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的偶像诸葛亮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偶像诸葛亮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偶像诸葛亮作文1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对诸葛亮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前我一听说诸葛亮这个名字,就联想到他在家与大哥和三弟务农并博览群书、精通兵法、能说会道、足智多谋的军事家、战略家,却不知道他还是杰出的政治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有口皆碑的,他谋划的多场战争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当年周瑜用计去打刘备的军队时使用苦肉计,水路夜袭等计策,结果都一一被诸葛亮轻易识破了。还有曹操这一代枭雄曾多次夜袭刘营,也被诸葛亮谋划的伏兵打的溃不成军。另外,诸葛亮不光为了打胜仗,与此同时,他还招贤纳士。在与吴军联盟火烧赤壁这场战争中不仅打败了曹军,还收服了许多猛将谋士。我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谋划的战争中最牛的.一次,在交战的那一天,周瑜使用诈降计打败曹军,收复猛将谋士与诸葛亮前后夹击,想一想当时的场面都很惨烈。当曹操惨败逃回许昌的路上,又多次受到打击。这样一位有军事才能创造了辉煌战绩的人,还是一位非常有文学才华的散文家,诸葛亮的散文代表作品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虽然我现在还读不懂,但是我很期待我能读懂的那一天。另外,诸葛亮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曾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还改造了连弩,人们取名为“诸葛连弩”,威力巨大可一一弩十矢俱发。
我很喜欢三国中的人物,更喜欢诸葛亮这位伟大的三国人物,崇拜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才华横溢的文学造诣。
我的偶像诸葛亮作文2
正走着,我忽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我没有回头看。先在“数据库”里搜索了一下这声个音,没有结果!我猜测可能是个未知生物,我战战兢兢转过了头。
我竟然看到了一个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手持鹅毛扇——这人是诸葛亮!我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呆呆地望着他。
就在这时,诸葛亮发话了:“曹操率领30万士兵向东吴去,孙权向我们求救,我们和东吴是联盟,当然不能置之不理,但如果我们帮了东吴,就会失去夺取西川的大好良机”
我有一点懵,挠了挠头问道:“您……您真是孔明先生?”“在下正是,不知小兄弟有何对策?”我心头不由的一惊,这人真是诸葛亮,他还向我请教问题!
我想总不能用三国演义里的方法吧?过了一会儿,我终于缓过来了。我想:总不能用《三国演义》里的方法吧!对了,我突然想起中国很有名的《孙子兵法》36计第二计:围魏救赵!这个方法似乎可以敌人太强,就要避免正面对决,最好采用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各个击破。
诸葛亮大喜过望,赶紧拿出笔墨来跟马超写信,我非常的'疑惑,为什么要给马超写信呢?诸葛亮先生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似的说:“马超武艺高强,但马超的爸爸就是被曹操使用奸计杀害的,而马超一直想报仇,但又没机会,这次大好的机会就让他去吧!我写信鼓舞他一下,他就一定会前去降曹”
我不得不佩服诸葛亮,不损失一兵一卒,就救了孙权,真厉害呀!
突然,一根箭射了过来,正射中我的心脏,我啪的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原来只是个梦啊!
我的偶像诸葛亮作文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错,这正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暑假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这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巨作,一本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李淼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赵云,义气深重的关羽,爽直粗豪的张飞,仁义爱民的刘备,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其中,诸葛亮最受人们的尊敬,在许多读者的`心目中,他几乎是个完美的人。
他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分析敌人的弱点,用适当的计谋对付敌人,比如激将法,空城计,反间计,连环计,调虎离山计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对他的最高评价。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觉得诸葛亮也有不足之处。
众所周知,关羽、张飞、赵云等都是刘备时期的勇将。可是,他们这些勇将之后,蜀国几乎未出现过能独当一面的大将。有句话最能说明这一点:“蜀国无大将,彦化当先锋。”致使后来再一次战斗中,一把白胡子的赵云只能披挂上阵。可惜,骑马打仗,既要讲技术,又要力气,人老气衰,悠哉是敌人的对手呢?这说明,诸葛亮在人才的培养上疏忽了。
另外,我还觉得诸葛亮很不放心他人做事,什么事情都要亲自过问。一天到晚为事务所累,结果“亲理细事,终日流汗”。记得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司马懿曾委派奸细探听孔明的日常生活起居,听说孔明事必躬亲,伤心、伤神,饭量一天天减少,便拊掌大笑。诸葛亮则整天为国事所虑,又气又累,他自认为他的心情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他的忧虑不是别人所能分担的,因而积劳成疾。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他的死,是多么令人遗憾啊!
我的偶像诸葛亮作文4
前几天,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书——《诸葛亮》。这本书主要写了诸葛亮一生的光荣事迹,如:《联孙抗曹》、《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从初出茅庐那一刻起,到后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一生都在为蜀国做出奉献。就算当他马上去世的那一刻,他也仍然觉得自己对不起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虽然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但已经对诸葛亮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佩服诸葛亮,因为他与众不同,有远见,并且懂得何时该隐居,何时该出山,又何时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诸葛亮的童年时代,当大家分享自己未来的理想时,别人总想着当大官,做有钱人,然后投靠孙权或曹操。而诸葛亮却不同,他总自比管仲、乐毅,希望长大后能做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并且让四海的百姓能得到暂时的休息。长大后,他也深知“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并不想随遇而安,便亲自去寻找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当自己的主公。行军打仗时他的想法总是与别人不同,每次众武将都会对孔明的办法产生疑惑,认为无法成功,但每次出谋划策、屡建奇功,最后成功的却是孔明。
从这些事例中,我总是感觉到孔明的不平凡,无论是蜀国的哪场战争,诸葛亮都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当刘备问计于诸葛亮时,诸葛亮都会经过深思熟虑,然后告诉刘备,一个万全之计,并且他对学问的专研,并不“深”,他熟知诸子百家,无论对各方面都有过研究,而并非只精通一门学问。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也就在这里。我以后要向孔明学习,懂得许多知识,有自己的远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我的偶像诸葛亮作文5
假如有一天,诸葛亮会来到我身边,来到我的家里,你想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吗?下面我就跟大家伙唠唠吧?
有一天,我还在寂静的房间里被迫被妈妈逼着读《三国演义》,当我听到一声声鸟鸣时,我心里在想“平平淡淡的鸟叫声”,当耳边飘过一阵阵风声时,我心里在想“平平淡淡的风声”,那一刻百无聊赖,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在迷迷糊糊的阅读中,突然眼前闪过一道白光,竟然有个人影浮现,我使劲地揉了下眼睛,没错,确实是一大活人,不过令人吃惊的是,这人竟然是“诸葛亮”!我忍不住大叫了起来,不知是高兴还是害怕,脑子也飞速地旋转着,“这是真的吗?这不速之客会不会是谁扮演的'?他是怎么悄无声息的进来的呢?”管他呢?问问清楚再说吧?我鞠了一躬,问道:“您是诸葛亮先生吗?您从哪里来?”他知乎者也的说了一通,可我似懂非懂,他又用我书桌上的毛笔写下来几句话,可我面露难色摇摇头,确实看不懂,只见他微微一笑,用手势比划了起来,果然微笑和手势是最通用的语言,这回我懂了,他原来就是诸葛亮先生,来自书中。瞬间我开心起来,连忙告诉了妈妈,妈妈热情接待,安排好食宿,请他和我一起学习《三国》,他教我文言文,我教他普通话;他教我毛笔字,我教他硬笔书法,他也给我讲了许许多多的大道理。这学习期间好不快活,我读书的兴趣也来了。
慢慢地我发现诸葛亮成了我真正的朋友和老师,学习也突飞猛进,一路高歌,妈妈看在眼里,喜在眉梢!
霎时间,我又觉得身边的每位老师都是我身边的诸葛亮,我一定认真聆听每位“诸葛亮”的教导,发奋学习,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的偶像诸葛亮作文6
《诸葛亮传》主要写了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平生经历,以及魏蜀吴三国的争斗。
在人们的眼中,诸葛亮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有对诸葛亮的称赞。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这几点:
一、他会用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国的败落是因为诸葛亮不会用人,但事实证明诸葛亮一直是蒙冤受屈的。比如说得到诸葛亮赏识的姜维,原只是一个小官位,但诸葛亮一眼看出姜维的能力,以至于发挥了姜维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的这块金子。再比如说赵云,诸葛亮同样看到了他的能力,以至于赵云成为诸葛亮今后最好的合作对象。
二、诸葛亮有智慧。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利用吴国的孙权和大将周瑜、鲁肃等人的疏忽,巧占荆州。周瑜和孙权大怒,周瑜又让孙夫人出嫁,来杀刘备,但诸葛亮派赵云前去,成功避开锋芒。
三、他战斗经验丰富。正是因为诸葛亮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才抵挡得住司马懿的团团进攻,好几次让司马懿吃了败仗。
四、礼贤下士,法道兼济(法律、道德兼用),懂得治国安邦。吴蜀再次联合以后,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期。而这时,诸葛亮减税增收,减少百姓税收,打击贪官,大批生产蜀锦,建设诸葛堰、煮制井盐。短短数月,这些资源已经为蜀国支起了巨大的护盾。之后,诸葛亮又立“宪法”制定“八务”“七诫”“六恐”“五惧”其目的在于使一切制度化,不需要特别努力,大家就能遵从。
诸葛亮的哲学,人们至今还在研究,我们要向诸葛亮学习,学习他的成功之道。
【我的偶像诸葛亮作文】相关文章:
我的偶像作文06-30
我的偶像作文06-05
【经典】我的偶像作文12-09
我的偶像作文07-30
(精选)我的偶像作文08-30
[精选]我的偶像作文08-30
(经典)我的偶像作文08-29
我说诸葛亮作文03-23
我眼中的诸葛亮的作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