的创作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白的诗歌7

  1、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白马篇》

  2、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春日醉起言志》

  3、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4、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九日》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6、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

  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金陵酒肆留别》

  8、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9、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

  10、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怨歌行·长安见内人出嫁,友人令余代为之》

李白的诗歌8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①弃轩冕②,白首卧松云③。

  醉月频中圣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⑤。

  【赠孟浩然注释】 ①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②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③卧松云:隐居。

  ④中圣:“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

  ⑤清芬:指美德。

  [李白的《赠孟浩然》翻译]: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李白的《赠孟浩然》赏析] :1、哪个字是贯串全诗(李白所写的赠孟浩然)的抒情线索?

  答:爱。

  2、“风流”是什么意思?中二联是怎么体现的?

  答: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

  赠孟浩然的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李白的诗歌9

  摘 要:本文将李白诗歌里的“月”与体现日本本土美意识的和歌相比较,梳理日本和歌中月意象的变化历程,从而理清外来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之间既冲撞又彼此借鉴的互动关系,促进中日文化文流,增强中日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关键词:李白 月 和歌 汉诗

  日本最初的诗,是在汉语传入日本后,日本人使用汉字写成的诗,称为汉诗。后来日本文字产生后,在汉诗基础上诞生了用日语书写的诗,称为和歌。因此,和歌与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古典诗歌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发表的演讲中,引用了道元禅师的和歌“春有花开夏鸟鸣,秋日明月冬雪冷”,并将日本文化的特征定位于“雪月花”。由此可以看出,“月”作为代表日本人典型美意识的一种文化意象在日本文学方面非常突出。

  一、日本和歌中的“月”意象

  按照歌集编撰的时间顺序,本文依次梳理从《万叶集》与《古今和歌集》到《和汉朗咏集》的咏月歌中的“月”意象。

  1.《万叶集》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老的一部歌集,全书收录有4500首和歌。歌集中的咏月歌约有184首,分为两种,一种为咏叹等待月亮的待月歌,另一种为寄情于月的寄月歌。

  (1)待月歌

  《万叶集》中之所以有咏叹等待月亮的和歌,是因为当时日本实行的是“妻问婚”,夫妻双方不住在一起,晚上男方来到女方家里第二天早上离开。平日里夫妻相互思念,只有以和歌寄情。有的男方离女方家很远,晚上能不能去女方家由天气决定,有月亮的晚上自然是好天气,月光也能照路。所以作为去女方家的必备条件之一的月亮,自然成为和歌咏叹的一个主题之一。

  妹が目の まく欲しけく 夕の 木のれる 月待つごとし

  (み人知ら 卷十一 恋爱 2666)

  “多想去见那个姑娘啊,可是天近黄昏,月亮怎么还不出来呢。期盼月亮早点出来好让我早点见到我的姑娘。”这首待月歌,与其说是等待月亮不如说是等待恋人。恋人到底来不来呢,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通过待月歌,表达了作者焦虑、失落的真实情感。

  (2)寄月歌

  顾名思义,寄月歌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月亮上以了相思之情。

  み空行く 月壮士 夕さら 目には见れど 寄るよしなし

  “每天晚上都看着从傍晚时分就挂在天上的美丽的月亮,想要接近却是万分困难。”这首和歌表面上看来是在咏叹月亮,但实际上是把对心上人的感情寄托在月亮上,将月亮譬喻成心上人。恋人如同月亮一般,想见而不得见。《万叶集》中后期的歌人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表现手法,开始试着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周围的事物上,在歌人的心目中,月亮、红叶、鹿鸣等都有了特定的含义。

  总的来说,在《万叶集》中的月亮可以说就是物理层面上的月球,歌风是比较朴素直率的。

  2.《古今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收录了《万叶集》之后150年间的一千余首和歌,包括37首咏月歌。其中有季节歌13首(秋歌8首)、恋歌10首、羁旅歌1首,其他的'还有13首。

  (1)季节歌

  夏の夜は まだよひながら あけぬるを のいに つきやどるらむる

  (清原深父 夏?166)

  “夏夜稍纵即逝,仿佛刚近黄昏却都天亮了,月儿都无暇西沉,如今借宿在哪片云后呢?”感叹夏夜短暂,就像夏夜看不到月亮一般,人生也是无常,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のまより りくる月の 影みれ 心くしの 秋はきにけり

  (み人知ら 秋?184)

  “望着林间稀疏的月光,不禁惆怅忧愁的秋天已经来临了。”描写了秋的凄凉。上述的季节歌体现了歌人的敏锐的季节感,歌人通过细致的描写景物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歌中不单单有月,月与白云相辉映,表现了平安时代纤细优美的一种审美情趣。

  (2)恋歌

  恋歌中经常出现月是从《万叶集》就固有的意象,《古今和歌集》的恋歌中月的出现比例也较高。

  有明の つれなくえし 别れより かり きのはなし

  (壬生忠岑 恋?625)

  “拂晓将近,晓月无情,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离,我心如此凄苦。”这首歌表达与情人分别的痛苦。歌中的晓月俨然代表了离别愁苦。恋歌的歌人们常为了表达孤独相思之情,经常把月作为一种冷寂的印象呈现在和歌之中。

  (3)羁旅歌

  天の原 ふりさけれ 春日なる 三笠の山に 出でし月か

  (安倍仲 旅?406)

  “仰头望浩空,三笠春山月初升,思乡此时同。”遥望着天边一轮明月,不由想起家乡奈良三笠山上的月亮,此月是彼月吗?让人沉浸在对故乡的怀念之中,这里的望月不由让人联想到望乡。《古今和歌集》的咏月歌中,由望月而思乡的和歌只此一首,这和作者阿倍仲麻作为遣唐使来中国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在中国不仅学习了汉诗,还和李白等诗人交往甚密。而在中国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主要代表,把望月和思乡连在一起一直都是一个大主题。阿倍仲麻的这首和歌,以和歌的形式咏唱了汉诗的主题,在中日文学交流史上占着一个特殊的地位。

  3.《和汉朗咏集》

  《和汉朗咏集》是一部代表平安贵族审美意识的王朝词华集,收入和歌216首。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四季歌,下卷为风、云、山、祝、恋部。咏月歌主要收录在秋部和恋部中。

  (1)四季歌

  世にふれ のおふとしは なけれど 月にいくたび ながめしつらむ (具平王 和朗集 秋?260)

  “世间万绪,何必沉浸其中,举头望月,万愁消。”这首歌中描写的眺望月亮而忘记忧愁的场面,与之前的歌中月亮的孤愁形象大不相同,表达了一种明快的心情,这里的月代表了积极向上的力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恋歌

  《和汉朗咏集》下卷的恋部共12首和歌,咏月歌就有5首,占了恋部的将近半数。可见月和恋爱之间有很强的羁绊。

  今むと いひしかりに 月の 有り明けの月を 待ち出でつるかな

  (素性法和朗集 恋?789)

  “写信告我马上就来,可是长夜漫漫,晓月升空也不见你的身影。”恋歌中的月往往给人孤寂清冷的印

  象,广际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孤零零的明月,这种孤独很容易和寂寞的恋人产生共鸣。

  (3)捣衣歌

  捣衣歌属于上卷“秋”部,是《和汉朗咏集》的一个新的分类。李白《子夜吴歌》中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里的捣衣指的是秋来冬将至,为了赶制征衣,主妇们将洗的衣服放在石砧上捶打去碱质。《和汉朗咏集》共收录有8首捣衣歌,其中5首为咏月歌。

  唐衣 うつえきけ 月きよみ まだ寝ぬ人を さらに知るかな

  (之 和朗集 秋?351)

  “一片清冷月光下,未眠人听着捣衣声,暗思量。”一般捣衣时节已到深秋,月光寒如水,增加了凉凉秋意,月光下边思念着远在边关的丈夫边捣衣,一股淡淡哀怨之意随之而来。

  万叶时期的美意识是比较朴素纯真的,咏月歌中的月意象也没有太多的涵义。《古今和歌集》和《和汉朗咏集》的平安时期贵族文化盛行,这时期的审美也逐渐开始追求风雅。《万叶集》咏叹的感情多为直观、瞬间的,到了平安时期开始有了对人生及过去的感慨。平安时期的月也不单单是照明的手段,有了更丰富的涵义,表面上是在描写月,其实歌人是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月上,恋歌中的月代表了恋人,四季歌中的月则是表达歌人悲伤情绪的载体,而羁旅歌中的月则代表了故乡。“月成为诗人倾诉和寄托情感的对象,表现手法含蓄而纤细。”{1}

  二、李白诗歌中的月意象

  “李白的诗作现存近千首,涉及月亮的共有382首,占38%。”{2}李白的咏月诗中的月这一意象总的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识。

  1.对美好事物、高洁人格的追求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的“上”和“揽”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写水中月若青莲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本质,借水中月比喻正直廉洁的形象。

  2.孤独与失意的象征

  月亮高高悬挂在天上,可望不可即,于是月亮常常成为孤独与失意的象征。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在这里以月喻美人,又以美人隐喻皇帝,隐含了诗人被放逐还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3.寄托着诗人对故乡、友人的思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借望月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以缓解远离故乡的孤苦无依感。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回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卿衡》),很明显这诗句中的明月指的是晁衡,寄托着李白对友人的深深怀念。“明月沉碧海”喻指晁衡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境界幽婉含意深远。

  三、日本和歌对李白诗歌中的“月”的受容

  了,例如《古今和歌集》中收录的阿倍仲麻的那首三笠山月,很容易联想到李白的《静夜思》。阿倍仲麻其实就是李白诗《哭晁卿衡》中的晁衡,阿倍仲麻作为遣唐使来到中国,和当时众多文人关系交好,特别是李白。从他和李白交往的情况看,受李白诗影响的可能性很大。可以说阿倍仲麻的三笠山明月和李白望乡诗中的月意象是相通的。

  《和汉朗咏集》中收录的捣衣歌是一个新的分类,在之前的和歌集中是看不到的。如上文纪贯之的那首捣衣歌中的月和李白《子夜吴歌》中的月,都代表了对丈夫的一片思念之情。李白又有《捣衣篇》“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将捣衣与月意象并置一起,表现闺中思妇对征夫的深切思念和牵挂,把捣衣诗原本的相思幽怨提升到了更为朦胧凄迷的境界,也增强了诗歌打动人的情感力量。《和汉朗咏集》中的捣衣歌中同样和月意象联系一起,和李白的捣衣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古代的日本歌人不断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技巧和意境,同时又突出自身的特征,才形成了现如今的和歌。可以说,和歌是日本民族本土的审美意识同所引进的中华文化融合的产物。

  {2} 谢宜伶:《探究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现代语文》20xx年第8期,第47页。

  {4} 公元710 ―784年间为日本的奈良时代。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LB12-08)成果之一;课题名称:李白诗歌中的“月”意象对日本和歌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10

  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作品赏析

  这首诗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含蓄有古意”、“直接国风之遗”,在理解李白诗歌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古代的“美人”就不是一个普通的词,与现代口头时髦的“美女”很不一样。《离骚》里的“香草美人”指贤臣明君;《诗经》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轻女子,“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美人卷珠帘”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闺中女子,李白诗歌的“含蓄蕴藉”是指诗歌中主人公情韵的婉转,而非指寄托兴寓,所以说它“直接国风之遗”。

  “深坐颦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层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女子所住的闺房在“幕帘无重数”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这是第一层;“深”还有深情的意思,所谓“美人卷珠帘”,古人思念亲人,总要登高望远,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抛头露面,于是只好“卷珠帘”望着离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离人回来,这是第二层;“深”的第三层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时间很长了。颦是皱的意思,吴宫里的西施“颦”起来的样子比平日更加美丽,更加楚楚可怜,才有了东施的效颦。“颦蛾眉”更显出了“美人”之美。

  “但见泪痕湿”,因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觉就流下相思泪。“湿”字说明是暗暗地流泪,情不自禁地流泪。联系到第二句的“颦蛾眉”,比“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谁”,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点抱怨,离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忍受着孤单寂寞,离人却还不回来。但这种恨,其实就是一种爱。爱一个人,总是恨对方不能陪伴在身边。

  诗的前三句用赋,末尾用问句归结“怨情”。这里的赋是个动态的过程,首先是“卷珠帘”,然后“深坐”,再“颦蛾眉”,最后“泪痕湿”,行动可见,情态逼人。李白的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这样一个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单的画面,同时又留下无限的遐想。随意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泄露整个主题,可见诗人的洞察力。全诗哀婉凄凉,缠绵悱恻。

李白的诗歌11

  活动目的:

  1、学生汇报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李白其人的特点,尤其是李白诗歌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李白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李白诗歌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华优秀诗词的兴趣。

  活动内容:

  交流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诗歌,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李白其人其诗。

  活动准备:

  1、课前开展“李白诗歌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CAI(内含李白诗意图、李白头像、李白诗歌名句集锦等)及《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古典音乐磁带。

  3、学生自制有关李白诗的诗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及电脑网页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古典诗词的意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在刚刚结束的“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同学们已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课件出示李白头像特写]一个月来,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今天,在此时、此地,老师和大家一同来――“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

  二、汇报展示所收集的李白其人、其诗的资料。

  1、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请大家首先汇报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李白。

  (2)你读了多少首李白的诗?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

  (1)通过汇报交流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李白其人其诗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在了解学生阅读、背诵李白诗歌的情况之后,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将读到的李白诗歌分类。如:李白与明月、李白与山水、李白与友人……

  [李白诗歌留传下来的有九百多首,题材各异,风格各异,其分类标准亦有很多。教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熟悉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将其按诗中的具体意象分类]

  三、交流、扩展,共同品味。

  1、将李白诗歌简单分类后,问:你最喜欢李白写的哪一类诗歌?能举例吗?谁和他(她)有相同的爱好?

  2、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吟诵、品味你最喜爱的诗。并请推荐出表现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以此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研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诗歌。]

  3、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析李白诗歌的韵味,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形式不限,朗读、吟诵、书画、唱歌等均可。展示内容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几句]

  四、游戏激趣,名句激情。

  1、游戏:

  (1)请根据诗名说出诗句。《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

  (2)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请用李白的诗句表现图的意境。[课件出示画面:两山对峙,江水中流,帆影点点。]

  2、老师推荐名诗名句。

  李白一生留下了九百多首诗。在这些诗中,有许许多多的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依然琅琅上口,回味无穷。让我们共同来吟诵它们吧!(课件出示名句集锦,配古乐,师生齐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通过游戏,辨析、吟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古诗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五、结束活动,留有余味

  通过今天的“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活动,我们对李白其人、其诗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他正直、豪放、重情义的性格,以他那一首首充满奇特的夸张和丰富想象力的诗歌,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李白诗歌的人们。最后,让我们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句诗来结束今天的活动吧!――“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课件出示李白头像及韩愈诗句]

  [课虽结束,诗韵仍绕梁不绝。师生的情感都融入李白诗歌的韵味中。李白的传奇人生和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传承在此找到了最佳契入点]

李白的诗歌12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1、浓厚的主观色彩

  2、丰富奇特的想象

  3、清新明快的语言

  4、豪放飘逸的风格

  李白诗歌的写作手法

  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1、蔑视权要富贵,宣泄愤懑抗争

  2、抒发理想抱负,张扬自我个性

  3、歌颂壮丽河山,表现热爱自然

  4、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

  扩展资料: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的诗歌13

  1、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

  2、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结客少年场行》

  3、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相和歌辞·短歌行》

  5、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6、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7、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各守麋鹿志。——《山人劝酒》

  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其一》

  9、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行》

李白的诗歌14

  一生携酒

  独行天下

  以跋山涉水为底蕴

  浪漫的诗句

  从平平仄仄的酒壶里

  斟酌而来

  江湖险恶

  行路也难

  唯酒壮胆又欢颜

  长风破浪

  直挂云帆

  人生如此豪迈

  险滩也怕英雄气概

  世事纷繁复杂之日

  也有一团乱麻之时

  抽刀断水

  水的羽翼更丰

  借酒浇愁

  何处又是情感的出路

  只是,口出此语

  千年之后的湿地

  仍有酒徒,醉卧红尘路

  好一个人生得意

  饮酒而歌

  金樽玉盏,豪情万丈

  天生我材,千金散尽

  一首将进酒

  以大诗人的智慧

  把前世今生的来回

  一语道破了天机

  最美的一壶酒

  却在夜间

  牵动着花的`心事

  举起酒杯,邀月同饮

  一颗孤独得

  玲珑剔透的心

  在酒的乾坤里

  伴月而舞,三人世界

  同游鹊桥之上,银汉河边

  传奇的是故事

  凄美的是酒仙

  更让人叫绝的是

  来一斗酒吧,诗篇源源不断

  酒也好,诗也罢

  一绝双星

  天上人间回应

  如今,盛唐不再

  酒仙已去

  诗仙不在

  但岁月不老的浩瀚时空

  酒仙的玉壶,历久弥香

  诗仙的经典,光照宇宙

李白的诗歌15

  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但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与他不满黑暗现实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我们学习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等诗,在高中第五册的第五单元还专门安排了李杜诗歌单元,学习了《蜀道难》、《将进酒》等诗歌。

  【原文再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素材评析】

  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并没能涉身政治,却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对权贵的傲视,从而招致排斥,愤而离开了长安。在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诗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心绪。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但诗句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其根源就在于作者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适用话题】

  李白的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即使在被唐玄宗赐还乡期间,还胸怀坦荡,对未来充满信心,适用话题“仰望”、“抱负”、“肩膀”等。李白在皇宫期间,要求高力士为其脱鞋,因此而招来放逐的命运,此话题适合“谈意气”、“高洁”、“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李白的诗歌】相关文章:

李白的诗歌风格03-09

《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教案08-26

李白的作文04-13

李白优秀作文07-22

诗仙李白作文06-20

李白的送别诗11-15

关于李白的诗11-08

关于李白作文04-11

关于李白的作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