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初中日记三篇
一天即将完结,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你所见过的日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日记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日记 篇1
夕阳西下。
望西方,一片无尽苍茫。落日映出入血染的霞光,发散般地,铺向无垠的天际。西边的那一角,晕出了一笔绚烂的油彩,美得让人窒息,让人绝望……
伴着侵入体肤,刺入肌骨的凉,一个人,漫步在这空山秋后,万籁俱寂,独享这天的山水间的'凄凉、寂寥。那是怎样的一种震撼哪!只让人想起西域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耳边恰依稀听到边塞的鼓声阵阵,胡琴哀响。
站在青山之巅,俯瞰淮水平静的东流而去,仰视那残霞悲壮的西行而散。心灵深处,那最柔软的地方仿佛被重击一下,在秋风中,霎时生出一股暖流,只在一瞬,就传至发肤。顷刻间不禁有一种莫名的感叹在心中涌动。
手擎短笛,在此情此景,奏起送别友人的骊歌。“夕阳西下晚霞红,骊歌声声催归鸿。”但奏出此曲,非为友人,而是为了追忆已逝的年华。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来。在这两两交界之时,回忆过去,只为展望未来。从你每日睁开眼的那一刹那,是否已知,这,已是未来?
沐着残霞、秋风,下得山来,将此感酝酿一番,似乎得此真谛:在暗夜前,总有绚烂;在黎明前,总有黑暗。我继而望了望愈西愈暗的天空,美丽过去了,明天可能会再来。但人却不像天地星辰那样有日月轮回,如果,能有绽放光彩的机会,不要摒弃,尽己所能,释放华美。
深吸一口暮秋之气,冬天将至,春既不远,已逝的美丽,只让它沉淀在记忆里,重现在梦里……
初中日记 篇2
在中学学习《狂人日记》时,为准备考试,背会了鲁迅是新文化的斗士,而《狂人日记》更被尊称新文化运动向旧礼教挑战的檄文;四千年的历史,每页都刻着“仁义道德”,而字缝中透出的却是“吃人”这段话被反对礼教的人们当成枪弹,向中国的传统道德,向维护传统的人们展开持久道德的征讨。然而, 如果我们透过文字的表象,会发现以前认为鲁迅把“仁义道德”与”吃人“化为等同的理解是对原文的曲解。我从以下两个细节来质疑这种曲解:
1. 狂人本身的角色。以前的评论都是认为狂人代表一个反传统礼教的正面声音,然而,作者赋予狂人精神障碍的用意注定了角色片面性臆想性。 文中几处提到狂人关于吃人的'引证,大多读者认为是狂人记忆有误,比如,狂人将易牙”蒸其子首而献之(齐桓)公“ 说成了“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又比如“把唐代《本草拾遗》的作者陈藏器说成明代的《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这些明显有背事实的说法说明鲁迅想要读者看到狂人的局限性臆想症。所以,狂人“仔细看了半夜,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埋下伏笔:狂人的本身的局限性使他错误地把“仁义道德”与“吃人”划为等同。
2.狗的角色。《狂人日记》中几处提到狗,第一节“那赵家的狗,何必看我两眼呢?”;第六节“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第七节又专门提到”海乙那“,”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还提到“海乙那”是狼的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 鲁迅先生这里用了比较长的篇幅讲了”海乙那“,”狼“和”狗“, 然而他通篇却没有讲过狗要吃人,而是“看我两眼”。 我个人认为这里的用意是把”仁义道德“的礼教比为狗,像狗那样会以“看两眼”“叫起来”以提醒世人遵守礼教,然而人性的丑陋却才是的狼,是海乙那,“想起来也叫人害怕”。
我认为《狂人日记》中鲁迅意在批判人性的丑陋,暗示仁义道德虚伪的一面,但没有把”仁义道德“的与吃人化为等同,也没有有意批判传统道德礼教的。
Me:
我一直觉得《狂人日记》比较难懂,更有从中学老师那里来上先入为主的教育思想。现在重读本文,感觉摒弃以前的想法,进行独立思考并不容易。
初中日记 篇3
“铃铃铃……”考试铃声在我的急切盼望下终于响了!第一场是我的拿手好戏---语文,一发卷,我感觉到一股凉气从背后直插而入,毛骨悚然,第一题就给我来了一记当头棒,我连一个最基本的生字都不会写,望着四周白璧,老师严肃的`面孔和一张“长长”的试卷,我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硬着头皮答完,还想数学或许能带给我好运气,却不想更是一塌糊涂,惨不忍睹,室外的天仍是那么蓝,但炉上的咖啡已过火。
【初中日记】相关文章:
初中的日记12-30
日记大全初中11-24
初中寒假的日记02-02
初中植树日记02-08
初中除夕日记02-16
初中励志日记03-07
初中日记大全08-29
初中寒假日记03-21
初中的日记15篇01-01
初中生的日记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