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高考作文>高考作文运用素材的技巧

高考作文运用素材的技巧

时间:2024-03-28 15:50:20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运用素材的技巧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运用素材的技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运用素材的技巧

高考作文运用素材的技巧1

  技巧1:关键词句入手法。

  对题目中关键词句的寓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命题作文,所命之题就是审题的关键,立意的关键。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题目1: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的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技巧】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到材料的最后一句话:“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就是“守护”,表现了白貂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操守,联系到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不为外物所动的品行,那么立意时,就可以从“坚守”这方面分析。

  题目2:

  比尔教授应邀来中国演讲,在发现最前排无人入座的原因是怕被提问时,微笑地鼓励大家坐第一排,他说:“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创造机会才能被人赏识。”请理解领悟材料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技巧】“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便是该材料的关键句,这一关键句就是告诉人们要给自己以自信,敢于亮出自己,从而获得被人赏识的机会,并取得成功。抓住这些语句就很容易立意了。

  题目3: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审题技巧】读诗的前三行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这是理解这首诗的基础。而下面的两句“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则是关键,因为读了这两句,我们就会深深领悟到,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了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所以,我们可以从“磨难与成功”这方面立意。

  技巧2:因果分析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有关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来确定立意。

  题目1:

  猩猩喜欢喝酒。村里人摆上甜酒,用大小杯子装着。猩猩见了,知道是诱惑。但其中一个对大家说:“何不尝一点点呢?不吃多了就行!”于是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杯喝。它们实在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大饮而醉。村人趁机追捕,猩猩无一幸免。

  【审题技巧】从因为“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结果“大饮而醉”被“村人趁机追捕,猩猩无一幸免”中就可以立意。即应该经受住诱惑,不要贪婪。

  题目2:

  朋友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说,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审题技巧】材料的结果是“他总能找到座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原因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所以可以确定以下立意:与耐心同行,执著(坚持、锲而不舍)成就未来。如果写成“细节决定成败”或“人生有得必有失”属于跑题,写成“学会变通”或“善于发现美”属于偏题。

  技巧3:联系实际法。

  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比喻、故事、寓言、漫画等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由物及人(社会)。

  题目1: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你对材料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审题技巧】上述材料的主旨是赞美执着而坚韧的蜘蛛。从蜘蛛的方面可这样立意: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织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由蜘蛛联想到人,联系现实生活,对人生做理性的思考,可这样立意: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创造的。

  技巧4:多角度分析法。

  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文章的立意。如:

  有个鲁国人,很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夫妻俩想到越国居住,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的。”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会不穷呢?”

  【审题技巧】

  (1)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2)鲁人到越国去不一定会穷。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才大有市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3)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技巧5:求同存异法。

  看下面材料,审题立意:

  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审题技巧】5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意,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意: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技巧6: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看下面材料,审题立意:

  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审题技巧】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生活的.自理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技巧7:提炼中心法。

  看下面材料,审题立意: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审题技巧】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高考[微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

  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并作文: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阅读这则材料,我们应该思考:

  (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主要描写了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

  乌鸦的行为: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行为: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的行为: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挺可爱的鸟。

  (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它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

  (4)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同样是抓小羊,老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

  因为老鹰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翅膀,快速的飞翔速度,而这一切乌鸦都不具备,但它却盲目(机械)地模仿、照搬,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质原因。

  (5)面对乌鸦的这一行为和结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别作出了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肯定了什么?否定,否定了什么?

  牧羊人:否定。否定的是乌鸦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模仿的行为。

  孩子:肯定。肯定的是乌鸦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乌鸦、牧羊人、孩子这三个角度去立意:

  (1)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

  (2)要有自知之明

  (3)摆正自己的位置

  (4)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

  (5)要敢于尝试新事物,努力追求理想

  阅读下面材料并作文:

  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一年以后,这匹马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磨坊的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地跑去对千里马说:“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千里马说,“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驴了!”要求:阅读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阅读这则材料,我们应该思考:

  (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驴子、马、磨房主人、伯乐。

  (2)他们都有哪些行为?

  驴子和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

  马后来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

  磨坊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

  马为伯乐相中成为千里马感到庆幸。

  (3)驴被选中,马遭淘汰的结果表明了什么?

  驴是适合推磨的。

  马尽管能干,主人也有对它不公正的时候。

  (4)磨坊主人后悔不迭的原因是什么?千里马感到庆幸的原因是什么?

  错失了一匹能干的千里马。

  找到了能施展才能的地方。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多角度确定立意:

  (1)莫将人才放错了位置

  (2)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认清自己,找准位置

  (4)莫让人才空埋没

  (5)机遇成就梦想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错过也许意味着新生

  (8)要正确地面对挫折

  (9)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老子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阅读这则材料,我们应该思考:

  (1)这三则材料各表述了哪几个意思?

  自知者更圣明,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强大。

  不知道自己有不懂得的东西会有祸患。

  人们要懂得自知自爱。

  (2)这三则材料有什么共同点?

  就是人要有——自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多角度确定立意:

  (1)人要懂得自知

  (2)自知者更圣明

  (3)战胜自己

  (4)不要不懂装懂

  (5)无知会有祸患

  (6)要学会自知自爱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写作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内涵,联系现实,确定立意,表达观点。这重要的关键抓住了,学生选择论据,对事情进行分析,用论据证明论点,做出结论是不会有大的差错和问题的。

高考作文运用素材的技巧2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选材,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从平时积累的写作材料中,挑选出作文所需的材料。选定的材料,有的在文章中要保持原样,如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名言警句等;有的则须加工改造,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

  选材的原则有四:

  1.有“信度”。要选剪真实确凿的,真实的、确凿的材料是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保证。

  2.有“效度”。选剪要精,要为表现主旨服务。要克服写文章时“材料先行”的错误做法,要将材料选剪得能为中心所用,不能为诱人的材料所累。

  3.有“力度”。要选剪典型的,即选取某一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选剪的材料无古今中外大小等等之分别,只要是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的,就是好的。

  4.有“新度”。要选剪新颖生动的,即选取那些具有新鲜感和感染力的材料。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是别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材料,往往才是独特的。

  【热点技巧】

  技巧一 素材运用比较化

  第一招:同类扩展,连点成线,以求规律显。

  对待友谊,我们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当朋友高兴时,我们和他一起分享快乐的喜悦;当朋友伤心难过时,我们帮他分担忧愁痛苦;当朋友茫然失措时,我们鼓励他迷途知返。友情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

  (高考优秀作文《感受爱感恩爱》片段

  孤证孤例通常缺少说服力。本段在阐述“对待友谊,我们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时,以同类扩展,连点成线的方式,引出“当朋友高兴时”“当朋友伤心难过时”“当朋友茫然失措时”三种情况下的正确做法,巧妙地展现了全天候培植友情的技巧。就顺势用连点成线的方法,为读者细细呈现了此类做法对友谊的巨大作用。同类扩展,连点成线,文段要阐述的道理就愈加明显有说服力,文章主题也就愈发鲜明。

  第二招:先求异,再求同,对比之后见本质。

  君不见,社会上的一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只有索取没有贡献。这样的人,常把自己与他人分得一清二白,把自己与社会分得清清楚楚。他们在自己的分内工作中,推推动动,支支转转,对分外的工作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副“不管天摇地转,我自岿然不动”的样子。更有甚者,把一些事故隐患看在眼里,却如同无视,反怀着看人笑话、幸灾乐祸的心态处之,真是令人不齿。人与人之间,因此而冷漠,社会也因此失去热情和活力。

  君不见,还有一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好似应该的,对他人的付出没有一点感谢。这样的人,平时为人处世,总觉得自己亏,总觉得别人欠他似的。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处之泰然,欣然接受,对得到的恩惠,却视若无睹。更有甚者,不但不感恩,还倒打一耙,把人家的恩惠当不是,甚至对簿公堂。报载某地街头,某人倒地,别人来扶,他却把对方诬为撞人者,这样的事情,真是令人唾弃。

  (高考满分作文《诚心补漏手有余香》片段)

  本片段以“先求异,再求同,对比之后见本质”的方式,将“社会上的一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只有索取没有贡献”与“还有一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好似应该的,对他人的付出没有一点感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通剖析出来,在类比和对比中,让读者感受到这些人的自私自利,进而对社会美德的缺失产生深深的忧虑。

  第三招:正也扩展,反也扩展,对比之间巧映衬。

  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解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且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中有的日后成了战功卓著的元帅,有的披上了将军的大袍。而更多的依然是无职无衔。这些驰骋沙场的士兵谁曾夸下“我将来一定是元帅”的海口?

  与此相反,袁世凯梦寐以求想当元帅。结果也真得偿所愿还做了大总统,甚至炮制了称帝的闹剧,一时间真可谓登峰造极。是他卖国求荣,更兼与外国侵略者狼狈为奸,还一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将国家陷于万劫不复和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历史的尘埃无法永久蒙蔽人民的眼睛,最终这位洪宪皇帝成了众矢之的,不久就在万众唾骂声中一命呜呼,像他这种民族败类是军中之耻,更不可能永垂不朽。法西斯的头号罪犯希特勒抱负很大,最初是一名下士,不久即脱颖而出,摇身成了恐怖烟云中十恶不赦的二战魔头。这个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大搞独裁,他疯狂迫害、残杀犹太人,且公然藐视和平,在他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下,多少无辜流离失所,这个双手沾满血腥的刽子手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

  (高考优秀作文《普通小兵也能放光芒》片段)

  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诚然,胸无大志的士兵很难获得世人的好评,但古今中外更多的普通士兵压根儿没想去当什么元帅,却也一样赢得了殊荣。本段先是正面使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素材,继而从反面选用袁世凯、希特勒两个反面的素材连点成线,深刻地表现“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高低不在于他的理想是否远大,而在于他为之奋斗的人生有没有最淋漓尽致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观点。

  【提分秘籍】

  文章主题是个比较级,要有东西垫底才清晰。素材运用比较化,就是把性质相似或者相反的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推导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差异点,使结论喷薄欲出。“我爱散文,也爱小说,但我的最爱,还是诗歌。”进行这样类似的、递进的联想,就是素材同类映衬运用的思维关键。“喜欢豪放派,讨厌婉约词;喜欢乐观看未来,讨厌悲观想问题。”进行黑白突出、褒贬鲜明的联想,就是正反对比素材运用的思维关键。

  技巧二 素材运用颠覆化

  第一招:故意曲解,巧妙引申。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本用来形容做事没有恒心。但聪明的写作高手却巧借字词的表面意义,故意曲解为“每两次捕鱼期之间,安排一定的时间为休渔期,严禁捕捞”,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颠覆,让读者一不小心就上当了,且上当之后不仅不恼,反而佩服作者忽悠的技巧。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于是,美容院、化妆品、保健药、健身房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惹得众多的男女老少趋之若鹜。但古往今来的众多事实告诉我们:这些东西的养颜功能都是有限的;即使倾家荡产,也很难阻止衰老的脚步;纵然泡在化妆品里,也很难抹去岁月的痕迹;尤其令人沮丧的是,用这些东西来驻颜的人,最摆脱不了的一种东西,就是“俗气”。这种俗气实在是美丽与青春的最大敌人。那么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保持美好形象,可以让人神采飞扬呢?有的,这就是读书。读书不仅可以美容,而且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容术:不仅可以美化言行神态,而且可以美化气质风韵,更难得的是,读书还可以修身养性,美化人的思想和灵魂。

  (高考优秀作文《书中自有颜如玉》片段)

  这里的素材其实很简单,就是老祖宗的那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这位作者很会忽悠。开始肯定人们对美的追求符合天性。肯定美容院、化妆品、保健药、健身房的大量涌现。接着话锋一转,引导读者仔细剖析这些东西的功效有限甚至有害。而正当读者感到对美的消逝莫可奈何之际,作者顺势亮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读书是最好的美容术,书中自有颜如玉。

  第二招:多个角度,透视因果。

  万事万物都有联系。比如,最近班上某同学数学成绩提高了,其原因就可能有好多种。也许是他自己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许是他自己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许是他参加了校外数学辅导班,也许是班主任找他谈心让他端正了学习态度,也许是家长设立了某种奖励机制,也许是榜样的力量在鼓舞他,也许是数学老师讲课水平提高了,甚至还可能是他爱上了某位数学成绩拔尖的姑娘……

  多年前巴西曾有位女性起诉一家著名的足球生产厂家,理由是足球夺走了她的丈夫,使她沦为“足球寡妇”。不可思议的是,那个无辜的厂家竟然心甘情愿地支付了价格不菲的经济赔偿。

  (高考优秀作文《有创意,好成功》片段)

  无功不受禄,无错不受罚。但在眼球经济时代,厂商的无辜受罚,却成了绝妙的广告。创意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第三招:反弹琵琶。

  一加一等于二,本是天经地义,但写作高手就能创新出一加一等于三或者别的`答案来。等人家急了,才慢条斯理地加以解释:一男一女两个结了婚,生个孩子,就是一加一等于三;一群羊汇入另一群羊,现在有几群羊?

  大家都是平凡人,谁曾练过大力金刚指?谁能拥有金钟罩、铁布衫?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自信是可以的,但千万别高估自己,千万别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累死人不偿命的固执中去。写到这里,我眼前似乎浮现出许多前辈的面容。鲁宾孙对我说,要是没有“星期五”,他的孤岛生活到死也不会结束;刘备告诉

  我,要是没三顾茅庐,别说那废物儿子阿斗,就连他自己也登不上皇位;牛顿告诉我,他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是因为他善于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高考优秀作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片段)

  本文颠覆经典,另辟蹊径,主张“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将阅卷教师眼球吸引过来之后,同样引经据典自圆其说,让人信服。

  【提分秘籍】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民间有许多颠倒歌,如“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砸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故意把事物颠倒了往反了说,幽默风趣。普通的素材,如果能这样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颠倒处理,也能够焕发别样光彩。

  技巧三 素材运用排比化。

  如今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我们没有了对信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重,缺少了“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欣喜,也减淡了“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的思念,褪去了“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的叮咛,遗忘了“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的嘱咐。许多美好的情愫,早已是烟消云散。

  (高考优秀作文《烟消云散的美好情愫》片段)

  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没有了珍重,缺少了欣喜,减淡了思念,褪去了叮咛,遗忘了嘱咐,排比放一块,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许多美好的情愫,早已是烟消云散。

  【提分秘籍】

  排比用在议论文中,可以条分缕析,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排比用在抒情文中,可以层层蓄势,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排比用于描写,可以移步换景,把对象特征描绘得生动细致。进而让文章显得思路开阔、条理清晰、内容集中、气贯长虹;进而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为文章增彩加分。

  技巧四 素材运用因果化

  第一招:先素材后点睛。

  记得那是上初中的时候,那次因为一点小事跟母亲拌了嘴,于是赌气,晚饭也不吃就去上学了。下了晚自习饥肠辘辘,后悔当初没把肚子填饱再出门。在出校门的那一刻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走来,是我的母亲,她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冒着热气的鸡腿,说:“孩子,饿了吧,赶紧把它吃了。”当时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我一边流泪一边啃着鸡腿,反思着这样的爱。是呀,他们用无声的爱呵护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们却把这种爱看做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们甚至厌烦母亲的喋喋不休,憎恨父亲的严厉批评,殊不知这样的亲情是需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铭记,去报答的。学会感受父母那崇高无私的爱,学会感谢他们对我们无怨无悔的付出。

  (高考优秀作文《学会感恩》片段)

  本段先是以生动的描写给读者呈现“我跟妈妈闹别扭、妈妈给我送吃的”素材,接着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画龙点睛的反思和分析,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习惯于得到,便失去感恩”的麻木,让文章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第二招:夹叙夹议。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哪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

  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球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生命就像空中那片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然而这就是生命的路程。谁能说阿甘的一生不是丰富多彩的?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做了我们这辈子或许都不会做的事情,至于人生比赛的输赢对阿甘或许都不重要了吧。有些事情这辈子不做,就不会去做了。

  (高考优秀作文《人生中的赛跑》片段)

  阅读夹叙夹议的文章,就像是跟着优秀的导游去游览,既看到了眼前的花花草草、奇山异水,更明白风景后面的来龙去脉、科学真谛。本段一开始,引用阿甘母亲的名言,怕读者发现不了其妙处。赶紧对其解说: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接着以阿甘为例,夹叙夹议,为读者指点迷津,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

  第三招:演绎观点。

  特蕾莎修女在获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她有一次从下水道中捡起一个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断咒骂着命运给予他的苦难与不公。特蕾莎修女将他带回修道院,亲自给他擦身、喂粥,为他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守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几小时之后,流浪者死去了,可他的最后一句话不再是咒骂,而是一句微笑的“谢谢”。这是何等的力量!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

  本段开门见山亮出特蕾莎修女的名言,紧接着用“特蕾莎修女救助流浪汉”的素材,对该名言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演绎,最后以画龙点睛的语言揭示主题:“这是何等的力量!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让读者印象深刻。

  【提分秘籍】

  素材运用因果化,也就是在具体行文中,将以描写、记叙、引用等方式呈现的素材,采用点评、分析、判断等手段,以打通素材与主旨之间的因果关联,让素材和主旨高度吻合,以增进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文章具有震撼和征服读者的力量。

  技巧五 素材运用新鲜化

  第一招:变换说法。

  我,虽然可以毫无顾忌地和他一起吃饭、打水甚至洗澡,但永远觉得身旁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隔开了我们,隔开了我的爱。我觉得我被圈禁,忧伤正在无休止地生长,正如唇上渐渐浓密的胡须,与心里渐渐失控的小情绪……其实我的爱与忧,都留在故乡。北风扑面而来,这一刻,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土壤,没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有了心灵的抚慰,我差一点潸然泪下。风从北方吹来,凄厉的风声又从家乡的楼角掠过了吧?麻雀又在风中踉跄地飞着,苍劲干瘦的枝条又在寒风中抖动。阴霾又来了吗?孩子的小手没有吹裂口子吧?

  (高考作文《忧与爱》片段)

  “我觉得我被圈禁,忧伤正在无休止地生长,正如唇上渐渐浓密的胡须,与心里渐渐失控的小情绪。”这个“忧伤”的比喻就非常鲜活,令人无限喜欢。尤为奇妙的是,“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这个比喻,引领后面一连串生动有趣的画面,将少年的心思表现得栩栩如生。

  第二招:添枝加叶。

  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被工作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待在书上。

  (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片段)

  本段将素材打造成一幅图画可谓功力独到。借用发散思维,先是从嗅觉展示栀子花的幽香,继而引出视觉中的栀子花模样;在通感中,又冒出“逗号般”的虫子,牵扯着我捉弄它的情趣,并引出对生命的喟叹。丝丝入扣,又别开生面。

  【提分秘籍】

  素材运用新鲜化,就是力戒老一套。别人热衷音乐,你不妨做一个美术发烧友;别人都积累“感动中国”事迹材料,你不妨关注道德模范;别人都在广泛涉猎,你不妨深入挖掘。熟练运用拟人、比喻、通感、比兴等手法,巧妙运用歇后语、俗话、谜语等形式,对素材“改头换面”,从而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技巧六 素材运用故事化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做到所向披靡呢?”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用力捏捏它。”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再搓搓它。”智者说。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种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再用手捏它。”智者说。那人用力捏着,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毁坏。“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了。

  (高考优秀作文《成功的秘密》片段)

  为了表现“屡遭挫折,才能造就一颗坚强心”这一道理,作者精心讲述了一个“捏花生”的故事,轻而易举就达到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目的,令人印象深刻。

  在一处古村落游览,一帮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清代江南某五品官员遗下的豪宅。古宅形体庞大、精巧别致,给人极大的新鲜感。站在古宅前,游客们心里都纳闷:这宅子的尾栅也真怪,怎么做成一个小巧的屋子?导游小姐站在屋檐下,给游客们卖了一个关子。她指着屋檐下那间小巧的屋子学着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气问道:“大家知道这间小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吗?”经这么一吊胃口,大伙的兴趣就来了,纷纷抢答。

  有人说:“放鞋子用的。人进屋后,把鞋子脱了搁在这里。”

  有人说:“训小孩用的。家里小孩犯错了就把他关在这里,闭门思过。”

  有人说:“雨天进门,把伞放在这里。”

  有人说:“关鸡的。”

  导游小姐抿嘴一笑,无奈地摇摇头,告诉大家:“都没猜对。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遮风挡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

  (高考优秀作文《善良也是一种习惯》片段)

  【提分秘籍】

  素材运用故事化,是指通过选用形象生动的类似故事般的素材,用以演绎、诠释、展示作文主题,以达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目的。

  技巧七 素材运用清晰化

  让文章思路清晰的常用方法有:

  第一招:巧用设问布局谋篇。

  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第一段,形象展示材料(现象、故事、细节、实验、哲理小诗等)。第二段,找准发问点并提出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三至五段,从多个角度或者多个层次回答问题。第六段,归纳答案,以呼吁、号召的形式亮出文章主旨或抒发感情。

  第二招:巧用排比布局谋篇。

  巧用排比布局谋篇,就是以排比句开头,排比句子结尾,中间主体部分三个段首中心句也形成排比。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文章内容集中,气贯长虹;思路开阔,条理清晰;句式整齐,朗朗上口,从而吸引阅卷老师眼球,为文章增色加分。

  第三招:巧用对比布局谋篇。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第四招:巧用镜头布局谋篇。

  巧用镜头布局谋篇,就是借助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抓拍若干个生活气息浓郁的典型镜头,选用新奇灵动的组合形式,将最曲折动人的情节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恰似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然流动,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如在画中游”的奇妙美感。

  第五招:巧用感悟布局谋篇。

  巧用感悟布局谋篇,实际是将一连串连环发生的事情或将事情发生在不同阶段的精彩与感悟合二为一,持续呈现。既可以迅速勾起我们对精彩生活画面的回忆,又可以避免内容空洞、结构混乱的现象出现。如学生优秀作文《自主招生应试日记》,就撷取了“我”在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期间的四天日记,在“晴”“阴”“雨”“晴”的天气暗示中,“我”经历了踌躇满志、志在必得、面试露怯、直面败北的经历和体验,写得一波三折,饶有情趣。

  第六招:巧用名篇名作布局谋篇。

  王国维总结成就大事业的人,必须经过三种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少同学便借用“三境界”来布局谋篇。

  章回体是我国传统小说的表现形式之一,聪明的考生也能拿来为我所用。如优秀作文《新三国演义——爸、妈和我的趣味故事》,家中三人比喻为魏、蜀、吴,文章分三个章节,生动地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又充满智趣的生活。

  【提分秘籍】

  清晰的行文思路,是让阅卷老师在最短时间内、最快捷、最全面地掌握作文内容的关键。所谓思路清晰,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脉络分明、区分明显,让人一目了然。如“现在—过去—现在”的时间顺序,如“从里到外、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如“总—分—总”的逻辑顺序,等等。

  技巧八 素材运用虚实化

  第一招:点面结合。

  如“昙花为了自己多年一现的梦想,甘愿承受长久的寂寞;雄鹰为了自己翱翔蓝天的梦想,毅然接受严峻的考验;彩虹为了自己绚丽多姿的梦想,敢于经受风雨的洗礼;流星为了自己瞬间美好的梦想,宁可付出沉重的代价。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无比精彩”,前面的排比是点,最后一句是面,点面结合,虚实相生。

  第二招:设譬取喻。

  如“看吧,我们的希望就要出现了: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旭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这样妙趣横生的比喻作为文章结尾,既富有画面,又饱含思想,令人啧啧称叹。

  第三招:巧用象征。

  如杨朔的名篇《荔枝蜜》结尾,作者写道:“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对蜜蜂的抒情议论为实,后面的做梦为虚,虚实结合,让文章主题妙趣横生。

  【提分秘籍】

  作文实践中,一般来说,具体为实,概括为虚;明写为实,暗写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托物为实,言志为虚;指桑为实,骂槐为虚;眼见为实,设想为虚;此地为实,彼地为虚;此刻为实,过去和现在为虚;平实描写为实,比拟夸张为虚。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实兼顾,才能言近旨远,耐人寻味。

  【高考押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叫马丽的外地打工者在微博中写道:“离家的脚步越来越近,心里不由得一阵怅然。父母的衰老和孤独,让远行的脚步无法义无反顾。”2013年2月13日,春节长假结束,马丽收拾行囊又要出门时,妈妈远远地跑过来拥抱,还没说话就泣不成声。

  当今中国,父辈对乡土的坚守和子女们匆匆的脚步,早已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和期盼让我们心中酸痛,我们能停下匆匆的脚步吗?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佳作赏读】

  父母在,亦远游

  正如材料所言,当今中国,父辈对乡土的坚守和子女们匆匆的脚步,早已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和期盼让我们心中酸痛。那么,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应当怎么办?停下匆匆的脚步,陪父母厮守炕头,安享晚年,还是忍着酸痛,毅然踏上离家的路,继续自己的行程?

  诚然,孔子有“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长年守候在父母身边,嘘寒问暖,尽其孝道,让年迈的双亲在晚年含饴弄孙,其乐融融,这是美好的。但是要知道,那是孔子在农耕时代对人们所提出的要求,在现代化的工业时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力拼搏的今天,要求人们居家厮守显然是与时代背道而驰的。你是青年学子,你不能守着父母不外出求学;你是普通农民,你不能守着父母不外出打工;你是生意人,你不能守着父母不走南闯北行天下。

  其实,孔子在谈到“父母在,不远游”的时候,后面还有一句话:游必有方。意思是说,父母健在,不出远门,如果出远门,必须告诉父母一定的去处,免得让他们担忧。显而易见,即使在那样的时代,孔子也并没有一味反对出远门。

  中国历来有忠孝难两全的说法,古今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士大都留有忠孝未能两全的遗憾。据说,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跟随党出生入死,逝世前却有一个要求:死后不进八宝山,回故乡陪伴父母。将军孝心可见,将军心中的遗憾亦可见,那就是为了革命事业,生前出门在外,未能很好地在父母身前尽孝。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在12岁那年被父母送出村读书,这一走,成了他与父母的永别。后来他成了世界名人。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采访他,谈起这一段历史,崔教授痛哭流涕,他说:“如果我不出来,我的父母就不会死。”其实,他的话里还隐藏着另一个如果:如果不外出读书,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也许现在还在河南农村的土地上摸爬滚打。

  父母的衰老和孤独,让远行的脚步无法义无反顾,结果又不得不义无反顾,这似乎有点残忍,然而这也是无奈的选择。这种选择不仅出于子女的理智,同时也出于父母的愿望。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天际间翱翔?他们宁可忍受衰老和孤独,也决不拖儿女的后腿。

  想起一句歌词:“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当四化大业建成之日,或许我们的父母已经仙逝,那时候我们会在父母的坟头上高香一炷,感谢他们为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测量光速差值的实验)是相对论最有力的证据之一。有一次,爱因斯坦访问美国,在跟迈克尔逊聊天时问道:“对测光速这个实验为什么那么感兴趣,做了那么多工作?”

  迈克尔逊回答道:“因为我觉得它很好玩儿。”

  无独有偶。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先生告诉女儿,自己研究语言学也是为了“好玩儿”。

  世界上很多大学者研究某种现象或理论时,常常是为了“好玩儿”。在今天看来,淡淡的一句“好玩儿”背后藏着颇多深意。

  请围绕上述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佳作赏读】

  让教育里多些兴趣

  小孩子堆积木,堆了又塌,塌了再堆,往往堆上千百回,耗上大半天的时间,也不觉得疲倦。在成人看来,这毫无意义的事情,他们却心神专注,玩得兴致勃勃,其中没有别的理由,只是兴趣使他们入神而已。

  关于兴趣,古今中外有过许多精妙的论述。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癖者,因长期的习惯而形成的对某种事物的偏好是也。爱因斯坦和歌德说得更明白,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歌德则说,“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

  为什么古圣先贤如此推崇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源泉,自然也是荻取成功的先决条件。若要成就一件事情,固然需要智慧和才能,但是如果没有兴趣,毅力和信心得不到热情的支持,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轻易地放弃;相反,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极大的热情,热情支持信心,信心产生勇气和毅力,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坚持,会克服。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辱,成就史家之绝唱,不也是源于对历史的爱好吗?

  有人说,我也曾经有过许多兴趣啊,可是如今依然一事无成。有道是江山易得守之难,兴趣需要培养,也需要维护和坚持。晋时王献之练习书法,竟然用尽了十几缸的水,其坚韧精神可想而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轻易地形成一种兴趣,很快又消退了,淡化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此兴趣焉能收获成功?

  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的教育陷入了急功近利的误区,应试教育的大棒高悬,一切为了分数,分数就是一切。哪里还管什么兴趣,哪里还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家长们似乎很关心孩子的“兴趣”,将孩子送进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其实孩子哪里有兴趣!兴趣,本应是远离功利的,却被他们涂上了功利的色彩。

  赵元任告诉女儿,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好玩者,兴趣也,非功利主义,非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或是想要一本万利。

  正在实现中国梦的国人啊,让我们的教育里少点功利,多些兴趣吧。

【高考作文运用素材的技巧】相关文章:

热点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08-24

自然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08-24

动物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08-24

历史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08-21

诗词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08-23

课本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08-23

文史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08-21

高考作文“社会现象”类素材运用点津08-09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引入热点素材09-10

诚信作文素材及运用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