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规章制度>中医药管理制度

中医药管理制度

时间:2024-08-05 08:45:23 林强 规章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药管理制度(通用10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药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药管理制度(通用10篇)

  中医药管理制度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和中医药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中药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执行。

  第三条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

  第四条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时,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医疗需求,统筹安排中医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布局,完善城乡中医服务网络。

  第六条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中医药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

  第七条对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做出显著贡献和在边远地区从事中医药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

  第八条开办中医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和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第九条中医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服务活动,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运用传统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健、康复中的作用,为群众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中医药服务。

  第十条依法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当能够提供中医医疗服务。

  第十一条中医从业人员,应当依照有关卫生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通过资格考试,并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从事中医服务活动。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学的人员以及确有专长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通过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方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第十二条中医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相应的中医诊断治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

  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应当具备中医药基本知识以及运用中医诊疗知识、技术,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技能。

  第十三条中医医疗广告,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申请并报送有关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应当自收到有关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核发中医医疗广告批准文号的决定。对符合规定要求的,发给中医医疗广告批准文号。未取得中医医疗广告批准文号的,不得中医医疗广告。

  的中医医疗广告,其内容应当与审查批准的内容一致。

  第三章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第十四条国家采取措施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

  各类中医药教育机构应当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

  第十五条设立各类中医药教育机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并建立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临床教学基地。

  中医药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医药教育机构临床教学基地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国家鼓励开展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

  第十七条承担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技术专长和良好的职业品德;

  (二)从事中医药专业工作30年以上并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年以上。

  第十八条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的继承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良好的职业品德;

  (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育、科研机构从事中医药工作,并担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九条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以及继承人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完善本地区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制定中医药人员培训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应当按照中医药人员培训规划的要求,对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医疗机构应当为中医药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第二十一条国家发展中医药科学技术,将其纳入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加强重点中医药科研机构建设。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重视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取措施开发、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成果,促进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

  第二十二条中医药科学研究应当注重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对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防治研究。

  中医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中医药科研的协作攻关和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技术骨干。

  第二十三条捐献对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中医诊疗方法和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的,参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十四条国家支持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

  重大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对外交流,中外合作研究中医药技术,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批准,防止重大中医药资源流失。

  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中医药科研成果,确需转让、对外交流的,应当符合有关保守国家秘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中医药事业经费挪作他用。

  国家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资、投资等方式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第二十六条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确定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包括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

  获得定点资格的中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医药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

  有关单位和中医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重要中医药文献资料的管理、保护和利用。

  第二十九条国家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扶持濒危动植物中药材人工代用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药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鼓励建立中药材种植、培育基地,促进短缺中药材的开发、生产。

  第三十条与中医药有关的评审或者鉴定活动,应当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

  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机构的评审、评估,中医药科研课题的立项和成果鉴定,应当成立专门的中医药评审、鉴定组织或者由中医药专家参加评审、鉴定。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中医药管理工作中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获取其他利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二条中医医疗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审批机关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取消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一)不符合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

  (二)获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未按照规定向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

  第三十三条未经批准擅自开办中医医疗机构或者未按照规定通过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许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四条中医药教育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审批机关予以撤销:

  (一)不符合规定的设置标准的;

  (二)没有建立符合规定标准的临床教学基地的。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重大中医药资源流失和国家科学技术秘密泄露,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损毁或者破坏中医药文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损毁或者破坏属于国家保护文物的中医药文献,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篡改经批准的中医医疗广告内容的,由原审批部门撤销广告批准文号,1年内不受理该中医医疗机构的广告审批申请。

  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撤销中医医疗广告批准文号后,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查处。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条例所称中医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院、门诊部和诊所。

  民族医药的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九条本条例自20xx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医药管理制度 2

  l、保持室内清洁,完成一项工作后要及时清理。每周彻底扫除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患者外,其他人员不许在室内逗留。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及时请领,损耗上报,严格交接手续。

  3、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4、毒、麻及贵重药应加锁保管,严格交接班。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6、无菌持物钳的.浸泡液应定时更换。

  7、已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要经过初步处理后再由专门人员取走。

  8、无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9、定期进行治疗室的空气和无菌物品采样培养,每日使用紫外线消毒二次,每次一小时,并有登记签名。

  中医药管理制度 3

  一、人员

  (一)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3年,身体健康;

  2、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经注册依法执业,身体健康。

  (二)开展中药饮片调剂活动的,至少有1名具备资质的中药技术人员。

  二、房屋

  (一)房屋相对独立;

  (二)诊疗区域布局合理,符合卫生学布局与流程;

  (三)至少设置候诊区、就诊区;

  (四)面积满足功能需要,并应当根据开展的`诊疗范围不同具备下列条件:

  1、开展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调剂服务的,服务区域应当相对独立;

  2、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应当设置独立的治疗室。

  三、设备

  (一)基本设备:诊桌、诊椅、脉枕、紫外线消毒设备、污物桶等;

  (二)有与开展诊疗范围相适应的其他设备(包括中医诊疗设备)。

  四、规章制度

  有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制定感染控制制度和流程,中医药技术操作符合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等有关规定。

  中医药管理制度 4

  一、总则

  1.目的与依据: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遗产,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医药活动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中药生产经营企业。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

  1.方针与原则:中医药事业应当坚持发展中医药与西医相结合的方针,发挥中医药在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机构与人员: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中医药部门,配备合格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医疗规范,开展中医药服务。

  3.设施与设备: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中医药特点,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为中医药服务提供保障。

  三、服务与质量

  1.服务内容:中医药服务包括中药处方、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中药熏蒸等,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需求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2.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四、生产经营与广告

  1.生产经营: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法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保证产品质量,不得生产经营假劣中医药产品。

  2.广告宣传:中医药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五、教育与科研

  1.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中医药教育应当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

  2.科研:中医药科研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中医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鼓励、支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推广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

  六、传承与保护

  1.传承: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药传承的保护,支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促进中医药知识的.传承。

  2.文化宣传: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

  七、监督与处罚

  1.监督管理: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中医药事业的监督管理,加强中医药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

  2.违规处理:违反本制度规定的,由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医药管理制度 5

  一、总则

  1.目的与依据:为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规范中医药标准管理,促进中医药标准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标准制定

  1.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中医药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制定原则:制定中医药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协调性。

  三、管理机构与职责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依法负责职责范围内的中医药标准管理工作,实施归口管理,分工负责。

  2.政策法规与监督司:负责中医药标准化政策、规划、年度计划的`制定等归口管理工作。

  3.标准化工作办公室:负责中医药标准化日常管理工作,组织标准咨询专家库对中医药标准开展审核。

  4.技术委员会: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负责本专业领域国家标准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复审和解释工作。

  四、标准制定流程

  1.计划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每年公开向社会征集中医药标准制修订计划建议,经审核后形成中医药标准年度制修订计划。

  2.起草与审查:标准化工作办公室、技术委员会按照计划组建起草组,起草中医药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技术委员会组织开展技术审查,形成标准报批稿。

  3.发布与实施:中医药国家标准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发布,中医药行业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并备案。标准化工作办公室、技术委员会负责标准的宣传与推广。

  五、监督与反馈

  1.监督抽查: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加强中医药标准制定的监督,适时开展中医药标准立项、起草、论证、评审等情况的监督抽查。

  2.信息反馈:建立中医药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鼓励个人和单位反馈标准实施中的问题和修改建议。标准化工作办公室、技术委员会及时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评估标准实施效果,提出修订、废止等建议。

  中医药管理制度 6

  一、总则

  1.目的与依据: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遗产,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医药活动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中药生产经营企业。

  二、中医药服务与管理

  1.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医疗机构应设立中医药部门,配备合格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医疗规范。

  2.设施与设备:

  医疗机构应根据中医药特点,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为中医药服务提供保障。

  3.服务内容:

  中医药服务包括中药处方、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中药熏蒸等,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需求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4.质量与安全: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三、中医药生产经营管理

  1.资质要求:

  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法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保证产品质量,不得生产经营假劣中医药产品。

  2.广告管理:

  中医药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教育与科研

  1.教育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

  教育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

  2.科研支持:

  中医药科研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中医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管理部门应鼓励、支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推广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

  五、传承与保护

  1.传承机制:

  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药传承的保护,支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促进中医药知识的传承。

  2.文化宣传:

  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药管理制度 7

  一、总则

  1.目的与依据:为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规范中医药标准管理,促进中医药标准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中医药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二、标准制定与管理

  1.制定原则:

  制定中医药标准应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协调性。

  2.管理机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中医药标准的归口管理,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及全国中医药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司其职,共同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

  3.标准制定流程:

  公开征集中医药标准制修订计划建议,经评估、审核后形成年度制修订计划。

  组建专业起草组,按照相关要求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经过技术审查、审核、报批等程序后,正式发布中医药标准。

  三、标准实施与监督

  1.标准实施:

  标准化工作办公室、技术委员会应组织中医药标准的宣传与推广,做好标准实施过程中的.解读。

  相关业务部门应将中医药标准作为指导、评审、监管等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

  2.监督与反馈:

  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加强中医药标准制定的监督,开展监督抽查,提升标准质量。

  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鼓励个人和单位反馈问题和修改建议,及时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中医药管理制度 8

  一、总则

  1.目的与依据: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遗产,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医药活动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中药生产经营企业。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与管理

  1.发展方针:中医药事业应当坚持发展中医药与西医相结合的方针,发挥中医药在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中医药部门,配备合格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

  3.人员要求:中医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医疗规范,开展中医药服务。

  4.设施配备: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中医药特点,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为中医药服务提供保障。

  5.服务内容:中医药服务包括中药处方、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中药熏蒸等,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需求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6.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三、中医药生产经营管理

  1.资质要求: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法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保证产品质量,不得生产经营假劣中医药产品。

  2.广告宣传:中医药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1.教育体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

  2.教育方法:中医药教育应当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

  3.科研支持:中医药科研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中医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鼓励、支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推广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

  五、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交流

  1.文化传承: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药传承的保护,支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促进中医药知识的传承。

  2.文化宣传: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

  3.国际交流:中医药机构应当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广中医药的国际化。

  中医药管理制度 9

  一、总则

  1.目的与依据:为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规范中医药标准管理,促进中医药标准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制定本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中医药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二、标准制定与管理

  1.制定原则:制定中医药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协调性。

  2.管理职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依法负责职责范围内的中医药标准管理工作,实施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具体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及全国中医药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负责。

  3.标准制定流程:包括征集制修订计划建议、审核立项、组建起草组、起草标准、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报批发布等环节。

  三、标准实施与监督

  1.标准实施:标准化工作办公室、技术委员会应当组织中医药标准的宣传与推广,做好中医药标准实施过程中的解读。局相关业务部门应将相关中医药标准作为指导、评审、监管等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

  2.监督与反馈: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加强中医药标准制定的监督,适时开展中医药标准立项、起草、论证、评审等情况的监督抽查。建立中医药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鼓励个人和单位反馈中医药标准在实施中产生的问题和修改建议。

  四、其他

  1.标准成果:发布的.中医药标准属于科技成果,并作为主要起草人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依据。鼓励将中医药标准纳入各级奖项评选范围。

  2.专利管理:中医药标准一般不涉及专利。中医药标准中涉及的专利应当是实施该标准必不可少的专利,其管理按照专利的有关规定执行。

  中医药管理制度 10

  一、项目规划与立项

  1.规划制定: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制定中医药项目规划。

  2.立项评审:组织专家对中医药项目进行评审,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项目实施与管理

  1.项目执行:明确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和具体执行人员,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2.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合理使用。

  3.进度监控: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项目监督与评估

  1.内部监督:项目执行单位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确保项目按规范进行。

  2.外部评估:组织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行外部评估,评价项目成果和效益。

  四、项目成果与推广

  1.成果总结:项目完成后,进行成果总结,提炼经验教训和成功案例。

  2.成果推广:通过举办培训班、交流会等形式,将项目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

  五、附则

  1.解释权:本制度由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生效日期: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医药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中医药个人简历08-15

全市中医药工作要点02-24

个人简历-中医药08-17

中医药工作总结06-11

个人简历_中医药08-15

中医药工作总结08-16

中医药大学自我鉴定11-12

中医药自查报告(经典)06-21

中医药心得体会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