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作文[精选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
承载着厚实农耕文化的山村,每逢农事节气都有浓郁的过节气息。随着天气日渐转热,一个粽香飘溢的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到了。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从老菜园开始。菜园是祖传下来的,只有上下两畦,端午时节菜园的蔬菜、艾蒿和菖蒲长得特别葱茏。在菜园的东西两头种有两棵棕树,村中有“千棕吃不空”说法,因为棕树的棕毛片剥下来是编制蓑衣和棕绳的材料,也可以出售转为经济收入。每到端午,剥完棕毛的棕树象小伙子刚整完发型,精神挺拔了许多,剑状棕叶撕成细条晾干就是包粽子的扎带。
包粽子箬叶必不可少。双髻山上有条山岗土名叫炭石坑,这里长有很多箬竹,每年端午节前都会有乡亲到这里摘箬叶。我们挑选绿油油形状完整的箬叶采摘,采摘下来的箬叶象钞票一样码放成一沓,对折后用细藤条或茅草绑上,绳索穿过对折后形成的空心,把一沓一沓的箬叶串起来挑回。用新鲜的箬叶包出的粽子多一股清香味,剩余的箬叶晾干,来年用水泡开后依旧可以用来包粽子。
制碱水也是包粽子必不可少的环节。制碱水最简单的原材料是用草木灰泡制,略上等一点的是用黄豆枝壳烧成的'灰烬泡制。我家有油茶林,掰完油茶籽,剩下的茶果壳晒干烧成的灰烬泡制的碱水最为上乘。母亲每年都会未雨绸缪提前虑一坛子这样的碱水,为端午节包粽子做准备。
包粽子前要先把糯米淘洗干净,倒上一定比例自制的碱水,简便一点的做法就是将花生或其他需要添加的豆类直接拌到糯米中一并浸泡。经过添加碱水浸泡一夜的糯米黄晶晶的很好看,这时可以动手包粽子了,如果是包加馅的粽子,那馅料就要提前备好。
包粽子时候先把箬叶对折卷成漏斗状,放进部分糯米后塞上馅料,然后再放进一些糯米把馅料盖满,这时把余下的箬叶往前遮盖上,拧住多余的箬叶封好口子,扯来棕叶带子拦腰扎上,一个四角粽子就算包好了。我帮家人包粽子时总喜欢临时起意,搞些新创意,包些造型怪异的粽子,印象最深的是包双胞胎牛角型粽子。也许是人的观念有先入为主的缺陷吧,我总认为家乡的粽子最正宗,其他地方不是用箬叶包的或五花大绑粽子的似乎都不是纯正。
煮粽子也是粽子制作关键的一环。粽子一般要煮三五小时以上,时间越长煮出的粽子越糯。我们小孩常被叫去烧火,为了早点吃到粽子,我会把火烧得很旺,粽香飘绕满屋,馋得我不时掀开锅盖,看看是否有先下手为强可能。好不容易熬到点,用剪刀剪下几个放到水瓢里冷却,急尝鲜,煮到一定火候的粽子吃起来肥肥糯糯的很过瘾。
在记忆中,每年临近端午时节,村里的女人就开始为自家的小孩制作辟邪用的装饰物。这些装饰物是用平时收集起来的各色碎布、纱线、鸡毛、麦秆等作原料,做成各种造型,中间填充棉絮,造型有公鸡、粽子、爱心、豆腐框等各种样式。用粗线将各色碎布、豆子和麦秆等相间串成五彩链子,这些装饰物串上链子就可以佩戴了。在端午节这天,把这些装饰物佩戴在小孩胸前,大人小孩都很开心,于是制作这些配饰成了村里女人的手工比赛,手巧的女人做出的饰件会更精致传神些。不过小孩子略大点后就不戴了,因为会觉得很小儿科。
过端午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插艾蒿和菖蒲,乡亲称之为“插青”,据说能起到驱邪保平安的作用。插青一般在农历四月廿九。我家老菜园一角种有艾蒿,艾蒿生命力很强,每年到了过端午时节都已长得十分茂盛,但菖蒲都要向其他乡亲要。有一年去迟了,要来的菖蒲很细小,使我很扫兴,我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就把菖蒲的根也要回来,然后种在自家老菜园旁水沟里,菖蒲生命力也很顽强,分蘖很快,第二年水沟里长满了菖蒲,足够自家端午节插青用了。看来还真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鱼渔之别显而易见。
端午节这天虔诚的乡亲会办些贡品去土地庙祭祀一下,主要是答谢神灵保佑,也祈求平安吉祥,五谷丰登。我们小孩就等着吃那丰盛的端午饭,一些讲究传统的乡亲会摆“九碗青”,就是摆上九道当前时令的蔬菜。餐桌上粽子自然必不可少了,但已没什么新鲜感了,因为粽子在插青前几天就包好了,到过节这天已经尝了将近一个星期了。端午时节已是炎炎夏季,这时家人都会提前备好换季的衣衫,男孩子午饭后一般简单擦洗一下换上新衣就往外跑,女孩子要多个环节,就是要取些已经有点风干的菖蒲和艾蒿,再加上枇杷叶、半边莲、夏菇草等诸多青草药放到锅里煎汤,然后调成热汤洗澡,据说不仅驱邪消暑还强身美容。
以后到镇上中学读书。周末回家看见粽子就立马为其解带宽衣,狼吞虎咽一番,周日下午扛一袋米及咸菜去学校仍不忘带上几个粽子。第二个周末回来四处找粽子,但不见粽子的影子,心中不无遗憾。有了前车之鉴,第二年过完端午节,去上学时就在衣橱抽屉的旁边暗屉里藏了几个粽子,准备周末回来慢慢享用,没想到周末回来粽子已干结成硬疙瘩,好是懊恼。
端午过后没几天,粽子基本上吃完了,但粽香余味依旧飘绕鼻尖,不过偶尔也有解馋机会。因为村里乡亲盖新房子时会在房屋框架支稳后,由木匠师傅在正梁上挂一绺压梁的粽子,这时也会剪下部分粽子向下抛撒,梁下的大人小孩就开始疯抢,这时吃着那抢来粽子的感觉真是叫爽歪歪了。
现在有了冰箱,吃不完的粽子放冰箱里,一年四季想吃就吃,虽然吃起来是方便了,但也就没了新鲜感,更找不到儿时吃粽子的感觉。眼下超市里随时也都有粽子卖,但在食品安全甚嚣尘上的今天,买来的粽子吃起来似乎没那么踏实。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过端午的程序似乎日益简洁明了,于是我又怀念起亲手制作的牛角粽,怀念起粽肥艾香的季节……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2
每一条彩绳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题记
前两天大连一直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天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天,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够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只是后来,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今天让我欢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了,我从妈妈那刚一打听到,就高兴的欢蹦乱跳。因为呀!这个端午节是我比较喜欢的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的来源是由于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很多人有个疑问: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比赛划龙船呢?事情是这样来的。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爱国,为皇帝出谋划策,但有些红眼病者觉得屈原势力太大,多管闲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谎言,把屈原撤了职,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经常到汩罗江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着块大石跳河自杀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处波浪起伏,哪儿有屈原的什么痕迹。大伙很伤心,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也让江里的鱼虾、蛟龙、鱼……等动物饱了肚子,就不再伤害屈原的身体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办了,后来他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的小船改为赛龙船。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老师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比较广比较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啊!端午节的由来可真多呀,我喜欢端午节的美、喜欢端午节的热闹、喜欢端午节的粽子,喜欢屈原那种爱国精神,当然我还喜欢比较好玩的赛龙舟!你喜欢端午节吗?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3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一)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的故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线。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五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二)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列如赛龙舟,挂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啊!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三)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4
端午本是中国传统节日,但韩国以“端午祭”向联合国申请“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并得到批准,这表明韩国对端午的重视不亚于中国人。其实端午早传到韩国、日本、越南,古代韩国也像中国一样在端午节放假,韩国江原道江陵市每年举办“端午祭”庆典;日本古代每年举行端午庆典,成书于宋代的日本名著《源氏物语》第二章载:“五月端阳节,人人急于入朝参贺。”这天日本男人骑马射箭,女人穿着中国服出外游玩一庆祝节日;古安南(越南)有个国王的名字名叫陈端午。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从文明的历史和影响的广泛看,中国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比较伟大的`文明。
一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屈原。梁吴均《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但五月五日节俗已见于春秋,《琴操》:“介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这比屈原早300多年。《史记·孟尝君列传》:“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索隐》引《风俗通》:“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孟尝君生于公元前346年,比屈原自杀早了近70年,可见端午节比较初并非因为屈原。
端午节缘于五月是凶月的古老观念。晋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这个观念缘于上古,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玄戈》:“五月,东井、七星大凶,胃、参致死。”东井,即二十八宿之一的井宿,因它在玉井之东,故称。这虽见于秦代,但却历史久远。《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东井星主管五月。汉王充《论衡·说日》:“当夏五月,日长之时在东井,东井近极,故日道长。”五月不吉观念渗透到民间,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五月为凶月,是端午赖以建立的文化基础。
端午比较初作端五。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端午”条引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骛角黍。”《艺文类聚》卷四引《风土记》仍作“端五”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五与午同音通用,《周礼·壶涿氏》:“午贯象齿”郑注:“午故书为五。”端五后作端午。古人忌重,五月五日重五,被视为大不吉。《抱朴子》:“或问辟五兵之道,答曰: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北魏魏收《五日诗》:“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艺文类聚》卷四载《续汉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道教《八道秘言》称五月五日为“地腊日”,《杨公忌》:“(五月)初五日,不宜问疾,名地腊日。”原始的五月五日禁忌与粽子、龙舟等拯救屈原等没有关系。
端午节时宫观寺庙举行驱鬼祈福仪式:第一,道长在祭祀仪式上念“急急如律令”的魔法咒语以驱鬼除魔;第二,道长画符镇鬼,并派使者持神符一道,到其它地方去驱鬼和镇鬼;第三,道长要为国家和百姓祈福;第四,出外驱鬼的使者活动结束后要向道长汇报驱鬼的情况。这些活动的中心就是祭鬼和驱鬼,它清楚地表明:恶鬼作祟是五月五日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根本原因。《古尊宿语录》卷27载,舒州龙门佛眼禅师说:“今日端午,世间人钉桃符、书门阃,使万邪不窥其户,百鬼不入其门;世间人又使针烧灸,采药登山,使万病不干其体,疫疠不入其身。”也揭示了端午活动的根本目的:驱鬼除病。可见,端午节是鬼节,端午节为对付“百鬼”和“万病”而生。这些记载,揭示了端午节产生的真正原因。
明白了端午节起源的根本原因,端午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端午又称“续命节”,就是因为有恶鬼索命。《风俗通》:“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续命缕的形态,唐代仲子陵《五丝续宝命赋》有载:“颜似渥丹,对回鸾之十字。手如振素,盘续命之五丝。其五丝也,蕙绿轻重,兰红浅深。皎皎而有莺其领,采采而亦翠其衿。既比方而一色,又条畅乎数寻……懿寿丝之礼大,续宝命之天长。”端午节时,荆楚民间以彩丝系在臂上,唐花蕊夫人《宫词》有“玉腕斜封彩缕长”之句。道教《三洞奉道科》称五月五日时举行“续命斋”的法事,北齐后主的妃子冯小怜以五月五日进纳,故号她为“续命”,取端午冲喜续命之意。以丝系臂为防恶鬼夺命,故可以达到“续命”目的。介之推、伍子胥等死于五月五日是因恶鬼索命。魏邯郸淳《曹娥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伍君即伍子胥。这些人死法不一,但都因恶鬼所害。端午恶鬼猖獗是他们死亡的原因,端午节举行祭祀仪式是为了驱除恶鬼。隋唐以后南北文化合流中端午节被整合,由于屈原影响大,端午节变成祭祀屈原的节日。屈原在宋代被封为公侯:“屈原庙,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元代屈原被封为“忠节清烈公”。屈原成为端午节的主角时,介之推、伍子胥等湮没无闻,驱鬼的动机也被遮蔽,遂形成今天的端午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我们老家的端午节,又称五月节。小时候也不知道究竟为何要过这一五月节,只知道这一天在农忙之余还能有好吃的粽子。所以端午,比较忘不了的是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我们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比较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其次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插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我们家乡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窗户。端午插的艾草,我们称之为家艾,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可见,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的早晨,天刚露出鱼肚白,妈妈就去自家的菜园地的角落采集艾草。那些散发着香气的艾草一拿回家,满屋清香。早饭后,爸爸端起板凳,放在门槛上,将一把艾草整整齐齐的竖着插到门上。微风摇曳着艾草,散发出阵阵清香。我们的家乡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端午艾,是药草,家家户户离不了;门上插把端午艾,蝎子蜈蚣无处逃。”
艾草又是一种天然蚊香。到了晚上,天将黑的时候,妈妈就拿出早已上一年端午节用过的干艾草,点燃起来,然后熏遍屋内屋外的各个角落。艾草冒出的黄色烟雾,散发出的特殊香气,充满了整座房子。我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要用艾草熏。母亲总是慢腾腾地说:“熏草香,香满堂;熏蚊虫,辟邪恶。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熏艾草,一年里人也不会生病。”记得夏天,只要我们身上生了痱子,妈妈就用陈年的艾草烧水,给我们洗澡。秋天或者冬天,身上有寒气,也是用陈年的艾草熏烧,一出汗,马上就好了。
在端午节的这一天,家里人还会上街,花上几分钱或者一毛钱,给我们这些孩子买来香囊,挂在身上。我记得自己佩戴过的香囊,比较喜欢的是红辣椒形状的。传说佩戴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比较后就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喝雄黄酒。雄黄其实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所以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谚语俗语。在碘酒未发明年代,我国人民就是用白酒调配雄黄和白矾水来涂抹毒虫蜇伤和蚊叮虫咬的。人们熟悉的《白蛇传》里,端阳节,许仙听信了法海的话,让白娘子饮了雄黄酒而显露出了原形。现在不少地方在端阳节还要在屋内外喷洒雄黄水,并在儿童的耳、鼻、额头上涂抹雄黄。不过据现代科学分析,雄黄有毒,不宜内服。
家乡的端午节,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多想再过一次家乡的端午节啊!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6
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中学生作文《初中写端午节的作文》。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オコ跛囊辉纾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初五是过端午节的高潮。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兰草、金银花、铁芒箕、番石榴叶、榕叶的“五味草”,当然还要在午时上井里打一桶甘甜的.清泉。这水,都是泉眼里流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在端午节这天,水最凉,喝起来也最可口,喝了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据说是水乡蚊虫多,用“午时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节前,村里的小孩都会缠着母亲或祖母给打个“蛋兜子”。“蛋兜子”是用五色丝线结成一个精致的网络子。用“五味草”煮鸭蛋,会把鸭蛋染得黄黄的。装进网络子里,挂在胸前衣襟的纽扣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黄渍。出门一碰上小伙伴,就把鸭蛋掏出来,对碰撞,谁的蛋壳先破了,谁就输了,就剥了壳吃掉,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小孩子对于鸡蛋很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吃,而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斗蛋”。带上几只蛋,早早的来到教室,几个一群在课桌上拿蛋对撞,谁的蛋被撞破谁就输了,好胜的小孩们玩得可开心啦。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端阳的下午,四乡八邻小孩们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岸上人头攒动,翘首瞻望;溪面龙舟灿烂,一字排开;船队服色分明,沿岸彩旗飘扬;一声炮响,船如箭发。执旗手站在船头,挥动令旗,助威呐喊;锣鼓手敲起锣鼓,节奏声声,扣人心弦;划桨手赤膊上阵,齐心协力,溯流奋进。竞渡完毕,夺标龙舟披红绸,插红花,放鞭炮,摇头摆尾绕江向观众致意,似英雄凯歌颇自豪…… オダ肟家乡好多年了,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仍能嗅到那股棕叶的清香。妻子和我都 是从家乡出来的,每年端午节,妻子也会用“五味草”煮一些鸭蛋,也会从市场买一点螺煮给女儿吃。现在,超市可以买到各种的粽子,有包红枣蜜饯的、有包蛋黄果肉的;妻子也会包一些粽子,但我怎么也吃不出母亲包的感觉,怎么也感觉不到端午节那个闹烘烘的气氛。 2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怀念家乡的故土,怀念家乡的人——勤劳善良的人民,简单而古朴,充满生活情趣的人,永远忘记不了家乡的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7
睁开双眼,醒来,天刚亮,太阳还未升起。脑子里仅剩下两个字:绝望。
其实远没有到绝望的境地,他做了一个美梦,梦里的姑娘有灿烂的笑容,娇小的身材,他向来梦寐以求的样子。她来了又去,落下满满的遗憾。
零晨三点多钟,他知道她没睡,发个信息,“端午节快乐”,没有回信;又发了个信息,“睡了没?”这次她回信了,她说你来。
认识六年了,有五年没见了,五年来,她第一次说你来。他懂得不来的后果,滚,这是她说的倒数第二句话,以后永远不要联系了,是最后一句话。
他后悔自己多事,如果不给她发信息,他还会像这六年来一如既往的惦记。看她的照片,浏览她的朋友圈。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她时的刻骨铭心,他还记得多少个夜晚他骑着单车去看她,他还记得她和她的朋友与陌生男人喝酒让他去接她俩,他还记得他每个傍晚站在窗前看她路过。
再动听的言语都是空洞乏力的,他没有来,再合理的解释都毫无是处。
那个六年来无数次在梦中相见的人,那个六年来想拥在怀中却连手都没碰过的女孩,那个在别人问他你有几个女朋友时最先想到的姑娘,那个曾经想跟她一生一世却因为怕给不了她幸福而退却的小公主,在这一刻变得如此清晰又模糊。说朋友不是朋友,说情人不是情人,说恋人不是恋人,如果现在要离开,他真想问一句:六年,你舍得吗?
说不出来什么感觉,在端午节的早上。他说“节日快乐”,她说“祭祀死人的节日有什么快乐的?”他说“吃粽子很快乐啊,划龙舟很快乐啊”,她说“滚,我再也不想听你废话”。
昨天晚上,他刚刚回家。他收到了她的信息,“在吗?”他问“是不是饿了?”她说“突然想喝冰镇的碳酸饮料”,他问“要不要来点西瓜?”她说“我喜欢吃西瓜”。
这个在前些日子还说他虚情假意的女人,让他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奋力的的`奔跑正如他们初见的时候,汗水充满了身体,他在想他们有多久没见了。
跑到一半路的时候,他问她,“可以见一面吗?”她说,“要不你别来了。”
他把买来的东西放在她的门口,发信息告诉她,“我走了。”
她早已删掉了他的QQ,拉黑了他的微信。这次之所以能够发微信,是因为她第三次加他。他经常有事没事的加她的QQ,他知道她不会加她,他知道看不到她的空间动态。有一次他惊奇的发现他俩的QQ达人有相同的天数,于是他不停的截图,因为截图里面有他俩QQ的头像相对而立,而且底下面那句话说的非常好,“齐头并进,你不断,我不断!”如果他们之间的爱情也是如此,你不断,我不断,那该多好,他想。66天,77天,88天,99天。
他想把第99天的截图发给她看,“99”,它赋予这个数字的含义是天长地久。他希望他俩的爱情可以天长地久,至少他对她的思念可以天长地久。
然而在第98天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联系中断了。他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
他忘不了她曾经为自己留下悲伤地泪水,他忘不了他能感受到她给予他炙烈的爱,他忘不了樱花树的美好初见,他忘不了每天早上奋不顾身的奔跑,他忘不了她叫他老公的销魂,他忘不了每天在她的背后看着她离去的背影,他忘不了每天晚上望着楼上窗帘的心情……
他曾经说,“为了你,我死也愿意”。他从没有对别的任何女人说过,也许她是他这辈子最深爱的女人。有一段时间他不停的看韩剧,每每看到男主人公为女主人公死去的场面,他总是想起他对她说的这句话,每次都是泪流满面,每次都是深深责备着自己。
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活着有什么意思。
女人可以发脾气,女人可以任性,女人可以不讲理,女人可以颠倒黑白,但是男人不可以。他爱的深沉,痛苦一个人承受着,委屈憋进肚子里。如果不能给予她幸福,他愿意接受一切。
不知道她的什么话激怒了他,他说,“你删了吧”,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是像以前一样接受她的刁蛮不讲理,等到她将来回心转意?或许真的不会有下次了。
他删了她,在他的微信里再也看不到她的头像,心里面有一种感觉,那种感觉叫做说不出来什么感觉。
他一个人走在昏暗的路上,柳树上的知了毫不体谅人的肆无忌惮的聒噪。他捡起地上一块石子,用力的扔到了湖的中央,泛起一道又一道的波纹。这个渴望爱,渴望被爱的男子,这个心里面充满着对爱情憧憬的男子,这个拥有童话般纯净的男子,彷徨着,苦闷着……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8
端午节未到,我却已经嗅到了清新的粽子香。楼下街口拐角处的那个著名大超市里,粽子早已摆满了柜台、货架。形态不一样,风味迥异,包装精美,林林总总,目不暇接。徜徉浸润在温馨的氤氲里,我的耳边自然回响起那首美丽的歌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想起这首歌谣,往昔那些醉人记忆就轻轻地走到眼前。
童年时,我根本不关心端午节的来历,不明白今夕何年,屈原为何人。因为那些事情对我来说遥不可及,也不重要。我最关心的是,每逢过端午节,能否恣意享受一番舌尖上的幸福和欢乐。此刻看来,当年我的要求是那样小,甚至可怜。套用一句今日流行的话说,那根本不是个事儿。但作为七零后,我的要求在当时就是一种奢望,一种渴求。
记忆中的童年是清苦和窘迫的,那些灰色日子常常萦绕眼前。在那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我的父母和他们的.同龄人一样,虽然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一年到头不得清闲,却总是面露青色,贫困潦倒。地瓜干加糖精是我一日三餐的主粮。仅有过年过节才能够吃顿饺子、面条之类的好饭。因为这样,我天真地祈望各种节日的到来,仅有过节才能够改善生活,刺激味蕾。我曾天真的想,如果天天过年、过节就好了。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里就一向养着鸡。养鸡的目的不是为了吃肉、吃蛋,饱口福,或者是害怕饲料添加剂,食品不安全之类的,而是为了攒蛋卖钱,卖了钱能够买来煤油、食盐、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对母亲来说,除了每一天上山下泊参加生产队劳动,还有一门必修的功课就是钻鸡窝,捡鸡蛋。至今,我还清晰记得母亲每一天总要把捡回来的鸡蛋细心翼翼地放进纸缸子里的样貌。每次放好后,她都要一五一十地数上一遍,尽管那些蛋的数量她烂记于心,她却每一天都要重复一边。数过后,才轻轻地在鸡蛋上头盖上一块毛巾,嘴角露出一丝甜甜的笑。每次看到母亲那份虔诚,那份庄重,且乐此不疲,心满意足的样貌,我都觉得不可思议。偶尔,我也有吃煮鸡蛋的口福。有时候,母亲不细心把鸡蛋碰破了口子,她会心痛地掉下眼泪,不停埋怨自我毛手毛脚。碎鸡蛋到市集上是不能卖钱的,只好放在碗里蒸着吃。我是家里的老幺,美味当然由我独享居多,我狼吞虎咽吃下去,往往不明白是什么滋味。尽管如此,我还是盼望母亲天天能不细心打破鸡蛋。可惜这样的机会太少了。母亲肯定早已看透了我的心思,她抚摸着我的头说:“到了端午节煮鸡蛋给你吃。”
母亲的话让我看到了曙光,我开始扳着指头日夜盼望端午节的到来。端午节最之后了!当母亲把凉透的熟鸡蛋分到我们姐弟俩个手中的时候,我翻来覆去数了好几遍,每人六个。看到姐姐那堆鸡蛋里有个个头儿挺大,我撅着嘴儿直嚷:“妈,你真偏心,干嘛不给我个大的”母亲无奈,姐姐却很大方,爽快地把大鸡蛋换给我。我心满意足吃了一个,又往布兜里装了两个,然后把剩下的藏好。最终囫囵扒拉几口饭飞也似地奔上学校,因为那里还有一场欢乐赛事等着我呢。
到了学校,教室里已经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同学。男同学不约而同从布兜里掏出鸡蛋放在桌上,聚拢在一齐,两个人一组捉对顶牛,看谁的鸡蛋壳结实。往往赢了的一方趾高气扬,欢呼雀跃,败阵的一方垂头丧气,面红耳赤。可是三五分钟后大家就握手言和了,因为无论赢输,最终的结果总有一个,鸡蛋都要填进我们的胃肠里。
端午节除了吃鸡蛋,包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我的印象里,端午节,母亲很少包粽子的,她常做的是米包子。母亲说,包米包子蘸着白糖吃和粽子一个味。我颇不以为然,为此没少埋怨过她。稍及年长,我才明白,敢情母亲包米包子另有隐情,简单实惠,还节省时间。俗话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个金色五月是麦子收割的时令,是一年中大人们最忙碌的季节之一。白天,父亲和母亲头顶炙日,割麦、脱粒、扬场,忙得不亦乐乎,生怕碰上坏天气。晚上,母亲忙完山里忙家里,还要忙里偷闲包一锅米包子,因为她顾忌年幼的孩子的胃口。其实她最辛苦。体谅了母亲的不容易,我觉得米包子和粽子味道一样香。当我为人父的时候,我开始为自我的无知懊悔,为当年的冲动不安,但母亲却引着那个酸楚的年代远去了。这是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纠结。
又是一年粽子香。在这个完美的日子里,我觉得端午的阳光比平日更温暖、更敞亮、更温馨。感到莫名的畅快和惬意,是儿时那双无邪的眼睛,是那缕浓浓的亲情,是对母亲的深深的依恋,还是对痛并欢乐日子的回味。这些杂陈的感动和完美聚合在一齐,理不清,想不清,讲不清。
我想,还是沐浴在端午的清风里,凭窗倚栏,静静地喝一杯雄黄酒,听一曲唐朝诗人殷尧藩的吟唱吧,“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记下这完美的感动吧,用我澎湃的心,研岁月的墨,书悠悠的情。我亲爱的朋友,蓝天白云下,谁与我共
【端午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作文07-26
端午节作文05-07
端午节的作文01-25
(精选)端午节作文07-11
【精选】端午节作文07-17
(精选)端午节作文07-09
端午节作文[精选]07-09
端午节作文06-12
端午节的粽子作文03-11
优秀的端午节作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