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游记日记范文集锦八篇
即将要到一天的结尾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触颇深吧,这也意味着,又要开始写日记了。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游记日记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记日记 篇1
十八日 饭于其远处。上午起身,由夏朗之西、西华山之东小径北迂,五里西转,循西华之北西行,十里,富源。其西有三狮锁水口。又西二里为泷头,彭大魁教发迹处也,溪至此折而南入山。又五里为潇泷,溪束两山间,如冲崖破峡,两岸石骨壁立,有突出溪中者,为“瑞石飞霞”,峡中有八景焉。由泷溪三里,出百里贤关,谓杨救贫云“百里有贤人出也”。又西北二里为第二关,亦有崖石危亘溪左。又西北三里,出罗潭,为第三关。过是山始开,其溪北去,是为查埠。又西北五里后与溪遇,渡而北,宿于罗家埠。
十九日 昧爽行。十里,复循西岩山之南而行,三里为值夏。西八里,逾孟堂坳,〔则赣江南来,为浇洋入处。〕又二里,张家渡,乃趁小舟顺流北下。十里,有市在江左,曰永和,其北涯有道,可径往青原。乃令张氏送者一人,名其远,张侯之近支。随舟竟往白鹭;而余同张二巫及静闻,登北涯随山东北行。五里,入两山之间。又一里,有溪转峡而出。渡溪南转,石山当户,清涧抱壑,青原寺西向而峙。主僧本寂留饭于其寒,亦甚幽静。盖寺为七祖旧刹,而后沦于书院,本寂以立禅恢复,尽迁诸书院于山外,而中构杰阁,犹未毕工也。寺后为七祖塔,前有黄荆树甚古,乃七祖誓而为记者。初入山,不过东西两山之夹耳;至北坞转入而南,亦但觉水石清异,涧壑潆回;及登塔院,下瞰寺基,更觉中洋开整,四山凑合向中靠拢。其坞内外两重,内坞宽而密,外坞曲而长,外以移书院,内以供佛宇,若天造地设者。余以为从来已久,而本寂一晤,辄言其兴复之由,始自丙寅、丁卯之间。盖是寺久为书院,而〔邹〕南皋、〔郭〕青螺二老欲两存之,迎本寂主其事。本寂力言,禅刹与书院必不两立,持说甚坚,始得迁书院于外,而寺田之复遂如破竹矣。寺前有溪,由寺东南深壑中来,至寺前汇于翠屏之下。〔翠屏为水所蚀,山骨嶙峋,层叠耸出,老树悬缀其上,下映清流,景色万状。〕寺左循流而上,山夹甚峻,而坞曲甚长,曲折而入十里,抵黄鲇岭。坞中之田,皆寺僧所耕而有者。入口为寺之龙虎两砂,回锁隘甚,但知有寺,不复如寺后复有此坞也。余自翠屏下循流攀涧,宛转其间,进进不已,觉水舂菜圃,种种不复人间。久之,日渐西,乃登山逾岭,仍由五笑亭入寺。别立禅即本寂出山,渡溪桥,循外重案山之南五里,越而西,遂西北行十里,渡赣江,已暮烟横渚水中之小块陆地,不辨江城灯火矣。又三里,同二张宿于白鹭洲。
二十日 同张二巫、静闻过城西北二里,入白燕山。山本小垅,乃天华之余支,寺僧建竖,适恰逢有白燕来翔,故以为名。还由西门入,至北门,过黄御史园,门扃jiōng关闭不入。黄名宪卿,魏珰事废。又北入田中丞园。田名仰。园外旧坊巍然,即文襄周公即永乐进士周忱之所居也,鲁灵光尚复见此,令人有山斗即泰山北斗,意指仰慕之人之想。日暮寒烟,凭吊久之,乃出昌富门,入白鹭宿。
二十一日 张氏子有书办于郡上,房者曰启文,沽酒邀酌。遂与二巫、静闻由西城外南过铁佛桥,八里,南登神冈山顶。其山在吉安城南十五里,安福、永新之江所由入大江处。山之南旧有刘府君庙,刘名竺,陈、梁时以曲江侯为吉安郡守,保良疾奸,绰有神政,没而为神,故尊其庙曰神冈,宋封为利惠王。下临安、永小江。遂由庙左转神冈东麓,北随赣江十五里,至吉安南城之螺川驿。又三里,暮,入白鹭。
白鹭洲,首自南关之西,尾径东关,横亘江中,首伏而尾高。书院创于高处,前铸大铁犀以压水,连建三坊,一曰名臣,二曰忠节,三曰理学。坊内两旁排列号馆,为诸生肄业之所。九县与郡学共十所,每所楼六楹。其内由桥门而进,正堂曰正学堂,中楼曰明德堂;后阁三层,下列诸贤神位,中曰“天开紫气”,上曰“云章”。阁楼回环,而阁杰耸,较之白鹿,迥然大观也。是院创于宋,至世庙时郡守汪囗受始扩而大之。熹庙明熹宗朱由校时为魏珰指魏忠贤所毁,惟楼阁未尽撤。至崇祯初,郡守林一囗仍鼎复旧观焉。
二十三日 在复生署中自宴。
二十四日 复生婿吴基美设宴。基美即余甥。 。
二十五日 张侯后裔以二像入署。上午,别复生,以舆车送入永新舟,即往觅静闻,已往大觉寺。及至已暮,遂泊螺川驿前。
二十六日 舟人市买菜,晨餐始行。十里,至神冈山下,乃西入小江。风色颇顺,又西二十五里,三江口。一江自西北来者,为安福江;一江自西南来者,为永新江。舟溯永新江西南行,至是始有滩。又十五里,泊于横江渡。是日行五十里。
二十七日 昧爽发舟。二十里,廖仙岩。有石崖瞰江,南面已为泰和界,其北俱庐陵境也。自是舟时转北向行,盖山溪虽自西来,而屈曲南北也。十里,永阳,庐陵大市也,在江之北;〔然江之南岸,犹十里而始属泰和,以舟曲而北耳。〕又十五里,北过狼湖,乃山坞村居,非湖也。居民尹姓,有舡百艘,俱捕鱼湖襄间为业。又十五里,泊于止阳渡,有村在江之北岸。是日行六十里,两日共行百里,永新之中也。先是复生以山溪多曲,欲以二骑、二担夫送至茶陵界;余自入署,见天辄酿雪,意欲从舟,复生乃索舟,并以二夫为操舟助。至是朔风劲甚,二夫纤荷屡从水中多次下水拉纤,余甚悯其寒,辄犒以酒资。下午,浓云渐开,日色亦朗,风之力也。
二十八日 昧爽,牵而行,寒甚。二十里,敖城,始转而南。挂篷五里,上黄坝滩。复北折,遂入两山峡间。五里,枕头石。转而西,仍挂帆行,三里,上黄牛滩,十八滩从此始矣。滩之上为纷丝潭,潭水深碧,两崖突束如门,至此始有夹峙之崖,激湍之石。又七里,上二滩,为周原,山中洋壑少开,村落倚之,皆以货即卖薪为业者也。又五里为画角滩,十八滩中之最长者。又五里为坪上,则庐陵、永新之界也。两县分界在坪上之东,舟泊于坪上之西。
二十九日 昧爽行。二十里,桥面上旧有桥跨溪南北,今已圮,惟乱石堆截溪流。又五里为还古。望溪南大山横亘,下有二小峰拔地兀立,心觉其奇。问之,舟人曰:“高山名义山,土人所谓上天梁也,虽大而无奇;小峰曰梅田洞,洞即在山之麓。”余夙慕梅田之胜,亟索饭登涯,令舟子随舟候于永新。余用静闻由还古南行五里,至梅田山下,则峰皆丛石耸叠,〔无纤土蒙翳其间,真亭亭出水莲也。〕山麓有龙姓者居之。东向者三洞,北向者一洞,惟东北一角山石完好,而东南洞尽处与西北诸面,俱为烧灰者。铁削火淬,玲珑之质,十去其七矣。
东向第一洞在穹崖下,洞左一突石障其侧。由洞门入,穹然而高,十数丈后,洞顶忽盘空而起,四围俱削壁下垂,如悬帛万丈,牵绡回幄形容石壁像牵拉缠绕的布慢一般,从天而下者。其上复嘘窦嵌空有洞穴在半壁敞开,结蜃成阁,中有一窍直透山顶,天光直落洞底,日影斜射上层,仰而望之,若有仙灵游戏其上者,恨无十丈梯,凌空置身其间也。由此北入,左右俱有旋螺之室,透瓣之门,伏兽垂幢,不可枚举。而正洞垂门五重,第三重有柱中擎,剖门为二:正门在左,直透洞光;旁门在右,暗中由别窦入,至第四门之内而合。再入至第五门,约已半里,而洞门穹直,光犹遥射。至此路忽转左,再入一门,黑暗一无所睹,但觉空洞之声,比明处更宏远耳。欲出索炬再入,既还步,所睹比入时更显,垂乳列柱,种种满前,应接不暇,不自觉其足之不前也。洞之南不十步,又得一洞,亦直北而入,最后亦转而左,即昏黑不可辨,较之第一洞,正具体而微,然洞中瑰异宏丽之状,十不及一二也。既出,见洞之右壁,一隙岈然若门。侧身而入,其门高五六尺,而阔仅尺五,上下二旁,方正如从绳挈矩指合规矩,而槛桔指洞门槛栏之形,宛然斫削而成者。其内石色亦与外洞殊异,圆窦如月,侧隙如圭,玲珑曲折,止可蛇游猿倒而入。有风蓬蓬然从圆窦出,而忽昏黑一无所见,乃蛇退而返。出洞而南不十步,再得第三洞,则穹然两门,一东向,一南向,名合掌洞。中亦穹然明朗。初直北入,既而转右。转处有石柱洁白如削玉,上垂而为宝盖,绡围珠络,形甚瑰异。从此东折渐昏黑,两旁壁亦渐狭,而其上甚高,亦以无火故,不能烛其上层,而下则狭者复渐低,不能容身而出。自是而南,凌空飞云之石,俱受大斧烈焰之剥肤矣。
仍从山下转而北,见其耸峭之胜,而四顾俱无径路。仍过东北龙氏居,折而西,遇一人引入后洞。是洞在山之北,甫入洞,亦有一洞窍上透山顶,其内直南入,亦高穹明敞。当洞之中,一石柱斜骞于内,作曲折之状,曰石树。其下有石棋盘,上有数圆子如未收者。俗谓“棋残子未收”。后更有平突如牛心、如马肺者,有下昂首而上、上垂乳而下者,欲接而又不接者。其内西转,云可通前洞而出,以黑暗无灯,且无导者,姑出洞外。
时连游四洞,日已下舂,既不及觅炬再入,而洞外石片嶙峋,又觉空中浮动,益无暇俯幽抉閟bì闭矣此句意即无暇览那些幽闭的景色。遂与静闻由石瓣中攀崖蹈隙而上,下瞰诸悬石,若削若缀,静闻心动不能从,而山下居人亦群呼无路不可登;余犹宛转峰头,与静闻各踞一石,出所携胡饼啖之,度已日暮,不及觅炊所也。既而下山,则山之西北隅,其焚削之惨,与东南无异矣。乃西过一涧,五里,入西山。循水口而入,又二里登将军坳,又二里下至西岭角,遂从大道西南行。五里,则大溪自南而来,绕永新城东北而去,有浮桥横架其上,过桥即永新之东关矣。时余舟自还古转而北去,乃折而南,迂曲甚多,且溯流逆上,尚不能至,乃入游城中,抵暮乃出,舟已泊浮桥下矣。
永新东二十里高山曰义山,横亘而南,为泰和、龙泉界。西四十里高山曰禾山,为茶陵州界。南岭最高者曰岭背,名七姬岭,去城五十里,乃通永宁、龙泉道也。永新之溪西自麻田来,至城下,绕城之南,转绕其东而北去。麻田去城二十里,一水自路江东向来,一水自永宁北向来,〔合于麻田。〕
三十日 永新令闵及申以遏籴禁止买米闭浮桥,且以封印谩许假装承诺开关,而竟不至。上午,舟人代为觅轿不得,遂无志永宁,而谋迳趋路江。乃以二夫、一舟人分担行李,入东门,出南门,溯溪而西。七里,有小溪南自七姬岭来人。又西三里,大溪自西南破壁而出,路自西北沿山而入。又三里,西上草墅岭。三里,越岭而下为枫树,复与大溪遇。路由枫树西北越合口岭,八里至黄杨。溯溪而西,山径始大开,又七里,李田。去路江尚二十里。日才下午,以除夕恐居停不便,即早觅托宿处,而旅店俱不能容。予方徬徨路口,有儒服者过而问曰:“君且南都人耶?余亦将南往留都,岂可使贤者露处于我土地!”揖其族人,主囗其家。余问其姓,曰“刘。”且曰:“吾兄亦在南都,故吾欲往。”盖指肩吾刘礼部也,名元震。始知刘为永新人,而兹其里hàn乡里云。余以行李前往,遂同赴其族刘怀素家。其居甚宽整,乃村居之隐者,而非旅肆也。问肩吾所居,相去尚五里,遂不及与前所遇者晤。是日止行三十五里,因市酒肉犒所从三夫,而主人以村醪láo农村制的酒饮余,竟忘逆旅之苦。但彻夜不闻一炮爆竹声,山乡之寥寂,真另一天地也。晚看落日,北望高山甚近,问之,即禾山也。
注释
翻译
十八日在张其远处吃饭。上午起身,从夏朗西面、嵩华山东面的小路往北绕行,五里后折向西,顺西华山的北面往西行,走十里,到富源。富源西边有三个石狮子盘踞在水口处。又往西二里为拢头,它是状元彭教的发迹处,溪流到此折往南流入山中。又走五里为潇沈,溪流被夹在两山间,如冲开山崖捣破山峡向外流泻一般,两岸峭峻如骨的石头耸立如壁,有向溪中飞突出来的,那是“瑞石飞霞”景点,山峡中共有八景。顺沈溪走三里,出了百里贤关,据说它是因杨救贫说过的“相隔百里就会有贤能人士出现”这句话而得名。又往西北走二里为第二关,也有崖石高高横贯在溪流左岸上。又往西北走三里,出了罗潭,为第三关。越过关后山峦才远离开。浅溪流往北去,此处为查埠。又往西北走五里后与溪流相遇,渡过溪水到北岸,投宿在罗家埠。
十九日黎明时出发。走十里,又顺西岩山的南面而行,三里到值夏。往西走八里,越过孟堂坳,就见赣江从南面流来,这里是拢洋汇入赣江处。又走二里,到张家渡,便搭乘小船顺流北下。行十里,有个集市位于江左岸,叫永和,它北面江边有条道路,可直通青原。于是让送我的张家人〔名叫其远,是张侯的近支。〕随船直接去白鹭洲;而我同张二巫以及静闻,登上江北岸顺山往东北行。五里,进入两山中间。又走一里,有条溪水曲折地流出山峡。渡过溪水折往南,见石山正对门户耸起,清涧环绕沟壑流淌,青原寺朝向西面屹立着。寺中主僧本寂留我们在他的小屋中吃了饭,那小屋也特别幽静。此寺是七祖先前住留过的庙宇,后被书院占用,本寂因为兴复禅宗而将原来的地方恢复为寺宇,把各书院全迁到山外,在寺中构筑高阁,但还未完工。寺后面是七祖塔,塔前有棵很屯老的黄荆树,它是七祖立誓后把誓言刻记在上面的那棵树。初入山时,不过是东西两山间的一个峡谷罢了;到从北面山坞转向南进来的地方,也只是觉得流水山石清新奇异,山涧深谷曲折绕旋;等登上塔院,向下俯瞰寺基,更觉得中间这片展开的平地开阔齐整,四面山峦聚合。那山坞分为内外两重,内坞宽阔而幽静,外坞曲折而绵长,外坞用来移置书院,内坞用来供奉佛宇,若如天造地设的一般。我原以为此种格局由来已久,但与本寂一见面,他就说他兴复寺庙,是从丙寅、丁卯年间开始的。大概此寺长久沦为书院之地,而邹南皋、郭青螺二老想让寺庙和书院并存,恭迎来本寂主管内中事务。本寂极力陈说,禅寺和书院定然不能并存在同一地,因他很坚决地坚持他的主张,才得以将书院迁到外坞,而寺院田地的恢复由此便如破竹般顺利无阻了。寺前有条溪流,它从寺东南的深谷中流来,到寺前面汇合在翠屏崖下。翠屏崖被水剥蚀,山石峭峻如骨,层叠耸出,老树悬空缀在崖壁上,倒映在下面清澈的水流中,景色变幻万端。从寺左边顺流而上,两边山峦夹峙,非常峻峭,而山坞曲折延伸得很长,蜿蜓地往里走十里,抵达黄姑岭。山坞中的田,都是青原寺的僧人耕种和所有的。山坞的入口处是青原寺墓地的龙虎两砂,它们曲折盘错,相距很窄,原先我只知道有寺庙,不知道寺后又有这个山坞。我从翠屏崖下顺着水流攀越山涧,曲折地行进在山坞间,不停地往里进去,觉得水春菜圃等各种各类不再是人间的景物。过了许久,太阳渐渐西下,这才登上山翻过岭,仍然由五笑亭进入寺中。辞别了立禅〔即本寂〕走出青原山,跨过溪上的桥,顺外层案山的南面走五里,越过山到了西面,便往西北行十里,横渡赣江,这时傍晚的烟霭已经笼罩了江中的小沙洲,分辨不清江流城池和灯火了。又行三里,同张二巫、张其远一道住宿在白鹭洲。
二十日和张二巫、静闻穿过城中往西北走二里,进入白燕山中。此山本是一条小土冈,是天华山的余支,寺中僧人在山上建盖屋阁时,正好有白燕来此盘旋飞舞,因而就用白燕为名。回来时由西门入城,到北门,经过黄御史园,园门关闭着没有进去。〔黄御史名叫黄宪卿,因为牵连魏宦官的事被免官。〕又往北进入田中承园。〔田中永名叫田仰。〕园外旧牌坊巍然犹存,它就是文襄周公的故居,周文襄的遗迹还能在此处出现,令人不禁产生出他如同泰山北斗一样值得人们尊崇仰慕的想法。天色已晚,寒烟四起,在坊前凭吊了许久,便走出昌富门,回到白鹭洲住宿。
二十一日张家的儿子有一个在府衙中当书办,他妻子叫启文,这天买了酒邀请我们去喝。然后便与张二巫、静闻从西城外往南越过铁佛桥,走八里,向南登上神冈山顶。此山在吉安府城南边十五里安福县、永新县来的江流汇入大江处。山的南边原来有座刘府君的庙,〔刘府君名叫刘竺,陈、梁时以曲江侯的身份担任吉安郡守,他保护贤良憎恶奸邪,有许多神奇的政绩,去世后成为神,所以他的庙所在的地方被尊崇为神冈,宋代时他被追封为利惠王。〕它下临安福县、永新县流来的'小江。我们就由庙左边转到神冈山东麓,往北顺赣江走十五里,到达吉安府南城外的螺川骚。又走三里,傍晚时,回到白鹭洲。
白鹭洲的洲头从府城南关的西面开始,尾部经过东关,横亘在赣江中,洲头低伏而洲尾高起。书院创办在洲中高处,前面用铁铸造大犀牛用来镇服水流。书院中接连建有三个坊,第一个叫名臣坊,第二个叫忠节坊,第三个叫理学坊。坊以内两旁排列着号馆,是生徒们修习学业的处所。九县的县学和府学,共十所,每所有六间房子。号馆往里,从桥门进去,正堂叫正学堂,中间的楼叫明德堂;后面的阁为三层,下层列置着各位圣贤的牌位,中层的匾额上写着“天开紫气”,上层的匾额上写着“云章阁”。楼阁回环而高耸,比起白鹿书院来,要壮观得多。此书院创办于宋朝,到本朝世宗时知府汪口受才进行扩建,规模更大。熹宗时被宦官魏忠贤毁坏,只有楼阁未完全拆除。到崇祯初年,知府林一口仍旧尽可能地在原址恢复了书院的原貌。一二十三日在复生的官署中独自喝酒吃饭。
二十四日复生的女婿吴基美设宴款待我们。〔吴基美就是我外甥。〕
二十五日张侯的后裔将两张肖像送入府衙门中。上午,辞别复生,复生雇轿子送我到了去永新县的船中,我便去找静闻,但他已去了大觉寺。等他回来时天色已晚,于是停泊在螺川绎前。二十六日船夫去买菜,早餐后才出发,行十里,到达神冈山下,这才往西驶进小江中。风势很顺,又往西行二十五里,到三江口。一江从西北流来,那是安福江;一江从西南流来,那是永新江。船溯永新江往西南行,到此处江中才有滩。又行十五里,停泊在横江渡。这天共行了五十里。
二十七日黎明时开船。行二十里,到廖仙岩。有座石崖濒临江流,南面已经是泰和县地界,而北面都是庐陵县境。从此处起船不时地折往北行,这大概是因为山溪虽然大方向上是从西面流来,但却时常折向南北两面。行十里,到永阳,它是庐陵县的一个大集市,位于江北岸;然而江的南岸,还要过十里才属于泰和县,这是因船只顺江往北绕行的缘故。又行十五里,往北经过狼湖,它是山坞中的一个村落,不是湖泊。居民姓尹,有上百艘船只,全都是以在湖襄间捕鱼为业。又行十五里,停泊在止阳渡,有个村庄位于江北岸。这天行了六十里,两天共行了一百多里,到了吉安府至永新县的中间。原先复生因为山溪弯道多,打算用两匹马、雇两个担夫送我们到茶陵州界;我自从到了府衙门,见天空一直在酝酿着风雪,心里便想乘船走,于是复生找了船只,并请了两个男子帮助驾驭船只。到此处北风刮得很猛,那两人经常下到水中牵拉或扛抬船只,我很同情他们那寒冷的样子,每每搞赏给他们一些酒钱。下午,浓云渐渐散开,天空也逐渐亮开,这是风的功劳啊!
二十八日黎明时,用纤索拉着船出发,气候很寒冷。行二十里,到敖城,才折往南。挂帆航行五里,上黄坝滩。又折往北,便进入两山间的峡谷中。行五里,到枕头石。折向西面,仍挂帆航行,三里后上黄牛滩,十八滩就从此滩开始。黄牛滩往上为纷丝潭,潭水深绿,两边山崖突立夹耸如同门一样,到此处江岸才有夹峙的山崖,江中也才有阻遏水流从而使水流变得湍急腾涌的石头。又行七里,上了两个滩,为周原,山间展开的山谷稍微开阔了些,有村庄倚山坐落在谷中,居民都以卖柴禾为业。又行五里为画角滩,它是十八滩中最长的。又行五里为坪上,它就是庐陵、永新两县的交界处。两县的分界在坪上的东边,我们的船停泊在坪上的西边。
二十九日黎明时开船。行二十里,到桥面,溪上原来有座桥南北横跨,如今桥已毁坏,只有些乱石堆积着,堵截了溪流。又走五里为还古。望见溪流南边有座大山横亘着,下面有两座小山峰拔地直立,心中觉得很奇特。向旁人询问,船夫说:“那高山名叫义山,就是当地人所称的上天梁,它虽然高大但没有奇异处;小的山峰叫梅田洞山,洞就在山麓。”我早就仰慕梅田洞的优美景观,于是赶忙吃了饭登上岸,叫船夫连同他的船到永新县城去等候。我和静闻从还古往南走五里,到达梅田山下,见山峰间到处石头纵横,高耸重叠,没有毫粒泥土覆盖在其间,真像是亭亭出水的莲花。山麓有一家姓龙的人居住着。朝向东面有三个洞,朝向北面有一个洞,只有东北一角山石完好,而东南面洞尽头处和西北等各面,都被烧石灰的用铁具凿削、用柴火熏烤,石质的玲珑程度失掉了十分之七。朝向东面的第一洞在弯隆的崖壁下面,洞左侧有一块突立的石头遮挡着。从洞门进去,弯隆而高深,走十几丈后,洞顶一下子向高空盘旋而起,四周尽是刀削般的石壁向下垂悬,如同悬挂着千万丈帛布,围着薄纱帐幕,从天上飘洒下来。上面又张开些小洞,高悬在半空中,小洞中仿佛吐出屋气幻化成楼阁,其中有个孔穴直通山顶,天光直泻到洞底,日影斜射入洞的上层,仰头望去,像是有仙人和神灵在上面游玩戏耍,遗憾的是没有一架十丈的梯子,以便攀登上去凌空置身于其间。由此往北进去,左右两边都有如螺一样回旋的石屋子,露出似花瓣的石门,如卧伏的怪兽和垂悬的仪仗旗帜的石块石壁,更是不可枚举。正洞内低垂着五重门,第三重门中有根擎天石柱将门分成两道:正门在左边,洞中光线直射进来;侧门在右边,黑暗中我们从门侧边的小洞进了第三重门,到第四重门内时与正洞合在一起。再往里进到第五重门时,大约已经进洞半里远了,然而因为洞门高弯,洞内平直,光线还能远远地射进来。到此处路忽然折往左边,再走进一个门,里面黑暗得什么都看不见,只是觉得那空阔的洞中回荡的声响,比明亮处更加宏亮悠远而已。想出洞来寻找火把重新进洞游览,待往回走时,所看到的比进来时更加清晰、垂吊着的钟乳石、纵横列置的石柱等各种奇异景象布满眼前,让人应接不暇,不知不觉脚步不再向前移动。此洞南面不足十步的远方,又有一洞,也是一直向北走进去,最后同样是折往左边,就黑暗得分辨不清景物,比起第一洞来,形态正好相同而只是小了些,然而洞中瑰丽奇异宏大多姿的景象,赶不上络‘洞的十分之一二。出洞后,见洞右边的崖壁间,有条幽深的石缝,如同一道门。侧身而入,那门高有五六尺,而宽仅有一尺五,上下和左右两旁,方正得如同用墨线弹过、用曲尺量过似的,而石吐槛的形状,宛若斧劈刀削而成的。石缝里面,石头的色泽也和外洞的大不一样,圆形的小洞如同月亮,倾斜的缝隙如同圭玉,到处玲珑曲折,只有像蛇游动或像猿猴倒挂在树枝崖壁间那样才能进到里边。有股风篷篷地从圆形的小洞中吹出来,而后里面忽然黑暗得什么都看不见,我这才如蛇一样后退,返了出来。出了此洞往南不到十步,又有第三洞,它有高高隆起的两个门,一个朝向东,一个朝向南,〔名叫合掌洞。〕洞中也是高弯而明朗。开始时一直往北进去,随后折向右边。转折处有根石柱洁白得如同磨削过的玉石,石柱顶部倒垂着,形成一个宝盖,周围缀满珠丝一样的细石条,如用峭织成的,形态非常瑰丽奇异。从此处折往东逐渐变得黑暗,两旁石壁间的间隙也逐渐变得狭窄,但上边很高,也因为没有火把,不能照到洞的上层,而下面狭窄处又逐渐低陷下去,以至于不能容身而返出了洞。从此洞往南,凌空飞入云间的石头,都遭受了大斧、烈焰的凿削烧灼。仍然从山下折往山北,虽看见了山北面岩石高耸峻峭的优美景象,但四下里看都没有路。仍旧经过山东北面的龙家住所旁,折往西走,遇到一人领我进了后洞。此洞在山的北面,刚进洞,也是有个孔穴上通山顶,从孔穴以内直往南进去,同样高高隆起而明亮宽敞。洞的中央,有根石柱斜矗着,呈现出曲折的状态,叫石树。石树下有个石棋盘,盘上有几颗像是没有收起来的圆圆的石棋子。〔通常说“棋残子未收”〕它们的后面更有许多石块,有的如牛心、如马肺,有的从下昂首向上、有的从上垂乳而下,有的将要相连接而又没有连接着。再往里,洞折往西面,说是可以通前洞出去,因黑暗无灯火,而且没有引路的,便姑且出了洞。
当时接连游览了四个洞,太阳已经快落山,既来不及找寻火把重新入洞,而洞外石片嶙峋,又让人觉得空中仿佛有物浮动,这就更加无暇返身俯探幽暗的石洞、穿进那些关闭着的石门石窗内了。于是和静闻从如花瓣的石中攀着崖壁踩着石缝爬到上面。往下俯瞰那些悬坠着的石头,若刀削般陡滑,若连缀在崖壁上的一样,静闻心中动摇不能跟随我继续攀爬,而山下居民也一齐呼喊说没有路,不可以攀登;我还是曲折地登上了峰头,和静闻各自踞守三块石头,拿出随身带的烧饼来吃,因为已经天晚,估计来不及找寻做饭的地方。随即下了山,山的西北隅被烧灼凿削的惨状情景,与东南面没有差别。于是往西跨过一条山涧,走五里,进入西面山中。顺水口处进去,又走二里登上将军坳,再走二里下到西边岭角,便从大路往西南走。行五里,有条大溪从南面流来,绕过永新城东北面而流去,有座浮桥横架在溪流上,跨过桥就是永新县城的东关了。这时我所乘的那只船因为从还古折往北去,才又折向南,绕折得太多,并且是溯流上行,所以还未能到达县城;于是我进城游览,到天黑才出城来,这时船已经停泊在浮桥下了。
永新县城东面二十里的高山叫义山,它向南横贯,是泰和、龙泉两县的分界。西面四十里的高山叫禾山,为茶陵州界。南面的山岭最高的叫岭背,正式的名称为七溪岭,它距离县城五十里,是通往永宁、龙泉两县的路。永新溪从西面的麻田流来,到了城下,绕过城南,又绕折到城东而后往北流去。麻田离城二十里,一条溪水从路江向东流来,一条溪水从永宁县向北流来,汇合在麻田。
三十日永新县令阂〔及申〕为了阻止受灾的邻县来买粮食,关了浮桥。他哄骗人们答应开关,而以过年停办公事为理由,自己竟然不来。上午,船夫替我们去找轿子但没有找到,于是无意再去永宁县,而打算直接奔赴路江。于是用两个担夫、一个船夫分别挑着行李,进入城东门,出城南门,溯溪往西行。走七里,有条小溪从南面的七溪岭流来汇入溪中。又往西走三里,一条大溪从西南破壁而出,路从西北沿山延伸。又走三里,往西上了草墅岭。三里后,越过岭往下走为枫树,又与大溪相遇。路从枫树西北翻越合口岭,走j又里到黄杨。从黄杨溯溪往西行,山路才大为开阔,又走七里,到达李田。“〔离路江还有二十里。〕这时才下午,因为是除夕恐怕不便寻找住所,便早早地就寻觅寄宿的地方,但旅店都不接纳。我正徘徊在路口,有个儒生打扮的人过来问道:“先生您是南京人吗?我也将要南往留都南京,怎可让贤能人士在我方露宿呢!”他向同行的族人致礼,让我住到这人家。我问他贵姓,他回答说:“姓刘。”并且说:“我哥哥也在南京,所以我想去一趟。”他指的就是刘肩吾礼部,〔名叫刘元震。〕我这才知道刘肩吾是永新县人,此地是他的乡里。因为行李已经朝前去了,我便同他一起前往他的族人刘怀素家。住房很宽敞整洁,属于隐居者居住的村舍,而不是旅店。打听刘肩吾的故居,说相隔还有五里,这样就未能和前面遇到的他家族里边的那人会面。这天只行了三十五里,便就停下来买了些酒肉稿劳跟随我挑担的那三个男子,而姓刘的主人拿出自制酒让我品尝,以至竟然忘掉了寄居客舍的忧苦。只是整夜未听到一声爆竹响,山乡的寂寥,真是另一片天地。这晚观看落日时,往北望去,一座高山离得很近,一打听,它就是禾山。
游记日记 篇2
今天早上,我和妈妈骑着电动车去烂柯山。烂柯山又名石室山、石桥山,位于衢州东南10公里处,被誉为“围棋仙地”。我们沿着山路来到山脚下,只见到处野菊花盛开,鸟语花香,抬头远眺,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就象一把把大伞为我乘凉。往前走了几步,我突然看见山顶有一座桥。于是我向山顶跑去。来到山顶,我已经气喘吁吁。便去青霞洞坐一坐,青霞洞是王质遇仙之处。洞口很大,大的能容下上千人。青霞洞上面是天生桥,桥东西横向,南北中空。桥洞高约13米,跨度约40米,是浙江目前最大的一座天生桥。
天生桥如同一座很宽的彩虹桥横跨山顶。天生桥上有个“一线天”。一线天真险,石阶没有护栏,仅0.5米。我十分小心的往前移动。我像壁虎一样贴着岩壁往前爬,终于安全过关了。从一线天回来。我爬上了山顶。举目远眺,烂柯山的'美景尽收眼底。往东望,只见绿树成阴;往西望去,只见湖水清澈,如一面镜子;往南望去,马路上的车子和行人一下子就都变成立和玩具一样小。往北望就能看见一幢幢高楼大厦立在山下。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烂柯山,但是从烂柯山见到的美景在我心中却永远难忘。
游记日记 篇3
今天是令我兴奋的一天,因为我们全校师生要去自然博物馆游玩。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早早起了床,带着兴奋,到了博物馆。
在自然博物馆的展厅上, 我们知道了,自然博物馆有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恐龙世界博览。、馆中藏有化石、标本10 余万件,大型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居世界第二,黄河古象化石、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动物陈列”按系统发育顺序展示了现生主要动物类群,反映了动物界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历程。“植物陈列”展示了原核生物的细菌、蓝菌,真核生物的藻类、真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的大量标本及生态照片,展现了诸位的多样性,再现了植物演化的历程,反映了植物对动物、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我们又看到了由猿演变为人的.历史进程,以及个体的人十月怀胎的诞生过程,勾画出人类自身的发展轨迹。
接着我们来到了原始哺乳动物展,我们知道了大象、马与犀牛的进化过程,知道了它们从矮小到笨重在逐渐走向灵活,我们又看到了中国的第一朵花,他小巧玲珑,虽然是个化石,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生命力旺盛。之后,我们来到了水生动物的房间,看到了史前生物,如三叶虫等,通过一个镜子,我们看到了几个水生动物的种种变化,虽然叫不上来名字,但我们都津津有味地看了半天,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惊叹。然后,我们上到了二楼,正直走过去,看到了蕨类植物繁荣时期的景象,一株株形态各异的高大树木呈现在我们眼前,在树的旁边,继续向前走去,我们渐渐地从远古走向了现代,我们看到了现代动物的巢穴,例如海狸,它把它那圆圆的脑袋露出水面,友好的向我们招呼,随后,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陆生动物,例如狼、鹿、虎,狮子的家园,虽然他们繁殖能力强,但因认了的肆意破坏,他们的数量正在逐步将少,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最后,我们往楼下走,来到了一个现代生物的房间,体验了猫头鹰的视觉,触摸了现代的种种奇怪生物,但没多久,集合时间到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慢慢走回去集合。
自然博物馆让我认识了大自然,了解了大自然。为我们架起了一座人类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游玩了一天,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博物馆。
这次参观博物馆,不禁让我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增长了我的见识。令我终身受益匪浅。
游记日记 篇4
2月11日傍晚,我们全家来到了灵山后面的拈花湾玩,因为我们是晚上去的,那里风特别的大,远远的看过去拈花湾的夜景已经隐约可见,我们买票入园后,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五彩斑斓的大石头,上面刻着“拈花湾”三个大字,背景投影着五颜六色的荷花漂亮极了。
沿着石子路一路向前,池塘里五颜六色的灯光还有冒着白烟的加湿器好像进入了仙境一般,让人不由得举起相机拍了起来,沿路还有许多在“大圣归来”这部电影里面出现过得小和尚做装饰,显得格外的与世隔绝。
再进去点,穿过竹牌楼正式进入了拈花湾小镇,路两边各色精致的小店,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许多具有收藏价值的瓷器和佛像,人们走着笑着吃着拍着,听着佛音,顿时整个人都放松了很多。
当我们正想往回走的时候,看到很多人群都在往前涌,我一问路人,原来前面的小河里有放灯仪式还有人表演节目,我们不由得跟着人群也去凑了个热闹,池塘边已经围满了人,我找了个缝隙钻了进去,只看到河里有四只装饰个的小船在慢悠悠的飘荡着,河里放了好多荷花灯,五颜六色的美极了,就在这时一条小船开来,船上有个穿古装的女子正翩翩起舞,小船把她送到河中央的舞台上,那女子就像天上下来的仙女一样跳起了舞,我们看的都入了迷,一曲结束,我们看看时间也不早了,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拈花湾真是一个可以让人心情平静的地方!
游记日记 篇5
初九日 写十二诗付崑即昆石上人,已上午矣。即从草塘左循崖南下,路甚微削,伏深草中,或隐或现。直下三里,则溪自箫曲之后直从东南,与外层巨山夹而成者。盖此山即闽界,其东北度而为箫曲,西北度而为应感峰、会仙峰,两腋溪流夹而西去,犹属新城也。箫曲南溪之上,有居民数家,燕通“艺”,种植山种姜芋茶竹为业,地名坂铺。由此溪渡,东南上岭一里,则平转山腰。又南二里,复直上山顶。又二里,南下而东上,至应感岩。其岩西向,巨壑矗峭,环成一窝,置室于中,自下望之,真凭虚缀壁也。石崖之顶尚高一里,崖僧留饭后,即从崖侧蹑蹬而登,以为诸峰莫高于此;既登而后知会仙之更高于众也。应感二峰连起,东属于大山,其属处过脊甚峭。北流之水出于坂铺,南流之水即从会仙峰北向而去,自应感、会仙西流之水止此。余盖从应感南下三里,过此一水复南上,则会仙北属大山之脊也。脊东之水西出会仙之南,其南又有大山,东北而属于应感后之大山,夹此水西去,其中坞落为九坊,乃新城之五十一都也。对会仙之山名迷阳洞,南即为邵武之建宁,其大山东南为泰宁,其西南为建昌之广昌,则会仙南之大山,乃南龙北来东转之处也。自过脊至会仙,〔望之甚近,而连逾四峰皆峭刻。〕其下乱壑纵横,汇水成潭,疑所云金龟湖即此水也。〔四下四上,又四里而登会仙绝顶,则东界大山俱出其下,无论箫曲、应感矣。自会仙西至南丰百里,东南抵建宁县亦百里。其侧有数家斜界迷阳洞南,为大山寥绝处。〕
初十日 由会仙峰西下,十里过溪,即应感西南来溪也。又五里为官公坳。又五里,下埔。应感溪自东而西,会仙南溪自南而北,俱会于下埔而北去。〔自下埔而上,悬崖瀑布,随处而是,亦俱会于下埔。〕路由下埔南而西,逾一岭,五里为黄舍。又西南逾二岭,五里至章村,山始大开,始有聚落阛闠kuán kuì街市。〔有水自南而北,源自建宁县邱家岭,去章村南十五里,又五十五里始抵建宁云。〕西五里至容田,又西三里过长江岭。又三里,乌石。有卷石桥。又二里,上坪。随溪西南四里,有大溪自西南向东北,复溯之。西三里,过木桥,溯北来小溪,渡小石桥,北上岭。三里,为茶坞坳。又西三里,为何木岭。越岭,西南二里,宿梅源。
十一日 东方乍白,自梅源溯小流西上一岭。路应度谷梅源至黄婆三十里,黄婆至县三十里。而西,因歇店主人言,竟从北直上岭。三里,逾岭北,天渐明,问之途人,始知其误。乃从岭侧径道转而南,越岭两重,共四里得一村坞,询之,曰:“此岭即南丰界也。岭北水下新城,岭南下永丰此处‘永丰’恐为‘南丰’之误,因为永丰离此地甚远,但随小水南行一里,可得大道。”从之,至漈jì指水边,闽方言称瀑布亦为漈上坞始与梅源大道合。其处平畴一环,四山绕壑,以为下土矣。已而流忽下坠,捣级而下,最下遂成一瀑,乃知五泄、麻姑之名,以幸而独著也。是名漈山灶,去梅源始五里,余迂作十里行矣。水上人家为“漈上”,水下人家为“漈下”。又五里,夏家桥,又五里,尼姑坳,途中有两小水自北来合。又五里,乾昌桥,已胜筏。又五里,沧浪桥。又五里,黄婆桥。有一溪自北来,桥梁北溪上,水自桥南出,与漈上之水合,共下南山去;而陆路由北岭入山,迂回岭上。北行五里,曰藏石岭。又三里,又过一小溪,亦自北而南。越而西,二里,为思久铺。铺有小桥,桥下细流始西向行,路复随之。五里,西至来陂桥。又一溪颇大,自北来会,同过桥下;而漈上大溪亦自南来会,遂同注而北。又一里,溪之东有狮山,西有象山,狮山石独突兀,而象山半为斧斤所凿。二山紧束水口,架石梁其中,曰石家桥,溪自桥下俱北去,路自桥上西向府。渡桥一里,又有小溪自南而北,亦有石梁跨其上。又三里,上艾家岭。又十里至南丰,入城东门。三里,出西门,则盱江自西南抵西门,绕南门而北转,经东门而北下,想与漈上之水会于城北之下流也。西门外濒溪岸,则石突溪崖,凿道其间,架佛阁于上。濒江带城,甚可眺望,以行急不及登。又西五里,一溪自北来,渡其桥;又一溪自西来,即溯之行。有数家在溪上,曰三江口,想即二溪与盱江合,故名也。
十二日 东方甫白,从三江西渡溪,循左路行,路渐微。六七里,日出,入山口,居舍一二家,去路颇遥。先是,有言三江再进十里,有山口可宿者,余既讶其近,又疑其居者之寡。连逾二岭,三里,遇来人询之,曰:“错矣!正道在南,从三江渡溪已误也。”指余南循小路转。盖其岭西北为吴坑,东南为东坑,去三江已十里矣。乃从南转下一坑,得居民复指上岭,共五里,至后阿大山。从其西北小路直上二里,则一小庙当路岐。从庙西北平循山半阴崖而行,又二里而至一山过脊处,南北俱有路,而西向登岭一路独仄,遂蹑之行。既登一峰,即转入山峡。其峡有溪在下,自西而东,东口破壁而下;绾wǎn口一峰,西南半壁,直倾至底,石骨如削铁;路在其对崖。循峡阴西人,〔自过脊登岭至此,〕共三里。一石飞突南崖,瞰溪撑日,日光溪影,俱为浮动。溪中大石矗立,其西两崖逼竖如门,水从崖中坠壁而下,〔潆回大石而出,盖军峰东溪源也。〕崖下新架一桥。渡而北,又登岭半里,山回水聚,得岐路入一庵,名龙塘庵。有道人曰:“西有龙潭,路棘不可入。”得茗mǐng茶,食点数枚。出庵,从左渡小溪,遂复直上岭。二里,复循山北阴崖而行,屡有飞涧从山巅坠下,路横越涧上〔流者五、六次,〕下复成溪。又三里,得横木栈崖。又二里,直转军峰之北,仰望峰顶犹刺天也,有石涧自峰顶悬凹而下,盖北溪之源矣。
渡溪〔二百步,〕复上一岭,始与北来大路合,遂高南向峰顶,而上无重峰之隔矣。自东北路口西上一里,至北岭度脊处,有空屋三间,中有绳床土灶而无人居,其西下〔为〕宜黄之道,东即所从来大道也。自此南上,凿蹬叠级,次第间出,蹈空而上,道甚修广,则进贤金父母所助而成者。金名廷璧,自此愈上愈高,风气寒厉,与会仙异矣。〔自分道处至绝顶,悉直上无曲坠,共四千三百步,抵军峰巅。〕登顶下望,五六尖峰自西南片片成队而来,乃闽中来脉也。至绝顶之南,圆亘为着棋峰,亭亭峭削,非他峰所及。〔盖自南丰来,从车盘岭南面上,不及北道之辟;然经着棋峰栈石转崖,度西峡中,蹑蹬攀隙,路甚奇险。余从北道望见之,恨不亲历。〕北起为绝顶,则石屋中浮,丘、王、郭三仙像共列焉。其北度之脉,则空室处。其北又起一峰,直走而为王仙峰,东下而为麻姑,东北下而为云盖,以结建昌者也。自着棋峰夹中望,下有洞穹然,攀箐挂石而下,日尚下午,至洞已渐落虞渊天色黄昏,亟仍攀蹑而上,观落日焉。
注释
翻译
初九日给昆石上人写了十二首诗,便已经到上午了。于是从草塘左面顺山崖往南朝下走,路很细小而且陡直,隐没在深草丛中,或隐或现。直往下三里,有条溪从箫曲峰后面一直自东南方流过来,这是箫曲峰与它外层的大山夹峙而形成的。大概这大山就是福建省省界,它往东北延伸而形成箫曲峰,往西北延伸而形成应感峰、会仙峰,两条溪夹在山的两侧而向西流去,溪流仍属于新城县。箫曲峰南面的溪岸上,有几家居民,他们以在山上种植姜、芋、茶、竹等为业,地名叫坂铺。从坂铺渡过溪,往东南朝岭上走一里,就平平地绕到了山腰。再往南二里,又直往上爬到山顶。‘又走二里,往南面下了山而往东上,到应感岩。岩洞朝向西边,下面是长而宽的深谷,崖壁高耸峻峭,壁上形成个圆状洞穴,洞穴中建有室屋,从下面望上去,真像悬空补缀在崖壁上似的。石崖的顶端还高在岩洞一里以上,居住在崖间的僧人留我们吃饭后,我们便从崖侧踩着石瞪往上登,当时以为周围其它山峰都没有此峰高;登上峰顶后才知道会仙峰更高于众峰。应感峰的两个山峰接连耸起,东面和福建省界的那座大山连着,连接处山脊越过来的地方很陡峭。山脊北面的水流往坂铺,南面的水就从会仙峰向北流去,从应感、会仙两峰流往西面的水到山脊为止。我大约从应感峰南面朝下走了三里,渡过那一条水后又往南向上爬,就到了会仙峰北面和福建省界的那座大山相连的山脊处。山脊东面的水往西面绕流出会仙峰的南边,此水的南面又有一座大山,它往东北延伸而与应感峰后面的大山连接,又与会仙峰夹在此水的两边,水流向西流去。两山间的山坞中坐落着的村子为九坊,属于新城县的五十一都地。对着会仙峰的山叫迷阳洞山,山的南面就是邵武府的建宁县,东南面为泰宁县,西南面为建昌府的广昌县,会仙峰南面的这座大山,是南面的主山脉往北延伸过来而折往东去的地方。从作为福建省界的那座大山的山脊越过来的地方到会仙峰之间,望过去很近,却要接连翻越四座山峰,峰峰都峻峭陡直。山脊下面乱壑纵横,水流汇集成潭,我怀疑所说的金龟湖就是这潭水。四下四上,又走四里便登上会仙峰最高顶,东面的大山都低伏在它下面,更不用说箫曲峰、应感峰了。从会仙峰往西到南丰县有一百里,往东南抵达建宁县也是一百里。分界处有几户人家呈斜向坐落在迷阳洞南边,偏僻荒凉,是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初十日从会仙峰往西朝下走,十里后渡过一条溪水,它就是从应感峰西南面流来的那条。又走五里,为官公坳。又走五里,到下埔。从应感峰西南面流来的溪水自东而西,从会仙峰南面流来的溪水自南而北,都汇合在下埔而往北流去。从下埔以上,悬崖间的瀑布到处可见,也都汇合在下埔。路从下埔南面往西走,翻过一座岭,行五里为黄舍。又往西南翻越两座岭,走五里到章村,山才远离开,才有村落街市。有条水从南向北流,它发源于建宁县邱家岭,流经章村南面十五里的地方,又流五十五里到达建宁县。往西走五里到容田,又往西三里经过长江岭。又走三里,到乌石。〔那里有座卷石桥名〕又走二里,到上坪。顺一条溪往西南走四里、有条大溪自西南向东北流,又溯流而行。往西三里,过一木桥,溯从北面来的一条小溪走,跨过一座小石桥,往北上了岭。走三里,为茶坞坳。又往西三里,为何木岭。越过岭,往西南走二里,投宿在梅源。
十一日东方刚白,就从梅源溯一条小水流往西上了一座岭。路本应越过山谷〔从梅源到黄婆有三十里,从黄婆到县城有三十里。〕往西走,因听了歇店主人的话,竟然从北面直往岭上走。三里后翻到岭北,天逐渐亮开,向过路的人打听,才知道路走错了。于是从岭侧的小路折往南,越过两重岭,共走四里见到一个有村子坐落在的山坞,向村人询问,回答说:“这座岭就是南丰县界。岭北的水流下新城县,岭南的水流下南丰县,只须顺着小水往南行一里,就可以见到大路。”我们按那人所说的走,到涤上坞才与从梅源来的大路相合。那地方是片圆形而平坦的田地,四周山环沟绕,我以为是地势低下的地方了。随后见水流忽然向下坠落,从一层层石台坎上冲泻而下,最下面便形成一条瀑布,这才知道五泄、麻姑的名字,是因为幸运才独自闻名。此地名叫潦山灶,距离梅源才五里,我们却绕了十里。水流上面居住的人家称为“潦上”,水流下面居住的人家称为“涤下”。顺水流又走五里,到夏家桥,又走五里,到尼姑坳,途中有两条小水从北面来汇合。又走五里,到乾昌桥,溪中已能够行船。又走五里,到抢浪桥。又走五里,到黄婆桥。有条溪流从北面流来,溪上架有桥,水从桥南面出来便与涤上坞流来的水汇合,共同流下南山中去,而陆路由北面山岭进入山中,在岭上曲折盘绕。往北行五里,叫藏石岭。再走三里,又渡过一条小溪,它也是自北向南流。越过溪水后往西走二里,为思久铺。那里有座小桥,桥下的细流才往西流,路又傍溪而去。走五里,往西到了来阪桥。又有一条溪水比较大,从北面流来相汇,一同流过桥下;而涤上坞流来的大溪也从南面流来,汇合后一同流往北去。又走一里,溪水的东面有座狮山,西面有座象山,狮山上的石头分立突兀,而象山的一半已被刀斧凿削过。两山紧夹着水口,一座石桥横架在两端,它叫石家桥,溪水从桥下向北流,路从桥上往西朝府城去。越过桥一里,又有条小溪自南往北流,也有石桥架在溪上。又走三里上了艾家岭。又走十里,到南丰县,进入城东门内。三里,出子城西门,便见吁江自西南面流到西门外,又绕流到南门外而后向北折,经东门外而往北流去,我猜想它与潦上坞来的溪水在城北面的下游处汇合。西门外溪岸边的.山崖上,怪石突兀,崖壁间凿出道路,上面建有佛阁。那山崖濒临溪流,屏绕城池,远望上去景色十分美好,但因为行程急而来不及攀登。又往西走五里,有条溪水从北面流来,我们越过溪上的桥;军峰溪从西面流来,于是溯溪走。有几户人家住在溪岸边,地名叫三江口,我猜想就是两条溪水与吁江在此汇合,所以叫这个名。
十二日东方刚白,就从三江口往西渡过溪流,顺左边的道路前行,越走路越小。走了六七里,太阳升起,进入一个山口,有一两户人家住在离路较远的山上。原先,有人说从三江口往前走十里,有个叫山口的地方可以投宿,我既因为这里离三江口路近而感到诧异,又怀疑居民太少。接连越过两座山岭,走三里遇到对面来的一个人,向他询问,他说:“路走错了!正路在南面,从三江口渡溪就已经错了。”他指给我往南边顺小路转往正道。大概那岭的西北面为吴坑,东南面为东坑,距离三江口已经有十里远了。于是从南面转下一个深谷中,遇到当地居民,他又指给我们上岭的路,共走五里,到后阿。从后阿西北面的小路直往上走二里,有一小座庙立在岔路边。从庙西北面平平地顺着山半腰的北侧山崖而行,又走二里到达一座山的山脊穿越过来的地方,山脊的南北边都有路,而往西攀登山岭的一条路最狭窄,于是便沿着那条路走。刚登上一座山峰,就转进山峡中。那山峡下面有一条溪水,自西向东流,到东面峡口处破壁而下;峡口盘结着一座山峰,它的西南半壁直向下斜插到底,崖壁上尖峭如骨的石头如削铁一般;道路在山峰对面的崖壁间。我们顺着山峡北面往西进去,从山脊穿越过来的地方登上山岭到这里,共三里路。有一块石头从山峡南面的崖壁上飞突出来,下临溪流,上撑天日旧光溪影都同时在它的上下飘浮晃动。溪中有块大石头矗立着.它的西面两座山崖紧相迫近而向上直立起,如同一道门,水流从中间的石壁上坠落下去,潇绕那大石头周围而后流出去。这水大概是军峰山东面溪流的源头。山崖下新架着一座桥。越过桥到了北面,又登上岭半里,山峦回环水流汇聚。见到一条岔路通到一座庵中,那庵叫龙塘庵。有个道人说:“庵西面有个龙潭,但路中荆棘丛生,不可能进去。”我们得到庵中道人给的一些茶水,于是吃了些点心。出了庵,从左面渡过一条小溪,便又直往上攀登山岭。爬了二里,又顺山北面的北侧山崖而行,不时有飞洒的山涧水从山顶坠落下来,道路五六次从山涧水上横越过,到了下面涧水又汇流成溪。又走三里,见到一根横木架在山崖间。又走二里,直转到军峰山的北面,仰望峰顶犹如刺穿了青天一般,有一条山涧水从峰顶顺着凹陷处悬流下来,它大概是军峰山北面的溪流的源头。渡过溪走二百步,又上了一岭,道路才与北面来的大路交合,于是往南向着高高的军峰山顶爬去,而上面不再有层层峰峦的阻隔了。从军峰山东北路口处往西朝上走一里,到达军峰山北面山岭等的山脊越过来的地方,有三间空屋子,屋中有绳床土灶但无人居住,从空屋西面下去是到宜黄县的路,东面就是上来时所走的路。从此处往南朝上走,人工修凿出的级级石瞪,次第涌出,从半空中攀越而上,石阶路很长很宽,它是进贤县一个姓金的人的父母资助而修成的。〔那姓金的名西金廷璧。〕从石阶路上越往上走地势越高,并且气流寒冷,与会仙峰不一样。从分路处到军峰山的最高顶端,尽是一直往上,没有弯曲和向下折的地方,共走四千三百步,抵达军峰山山顶。登上山顶往下望,五六座尖耸的山峰从西南方向连绵不断成队地奔涌过来,那是从福建省内延伸来的山脉。它们到了军峰山最高顶端的南面,形成圆形横贯的着棋峰,它高峻陡削,不是别的山峰所能比得上的。大略从南丰县来,自车盘岭南面上军峰山,不如北面的道路那样通畅;然而经过着棋峰上山,则必须走石栈,绕崖壁,穿越山峰西面的峡谷,踩着石瞪攀着石头间的缝隙而上,道路非常奇险。我从北面道路中望见着棋峰上那条路,后悔没能亲历。军峰山顶的北部耸起为最高峰,石屋中列置着浮丘、王、郭三个仙人的像。最高顶往北越过去的山脉,就是有三间空屋子的地方。那里往北又耸起一峰,它一直向北绵延而成为王仙峰,向东延伸下去而成为麻姑山,向东北延伸下去而成为云盖山,从而与建昌府城的山交错盘结在一起。从着棋峰的山峡中望过去,峰下有个洞高高隆起,攀着竹木抓着石块往下行时,还是下午,到那洞时天色已经黄昏,于是赶忙仍旧攀着草木踩着崖石上到山顶,观看落日景象。
游记日记 篇6
今天,我早早的就起床了,因为爸妈要带我去梅花山玩,爸爸说要去早点,不然没地方停车。
很快我们就到了目的地——梅花山,刚进门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感觉走进了梅花的海洋。有红色,有粉色,有绿色,甚至还有淡黄色。。让人眼花缭乱,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真不愧是第一梅山。
我边走边观赏,瞧,这棵梅花开的真好,满树的`梅花挨着我我挨着你,花瓣是粉色的,一层一层的漂亮极了。一阵微风吹来,花瓣飘飘扬扬的飘落下来像一只只粉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我仔细看了介绍,哦,原来这种梅花叫杏梅,是梅花树与杏树的嫁接。
我们继续往前走,一片茶林出现在眼前,林中有各种各样的梅花,远远望去如诗如画,我们不约而同的向这片茶林走去,看看这棵又看看那棵,每棵梅花都让人赞叹,我走到一株绿色的梅花树旁,这棵梅花不仅开的旺,而且似乎比别的梅花更香,我仔细看了下,这种梅花叫绿萼梅。
观赏完梅花我们又去梅花艺术中心看了看,主要是看了梅花盆景,一走进大厅就看到一座梅花雕塑,然后还有一些书画作品。
这就是南京的梅花山。
游记日记 篇7
20xx年8月13日星期一晴
今天,我们去浏览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石桥群——天生三桥。
天生三桥由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组成,桥桥相连,形成三桥夹两坑的自然奇观,因此又叫“天坑三桥”。
我一进入天生三桥,就立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比神奇。座座石桥高大险峻,桥下绿草如茵、绿树成林,溪水缓缓流淌,蝴蝶翩翩起舞,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令人陶醉。我不禁浮想联翩:“这天生三桥是怎么形成的呢?会不会是神仙下凡时送给人间的呢?”
最令我难忘的.是黑龙桥的四泉——珍珠泉、雾泉、一线泉和三迭泉。
珍珠泉从洞顶喷涌而出,微风吹过,把它们变成了一粒粒小水珠,像是仙女洒下的珍珠。我伸手想接住它们,可惜那些“珍珠”落在手里就消失了。
雾泉从一个小孔中喷出,在阳光的照耀下一下子就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层烟雾,真像是从黑龙口中喷出的迷雾呢。
一线泉从桥洞中部流出,水流像是排着队从洞里走出来一样,笔直笔直的,从不分开,怪不得叫“一线泉”呢。
三迭泉从桥壁奔流而下,被中间三块突起的石板分成三段,一波三折,错落有致,远远看去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天生三桥,心中不由地生出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游记日记 篇8
今天,暖暖的微风吹着大地,在这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里我们要去郭滩游玩。我们乘着汽车经过一路颠簸,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郭滩。
一到目的地,大人们便忙碌起来,搬烤炉、找树干、支太阳伞,拿食物。而我们小孩一见到了大湖,就开心的向湖里跑去。打水仗、玩沙子,就算衣服湿了我们也带了一身衣服。我们在玩打水仗,我对周子靖,用脚往水里一跺,五十厘米的水花溅出来。而她也不甘示弱,用手掌击水,水花飞出了好远,我一溜小跑,跑到了沙滩上,她没打到我,我暗自庆幸,谁让自己跑的快呢。
再看看他们小孩,在沙滩上挖了好大一个湖,里面有很深的水,湖边垒起了长城,长城雕刻的栩栩如生,令我十分羡慕。
上午到了,大人们叫我们去吃烧烤。一听到烧烤我两眼发光,飞一般到跑到了烧烤炉旁。我看到大人们有的在穿羊肉串,有的'在烤东西。我也闲不住,拿起地上的布手套,拿一把羊肉,像一个老板娘一样烤起肉来,刷上油,撒上孜然,烤一会,羊肉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爸爸看了一眼说:“羊肉可以吃了。”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满意,给大家分吃了,我也吃了几串。
我们中午吃饱了饭,上午也玩够了。就乘着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令我怀念得郭滩。
【游记日记】相关文章:
游记的日记01-23
寒假游记日记01-30
五一游记日记02-04
黄山游记日记01-12
精选游记日记三篇03-12
精选游记日记3篇02-17
游记日记三篇02-03
【精选】游记日记4篇02-03
游记日记四篇03-19
游记日记3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