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

时间:2024-08-25 06:15:56 优秀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中学作文集合十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中学作文集合十篇

中学作文 篇1

  一、指导思想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研讨下,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作文教学同样如此。我们教学生作文是为了达到将来即使没人教,他们自己也能写文章。几年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让学生在多种题材的写作过程中锻炼写作兴趣,发展写作的创造力。结合教改的新思路,扩大好作文的范围,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工作要点

  1、深入学习新课标、学习本课题有关方面的理论,在其指导下,通过研究,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教学新观点、新理念及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目标体系和模式。

  2、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密切结合,更新观念,形成新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张扬,不断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三、研究内容

  本年度我们着力于习作课堂的教学研究:

  1、着力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养成习作习惯。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增加作文的素材,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 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有趣部分。作文内容要让学生想表达,要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让学生渐渐喜欢习作。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习作评价方式,如取消不及格分,作文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等方式,实行自批互批,家长批,社会批,面批,重批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这是我们的习作教学所要追求的。

  (2)在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上下功夫。良好的习惯有赖于长时间的培养,但一旦习惯养成就会接响一生。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着想,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要把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着重培养下列习惯:独立主动地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的习惯;重谈、跳读、精读、猜读的习惯;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句话记录,作素

  材笔记的习惯;做资料卡式剪报等词句段积累的习惯;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限时作文、快速作文的习惯;让耳朵做“老师”,自己当堂修改,请别人修改的习惯;保存作文本重读整理的习惯;主动应用语言实践的习惯。

  2、着力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语言。

  (1)教师的习作指导课要研究一些新训练:如口语交际的训练、大胆的想象创作训练、序列作文的训练、实践应用的训练等。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多层次训练。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文,是作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要求,也只有训练和发展自己的语言,作文教学才有价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才有可能。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和情感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

  四、工作安排

  1、加强理论学习,每月召开一次课题例会,定期进行集体理论学习。同时抓好个人学习,随时将学习心得体会、教学随笔记载下来。把握教改动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组织教师向书本学习。发动教师查阅、收集、印发各种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丰富作文教学的经验。

  2、搜集作文素材。从学校到社会,从课内到课外,以学生的生活、思想、情感为出发点,选取作文素材。

  3、请进来,交流信息。邀请专家、学者上门指导,并作专题报告。

  4、走出去,吸收信息。每学期提供每位语文老师外出学习、听课、培训回校后汇报、交流。

  5、鼓励教师上作文研讨课,对取得研究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

  6、重视课题过程资料的积累工作,包括实施计划、活动记录、理论学习材料、阶段性情况汇报、研讨课教案、专题总结等内容,使课题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料。

中学作文 篇2

  凄风。邪冷。大暗。黑天。

  “咚咚”我又敲响了一家人的门,走了一天,也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老妇人开了门,见我这般落魄疲惫的便留下了我。老妇人家很贫穷,没有什么酒肉,但我还是觉得饭菜很好吃,因为我太饿了。

  晚上,我被屋外踩在草地上“沙沙”的脚步声惊醒了,屋中的老翁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赶紧起来从后门走了。随后便有凶狠的踹门声伴着叫骂声传来,“开门!里边的人快开门!”老妇人走到门前,“吱——”门开了。那官吏又大声叫骂起来,老妇人吓得泣不成声。

  “快让你家的`男丁出来!”老妇人颤巍巍地走上前抽噎着,絮叨着,“我家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托人捎来信儿,另两个也刚战死。唉,活着的苟且偷生,死了的永远没有了。”“家里其他人呢?”“家中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真的吗?让我看看。”老妇人连忙阻拦说:“只有一个还没断奶的孙子。因为孙子在,所以我的儿媳还在。”“那就让你的儿媳去服役吧!”老妇人抑制住自己的情绪,“只是她进进出出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如何去服役啊?”“不行,我们今天必须带走一个去服役!把人带出来!”老妇人慌了,“等等,我虽然年老体衰,请让我今晚跟你们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准备部队的早饭。”只听其中一个官吏不耐烦的说道:“那赶快带她走。”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只有向远处渐行渐远的脚步声越来越小。屋子里隐隐约约传来低低得抽噎声。直到天明,我再也睡不着了。天终于亮了,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挥手与老翁告别。

中学作文 篇3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对策论文

  作文教学应该是彰显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的一种有效载体,是教师在主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发展自我,逐渐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的大写的“人”的运动历程。但应试教育体制炮制出来的教师依旧没能完全走出模式化“精英教育”的思维圈子,致使他们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其结果,忽视其过程,漠视学生主体作为自然人的客观存在,把“人的价值伦为物的交换价值:分数、学历、称谓、头衔等”①。这样,学生作文个性化色彩完全尚失,模式化和功利色彩剧增,学生在作文中丢失了自我,让作文过程游离于创作中的现实主体与伪主体之间,产生无所适从之感,他们故然不能创作出有灵性的佳作,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然要从最本质的教育体制和作文评价体系入手,否则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在“治本”无法企及的情况下,只能就作文现状与对策作简单的思考。

  一、现状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除了教师的或从别人那里借鉴来的,就很少有自己的,在作文创作中缺失自我创造内容。此情形恰似张志公先生所讲:“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中恐怕算得上是一个‘老大难’②,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这个‘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具体言之,我认为中学作文教学这个“老大难”,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共性凸现而个性全无,文中难以找到自我主体思维的影子。

  中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以眩目的政治道德泡沫掩饰社会现实与精神现实的真相。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获取高分,以达到自身功利目的,于是在教学中便一味地宣扬“崇尚+光明”这一主题,使中学生作文普遍出现情调轻浅甜腻的状况。让林黛玉似的病态审美的文章逐渐登台亮相,有时反而成为上乘之作。

  其二、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常以主流与支流的堂皇托词反对学生在作文中展示生活的全貌(包括对社会阴暗面和人性缺陷的展示),导致学生为文与做人之间出现两极对立。即“对作文中所描写的生活形态与作者所经历的生活原生态之间的完全背离”③,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总在客观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之间徘徊,出现文学与人学、作文与做人的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学生为了能在作文中实现为自己迈向成功,以达到浓墨重彩地涂抹一笔的功利目标,不得已之时,只得以主流内容的写作来博得评价人的“好感”.久而久之,文学与人学就会完全在两条线上相悖而行。

  其三、学生理性认识水平较低,理性思考能力薄弱,加之中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对生活本质尚缺深层次思考和探索。本来,写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它以“对生存意义的揭示去唤醒人类的灵魂,去洞见被遮蔽的生活底蕴”④,作者既要有对生活的外在表象性的认识,更要对生活现象和本质内容作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才能激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诱发其创作灵感,从而揭示出生活中深刻的哲理和意蕴,才能创造出来源于生活而更高于生活的精神产品。由于中学生对生活理性思考的缺失,使作文创作自然地停留在生活表象的展示上,既不能“杂取种种”地嫁接、浓缩生活内容,也无法挖掘现实生活中表象背后的实质性的东西,所以写出来的作文总是显得平淡无奇。

  中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突出,在作文创作中把生活概念化和理想化,教师把作文教学模式化,未让学生在作文中尊重客观现实生活和洞察、反映社会生活轨迹,于是,作文教学中伪主体和伪科学现象十分明显。

  其实,生活就如万花筒。有人认为它是一杯浓浓的咖啡,苦涩之中蕴含着几分缠绵与悠长;有人认为它是一朵美丽的浪花,让人充满着奇妙幻想;也有人说它是一杯苦酒,牵肠挂肚,绞痛难耐。其实,这样的理解才是生活的本真,才是尊重客观现实生活,把生活内容融入作者自身情感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理解、感悟和思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无独有偶,但在我们的许多中学生笔下,要么把五彩缤纷的生活概念化,要么通过作变形手术进行美容,把它理想化,以扭曲客观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编造出自己“心中的.生活”以服务于写作。一旦他们写老师,就离不开深夜窗前的那缕灯光,写父母就逃脱不了雨中送伞、冷天送衣等生活情节。这在学生心中已把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生活模式化、概念化、理想化了。

  我们主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充分体现阅读欣赏过程中读者思维的再创造。其实,作文亦然,有一千个人就应该有一千种思维,对某一事物就会产生一千种体验,引发出一千种、一万种思考,而今天的情形正好相反。在广大语文教师“大一统”教育观念和学生作文为适应单一主流主题去创造生活的思想影响下,出现一千个人只有一个鼻孔出气,一张嘴巴说话的状况。而且,不少学生在写作中没有生活素材编素材,没有语言套语言。他们所编出的生活素材要么与客观现实远离万里,要么麻皮不爬豆杆,风马牛不相接。他们为了向老师交差,编造出一系列的伪素材和伪语言,使作文完全远离客观现实生活,远离自我,把写作主体完全置于理想化的“真空”世界。

  由于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精神和自主精神缺乏,于是在学生潜意识中出现“我写的不是我”,致使教师命题中的“无我”和学生写作中的展示“自我”之间进行抗争。尤其是教师总要求学生写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为国、为民、为时、为事的题材,总是把“利他”放在首位,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不到渲泄,自我形象得不到展示,个性得不到张扬。在老师必须要求学生作文与学生无心作文的矛盾中,使作文中并非自我的伪主体形成。在老师的强硬要求下出现的伪主体写作,并非是学生自我主体的情感自然流露,何以让他们写出有血有肉有骨头的富有灵性的佳作呢?

  再者,不少语文教师在学生习作时习惯性地运用程式化方式教学作文。当然,作为初习者,这种方法能很快地让他们掌握一些作文套路,不致于让写作天马行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但作为中学阶段学生而言,老师依旧有意无意识地在作文教学中强调“三段式”、“四段式”谋篇布局,强调作文审题、立意上的“鱼池”和禁区,学生在写作时自觉不自觉地被教师思维所左右,并逐渐地把镣铐箍紧,因为他们生怕考试时由于作文失败而招致十年寒窗付之东流,生怕因高考、中考失败而改变人生航向。这样,在学生潜意识里,他们毫无知觉地利用“学业上的功利性代替了学问上的进取性、探索性。”⑤由于作文教学中教师强调太多,要求太规范。再加之教师以程式化的思维去要求和影响学生创作,不但会使其丧失对自然生活本真的领略和感悟,反而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作灵感的产生,这便使作文教学中的伪科学现象出现。这对中学生作文创作是极端不利的。

  二、对策

  首先,教师须转变教育观念,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自主探究意识等方面入手,大胆实施学生作为自然人的影响和教育,把他们逐步培养成“学会创造,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具有个性色彩的、完整的、鲜活的“人”.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文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活写作内驱力,引导他们把对生活的体验、感悟,逐渐“内化”为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他们逐步踏上展示和超越自然人的坦途。

  其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探索生活的奥秘,找回缺失的自我,满足自己作为人的本能的基本心理需求,引导他们多写解剖自我,表现自我的作品,从而找回自我的存在价值。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在动力,培养其写作兴趣。

  1、强化学生“我能行”的潜意识信念,克服他们的惧怕、怯懦和悲观心理。因为“培养心灵力量的唯一要求是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只有树起他们的强者信念,才能让他们找到自信心,产生我不是弱者,我能把作文写得更好的欲望。这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事物,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⑥因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首先认识自己,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与外界事物巧妙融合,方能逐渐培养其写作热情。

  2、大胆鼓励学生写作“放胆文”,引导他们多角度展示现实生活和精神风貌,使其在作文中讲真话,抒真情、探真理,从而实现做人与为文、理想与现实、客观主体与创作主体的吻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切忌用功利眼光去权衡得失,因为这样反而会钳制自身思维发展,不能引导学生大胆为文。其实,学生作文只要是积极的健康的,只要写出了真情实感,哪怕是他用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去揭示社会的阴暗面或人性的弱点,均可进行大胆鼓励。这正如萧统在《文选》中所语:“文章之道与立身异,立身须谨慎,文章且要放荡。”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放胆写作,学生在文中就无法“放荡”,无法表现出生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个性就难以张扬。

  3、在作文中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鼓励他们写“我想写”

  、“我愿意写”的作品。虽然古之有“不依规矩,不成方园”之说,但规矩太多也会阻碍学生潜能开发。作文教学要切实改变轻生活、重技法的状况,要把学生生活宝库的开掘与探索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多作写作生活素材和语言的积累,让写作源头活水逐渐丰富起来。教师不可只在技法指导上打转,要引导他们打破一切写作中的固定框框套套,并且把写作内容、形式、主题的选择权完全交给学生,赐予学生自主选择的力量,使他们在写作中逐渐学会“独立行走”,定能写出“我乐意写”的好作品。

  4、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人文,以提高学生审美价值,使人本精神在作文实践中得以复归。

  在作文教学中,要把作文的工具性、实用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实现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把变化多端的人间万象、千姿百态的人文景观、奥妙叵测的精神世界和神秘悬妙的社会自然完全渗透到作品之中,通过展示人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来提高作品的艺术审美。因为,要使作品震憾人心,除要表现一种原生态的要义外,还必须把人的精神、情感融于外物之中,才能产生出超然于物外的东西。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要鼓励他们大胆地挖掘出他们作为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内涵,并恰当入文,不断在创作中完善自己,健全自己,并在庞大社会体系中学会恰如其分地进行人生定位。这样,人本精神在作文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归。

  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策略颇多,在此,我反从未能彻底改变当前教育体制和作文评价体系的前提下,对如何暂时改变这种不堪的状况,表征性地提出几点思考策略。但作文教学归根到底落实到一点,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塑造自身人格,实现人本精神的复归,是让他们健康成长,形成健全人格,最终达到“为文 ”与“做人”和谐统一的一个有效措施。

  参考书目:

  ①《教育探索》20xx.11.18

  ②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版

  ③陈斌等《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及对策》《天津师大学报》(基教版)20xx(第二卷)。1.8

  ④梁惠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学通讯》20xx.3.28

  ⑤吴敬东《从两份高考模拟作文分数说起》《语文教学通讯》20xx.3.34

  ⑥(苏)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与自我教育》北京出版社 1943年

中学作文 篇4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不仅解决了习作中素材缺乏、想象匮乏的现状,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作文修改费力、无效的局面,有效推动了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多媒体;作文教学;整合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不仅使课堂教学的容量大大增加了,而且更好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进展,尤其是在初中语文作文课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就像一双翅膀,带着作文教学在更广阔的天地翱翔。

  多媒体走入课堂,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教学模式被打破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使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得更宽广了。在以往的作文课上,存在着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单向性。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农村学校地处偏僻,学生家庭缺少良好的读书氛围,绝大部分学生在阅读积累方面的缺口很大,头脑中的作文素材库常常是空空如也,因此,在作文课上,大部分学生在听取了教师对题目的理解之后,虽然能做出自己的思索,但最终只能苦思冥想,拼凑成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想、被动地写,最后被动地接受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这样的方式让作文教学出现了师生一提作文便头痛的怪圈。

  当多媒体技术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通畅无阻等优势走进教学领域,它的图文并举、声情并茂、直观形象、优教促学等方面的优势使从事教学的教师对它产生更多青睐,也推动了初中语文作文课的教学。它给农村中学的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师生得到了更多的写作素材

  语文学科是一门广博的学科,它渗透着历史、地理等诸多领域的内容,没有相关内容的连接,单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和教师脑子里原有的一些储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显然是杯水车薪,面对作文教学,仍会有无从下手之感。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教师在短暂的时间里搜集到了无穷尽的教学素材,不仅丰富了教师自己的知识视野,促动教师分析和扩展教材,而且对教师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采用最优的教学方法,安排最合理的教学流程,提供了最大限度地帮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学生的写作提出了如下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的写作能力”。

  但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生活单调乏味,往往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书又读得少,准备功夫不足,胡编乱造或者陈词滥调的现象就在所难免。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动了学生信息量的摄入,学生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俗传一句玩笑话‘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读他人文章以学习表达方法说,这句话却有相当的道理,一种意思可用的表达方式不止一种,但不管其中哪种都是由前人习用的框架描画或脱化而来。你不读,或者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以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当今的中学生难以有更多的空余时间走出去,感受世界的博大与多彩,单一的成长环境、闭塞的学习生活让学生们储存的写作资料很有限,在写作中常常会出现“下笔无词”的茫然状态,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却为这些处于“下笔难,难于上青天”写作困境中的大部分学生指出了一条“柳暗花明”的阳光大道。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可以在短暂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素材,不仅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体味到更细腻、更深沉的情感,而且大量素材的累积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联想、回味、思索自己平凡生活中的感动,安静的生活中始终流动着的绚丽的美,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二、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美、享受美

  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把抽象的文字符号所塑造的形象、揭示的内涵转换成可欣赏的画面展示出来。丰富的画面,流动的场面和教师口头语言的描述相比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愿望,不仅如此,多媒体信息技术还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让学生欣赏到眼前所没有的风景,从而丰富学生的感观积累,进而帮助他们下笔如流。例如,在教读《春》《济南的冬天》这样写景的课文之后,笔者通常会做个写作小练笔,要求学生写一写大自然的美,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并不是随时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有心人,因此,他们很难在头脑中勾画出形象可感的自然画面,而多媒体在视觉上占尽优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精美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在猎奇猎新的视觉喜悦中感受不同韵味的自然风景,形象而生动的画面丰富了他们的阅历,更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动笔中走出困惑,有的放矢。再如,在写人的作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父母师长默默付出,无私奉献、辛苦劳作等相关主题的画面或视频,通过或静态或流动的画面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生活记忆,唤醒学生心中或温柔或深沉的情感,触其心怀,动其心魄,学生自然而然便会打开记忆、情感的大门,写出生活中和父母师长相处过程中最为温馨、难忘、感动的瞬间真情。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让作文评改化静为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合作是比竞争更重要的素质,而作文教学更需要发挥集体力量,学生在互学、互助、互评、互赏中,作文能力可以较为迅速地得以提高。

  传统的作文课,通常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指导、学生修改的模式。修改时,学生完成草稿后,教师一一指出每个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经过修改,请教师再次指导。这样的指导方式虽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本的修改通常是处于一种静态模式,这样的作文修改过程势必会需要大量的时间,从而降低其时效性。况且“无论是语是句,凡是文字都不过是一种寄托某若干意义的符号,这符号因读者的经验能力的程度,感受不同:有的所感受的只是其百分之一二,有的或者能感受得多一点,要能感受全体那是难有的事。普通学生在读解正课以及课外读书中,对于一句或一语的误解不必说了,即使正解,也绝非全解,其所感受到的程度必是很浅。收得既浅,所发变得也自然不能不简单空虚。”借助学生一己之力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势必会因其阅读感受能力的限制而使作文修改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当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作文教学以后,这种静态的作文评改方式便发生了极为重要的改变。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初稿作文,教师和学生充分合作,借助彼此的智慧分析文章存在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教师和学生之间再次发挥合作的作用,指出修改的方向和建议,借助集体的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佳的修改。多媒体技术参与的作文评改课将传统的静态修改变为动态的修改,学生们在合作中不仅明白了应该怎么改,而且明确了为什么要这样改,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作文的时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教学过程直观、动态、情感,又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成效。

  合作才会共赢,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恰恰就是这样合作共赢的关系。多媒体信息技术使作文教学可以更好地展示它的魅力,使阅读贫瘠的学生视野开阔了,生活丰富了,情感深厚了,在快捷、前沿的互联网中感受不曾经历的生活,积累不曾阅读的文字,体味不曾经历的情感,曾经枯燥、恼人的作文换上喜人的新装在他们心里开始生根、发芽,茁壮。当然,一切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势必也会出现“内容庞杂,画面不佳、动画干扰”等弊端,但只要教师能在教学中多加注意,就一定可以避免这些状况的发生,从而充分发挥其在作文教学中的优越性。

  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先进与前沿,为山重水复的作文教学插上翅膀,让学生们在自然、社会、人生的蓝天自由翱翔,书写最美的篇章!

  参考文献:

  [1]赵志伟.旧文重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夏丏尊,刘薰宇.文章作法[M].北京:中华书局,20xx.

中学作文 篇5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不停地抱怨自己整天就是瞎忙,太累了。究其实质,是他们没有学会如何从忙碌中学会让自己的心变得闲暇。

  人们为了生存,都在不停地忙碌着,正如西西弗每天把大石头推向高加索山一样,每个人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没有片刻的闲暇。然而无论我们的肉体怎么忙碌,我们的内心依然要保持闲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轻松面对人生的每一天。

  孙杨每一天要游10公里的距离才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竞技状态,这基本上每天都泡在泳池之中,他是忙碌的,然而他并没有抱怨,反而全身心投入。

  只是因为投身于真心热爱的事业,即使忙碌也是愉快的,就如同在闲暇时光中一样悠闲自在。

  达尔文跟随船队出海,整天忙碌着观察各种动物,然而他的心是闲暇的,他能够很早起床观察海上的生物,船靠岸时他也要下船到当地去观察动植物的特征。他是忙碌的,然而他并没有抱怨,反而更加投入地工作。

  只是因为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即使整天忙碌,也能让自己的心处于闲暇的状态。

  当人们整天忙碌着机械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久而久之会产生反感,而如果此刻你能换一种心态来思考,那么你就能让心情的忙碌变得闲暇。不然无论什么工作做长了都会觉得很累,很烦。而真正让我们闲下来的'时候 我们又觉得百无聊赖,所以保持内心的闲适才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同样是忙碌的工作,三个建筑工人的故事也在提醒着我们只要调整好心态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大的成功。

  高三的学生无疑是忙碌的,也许外在的忙碌让很多学生内心对学习也产生了厌恶感,然而光明的未来在眼前浮现,他会选择放下疲惫,继续忙碌,如果此刻他能改换一种心情,那么内心的疲惫自然就会消失,轻松地对待即将到来的所有的磨难。

  无需抱怨,只是因为投身于充满希望的事业中,即使忙碌,有干劲的。

  海利斯特说 越是忙碌,就越是有闲暇。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只有爱上自己所做的事情,才会乐于为其忙碌。当忙碌的充实与闲暇的轻松完美结合时,生活便会充满朝气,充满阳光。

中学作文 篇6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生活中你时常可以看得见他们,但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只是以他们从事的职业来定位他们——扫垃圾的、送水的、摊煎饼的,我们每天行色匆匆地与他们擦肩而过,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碰见他们。他们不是业主,也未能与我们比邻而居,他们明明生活在明处,却被冠以“暗人”,他们是在城市边缘讨生活的一群,没有城市户籍,像蚁族一样,无名而又默然。

  扫垃圾的那家,与我同乡,长年住在汽车库里,孩子们则住在自行车库里,他们夫妻俩兼做收破烂的营生,以贴补家用。每天清晨,我们还未起床,便可以听到楼下扫帚窸窸索索的声音,从这单调的声音里你竟可以听到生活的安宁。见到相熟的.住户,他们会很热络地打声招呼,而招呼已入乡随俗地称为“阿姨”或“老伯”了。曾经耕田犁地的手,如今拿起扫把,想必也有一个习惯与适应的过程吧。年后有次我坐公车,那户扫地的男主人招呼我,我一时竟认不出他来,身穿皮夹克,衣服挺刮,手里提了三、四箱白酒。一问才知,他从老家回来,大儿子回家结婚办酒,现在一家子刚从安徽赶回来。大儿子在家盖了栋楼,说是花了三十万,他还有个小儿子,一个闺女,闺女是不用花多少钱的,但小儿子肯定也要花上几十万。听到此,我有点明白他们为什么这样克己与节省了。

  还有一个摊煎饼的,每天早上在人家店前支个摊子,摊子很简陋,一个炉子,上面罩个鏊,她很熟练地将面糊摊在鏊上,平铺开来,再打只鸡蛋,夹张油叶子,撒上葱花、香菜、榨菜、抹上甜酱或辣酱,卷巴卷巴,一张饼就做得了。常年的风吹日晒,给她的皮肤镀上了一层古铜色,是劳动的本色。她是山东人,煎饼是她们那儿的日常吃食,如今变做维持生计的手艺,她是美食文化的推介者与践行者。

  送纯净水的那家,儿子读初中,有时,父亲会开着电动三轮车,儿子侧坐在车框上,车里还放些纯净水空桶,车声隆隆地送儿子上学,那气势竟比小轿车来得雄壮。在代际关系变迁难度加大的今天,他们正用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多一分向上流动的空间。

  贩夫走卒,芸芸众生,他们背井离乡,为生活奔波,虽然辛苦,但比那些尸位素餐的人要来得坦荡与高尚得多。如果你用世俗的眼光去打量他们,会觉得他们让这个小区跌了档次并显得凌乱——他们的衣服搭根绳子就晾在屋外,门外时常堆着破烂,没有空调、没有抽油烟机,他们的生活竟一览无余地有些苍白。但如果哪天他们休息,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回不到原来的秩序,原来他们的生计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

  如今,市侩的人渐渐多了,他们与权贵交游,唯领导“马首是瞻”,甚至以“对我有用还是无用”作为结交的砝码与尺度,他们察颜观色,八面玲珑,视普通群众为“暗人”。从某种角度而言,简单如你我确是一种“暗人”,安安静静地活着,平凡而自尊,而生活,正在不远处绽放她的面容。

中学作文 篇7

  暖暖的春风吹过山峦和平原,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轻轻的,春姑娘穿着一袭绿色的长裙,款款地向我们走来了。

  春风给柳树梳头,柳树摆动着迷人的长发,让春风给她别上无数个绿头花,柳树骄傲的在小河上照来照去,柳枝儿随风荡漾。春雨给花儿淋浴,赠给她鲜艳的红色、黄色、橙色和紫色……春雨和春风在河面上戏耍,把冰块融化,溅起一个个水窝,吹起一层层涟漪。啊,多么有意思啊!

  春雨绵绵。大地喝足了水,让自己的皮肤更加乌黑油亮。桃树开花了,满树绿色的嫩芽,中间隐约点缀着一点鲜艳的红,就那么高高的耸立在树顶,乳黄色的花蕊,浅红的花瓣,让人怜惜,又让人爱不释手,骄傲、孤零零的挺立在绿色中,接受着春雨的洗礼,在细雨淋湿的模糊的`绿色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你听,“沙沙沙”的雨声时常回荡在我的耳旁,像一首动听的歌儿敲打着那无情的冬,用春姑娘赐给他优美的歌吼使得万物复苏。

  你看,牛毛般的细雨从空中飘落下来,像一缕薄纱在空中飘荡,它是多么般轻盈柔和。几只小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时“叽叽”地叫,像是要有自己的尾巴来剪断雨帘似的。

  你闻,那春雨与泥土混合的一种“春天的味道”是多么的新鲜啊!我闻得闻得,咦?怎么这么想尝尝这味道的滋味呢?这时,我又闻到了复苏的植物散发出的那诱人的香味。

  春雨如丝,细雨蒙蒙。在这让我如痴如醉的景象中,我仿佛也变成了一滴雨。这时,我富有感情的朗诵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丽的季节,是美好的希望,也是美好希望的开始。仰望天穹,多少只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下飞翔,我的心也飞上了云端。让我们在这美好的季节放飞自己的梦想,放飞美好的明天吧!

中学作文 篇8

  短短几天的军训生活中,每天我们都必须接受三四个小时的军事训练,接着还要为国庆活动而练习……这对于我们这些怕苦怕累的同学来说,无疑不是一种艰苦考验。

  就在军训的第一天,教官就先给我门来了个下马威……站军姿三十分钟。虽说只是三十分钟,但在烈日当空下,同学们都一个个地倒下了。还好,教官们也是会体贴的把身体不好的同学扶到树阴下,让他们休息。可是,当教官们转过头来,看见有同学动的话,那就要被狠狠的批评。大家都只好坚持着一动不动,心里却暗自抱怨教官的冷酷无情。

  当然,教官们也是会说笑的。当大家休息时,教官就会教我们唱军歌,为我们表演节目。他们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有时,他们还与我们聊聊部队的生活。每当我听到他们讲部队生活时,我都会感到敬佩。原来,教官们比我们年龄大不了多少,也就大一两岁,可是,他们的生活和我们可是天壤之别。他们作为军人,每天艰苦的锻炼,只为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我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流了那么多的汗水,而我们有时却在玩中难以自拔虚度光阴,不禁有些自责,也同时对教官们肃然起敬。

  几天之中,教官与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渐渐的,休息时我们之间也会开些小玩笑调节气氛,但在训练中却是说一不二,因为教官告诉我们: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在最后一天,大家都感觉到了一丝悲伤,这是我们与教官相处的最后一天了,我们与教官合影留念。告别时,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

  是这些年轻的教官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军人的精神,感动了我们,让我们铭记了这难忘的一次经历,铭记了他们。

中学作文 篇9

  生命就是一只小船,当船上装载的东西越来越多,小船也渐渐地不断下沉……

  命运

  梧桐树的叶子在渐渐凋败,这一次也许就是也在从树上落下 最后一次。深秋的风,肆虐地切开它的树皮。下一个春季,它不会再有生命。

  转动在倦流中,方向在迷失。

  精心挑选了许多石头,却又通通留在海边。那些美丽的石头,有的将会被海浪卷走,有的会被别人捡走,有的会永远留在原地。每一颗小石头,都有着自己的悲欢离合,上演着自己的变化无常的命运。

  我坐在海滩上,看着那些星星,似乎也重复着石头的悲剧,发了一晚上的呆。

  无助

  甚至连最后一次都没有,风就无情地把正热烈的烛火吹熄,我最终还是无法误会残酷的现实。

  我坐在海滩上,它还是那么的滚烫,似乎生命的余晖掉落在忧蓝的海面,随着海浪,愈漂愈远,我仿佛听到它在呼喊,而我终究没有能做什么。

  泪水从眼角滑出,就连如此的小事,我却无法制止。它在滴落在灼热的沙滩前,也被无情地蒸发,消失在视线中。

  瞬间

  花,一朵朵凋谢,缓缓落下。

  我微笑,但神情却有点不自然。我一直担心,当你按下快门时,我却刚好闭上眼睛,而你又悄悄地从我眼睫中再度消失。

  记忆里,剩下些什么,我早已忘记,那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失去你。而你,在我的最后记忆的`瞬间,一朵花飘落的瞬间,我却恰好轻轻地闭上眼睛。

  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忆忽隐忽现……

  睁开眼,一切全部都消失了。

  祝福

  从天堂传来的声音,星星闪烁,那是永远的祈祷,祈祷明日的阳光驱除这一夜所有的阴霾。

  雾,迷绕在心中,一直弥散不去,我失去了方向。曾经以为自己拥有那片灿烂的星空,却不断盘旋于狭小的山谷中,久久不能自已。

  即使在被黑暗深处包裹着的心中,只要有一缕阳光的照射,那黑暗也不复存在,我相信,相信定能拾回失落的星(心)海,相信,在不久以后……

中学作文 篇10

  “和则两利,敌则两害。”这是前些天,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对中美两国关系的看法。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的思想。中华民族历来有“友谊之邦”的美称,“和”始终贯穿于民族的发展中,以至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中都能看到关于“和”的表演。

  从小,我们的老师就教育我们要“以和为贵”,要我们像鲍叔牙对待管仲那样对待别人。相传古代有鲍叔牙与管仲这两个人。年轻时,两个人合伙做生意,管仲总想占小便宜,但鲍叔牙不以为他无赖,知道这是因为他家里穷。之后,管仲出了不少馊主意,导致生意几乎做不下去,但鲍叔牙不认为他蠢。后来两人分别投奔齐国的小白和纠。管仲因为纠死而成为阶下囚,但却在鲍叔牙的力荐下,成为齐桓公(小白)成就春秋五霸之一的功臣,官位甚至在鲍叔牙之上。这应该是中华文化中“和”的经典范例。我们不难看出“和则至贵,和则兴家,和则强国”的道理。若鲍叔牙因为管仲的一些过失而各奔东西,怎么会有后来共同辅佐齐桓公;若不是鲍叔牙不计较管仲在自己之上而力荐,怎么会有后来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难怪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生活中,我们常说“和气生财”。在清朝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则故事。相传大学士李英一天收到一封家书,信中家人称与邻居因三尺宅基地而闹得不可开交,希望李英帮忙疏通下关系。李英看后笑了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附送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主动让出三尺,邻居见状,也让了三尺,也就有了后来六尺巷的故事。的确,“和气生财”。邻居之间为何非得闹僵呢?抬头不见低头见。若非“和”,又哪里来的六尺巷的佳话呢?

  “和”在过去,当今以及未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小到处理邻里关系,大到外交事务,“和”文化都有其存在的身影。

  如今,我们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也不难看到和谐的`重要意义。在当今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中,“和”文化更不可缺少。家和则宁,国和则兴!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和”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中,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只有以鲍叔牙,李英等人为榜样,从我们中华文化中汲取“和”的精髓,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

  和则至贵,和则兴家,和则强国!

【中学作文】相关文章:

中学的作文03-28

中学写景作文12-05

推荐中学作文03-31

关于中学的作文06-06

中学优秀作文01-15

进入中学作文12-22

中学作文优秀05-20

中学作文范文03-23

中学的优秀作文06-07

优秀中学作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