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话题作文>成长的作文

成长的作文

时间:2023-09-12 12:20:50 话题作文 我要投稿

成长的作文汇编(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长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长的作文汇编(3篇)

  成长的作文 篇1

  今天我读了一本《当代小学生》,里面的《“多彩”的小布袋》,令我感受很深很深,知道应保护环境。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爱护环境的`行动,以及作者对人人都有环保意识的向往,也告诉我们环保的重要性。

  作者从家里拿来了废布,做成了布袋,去和人们交换塑料袋,来保护环境。可来了一位大婶,不但不交换,还批评他,说家里客人都等不及了,就走了。但是作者没有放弃,又主动出击,去菜市里和人们交换。作者看见一个老奶奶,想和老奶奶交换,老奶奶开始不同意,觉的塑料袋方便一些,可后来一听是为了环保,就马上同意了。作者也很会抓机会,一位阿姨装苹果的塑料袋破了,作者抓住了机会,对那位阿姨说:“塑料袋质量太差了,用我们的布袋吧!很牢固,还环保。”“谢谢。”阿姨高兴的说完,笑眯眯地走了。才过了一上午,二十几个布袋全部被热爱环保的小作者发完了,小作者心里可高兴啦!

  是呀,要是人人都像小作者那样,世界肯定更美。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每人都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只有一个,如果每个人丢几个塑料袋,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中国就有十三亿人口,更别说全球的人口了。我们也要用布袋,少用塑料袋。

  我一定要学习作者,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世界更加美好!

  成长的作文 篇2

  

  读书伴我成长书籍中汲取知识和力量,是人生之必需。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不停地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以便将来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

  我觉得读书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因为喜欢,读是源于兴趣,有一句话说的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正是这种兴趣的阅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幼儿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看各种各样的“闲书”,从爸爸妈妈给订阅的.儿童杂志,到一些文学名著,我都照单全收。即使是上小学以后,也是依然爱读书,也要在繁忙间隙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些许的休憩。拿起一本喜爱的书籍,就好像随手推开一扇窗户,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这风景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委婉,或雄伟磅礴,或感人肺腑,令我浑然忘却了学习中的烦恼与不快,仿佛排徊在青山绿水之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挥着思想的翅膀,感受着生命的美好。

  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我在书的海洋里漫游,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更使我的知识面也宽广了不少。正因为有了书,我才知道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豪放勇敢的武松…正因为有了书,我才发现世界有这么多的故事,有这么多的人。我喜欢书中的内容,幽默的,悲伤的,凄美的······我爱读书,读书使我的人生充实而从容,悠闲而舒适,安静而丰富,读书使我快乐。

  成长的作文 篇3

  文明,像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文明,像风,带来丝丝凉爽;文明,像空气,把清新弥漫到每一个角落。我愿做那朵花,那阵风,那空气,活出最真的自己。丢掉手中的垃圾袋,我正准备过马路,忽然看见前边有位叔叔,拿着拐杖,前后左右试探着,侧耳倾听着,脚步却踌躇不前,哦,原来是一个……我走上前,双手搀住叔叔的胳膊,轻轻地说:“叔叔,请让我扶您过马路吧!”叔叔先一愣,继而笑了:“谢谢你,小妹妹!”“没事儿,没事儿。”嘴上这样说着,心里却像喝了蜂蜜似的。星期天,我在家做完了作业,闲得无聊,便乘坐公交车去妈妈上班的`地方玩。

  车刚开出去一个站,一位老奶奶上了车,她瞅瞅坐满了人的车厢,就拉着吊环站在了过道上。看着面前的奶奶,想起了我慈祥的外婆,我立马站起身来,小声地对奶奶说:“奶奶,您来我这儿坐吧,我马上就到了。”奶奶冲我点点头,慈爱地笑着说:“现在的孩子,可真懂事!”我也冲着奶奶笑了笑,随即走到了靠近车门的地方,做出一副真到站了的架势,呵呵呵……这不算谎言吧,如果算,也只能是美丽的谎言哦!

  走在大街上,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迎着凉爽的微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的心儿洋溢着幸福,找到了真实的感觉——我奉献着,我快乐着,我成长着……来吧!朋友们,都来做文明人,都来做最真的自己!

【成长的作文】相关文章:

成长的作文05-24

成长的作文07-16

成长的作文07-16

成长的作文07-16

成长的作文07-16

成长的作文07-16

成长的作文07-17

成长的作文08-17

成长的作文08-17

成长的作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