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回家的作文

回家的作文

时间:2024-07-10 11:26:54 作文大全 我要投稿

回家的作文锦集(6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家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回家的作文锦集(6篇)

回家的作文1

  一场延绵的秋雨过后,阳光也褪去了夏的火热。中秋的头一天准备回家,心依旧有些忐忑。昨天妹妹打来电话,说老爸让我们不要回去,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我的心就一直堵着。说实话,从17岁那年离开家以来,在家的日子真的屈指可数。特别是遇到人们口中佳节的时候,心中更是牵念。想在家陪老爸坐坐,聊聊天;想给老爸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想对老爸说一句:“您辛苦了。”可是,千言万语我终只是沉默。我总想的多,可做的太少了。明明心中牵挂的紧,可我就是什么也不说。我很少给老爸打电话,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每每刮风下雨的日子,心中也想着在外跑车的老爸是否冻着,是否淋着,是否饿着,可我什么都没有说。一般有事情我都叫我妹妹去说。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好相处,会关心人。可对于老爸,我心中只有深深的愧疚,这么多年了,家中的老爸就一个人守着我那儿时的家,守着我故乡的那幢老屋。其实,我懂!我什么都懂!老爸是为我、为妹妹守着那个我们曾经的家。孤独的老爸,已经习惯了孤独。我只能用心去细细的揣摩着他心中的爱、心中的苦、心中的痛。

  老公开车去了,我、妹妹孩子就在街道上等着。忽然,我看见有人在炒“糖炒栗子”便去买了一包。有人若问,这个季节我最喜欢吃什么?我想,那一定就是“糖炒栗子”了。一会儿,车来了。上了车,我们吃起了栗子。妹妹说:“记得有年我们回家,老爸给我们炒过,比这个好吃多了!”

  “是啊!现在怎么也没有当年的那个味儿了。”我回答着,一时心中百感交集。

  记得那年也是秋天回家,老爸那次心情不错。其实,每次回家我们都要看老爸的心情。老爸的心情好,我们也好,心情不好,我们也跟着难过。那次,记得老爸在厨房里给我们炒着栗子,乒乒乓乓的锅铲声就那样此起彼伏着,我的心也盛着满满的幸福。老爸炒栗子没有放糖,不是街上卖栗子的人的那种炒法,他放的是盐。可是,吃在嘴里的时候,我却觉得满嘴都是甜甜的味道。也就是在那一刻,我喜欢上了栗子的味道。以后的每个秋天,我都会买栗子吃,只是为了去品味栗子里面的那种味道。细细想来,和老爸这样温馨相处的日子真的不多。记忆里老爸抱过我一次,那是我小时候放假到奶奶家玩了好久回来后他抱着我高兴的去看他新买的风扇,还教我如何使用。

  车子在公路上飞驰着,我眼睛就那般盯着车窗外的风景。看着一道道风景从眼帘掠过,心纠结着,有喜悦,有些许的忐忑。我没有丝毫的睡意,车窗外不时有稻田有玉米地掠过,那些都是我记忆里的东西,曾经那些熟悉的画面在此刻一一浮现在了心头。曾经的我是多么的讨厌着这些的,但此刻我却觉得那般的亲切。或许,有些东西只是一种磨练吧!经历过了才会成长起来。

  终于来到了县城,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河水。不熟悉的是那些不知道换了多少次的店铺,是那些街头叫卖的小贩,只是在这一刻,熟悉的、不熟悉的都是那般的亲切。其实,我想对于每一个离家的人来说,都会有种“近乡情更怯”思绪,都会因为一句乡音而断肠。

  妹妹说老爸在街上跑车让我们注意看,不要错过了。车放缓速度,我们在老爸经常停车的地方寻觅着那抹熟悉的身影。

  “爸爸。”妹妹叫着。妹妹眼睛比我好,一下就看到了。

  车缓缓开到老爸停车的地方,我分明看见了老爸眼里一闪而过的惊讶与高兴,可很快就掩饰了下来。

  “说了,叫你们不要回来,回来干吗?耽搁时间。”老爸说。

  虽然,我看出了老爸的言不由衷,虽然我知道老爸在看见我们的那一刻是高兴的,但在听到这话的时候,我的心还是忍不住痛了一下。

  “爸!我只是想回来看看!”我尽量压抑着心中的苦楚,笑着对老爸说。

  老爸!其实女儿知道,知道你心中的苦,知道这些年您真的不容易。我和妹妹都没有留在您的`身边,您心中也是怨我们的。想想您将我们拉扯这么大,可我们都没有留在您身边,您心中也苦闷。可是,老爸!请不要拒绝我们的靠近,我们想回家,想回来看看您,想给您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想给你砌一杯热茶。老爸!我知道,这些年要不是为了我们姐妹,您早就可以离开那里,可以生活的更好,您从来不说,但我心中是明白的。

  有时候,我觉得我是懦弱的。我想回家,但又害怕回家。老爸走在前面,看着他有些佝偻的背,眼睛就忍不住有些红了。那个老爸守候了一辈子的家,就在我的面前,老爸老了、屋子老了、岁月也老了。门前的那棵梧桐又长粗了,大片大片的叶子落了一地,走起来“沙沙”地响。路边的兰花,稀稀疏疏的在风中摇曳着,依稀是记忆中的模样。院子里,那年的栽下的小桂花树也有小碗大小了,开着花儿,花香阵阵。儿时,用盆栽着的紫罗兰、仙人球,似乎都还是当初的模样。只是,不一样的是岁月,是心。

  老爸很少会与我谈心,而我也一直很怕他,小时候也好,现在也罢。我们父女几乎没有聊过天,以至于有时候我都会怀疑,他到底爱过我没有。院子里,老爸抱着我儿子这里转转那里瞧瞧的,时不时会听到老爸的笑声传来。老爸是很少笑的,几乎没有笑过,那些年他一个人带着我和妹妹,心中的苦,生活的苦早已经将他的笑容磨平了。

  我走进厨房,看着厨房里凌乱的物件,看着那些灰尘粘染的餐具,心中的痛又多了一分。老爸很少在家里吃饭,一般都在外面吃,晚上有时就自己煮面条什么的。有时候,我会冲动的想,干脆就回家吧!就在家乡起个房子,那样老爸也不至于太孤单,但是那也只是想想,我的生活早已经没有在这里了。

  面对带回来的东西,我却不知道如何动手,简单的做了一点东西。吃饭的时候,我悄悄地看着老爸,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老爸还年轻,可是当我看到那两鬓已经有了白发的痕迹,才知道岁月真的催人老。吃饭的时候,老爸只是偶尔逗逗我儿子,没有与我们说过话,而我也什么都没有说。

  老爸吃完饭就向着屋外走去,看着老爸的离开的背影,眼睛有些湿润,忽然我想到了三毛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的一段话: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对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面对面地看一眼,不再隐藏彼此,也不只是在文章里偷偷地写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地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向你们交代的清清楚楚呢。

  是啊!什么时候,我们可以面对面地看一眼,可以不再隐藏自己呢?老爸,我知道,我知道您怎么可能不想我们回家呢?这些年,你一直固执的守在这里,就是想为我们撑起这个家,想让我们也可以有个家可以回。前些日子,听说您戒烟了,我甚至不敢问您原因。我知道,烟和茶是您爱了一辈子的东西,您一下子将烟戒了肯定有着我们不知道的原因,只是我连询问的勇气都没有。

  “爸”看着老爸的背影,我的声音有些哽咽:“生日快乐!”

  老爸顿了一下,又准备往外面走。

  “爸,我们爱你!”我对着老爸的背影喊着。

  我看见老爸的身子颤了一下,接着往门外走去,手微微的抬了抬,步伐有些急促。

  老爸的生日正好是中秋节,我们这里人都喜欢提前一天过生日。其实,我一直想在老爸生日的这天晚上可以给老爸做一桌的菜,给老爸买个生日蛋糕,然后一家人在院子里给老爸唱生日歌,看老爸许愿,给老爸进一杯酒,对老爸说一句“生日快乐!”只是,每每这天的时候,我都少了那份勇气,而每次回家亦是那般的匆忙,几乎是住上一夜就得离开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年老爸几乎没有在家里做过饭,我要做饭的话什么都要买,而我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每次都只能想想了。

  乡村的秋夜已经有了丝丝的凉意了,远处的星星隐匿在云朵之间。灯火在沿河的两岸闪烁着,这里,有着我的家,有着一份牵挂。多少年了,我小心翼翼的将这份牵挂深藏,藏在梦的最深处。我不是不想家,不是忘了回家,我只是懦弱地缱绻在属于我自己的另一个世界里。我牵挂着老爸,但我却从来都没有说过,就像老爸也深深地爱着我们,可他也从来没有说过一样。我们都将那句最简单最深情的声音藏在了心底。其实,这些年风里雨里,老爸都是一个人过的,每次的佳节都是他心中的痛与思念。以前,我偶尔会打电话回家,后来电话也少了,我不知道可以对他说什么?所有的语言都似乎苍白,都比不上回家两个字来的真实。后来,我们说要回家,老爸常说不要回来,耽搁你们时间。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心总会很痛。我知道,老爸是真的心疼我们,知道我们上班也忙休息来回跑会很累。可每次在听到他说“不要回来”的时候,心依旧会痛。其实,我亦是害怕回家的,每每看到孤单一人的老爸,心中总为他心疼。

  有人说,父爱是一把伞,为你遮住外面所有的风雨;有人说,父爱是一座山,挺拔而伟岸;有人说,父爱是那汪洋的大海,博大而深远。我想,更多的时候,父爱是无言的,是点点滴滴的细琐,是那转身时留下的佝偻的背影。岁月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而那份无法细数的爱,却深深地烙在了心里。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时光似乎也静谧了下来,远处,偶尔传来狗吠的声音。

  “爷爷,生日快乐!”儿子稚嫩的声音响了起来。

  “快乐,快乐!”老爸笑呵呵地应着

回家的作文2

  我一半是北方人,一半是南方人,但过年时我却无法把自己分成两半,不是在北方,就是在南方,弄得我的乡愁总比别人多一倍。

  外婆家在赣州石城,赣州过年就像童话,我变成老头了,还常常回到童年。

  赣州过年很别致,其过年习俗源自客家人。客家人在古代原指一切客籍汉人,他们由北方迁徙到赣州,也把过年的习俗带到了赣州。但这一习俗,不晓得是中原或北方发生了裂变,还是客家人本身发生了裂变,造成赣州过年习俗很多地方不同于中原或北方,即便赣州18县市区也不完全相同。

  就说哪天起算过年,就算神算子也难以判断出结果。中原及北方的民谣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他们称“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意思是说:“进入腊月二十三就是年(小年)”。还有如北京等地区,“喝了腊八粥”就进入了年;更有遵循秦汉祖制的,坚信“进入腊月就是年”。据说,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春初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古有腊月初一咬灾的习俗。腊月初一当天要吃爆米花、炒瓜子、花生、黄豆、大豆、鸡蛋等食物。北方老家的人将此叫做“咬灾”,据说这样就可以把灾神祸妖咬死,可以消灾避难。民间百姓有一句俗语:“腊月初一不吃炒,这个起来那个倒”,意思是说腊月初一倘若不吃爆米花、炒瓜子、花生,就会有大部分人倒下再也起不来,所以北方老家进入腊月就算过年了。

  赣州人则称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进入年界,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

  在中原或北方,正月十六年过完了,这天才是小孩子们的节日,孩子们纷纷拿着舅舅或其他长辈扎的灯笼,和别人的灯笼撞,看到别人的灯笼被撞着火,心里偷着乐,这是明喻——今年会撞大运,只这一撞,被撞坏的人立马降到冰点,立在那儿宛如冰雕。

  在赣州,过小年最开心的要数孩子们,因为这一天才是孩子们的节日——意味着过了这一天才算长大了一岁。家长管得也松了,孩子们都疯了,像长了翅膀,一会飞到河边,一会奔到山上,尽情地玩闹,大人们顶多就说几句“慢点啊!跑丢了魂就歇歇,脱下衣服抖一抖,把一身汗抖掉,把魂找回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外婆说腊月二十四扫尘的习俗传自于尧舜时代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就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据说这一天家家扫尘,穷神晦鬼没地方住,只得躲到山上,和山神挤着住。又说这一天进山的人保准会撞到穷神晦鬼,一年穷一年都晦气,所以过年这个月南山北山前就像竖起一道墙,很少有人过去到山上找晦气。

  破旧立新、辞旧迎新,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锅、碗、瓢、盆等器具,擦净各种家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家家高高兴兴、个个干干净净喜迎新春。

  除夕这天是最热的一天,人人沸腾。吃过午饭不久,男人和小孩一般都是先洗澡,换上新衣。暗喻去除一年的晦气与尘埃。然后准备菜,年夜饭的菜很有讲究,一般是准备十二碟。鸡,要准备两只,一只公鸡,另一只是“线鸡”。公鸡是供给神的`,“线鸡”是家人吃的。我曾心里画弧,福禄寿喜财灶神山神太阳神……千百尊神抢一只鸡,不会打起来吗?要是够吃神的嘴比芝麻还小。

  敬神用的鸡要烫得半熟,包括鸡的内脏下水。敬神的时候,内脏下水重新放进鸡肚子里。鸡肠绕在鸡身上。酒、茶、花生、瓜子、糖果、枣、苹果梨各放一盘布列于鸡的周围放在一只篮子里。神有大小,所以敬神也要有顺序——天神、门神、灶神(灶奶奶、灶公公)、井龙王。敬天神时先把香蜡插上,然后引燃一挂大红爆竹,之后再放三个响炮。神不怕炮崩,一声炮响天神就接到了家,带来富贵,带来红红火火。

  南北方的年夜饭样式不同,神不会计较,看着那些供品就知道神吃得很香,这种香神做不出。虽然端上来的吃喝不一样,但味道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年味。南北方的年夜饭必定都有一条大大的鱼。在北方,必须把这条鱼吃掉,这是你替神吃的,神看到你吃才能保证你家年年有余。

  而在赣州,鱼是不能动的。

  记得童年时,除夕神刚刚挂上夜幕,外婆就为全家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浓油赤酱、香气扑鼻,馋得我直流口水。一年没吃到肉了,咸菜就咸菜我的舌头都快被腌成咸菜了。我正要用手抓鱼吃时,外婆的筷子就像一座大山压住了我的手,动弹不得。外婆的话像神的真言,不容质疑:“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那是供给神的神物,这鱼代表富裕与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是碰不得的,碰了神一发怒,过年也得吃咸菜。”

  其实神不懂,那么多比鱼更好吃的他不要,反便宜了我,使我做了回贪嘴神仙。

  荷包扎是米粉肉用荷叶包裹的,吃起来有肉香,有荷叶香,吃得外婆总怕我掉了眉毛。

  梅菜扣肉又叫烧片肉,里面的肉片外婆全给了我,她说她最喜欢吃腌菜,难道还有比肉更好吃的菜?!

  鱼饼,就是全是鱼肉烧的圆形的丸子,比供给神的那条鱼好吃多了。

  酒酿圆子和酒酿黄彦米果也很好吃,但我不敢吃,那里有米酒味,我怕吃了会醉倒,醉倒了就收不到压岁钱了。

  九龙盘有九个格子,像神的魔法箱子,每个格子能变出一种美味——香肠、腊肉、牛肉粑、鸡庆子(就是鸡胗)、猪肝、猪心、板鸭、鱼块……这是吃过年夜饭后摆的。九龙盘乃赣州人春节招待客人的“好吃喝”,从大年初一一直摆到出元宵。但最先享受的当然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我始终认为外婆就是神厨,甚至王母厨娘娘转世。

  除夕早中晚的祭祖是少不了的,小孩也要到各个房间把被子摊开,四角必须平整。在厨房点燃灯烛,还要在厨房用红纸包6个或9个硬币,这是敬给灶王爷的,灶王爷是腊月二十四送到天上言好事的,今天要把他接回来,据说,灶王爷听到硬币的叮当响声就不会走错家,还说灶王爷会从那根高大的烟囱走下来。我到烟囱处翻过无数次,就像翻我漫长的童年,却从没找到过灶王爷的脚印,我坚信灶王爷是像外婆一样从大门进来的,否则为什么总有敲门声?年夜饭后祭祀灶王爷、迎接灶神,灶王爷回来了,看着全家人打扫餐厅,清洗碗筷——所有餐具都要用开水烫过,清除油荤腥味,俗称“净斋”。灶王爷是最称职的神,一住就是一年,从不挑哪家穷哪家富,平时跟着我们一起吃苦,只有过年才有好吃喝。

  除夕守岁过了午夜零时就是正月初一,人们争先恐后焚香鸣炮,迎接新年,是谓“抢春”,据说起得越早这年的福气越好。可是每年外婆一夜都不睡,苦却吃了一辈子。

  在赣州,初一早晨早餐吃素,必须是粉之类或黄元米果,不能有荤腥——这是神的明喻:吃了素可以免灾保健康。

  初一这天,大人小孩整天玩乐神也不怪罪。当天不能去串门、不能走出家门,必须宅在自己家里,据说走出家门就会把福气带到门外;尤其忌讳小孩坐在别人家门槛上,暗喻这么一坐福气就都送给了别人家;这天禁扫地,忌污言秽语,暗喻一年听到的都是好、全年吉祥。妇女们在晒坪或自家院坪上打毛线,纳鞋底、鞋垫、休闲聊天。男人打牌或玩“数豆子”,小孩燃放鞭炮崩走节怪年兽等等,家家欢欢乐乐、村村欢欢乐乐。

  而在赣州石城,初一早餐不但吃素斋戒,每家还要上一碗芥菜,俗称“丰菜、禾石菜”,即用不切碎的芥菜于大年三十日晚煮熟,春节早餐时再加工成菜食用,“丰菜丰菜”明示着五谷丰登。

  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有讲。

  正月初三必须向社公拜年。各家各户必须备好鸡、鸭、鱼肉、米酒到社公前上供,焚香、点烛、烧纸钱,以求社公保佑吉祥如意。

  正月初五是米谷神的生日,这一天不可以笤饭,并要祭祀米谷神,以祈求新年五谷丰登。

  正月初七,各家用七种配料煮羹,吃过七种羹之后,各家各户可以开始做活计,俗称“吃了七种羹,可以做零星”,以祝愿事事顺利之意。而正月初一至初六主要是以走访亲朋为主。

  正月十一为丁日,各家设香案、放鞭炮、迎“丁神”。头年“添丁”的家庭必须备筵请客,俗称吃“丁酒”,客人都必须携带鞭炮以示祝贺。

  正月中、上旬进行赛神:俗称“菩萨出巡”或“过案”,信众们虔诚地抬着神,用铁铳开道后面鼓乐、旌旗凉伞、香炉等簇拥而行,最后跟随着若干台童男童女扮装的“故事”等。沿途各户均要燃香放炮,恭迎佛神,祈求神灵保佑大吉大利、风调雨顺。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名为元宵节,预示着新年迎春大戏即将落幕。这天要焚香敬祖、全家聚餐。晚上卸焚“岁纸”,各种灯彩也要焚毁,曰“谢灯”。

  南北方元宵节是不同的,不止是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在赣州汤圆好吃,更好吃的是麻琪(一种油炸汤圆,里面通常会放慢豆沙等香料)。

  赣州元宵节最有禅意——元宵这天,在敬神的龙庙里,只要是去年生了孩子的人,无论是娶进门的还是嫁出去的,只要是生了孩子,都要抬2缸米酒或者冬酒(往往是自酿的)和一些果子之类的东西去,放在龙庙里,给来敬神的人分吃,寓意男孩成龙女孩成凤,寓意新一年的新希望,龙脉绵长、家族永续。

  游走的龙灯能驱邪降福,带来大吉大利、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所以龙灯队来时,无论走到那儿都会争相鸣炮迎接,高喊“龙来龙来,恭禧发财”、“龙灯到府上,四季保兴旺”、“龙灯转个身,今年赚万金”等等,然后请龙灯队吃茶喝酒或赠送红包。

  如今我在上海,长江就像是折页,前页是赣州,下页是北方,我就在折页上。

  过年时我会准备两份供品,一份端给北方,看爷爷奶奶吃,一份端给赣州,看外婆吃。

  线鸡、荷包扎、梅菜扣肉、鱼饼、酒酿圆子、酒酿黄彦米果、九龙盘……但我知道,我做不出外婆的味道,要做出外婆的味道,唯有回到童年,回到五十年前的赣州。

回家的作文3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约五岁,那时提起过年,我们差不多同龄的伙伴们高兴得就像一只顽皮的猫儿,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兴奋劲儿——简直像当上皇帝一般。

  像我们那时的孩子,因为过年会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饿,大一点的孩子更可以摆脱平日的“劳役”,因此会开心个不停。

  或许怪那时的日子太过清贫,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顿好的是极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贵客来的时候,孩子们才勉强可以解一解馋;或就是在走亲戚,“吃酒”的时候。那时候,寨里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帮忙的大人总是带着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两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许是那时的生活过于枯燥,所以人们在玩的都比较简单,快乐也简单,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过,日子顺顺溜溜地流。那时过年,大人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玩纸牌,玩牌的方式简简单单:一副扑克变换着玩“上游”、“怪噜”、“三五反”之类,输了的就罚站或钻“板凳脚”。(我就是那时常跟在父亲身边问这问那的,现在还清晰记得那些玩牌的花样。)大家共娱共乐,输了牌却赢回快乐,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胜利者。

  父亲喜欢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间手抄或刻印的《柳荫记》、《八仙图》之类的书唱个不停,他周围就围着妈和其他年轻年老的妇女,动情处大家唏嘘喟叹,有的还流眼泪,听不明白的时候大家就议论纷纷。我们那一带像父亲年龄差不多的男女都会“唱书”,几年前回家过春节还听父亲给妈唱了几段,很是动听。

  对我而言,那时爸唱书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音乐,所以对一些如“攒十字”、“莲花落”之类的唱腔至今还有印象。那时寨里有一台唯一的收音机,音乐从那个小东西里飘出——很悦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阳城——湖上——”,偶尔也飘出“何日君再来”的感慨。但这种奢侈的声音我们很少听到,有时只是在较远处聆听。有收音机的那户人家很少放歌给我们听,一般要有客人来或过年的时候才能听到,更别说是亲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记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听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头,寨里没有通电,收音机只能用干电池,舍得买电池的人家很少——别说用收音机了,就是用手电筒的人家也很少,我们家那时点的是煤油灯。用油灯灯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饭后就洗脚熄灯就寝;有时熄灯后坐在火炉边听母亲讲“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间传奇或鬼故事。那时听鬼故事时尤其着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妈之间,不敢靠近门,生怕有个东西推门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从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时最佩服他了!妹妹还在呀呀学语,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听故事的高兴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却用缠着妈一遍又一遍的讲,自己就一边听一边幻想一边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简单得过分了。除了“抓瞎猫”、“躲猫儿”或学唱花灯外再无其他花样,但那时过年,我们就成天跳来跳去,唱来唱去,变换着玩熟悉的游戏,快乐无穷。有时被大一点的孩子欺负,哭一阵鼻子,又笑眯眯地跟着玩去。

  “过年”这一词在那时是什么概念?我只记得那种兴致了。以至以后长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听他“摆大传”,读那些《征东》、《征西》的几百部“大传书”都无法把儿时的记忆抹灭。

  但这些年,从我九八年起异地求学直到工作数年后的今天,我对过年的兴致淡得很,真有“过年如过关”般艰难的感觉,真正感受到一个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说这几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儿时的条件强?家里不是早有了彩电、音响了吗?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欢吗?但总觉得少了些实在。

  过年真正的快乐是属于孩子们的。但我对他们的玩法有些不一样的感触。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对武侠大戏里的动作津津乐道,大一点的孩子们聚在一块玩着纸牌输压岁钱,也有凑在屋子里看大人们“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现在的娱乐也只是看看春节的电视节目和玩玩麻将了,偶尔对着麦克风唱几首歌。回家过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过是为了陪着双亲,一家人吃汤圆,一块看“春晚”,话话家常,如此的简简单单。只是给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父母一丝宽慰,让他们在年老的时候感受到全家团圆的满足——作为父母,或许他们每年的愿望不过如此,质朴而平凡。

  但留在我们心上的无聊、死气、沉寂是过年的鞭炮声爆炸不去的。如果可以,我还是想去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乡土戏,听寨里的老人将“西游”、说“水浒”,听大叔的笛声,学着一两首新鲜的曲儿……只是如今事过经年,一切恍在梦中。

  而今天,书还少吗?音乐还少吗?可就是没有那时的探求欲望了。

  这就是长大的烦恼吧——也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

  但我们还得回家过年,为久盼儿归的年迈、鬓白的双亲——为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双亲。

  当然,还为我们的孩子。

  我又得思考,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了。

  ……

  毕节市层台镇斯栗村杨春考551709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约五岁,那时提起过年,我们差不多同龄的伙伴们高兴得就像一只顽皮的猫儿,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兴奋劲儿——简直像当上皇帝一般。

  像我们那时的孩子,因为过年会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饿,大一点的孩子更可以摆脱平日的“劳役”,因此会开心个不停。

  或许怪那时的日子太过清贫,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顿好的是极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贵客来的时候,孩子们才勉强可以解一解馋;或就是在走亲戚,“吃酒”的时候。那时候,寨里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帮忙的大人总是带着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两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许是那时的生活过于枯燥,所以人们在玩的都比较简单,快乐也简单,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过,日子顺顺溜溜地流。那时过年,大人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玩纸牌,玩牌的方式简简单单:一副扑克变换着玩“上游”、“怪噜”、“三五反”之类,输了的就罚站或钻“板凳脚”。(我就是那时常跟在父亲身边问这问那的,现在还清晰记得那些玩牌的花样。)大家共娱共乐,输了牌却赢回快乐,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胜利者。

  父亲喜欢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间手抄或刻印的《柳荫记》、《八仙图》之类的书唱个不停,他周围就围着妈和其他年轻年老的妇女,动情处大家唏嘘喟叹,有的还流眼泪,听不明白的时候大家就议论纷纷。我们那一带像父亲年龄差不多的男女都会“唱书”,几年前回家过春节还听父亲给妈唱了几段,很是动听。

  对我而言,那时爸唱书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音乐,所以对一些如“攒十字”、“莲花落”之类的唱腔至今还有印象。那时寨里有一台唯一的收音机,音乐从那个小东西里飘出——很悦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阳城——湖上——”,偶尔也飘出“何日君再来”的感慨。但这种奢侈的声音我们很少听到,有时只是在较远处聆听。有收音机的那户人家很少放歌给我们听,一般要有客人来或过年的时候才能听到,更别说是亲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记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听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头,寨里没有通电,收音机只能用干电池,舍得买电池的人家很少——别说用收音机了,就是用手电筒的人家也很少,我们家那时点的是煤油灯。用油灯灯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饭后就洗脚熄灯就寝;有时熄灯后坐在火炉边听母亲讲“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间传奇或鬼故事。那时听鬼故事时尤其着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妈之间,不敢靠近门,生怕有个东西推门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从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时最佩服他了!妹妹还在呀呀学语,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听故事的高兴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却用缠着妈一遍又一遍的讲,自己就一边听一边幻想一边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简单得过分了。除了“抓瞎猫”、“躲猫儿”或学唱花灯外再无其他花样,但那时过年,我们就成天跳来跳去,唱来唱去,变换着玩熟悉的游戏,快乐无穷。有时被大一点的孩子欺负,哭一阵鼻子,又笑眯眯地跟着玩去。

  “过年”这一词在那时是什么概念?我只记得那种兴致了。以至以后长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听他“摆大传”,读那些《征东》、《征西》的几百部“大传书”都无法把儿时的记忆抹灭。

  但这些年,从我九八年起异地求学直到工作数年后的今天,我对过年的兴致淡得很,真有“过年如过关”般艰难的感觉,真正感受到一个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说这几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儿时的条件强?家里不是早有了彩电、音响了吗?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欢吗?但总觉得少了些实在。

  过年真正的快乐是属于孩子们的。但我对他们的玩法有些不一样的感触。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对武侠大戏里的动作津津乐道,大一点的孩子们聚在一块玩着纸牌输压岁钱,也有凑在屋子里看大人们“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现在的娱乐也只是看看春节的电视节目和玩玩麻将了,偶尔对着麦克风唱几首歌。回家过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过是为了陪着双亲,一家人吃汤圆,一块看“春晚”,话话家常,如此的简简单单。只是给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父母一丝宽慰,让他们在年老的时候感受到全家团圆的满足——作为父母,或许他们每年的愿望不过如此,质朴而平凡。

  但留在我们心上的无聊、死气、沉寂是过年的鞭炮声爆炸不去的。如果可以,我还是想去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乡土戏,听寨里的老人将“西游”、说“水浒”,听大叔的笛声,学着一两首新鲜的曲儿……只是如今事过经年,一切恍在梦中。

  而今天,书还少吗?音乐还少吗?可就是没有那时的探求欲望了。

  这就是长大的烦恼吧——也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

  但我们还得回家过年,为久盼儿归的年迈、鬓白的双亲——为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双亲。

  当然,还为我们的孩子。

  我又得思考,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了。

  ……

回家的作文4

  特意很早起来,白茫茫的大雾带着水珠扑面而来,清晨的瀛城总是美好的,古砖白墙像染开的水墨画,空气也是带着江南气息的清新。徘徊在被时光描绘了纹路的古巷,斑驳了绿色油漆的邮筒倚靠在同样斑驳的邮局旁边。

  “喜欢五月天,不喜欢说话,将来学理科。”她像朵花盛开般隐秘的笑了一下,停了几秒,却一转手揉乱纸条,凝固了笑,缓缓的,像怀揣希望般的,望向他。

  「旅途以上」

  “哎?”有点大的声音,被自己的无意识的声音吓到了,手一抖直起身子坐了起来,揉了揉睡得扭曲的头发和酸痛的头,窗外是飞速刷过的树和房屋,又一阵颠簸,我迅速扭头望向她,没醒。轻轻叹了口气,又像想起什么的把滑到她腿上的衣服往上拉了拉,再懒散的倒在座位上。

  有点不相信的望向她一向冷漠的脸,睫毛长长的竟像某种温和的食草动物。该怎么形容她。她是神,足够优秀也有资格俯视众生,她对满分的试卷无动于衷,她拒绝男生的追求,她不属于凡尘,她被凡人所嫉妒爱慕着,是千年一开的花,对世间冷漠,她住在强者的国都。

  那么我与她对比就是个笑话。属于弱者的国都的我非常努力的在班上拼搏,但是大起大落,一朝一夕就成了两个极端。想努力抓住老师飘渺的声音,可是总是不能成功,大家都在埋头写着,没有人说话,于是下课本该活跃的气氛也压抑的和死水一样,投去石子也看不到一圈想象中的涟漪。就算自己的过去是令人瞩目的华彩大楼,本以为就算时间流逝还是历史的标志,但只留下了,断壁残垣和已经斑驳的墙面。于是开始懦弱的逃,对鲜红的试卷装作不在意,与大家背道而驰的选择了文科,变得喜欢说话,企图把那个自卑的自己暂时忘记。密闭的空气把灵魂一点点抽干,我想我的眼睛,被灰暗腐蚀出了空洞,一直盲目的望向某个点,笑容明亮的面具下是苟延残喘的自己。

  所以令我不相信的她的出现,才会被我看作是救赎。眼角余光里是她白色带蕾丝边的鞋子和紧捏衣角的手,“一起逃吗?”低低但很好听的声音,没有考虑后果的,只想逃离该死生活颓废的我点头,没有注意到她的瞳孔一下被明亮的光填满。

  “咳。”思绪被打乱。我转头,梁思栀掩住脸,嗓子发出闷闷的咳嗽声,“喝水吧。”我拧开瓶盖,伸到她面前,她迅速推开,推到一半开始手却开始迟疑,我只能笑笑,尴尬但还是故作自然的收回了瓶子。

  “到瀛城还要多久?”我揉出一个笑容,“两个小时。”她低着头顺手擦去了咳出的眼泪,声音很小。“嗯。”气氛又归结于沉默。

  轰卡轰卡。火车震耳欲聋的响。

  「光」

  梁思栀。其实很早就开始关注她了,因为她不能不被人所关注。

  也无需留心的,到处都是她的消息,比如理科第一,一班最漂亮的,随便一听都是她。

  男生提起她开始不自然,脸上会有少有的羞涩。女生总拉着她一起,并且主动和她八卦。但她不爱说话,我只看见她永远笔直的坐在第一位,写着试卷或是看书,鹿一样的脸却搭配了冷漠的表情。发梢勾起一个好看的弧度,背影也是足够完美的。

  这样的女生,我用惊诧的.眼光看。不同与聒噪的极度渲染美的玫瑰,也不是盛开到苍白的蔷薇,更不是在乱坟孤港妖娆的桃花,她只像她名字里的栀子,是极度纯洁的白和香,并怀有一份独特的矜持。那么,我应该是羡慕她的。被默默或明目张胆的喜欢着,被夸奖着。她的父母一定在谈到她的时候流露出骄傲和自豪,老师看她的眼光,也是欣喜和满意的。要是像她那样,就不用在父母说到成绩时死命压下头,就不用在同学吹嘘成绩时装作没听见,就不用在老师厌恶的眼光里被干馏。我合群的笑,合群的哭,合群的鼓掌,合群的厌恶。我合群的跟随一大群人流动,说话的语气和脸上的表情都要拿捏的足够合群。是这样的我。她在大家鼓掌时沉默,她在大家哭和笑时无动于衷,她看见大家去路过繁华,却孜然一身走向堆满清新的原野,眼神狡黠,嘴角浅浅的上扬。是这样的她。对比下异常渺小的我,多少次想象过和她一起的场面,她飞扬的发丝,单手握住的微小的暖,被光模糊的侧脸,和从未有过的花一般的笑容,可以被称为非常喜欢。

  会不假思索的答应和她一起离开,离开该死的快累死我的生活,可是,足够幸福的她为什么要逃?是身体里的反叛因子在作祟?或是这个单纯女孩心血来潮的可爱一面?我决定相信这个解释。可为什么要叫我一起逃?不安压抑着我瞄向她,却没料到听见:“到了。”她拉拉我的衣角,示意我下车,动作像个幼童。

  缄默的拎着行李踏在潮湿的渗出水的石板路上,她不说话,只是走,“嗯,住哪里?”我试图打破僵硬的气氛,“跟我走就好了。”她给我一个背影,她的沉默总是促使不安和兔子一样乱跳,“能问你一个问题吗?我终于忍不住。“恩。”“干嘛叫我和你一起到瀛城来?我和你,额,并不熟,是吧?”她的脚步明显放慢,暴露出从未有过的不安,顿了几秒,她用力的迈出一步,“那你为什么要答应呢?”有点颤抖的声音。

  是啊,我为什么要答应她?在她和我说话后的不久又塞了一张皱巴巴的纸条给我,上面描述去的地点和时间,包括车票等一系列琐事,末了是一句简单的话“如果相信我而且觉得很烦的话就离开吧。”

  “因为相信吧。”我撒谎了,露出不自然的心虚眼神,掩饰了那个她看不见的绝望胆小的自己。

  一前一后踱出逼仄的小巷,此刻夕阳万丈。

  「路途以下」

  “睡这里。.....有点脏。”梁思栀用力掸去被子上的灰,有点抱歉的看了我一眼。“没事。”我尽量让声音听起来有满意的感觉。从包里掏出没电已经关机的手机,插上充电器。“我走了。”她指了指另一个房间,轻轻合上门。

  少有的安静的晚上,夜色浓重的和墨一样,空气是古老陈旧的气味。现在终于逃出来了,我长吁一口气,却还是有些莫名难过的情绪。爸妈会担心吗?会知道我不在宿舍吗?心里却有个硬硬的声音在嘲笑我,“你可真好笑,你爸妈除了会给你的卡里打生活费和骂你还会做什么?你住宿舍他们有问过住的好不好吗?放假说不回家了他们有说过什么吗?”几个问句把我的担心击的溃不成军,我睁开眼,手机充电器闪着红光,我翻了个身,想关掉这个该死的声音,可他阴笑着继续说:“你和她一起走就是害怕这个生活,你痛恨这个生活,觉得生活不给你好脸色,你只会发呆诅咒,不论多想也只会看别人打球,和对别人虚假的笑,是吧?”脑海里是个低着头踢着石子的我,脚步颓废,单肩包皱巴巴的斜跨在左肩,从马路边一直向前走,却不知去向何方,是没有表情的脸。手腕上的机械表嘀嗒的运使每个零件,响声震耳欲聋。我烦躁的踹开被子,伸手摸索了一阵,摸到开关按了却不亮。我有些失落的坐在床沿,光脚撘在冰凉的地板上,终于疲惫无力而又慌张的站起来,茫然的打开门。

  “不喜欢……干嘛……叫我学……每次……投稿……没人……真……不……喜欢……好”是模模糊糊的梦呓,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小心翼翼的拧开了门把手,黑魆魆的,什么也看不清,几个不清楚的字眼跳出,我只能费力的仔细听,原来是她在说梦话。

  特意很早起来,白茫茫的大雾带着水珠扑面而来,清晨的瀛城总是美好的,古砖白墙像染开的水墨画,空气也是带着江南气息的清新。徘徊在被时光描绘了纹路的古巷,斑驳了绿色油漆的邮筒倚靠在同样斑驳的邮局旁边。我欢快的奔跑,像是在久远的年少时光下,怀揣某个隐秘美好的梦想一样奔跑,脸上是洋溢青春的表情。在住的老屋的一角露出,心里却开始紧张,有点颤抖的打开门,梁思栀已经起来了,有点乱的头发耷拉在脑袋上,看见我,她眼里有羞涩和惊慌,像只受伤的鹿一样迅速转身背对我,我无奈的笑笑,“那个,你的稿费。”她疑惑的回头,脸上的表情是不解的,像朵紧闭的花,“寄到学校的钱,走之前帮你拿了,忘记说了,不会生气吧?”我的心噗咚噗咚,还是努力的做出开心的样子:“请客吧你。”她抬起低了很久的头,是很漂亮的鹿一样的眼睛,她的嘴角翘起,像朵盛开的花,“谢谢你。”

  「终点即是启程」

  瞳孔里是想象中她和花一样的笑颜,我呆呆的站着。“走。”她突然拉住我的手,像丢失了什么一样的拼命奔跑。风呼啸的灌入我的耳中,她飞扬的裙角荡起弧度,洁净的发丝带着花的香味扫过古墙,扫过暗光流转的小巷,扫过郁蓝的天空,终于被海风的咸味吹散停止,泥泞的沙滩与灰色的海蔓延至天际,她静默的站着,是无比美好的样子,世界在这一瞬安静极了。

  沉默了很久后,她开始说话。“你不知道,其实我有多羡慕你。当第一名一点也不好,你知道吗?”她红了眼眶,我吃惊的站着,水鸟盘旋着,变成一个小点。“记得晚会,你唱了我不是真正的快乐,我觉得里面说的就是我·······不恨也不会快乐。”她用力擦去快被风干的泪水,“这世界独立的运转,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哪有······什么能···变的隽永。”她被迫停下了因为哽咽的声音,“我爸妈因为····互··相不喜欢···离婚了,他们·····根本不会考虑到我,初中被最好的朋友骗了,我就····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后来我发现他们喜欢成绩好的人,我····就拼命···学···,学到恶心,只想被所有人····承认。这世界太荒唐。但你和他们·····不同,你每次鼓掌的时候,眼神都是淡漠的,大家都学理,只有你学文。”她努力控制颤抖的声音,但身子也不受控制的一同颤抖起来,“你能干你喜欢的事,比我强多了,还有,谢谢你。”“嗯?怎么?”我同样颤抖的看着强装坚强但是脆弱的她,心里有什么在融化。“我投的稿子,早就被枪毙了,我问了很多次了。谢谢你骗我,让我,至少能相信一个人。还有·····我,喜欢你。”她终于蹲下,哭的不成样子。

  她的抽泣充溢在灰色的海平面上,阳光撒在某一角,海面褪回了蓝色。手机嗡嗡的振动,是一条短信:“儿子什么时候回家爸爸烧了红烧排骨最近忙没时间问你好不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短信。我傻傻的站着,想说什么却发现同样的液体从我眼睛里流下,击碎那个同样羡慕她的灰色的我。这同样是那个被我诅咒的该死生活,此刻为什么美好的像新出炉的蛋糕。“每滴眼泪挣脱后,都带走懦弱,感动总在冲动后,苦涩回忆,都会温柔。”我流着泪没头没脑的唱起五月天的歌,她抬头,哭过的脸有点像兔子,眼神是悲伤但带有一丝明灭的希望的。

  “那么。一起,回家吧!”我微笑,向她伸出手,我看见她的眼睛绽放出滔天的烟火。

回家的作文5

  心中愿望,回家过年

  爆竹声声除旧岁,一大早就被各家各户的爆竹声叫醒了。小孩子的玩闹声、大人的交谈声还有爆竹声,相互混合交错,无脑无比。今天是什么大喜日子呢?

  哦,对了,今天是大年三十,一年中团圆的日子。“合家团聚”当然是最重要的风俗习惯啦!这也是万千游子们心中的共同的心愿啊。有句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正体现出了游子们对家的温暖的渴望和对年迈的父母的思念啊。又所谓“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

  今天我家可来了不少的亲戚:小姑啦,小舅啦,还有三个闹腾的哥哥姐姐。

  “今天大过年的嘛,我们包饺子吃好吗?”母亲提议道:“外边天气太冷了,吃饺子可以热乎点。”“好!我还没包过饺子呢,一定很好玩吧”小妹妹乐开了花。

  随后,厨房里就是一片忙碌的身影:母亲拿着一根粗粗的擀面棍,滚着一片又一片薄薄的饺子皮,奶奶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包饺子。“把饺子皮平摊在手掌心上,取点肉酱,不要太多,象这样。再把饺子皮的边缘涂点水,粘起来就好了。”

  “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便开始工作了。我看奶奶包的轻而易举,也试着包了起来。刚开始包的时候还不错,可是我的技术毕竟不怎么的,瞧,这不就犯难了么!陷放多了,在粘的时候,皮都破了。“没关系,我包的我来吃!”我自信满满地说道“我再搞点创新!”我说我会做烧卖,把馅放的多多的,然后把皮往中间一凑,搞定。姐姐瞥了一眼说,漏馅的不能煮。我又说要改成包子,把四周的皮拉长,准备做包子,可是我也不是很会做包子,只是见过,干脆把皮往中间凑,像叠被子一样,左右上下乱压住,最后搞成了接近三角形的小包袱样式的东西。姐姐们和哥哥们都一人包了一个小包子,说个人吃个人的,谁都不愿意吃我那个。最后,我灰心了,“不包了,你们都不捧我的场!太不够意思了吧”于是就有了捉弄大姐的“阴谋”。我在母亲那儿抹了一点儿面粉,趁着她不注意的时候,一把擦在她的`脸上。她的脸白白的,真像白脸的曹操!“哈哈哈哈……”

  “你这小鬼!看我怎么收拾你!”“啪”的一声,我也是满脸的面粉。就这么一闹,小妹妹和哥哥们也打起了“面粉仗”,笑声在整个厨房间中回荡,久久都不能平静。

  我们的饺子终于快出锅了!可是在锅中散了不少的饺子。饺子皮浮在沸水上,渐渐揭开了肉陷们的“神秘”面纱。哎,我瞧了瞧,散开的几乎都是我包的呢!

  我害羞地说:“看上去,我们都得喝饺子汤了呢!”

  一锅暖暖的饺子汤上桌了,早已是饥肠辘辘的我们美美地吃起了我们第一次的劳动成果。味道虽然不是很好,但也别有风味。

  窗外虽然飘着雪白的雪花,是另一片银白色的世界,可是我们在这合家欢聚的时刻,在这共同围着桌子吃自己包的饺子的时刻,我们的心是那么的欣喜。也许这一份喜悦就是人们一直向往的幸福吧!

  这是欢庆的时节。

  这是团圆的时节。

  这是温暖的时节!

  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也有着其他各种不同的风俗,比如说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挂贴年画,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哔哔叭叭的爆竹声在午夜12时,回荡在空中,直窜云霄,除旧迎新。对新年的祝福,心愿在此刻埋藏在心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就是“回家过年”!

  盼望着回家过年

  新年在我们的盼望中如期而至。过年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更是一种境界。

  记忆中最美好的经历是小学时代,我在河南农村姥姥家过年的日子。那时候,每次过年都是生命中最激动人心的大事。早早地,刚进入冬天,还没放寒假,我就已经在盼望着过年了。因为,一过年就意味着大人小孩都放假没事儿了,不上班不上学不下地不干活儿,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家尽情地休息尽情地玩儿乐了。当然,我现在已经知道,那只是小孩对生活的误解,可是我至今还非常喜欢这样的误解。

  过年的第一个乐趣是人多热闹。我记得有一年的大年初三,刚吃过早饭不大功夫就有亲友来串门,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客人还络绎不绝。二姨三姨姑姥爷舅姥爷姨姥爷表舅表姨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好像全天下的亲戚都在这一天聚集到一起了,中午吃饭时,至少摆了10张桌子,姥姥家五个窑洞那么老大的院子都呆满了人,真有点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的样子。令我自豪的是,我在院子里和所有的小孩比赛踢毽子,居然打败天下无敌手。

  过年的第二件乐趣不用说就是吃。姥姥把收藏多日的红枣、花生、红薯干和柿饼都翻腾出来,姥爷则把放在院子角落里已经盖上一层厚厚白雪的大竹筐掀开盖儿,露出里面冻得鲜红的软得要化了的烘柿。更不用说中午那顿饭了,那是把一辈子的吃食都放在了一起,有白面烙馍、白面蒸馍、炸油角、素丸子、牛肉丸子、鸡肉丸子、扣肉、小酥肉,还有冰糖莲子百合汤等等。那个时候大人小孩都顾不上客气,一盘菜上桌三口两口就被抢光了。因为大家的的肚子都太空了,在平常的日子里连玉米面饼子都吃不上的。所以,碰上能吃饱的时刻谁都顾不上脸面了。

  过年的第三件好事是每个小孩都盼望的,那就是压岁钱。但在那些年里,人们一个比一个更穷,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有一年生产队给每一户人家发了5毛钱,说是让大家过年买盐吃。所以,来的.客人虽然多,但真正能给我压岁钱的人其实屈指可数。二姨一般会给我两毛钱,三姨给五毛钱,往往是所有亲戚中给得最多的。其他人多数给五分钱或一毛钱,更多的人是一分钱也拿不出来的。即使如此,过一个年下来我差不多会收到将近两元钱,那已经是很大一笔财富了。

  对于我来说,过年还有一项独特的乐趣,就是放鞭炮。放鞭炮没什么稀罕的,二踢脚、冲天雷谁没放过?我的乐趣在于玩摔炮。那是一种用两三层纸卷上一些火药和火石做成的小炮仗,捏在手指尖里,用一头儿对准地面使劲一摔,“叭”地一声,随时可以吓别人一跳。姥姥家的村子里就有一家兄弟三人都做摔炮卖摔炮。那时,我家住在遥远的东北大城市沈阳。每当过完年从老家回到沈阳,我就把摔炮的种种乐趣和神秘讲给邻居小孩和学校的同学听,有时候我再给他们讲讲在雪地里用箩筐扣鸟,或用竹篾扎灯笼的经历,他们都闻所未闻,眼馋死了。

  寒假回家过年

  紧张的一个学期终于过去,我迎来了寒假,寒假里,我回了我的老家,回去过春节,去给外公外婆和所有的亲戚送去祝福,也参加了许许多多的春节习俗。

  习俗1:贴春联。 我们大年二十九回到老家,看到了一个非常壮观的情景,就是整个街巷,没有哪家门口没有春联,一眼望去,那红底金字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生辉,可能是希望来年能够赚得更多吧。 唯独我家,门口还是去年贴的那副春联,爸爸一回到家,连车也没下,就马上奔去年货市场,买回了一副金光闪闪的春联。 买回来后,爸爸他们就张罗着贴春联了,叔叔从阁楼搬下了云梯,爸爸找来了糨糊,叔叔将云梯架好后,爸爸就迫不及待的爬了上去。 “怎么样,贴正了么?有没有贴偏啊?”爸爸一边把横批摆在们的上面,一边问我们底下的人,“嗯,好了好了。”叔叔边玩着手机,边头也不抬的说道。 爸爸以为真的贴正了,便把手上的春联贴稳了,然后下了云梯,一看,那横批贴偏了!没有在门的正中间,在老家,春联贴偏了可是个不好的征兆,必须重新贴一次,爸爸又快马加鞭的开着车去买了一副,这回叔叔可不敢掉以轻心了,细心的端详着位置,终于,我们家的春联贴好了。 爸爸为此还让我们抓住了笑柄。

  习俗2:祭祀祖先。 嗨,每年最最让我头疼的就是祭祀祖先了,在年初二时,我们全家就得早早的起床,然后开始准备一块大猪肉,一只最最肥大的鸡,然后还要带上我们老家的特产——黄酒。 准备好吃的后,还要去买好鞭炮、卫生香、香烛、草纸…… 去到那儿,只见地上洒落着鞭炮的外面包着的纸,浓烟袅袅,走进祠堂,里面已经来了好多人了,人们有的.在铺开自己带来的所有物品;有的在往香炉上插上香烛、卫生香;有的在跪拜祖先;还有的在墙角烧着草纸。 一进门,我就被突如其来的浓烟和火药味熏倒了,然后就眼泪直流,眼白都变成“眼红”了!因为眼睛刚刚“哭过”,所以每个人都是眼睛红红的。 好不容易拜完了祖先,然后爸爸又被一群人纠缠住了,他们在那里聊天,互相介绍自己有什么什么“佳功伟绩”,一聊就是半个小时,我们在那里被熏得都受不了了,苦苦哀求了良久,爸爸才跟他们“告辞”。

  习俗3:拜年、走亲戚。 眼看着大年初三又“步履蹒跚”的走来了,妈妈在大年初二晚上就开始封利是,为了封利是,妈妈还特地从银行换了新钱。 我们帮妈妈包了几百个,准备明天走亲戚时派利是,也吩咐我们:长辈给你时要说“谢谢,恭喜发财”,老人家给你时要说“谢谢,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我们一一应答后,妈妈才让我们回各自的房间睡觉。 第二天,我们去了十几个亲戚家,给他们都拜了年,同时也得到了许多的利是,他们给利是时,我们也按照妈妈所吩咐的去做了。 不过,一过完年,我们的利是全都到了妈妈的手里,说是给我们交学费用的,我现在只留了五十元的钞票,悲哉!悲哉!

  过年,我们的重大节日,这个节日,使我们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解救了出来,放松了自己,让自己有的好的心态迎接新一年的学期,再次,我给各位拜个晚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学习进步!

回家的作文6

  婆婆打来电话让腊月二十三回家去吃饭,因为那天是“祭灶”,也称为“小年”,在农村是比较重要的节日。我乐呵呵的答应了,因为老公没在家,我和孩子再不去的话,两老人难免冷清,所以我一早上就带着孩子们赶了过去。到了婆婆家,还没放下行李,就闻到香味了。我和公公打声招呼就直奔厨房去了,还没到十点,婆婆就已经在厨房忙菜了。她一边做着红烧肉,一边卤着鸡爪子。我看看桌子上已经炸好的藕饼,伸手捏了一块放嘴里。婆婆笑骂:“这么大人了,还三岁一样。”我嘻嘻一笑就给她打起下手,我知道,如果我不摘菜的话,婆婆的菜谱中是没蔬菜这一道的。果然婆婆看我摘菜,就直接说:“中午不做那个了,我已经做差不多了,你带孩子玩吧。”我一愣放下了菜就出去了,留她一人在厨房忙着。

  孩子们一到乡下就很兴奋,看见什么都好奇。小儿子跟我去厕所,农村的厕所都在屋后。他四下看看,不知道怎么蹲下去大便,就问我:“妈妈,奶奶家卫生间怎么这样丑呀?也没个马桶,怎么拉大便?”这两年婆婆他们经常都是住我家,所以孩子对奶奶家还不怎么熟悉。我教了他一遍,他勉强会用了,一边用一边还问:“妈妈,这怎么冲水?会不会把我给冲走?”看他那傻样,我笑了:“真冲走才好呢,我倒省了心了。”“那你不想要幸福了?把我冲走了你还会幸福吗?”呵,这孩子,尽说点这些话。我摸摸他的头:“还真不能冲走,不然我哪来的幸福呢?”他得意的笑了。我催他快点,因为奶奶已经叫我们吃饭了。

  和儿子 洗洗手就去厨房吃饭,一看桌子上的菜我就晕了。因为不是红烧就是卤货,颜色都是黑漆漆的,没有一点绿颜色,就连汤里面都放了肉丸子。我说婆婆:“你就怕我们都瘦了,还拼命的喂我们吃肉。”“你不提肉我还忘记了,你爸还让我买了驴肉呢,我这就拿去。”说完就去拿了。我则摇摇头四下看看,终于发现冰箱里还有点萝卜干,我用辣椒酱拌了一下,很好的下饭菜。说真的,我是真不愿意每顿饭都吃肉的,可是婆婆就怕我们在外面委屈了,每次回家都要把我们喂得满嘴流油才高兴。

  吃完中饭,因为晚上要留在那里住,所以下午我就和婆婆忙着把我的房间给收拾好,又准备着被褥,都是婆婆洗干净的,套上被套就好 。把被褥准备好,小儿子就拉着我去外面玩。我们家后面有个很大的水库,我知道这孩子肯定是被水库里那些野鸭子给吸引了,于是带着孩子就去水库边玩。水库边上有很多小石头,我和儿子拣起小石头往水里扔。我拿起扁扁的石头,弯下腰打起了水漂漂,还不错,居然连续了三四个。把儿子看的一愣一愣,嚷着让我教他。这时候我突然看见靠近岸边的地方有一条大鱼,它一动不动的浮在那里,我想这定是条死鱼了。可是真走近一看,鱼还动着呢。我拣起一根小棍碰了它一下,它游走了,可一晃又回来了。我蹲下身来,手捏着它的头,一点没费劲就让我捉住了,我自己都感觉诧异。我捏着鱼往家走,奇怪的是心里没有一点欣喜的感觉,虽然儿子在旁边又叫又喊的。回到家我把鱼放在盆里,里面放点水,鱼在来回的.翻滚着。我把经过告诉婆婆,从不迷信的我,心里居然有点慌慌的。婆婆最后把鱼送给了邻居,我反正是不敢吃它的。这水库可是淹死过好几个人的,所以对这些我还是有点忌讳的。

  因为屋后就是水库,一到晚上我就会感觉怕怕的。 婆婆家是两层小楼,他们住楼下,我们住楼上。虽然房间挺多的,我还是在地上铺上被褥,让两儿子和我睡一个房间。天一黑我就把所有的窗帘都放下来,是一点都不敢看外面的。水库边的风一到晚上特别大,呼啦啦的吹,真有点《聊斋》电影上鬼要来了的感觉。记得以前还没孩子时,过年了,老公和朋友打牌一夜没回来,我居然就被吓得一夜没睡,第二天让婆婆他们当笑话讲了一天。当然也更不敢去屋后的厕所了,每次需要去的话,婆婆都会陪着我。有一次我见她睡了,就没有叫她,自己提心吊胆的往厕所走去。突然一个肉鼓鼓的东西跳到我的脚上,我尖叫了一声,把婆婆他们都惊动起来了,而我当时吓得眼泪都流了下来。婆婆用手电筒到处的查看了一下,原来是只癞蛤蟆,趴在草丛里,也吃惊的看着我们闹。从那以后我一人是再不去厕所了,婆婆也知道我胆子小,每次出门都不敢对我说,都是偷偷的走,就怕我知道了家里没人会害怕。现在两儿子长大了,我就没有那么害怕了,有这两个男子汉在我身边,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小儿子坚持要和我睡在地上,他看地上铺的那么厚实,软软的,打个滚都不怕掉下去,他就兴奋了,在地上先玩了起来。他把被子蒙在头上,然后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冲我喊:“妈妈,你快来看呀,奶奶说这被子厚实,换给我们盖,可是我还看见灯呢。”看他那调皮样子我笑了。原来棉花的被褥,可能有的地方铺的不够匀称,就让他发现了。不过夜里的觉可难睡了,屋后的狗有点动静就叫,一夜叫个不停,也可能是我刚刚换地方,睡不着,反正一夜几乎就没睡。不止是狗,还有猫的声音。也不知道是野猫还是家猫,叫声是那样的凄厉,直往人心里钻,听着就有点毛骨悚然的,有这两活宝闹哄,哪还能睡着呀?早上刚刚消停点打算睡觉,小儿子醒了。我只好勉强着起来给他穿好衣服,自己又钻进被窝睡觉。

  硬是赖到七点半才起床,这时候婆婆早就做好了早饭。她煮了小米稀饭,热了包子,煮了鸡蛋,腌了咸菜,真是丰盛。可是儿子看了看硬说想吃我做的蛋炒饭。婆婆让我做,我说不能老是这样依顺孩子。婆婆说你要不喜欢吃你能吃下去呀?听了婆婆的话,我乖乖的去做炒饭,两儿子胜利的冲我挤了一下眼睛,都围在奶奶身边等她拨鸡蛋皮,天知道这些在家都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呀?可是在奶奶面前,都把自己当宝宝了,恨不得饭都让奶奶喂了,而奶奶也居然做的开心,孩子愿意怎样就怎样了。

  等吃完饭,两孩子就闹着奶奶带着上街上了。我就奇怪了,一到奶奶家,我就退二线了,他们什么都找奶奶,而看都不看我一眼了。得,走吧,走吧,我还是打扫卫生好了。这厨房,我想除了我,可能就没别人擦过,因为白色的墙砖都成黄色的了。我戴着手套,拿着抹布,还必须用洗洁精才可以擦干净。我一边擦,一边收拾。厨房比较大,分为两间,一间餐厅,一间做饭。餐厅一共放了三张桌子,有大有小的,可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东西。那张大桌子上,就放了夏天的帽子,冬天的帽子,还有手套之类的。还有什么钥匙呀,螺丝刀呀,充电器呀......几乎是什么都有,五花八门的。我把它们全部归类收拾好,然后再擦干净。我知道婆婆不是不爱干净的人,她就是没有把东西归类的习惯。她可以把碗洗得很干净,但是她不知道把碗放碗橱里,因为她说一会就又要拿出来吃饭了,很麻烦,所以她情愿都堆在灶台上。我也明白,我帮她收拾好的这些物品,她以后找不到就会打电话找我了,不然又会去买。她说是最不愿意找东西了,找东西太麻烦,不如买来还干脆点。因为她喜欢买东西,所以经常是买来几年的东西,商标还没有撕的都很多。为这个我经常也会说她,可是她说改不了,一辈子就这样了。我婆婆就是这样大大咧咧的,一辈子都像个孩子似的,简单而热情。

  我正在打扫卫生时,婆婆带着孩子们回来了。两孩子跑到厨房对着我炫耀,我知道婆婆又为孩子买了不少东西,他们真的是应了那句话“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看我要是训孩子,婆婆和公公都会说:“算了,算了,只要他们高兴。”我真不知道有他们这样依顺着孩子,孩子还会有什么不高兴的呢?没有办法,这就是隔辈疼吧?疼孙子总比疼儿子来得强烈。

  婆婆一进厨房,看我把墙擦的雪亮,她高兴的笑了:“看现在多亮堂呀,不然开始那样,来了客人还认为我们家没人住呢!”她四周看了看,“你把我东西都放哪里了?别等会我又找不到了。”我把放东西的地方告诉她,她才放心。中午应我的强烈要求,她才在肉里放点芹菜,然后又烧个青菜蘑菇汤。不然我知道她只会把那些肉呀、鱼呀热一下就完事的。她冬天最喜欢做的菜是大白菜烧牛肉。烧了一大锅,一到做饭时,就把菜热一下就好,可以吃好多顿的。她说这样省事,我会不好意思就这样勉强的吃,我公公他们就会不依了,非让她重做不可。婆婆做事最是干脆,哪怕是我们都坐上桌准备吃饭了,只要公公不高兴吃,她马上就去重新做,这点真是让我佩服。

  吃完中饭,我们打算回家了。婆婆马上拿来袋子,把冰箱打开,里面的包子,藕饼,带鱼,卤鸡爪......直到我们都拼命的推辞说不要了,她才住手。我知道这一次回家,我至少要两星期不需要买菜的。婆婆就是这样,就怕我们在外面受了委屈。我们也都人到中年了,可是在他们面前,还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有什么好吃的,稀罕的东西,她都要给我们留着。和孩子们提着东西走到很远,回头看看婆婆的身影,还在那里看着。我的眼睛不禁有点湿润了,我知道他们年龄大了,要求真的不高。他们不在乎吃的,喝的,一家人能经常的团聚在一起,都能平安平安的,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吧?

【回家的作文】相关文章:

回家的作文07-30

回家作文08-21

(精选)回家的作文01-28

回家了作文06-12

回家的作文10-22

回家的作文10-22

回家作文05-29

白鹭回家作文08-24

回家的路作文02-20

自己回家作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