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诗歌>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时间:2024-07-11 13:13:42 诗歌 我要投稿

诗歌鉴赏【汇编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歌鉴赏【汇编15篇】

诗歌鉴赏1

  相见欢

  蔡松年

  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

  云闲晚溜①琅琅。泛炉香。一段斜川②松菊瘦而芳。

  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③人物两相忘。

  [注] ①溜:水流。 ②斜川:晋陶渊明曾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并作诗记之。③清商:即商声,古时五音之一,其声凄清,故称清商。

  (1)这首词写景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2分)

  (2)你认为诗中的人物应是怎样的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3)这首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写景手法答绘声绘色反衬(以动衬静)比喻白描其中之一皆可。(1分)意境特点答清、清静、凄清、宁静皆可。(1分)

  (2)应是隐逸之士,或意趣高雅的隐逸者。(1分)理由至少有三:①词中的景物环境描写是隐逸者的典型生活环境; ②小序中提及交往的故人陈公辅萧然有尘外趣; ③写景中提及的松菊以及注释中提及的陶渊明也暗示了人物的追求和身份。(3分)

  (3)意境特点:清静。泉水清澈,月光清凉,其清在色在感;水流琅琅,琴质如玉,其清在声在乐;青松黄菊,炉香花香无一不使人感到清新、淡雅,使人陶醉于纯朴的自然中,超脱出纷乱繁杂的世界。

诗歌鉴赏2

  十五的`月亮

  在海陆交界的天空

  于淡淡云雾之中

  宛若随风飘荡

  虽说它

  已然

  惑净智圆

  自心如此明亮

  却也因

  这些云雾的阻挡

  身旁时有迷障

  这一个中秋之夜

  我独坐于河滨

  举目将它仰望

  期盼它能为我领航

  可它时隐时现

  未解我心之彷徨

诗歌鉴赏3

  不做人间异乡客,

  最爱多情写意词。

  忘不了——瑰丽无比的唐王朝,

  记得最多的盛世卷,

  非唐诗莫属,

  繁花似锦里,

  最艳丽莫过于牡丹,

  独占鳌头,香溢四方。

  我素喜唐诗,

  故,我也有长安情结——

  长安,长安,天下居中,长治久安,

  吾心所往。

  我非文人亦非骚客——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居庙堂之外,忧其君。

  今夜月色融融,杨柳依依,

  古道依稀,不复林立,

  我虽过客,遗梦大唐。

  若是梦回,

  登幽州台,必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会滕王阁宴,定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叹问王子安: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

  谁人千金求一语,原是——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将进酒,莫道行路难,

  舞一曲霓裳羽衣,

  唱一句清平调。

  高公公,给爷脱靴。(李白)

  临渊羡鱼,叹只叹

  君不知——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王维)

  谁从玉门关外来?

  常听,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难忘,

  葡萄美酒夜光杯;

  使至塞上,

  才知,西出阳关无故人;

  才别,才忆,才明——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凭谁问,

  商女不知亡国恨;

  忧其国,怎奈何,

  十里秦淮岸,

  隔江犹唱后庭花。

  烽火连三月,

  恨别鸟惊心。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滟滟随波千万里,

  我寄愁心与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最贵是,

  一封家书抵万金;

  最软的是,

  游子身上密密衣。

  春秋交叠过,

  谁在茅屋青灯下——

  泼墨三千,

  绘江河万里;

  奋笔疾书,

  书青史长卷。

  惊蛰过后百花开,

  一朝看尽长安花。

  暗香幽幽,引我入梦——

  我梦里的.长安啊,

  长街不见,

  人海寥落,

  斑驳的城墙,还剩月光一段,

  月光长,长,长至故里,

  琴声哭,哭,哭满满襟。

  桑梓青青,年复年,

  春风又绿江南岸,

  独在异乡为异客,

  只盼,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诗歌鉴赏4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贺铸词作鉴赏

  此为抒怀词。词人以轻灵、蕴藉的笔致,通过对夏日景物和身边琐事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百无聊赖、孤寂苦闷的心绪。词中多次化用前人诗句,合数家于一炉,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下片由写景转向写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本来,这都是士大夫消夏乐闲的韵事,正好上片的背景里展开。然而,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内,和上片大异其趣: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作者以昏然一睡为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

  作者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供人驱使,这当然会使他有着满腹的牢骚和不平。实际上,上片表面上的闲适恬淡背后,正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的情怀和无所事事的痛苦。特别是结尾处那只立移时的白鹭,含情脉脉,不愿离去,似乎有意要和形只影单的词人作伴,已经暗含着词人知音难求的感慨。下片身边琐事的动辄生愁,特别是第三句日长与睡相宜之间那个刺目的偏字,结拍那无可奈何的自字,都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愤懑和不平。所志未遂,华年虚度,寂寂夏日,百无聊赖,身边连一个相濡以沫的朋友都没有,他自然无法保持心理平衡了。

诗歌鉴赏5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解】:

  1、之:往;到……去。

  2、关城:函谷关。

  3、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

  4、蹉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韵译】: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思。

  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

  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

诗歌鉴赏6

  原文: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翻译:

  我住在北方的海边而你住在南方的海边,欲要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到那里。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一杯杯共饮美酒,如今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夜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再三折肱后便成了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上深林里的青藤。

  赏析:

  诗的首联写“我住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又各缀一“海”字,相隔之辽远,海天茫茫可见一斑,再加上“鸿雁传书谢不能”,就连大雁也飞不到要寄信的地方,更加突出了距离之远,进而表现出热切的思念之情。

  颔联是千古名句,并且在当时就很有名。这一联在遣词上并无奇词,字字常见,词词寻常,造句后却给人以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这是其最成功的地方。回想起方面“桃李春风”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诗人仅简单的用“一杯酒”便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虽然只是“一杯酒”,但相聚时的良辰美景足以生动地表现出来。接下来,诗人用“江湖”、“夜雨”、“十年灯”这七个字,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作了动人的抒写,可以想象一下,两个朋友各自飘泊大江南北,每逢夜雨独对孤灯的时候都会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而颔联中对句的.“哀情”与出句的“乐景”相对照,更加深了思想感情的表达效果。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这两句,也是相互对照的。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顾及个人的安乐窝。当然,这里所说的治病并不是真的治病,而是治理政事,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这是对他境遇的一种隐晦的描写。

  到了尾联,诗人想到“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其读书声是否还像从前那样响亮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了。

  这首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诗歌鉴赏7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教学难点:

  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仅唐代就留存诗歌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名篇佳作历久不衰。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知诗圣之关心民生,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先生之弃官遁世,怡情田园。但如何体其形,味其神,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

  (1)什么是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人物形象,李煜《虞美人》。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区分下列诗句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还是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客观人物形象

  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客观人物形象

  3、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抒情主人公形象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抒情主人公形象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客观人物形象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杜甫抒情主人公形象

  三、高考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请同学们结合下列诗句概括出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并加以归纳整理。

  1、如杜甫《春望》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2、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3、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4、如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罢了,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5、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表现了他们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孤傲高洁、坚持操守、蔑视权贵的形象

  6、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7、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说明诗人安贫乐道,对田园的喜爱;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8、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9、杜甫的《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10、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知识积累·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例题解析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5分)同学答案:

  (1)前两句描写了月亮照亮庭院,雅雀栖在枝头,露水无声却沾湿了桂花,营造出冷清、萧瑟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以及对故乡家人的思念。

  (2)前两句通过描写夜晚乌鸦独立枝头,桂花被冷露打湿的凄清之景,描绘出诗人深情凝望月亮、专注的形象。

  (3)通过描写白色的月光洒在庭院地面,树上停栖寒鸦,及夜晚露水湿透桂花,营造一种凄清寒冷的氛围,写出了一个独自站在庭院赏景的诗人形象。

  (4)前两句描写了庭院中白色的场地,树上栖息着寒鸦,寒冷的露水无声地沾湿了桂花,写出了诗人独立院中、孤独赏月观景的游子形象。

  参考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幽静凄清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依、望月思归的游子形象。

  引出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弄清诗歌形象三要点

  (1)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

  形象概括:特征+身份

  (2)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手法?

  (结合小说里面塑造为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描写方法:直接描写、侧面衬等。

  (3)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五、真题演练

  1、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填空: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出李凝的身份。从环境上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邻居不多),少人来(“草径”“荒园”),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了他对李凝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因此可以说,李凝是—位隐者。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什么形象

  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

  形象的特征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步骤三)形象意义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20xx湖北卷)(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jī)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步骤一)诗中刻画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什么形象(步骤二)通过刻画细节描写了主人公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债台高筑,只好卖剑偿还,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抵不住透骨寒风。客居边镇听号角报晓,深居简出,向往宁静生活等形象特点。形象的特征

  (步骤三)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其清廉品德的敬佩与赞美。形象意义

  六、课堂小结

  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以意逆志,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板书: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形象所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作业:

  1、归纳整理诗歌人物形象类型;

  2、核按钮P68板块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4题。

诗歌鉴赏8

  我不是风,却飞进了你的丛林

  我不是雨,却滋润了你干涸的心田

  心里那一弯月,静静的绽放柔情

  有没有一种永恒,可以静静的依偎

  有没有一种想念,永远缓缓流淌

  ---

  在月光下徘徊,诉说无言的欢喜

  在蓝天里游戈,期望着不期而遇

  那朵盛开的白云,停止孤单的脚步

  你的目光,是一条清澈的小溪

  你的微笑,是一汪甘冽的清泉水

  我只是放纵,在你的世界策马扬鞭

  ---

  你是我的想像,在梦里在无际的遥远里

  你是我的经卷,在佛前永远的默读

  那一世的徬徨,你潜入我的月色里

  匆匆的身影,可否留下品一杯月色无华

  你的世界,可否允许我荡一叶孤舟

  在满天的星光里,为你播种一天的`诗行

  ---

  今夜许我一个梦,那里鲜花开满遍地

  今夜乘一匹快马,与你在世界浪漫牵手

  黑夜里的精灵,那是你我爱的火花飞溅

  你正在急急的赶赴,而我就是你的地址

  请不要哭泣,我正在你途经的渡口守侯

  梦里有微笑,那是我的心正在月下绽放

  ---

诗歌鉴赏9

  一

  站在秋天

  树木的窗口

  看着一棵棵的绿树斑白

  看着一片片的黄叶婆娑

  看着一枝枝的条儿懊丧

  二

  伫立秋天

  人生的窗口

  瞧着一绺绺的.秀发花白

  瞧着一处处的皱纹横竖

  瞧着一双双的眼睛渐陷

  三

  看着,看着

  人生

  潸然泪下

  瞧着,瞧着

  秋树

  黯然神伤

  四

  别哭泣哟

  别哭泣

  子粒

  在山野奔驰

  别神伤哟

  别神伤

  花朵

  这大地微笑

诗歌鉴赏10

  1、重课本

  以课本复习为切入点,以课要的诗歌中典型手法为例子,重视课本后边的练习题。如第三册P35。

  ①“映阶碧草自春色,融叶黄鹂空好音。”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例,说说这联哪两个字眼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有一年高考就考了这个“闹”字)。②过去的评家说《登高》为“杜集七言诗第一”,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回答下边的问题,体会上述评论的含义。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说说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这些试题设置跟高考难度相当。

  高考试题的表现手法,题型是不会脱离课文。因此,我们补习班郑长俊老师将课文上的诗设计成题,让学生练,以练代复习,老师点拨。

  根据课文归纳表现手法。如:

  (1)、借景抒情:孤帆远影碧空尽

  (情景交融)唯见长江天际流

  杨柳岸晓风残月

  (2)、直抒胸臆: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直抒胸臆、衬托)

  关于虚实结合的手法,结合课文可以归纳。柳永《雨铃霖》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情;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了。

  《扬州慢》虚实相济,写出昔盛今衰的感慨。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眼前(实),往事知多少(回忆、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时空交错,虚实结合,画面对比鲜明。课文中其他手法还很多。

  2、重积累

  鉴赏能力的提高,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浸润。选好诗、选好题型练,练习就要熟记于心,把同类归纳起来,然后演绎开去,提升能力。“举一反三”难,“举三反一”看行不行?我们每周坚持练一首诗。

  诗词鉴赏方法指导

  1、品语言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浓缩化的语言。往往具有暗示性、跳跃性、多义性,稳喻性等特点。句式有倒装、省略。对诗歌的语句的理解,相当于文言文翻译,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文言文翻译,一定要吃透整诗歌意境的前提下完成,切不可望文生义。所以先是读懂语言翻译要准确,然后再品语言。然而,补习班的学生古文很差,“邹忌修八尺有余”,他会翻译成,“邹忌修这个人身高八尺多。”“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他翻译成,“多余的仆碑,又悲叹古书不存有。”这些学生要叫他读懂古诗可能就更难了。

  品诗歌语言还要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去把握。

  2、明意象

  对意象要归类议

  明月、流水、斜阳;梅、兰、竹、菊、杜鹃、大雁、登高、凭栏等。弄清意象义……

  3、悟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组合在一起的诗歌整体情境。赏析意境,把握意与象、情与景的`关系。注意意象色彩。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气;冷色代表冷漠低沉、消极颓废、孤寂凄凉。我们应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握意境。入诗入画入情,理解诗情画意。所以读诗要读出画面色彩、感情色彩。我给学生开玩笑说,读诗就要读出诗的“色”、“情”。也就是说: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构成了什么画面,用了什么手法。

  4、辨手法

  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这些要给学生梳理。

  5、重规范

  (1)规范答题

  如分析技巧型的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怎一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一样的感情。

  如王晶老师分析诗情感变化的模式:这首诗抒发了,转而表达。

  (2)注意答题的层次

  观点+分析+评价

  (3)注意语言的规范

  简洁、生动、说内行话、要运用术语。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做法。文章中有不妥之处,望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诗歌鉴赏11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一杯一杯复一杯这句诗通俗浅近,但意趣丰富。请简要赏析其写法和所蕴含的意趣。

  答:这一句虽然通俗直白,但意味丰厚,通过反复的修辞主法和白描的手法,表现了对酌的情形:一是一杯接一杯地喝,可见性格爽快干脆;二是一杯一杯不停地喝,可见喝得很多,酒量很大;三是你一杯我一杯地喝,可见两人对酌兴致很高,关系融洽投机。四是可以想见两人推杯换盏,有说有笑,气氛很热烈。这样写,给人以想像的空间,很有生活实感。

  2、第二句中一杯反复运用,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分)

  答案:一杯一杯复一杯,反复运用表明诗人饮酒数量之多,也表达了诗人饮酒时的酣畅淋漓之感。(2分,只写饮酒数量之多,给一分)

  3、诗歌的最后两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答案:直言率真的诗人(2分,只写到豪放给一分)

  意思:在山花丛中,你我对酌,

  我们喝了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喝醉想要睡去,你可暂且离开,

  如果有意明天再抱琴再来。

  赏析:

  《山中与幽人对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诗表现了诗人李白和幽居朋友随心所欲、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一个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

  幽人是指隐居的高人。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诗的一开头就点明了诗人李白与朋友喝酒的地点山中。对李白来说,山中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所在。盛开的山花更加增添了两人喝酒的气氛。此情此境,称心如意,就一杯一杯复一杯开怀畅饮。一杯一杯复一杯,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写饮酒之多,而且写快乐的程度。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由于贪杯,诗人李白的朋友喝得大醉,就告诉李白我已经喝醉,想要睡了,你回去吧!明天你若还觉得有意的话,就请顺便抱只琴来!我醉欲眠卿且去的典故出自晋代伟大诗人陶渊明。《宋书》记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醉了就和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我醉欲眠卿且去,几乎用陶潜的原话,表现出一种天真超脱的风度。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特的所在。盛唐时期,绝句已经格律化。而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却不迁就声音格律,语言上又有飞扬的气魄,有古代歌行的风格。

诗歌鉴赏12

  怀抱落地的陨石

  扑进黑色的夜

  在打开两扇玻璃球的

  窗户里

  光芒和沉寂

  进入内心

  大地把自己拍卖给了太阳

  我把自己交给了孤独

  用金钻在你的袈裟上打孔

  透过的光

  抚摸我的遍体鳞伤

  把碎了的语言加上密码整合

  提一个箱子

  如核按钮掌握在总统手中

  核武器可以消灭肉体

  你呀,可以拯救我的灵魂

  敲击你嘴里的`化石

  我不是盗墓者

  棺材里织就的云锦

  在我的头上闪光

诗歌鉴赏13

  《把酒问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月抒怀诗。此诗写诗人端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原文】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鉴赏】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到: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歌鉴赏14

  一位孤独的老人

  慢慢地从小屋里走了出来

  一跟拐杖把他的`全部重量都支撑起来

  岁月流金只剩下皱纹

  曾经是朝阳

  灿烂过后又是平凡的寂静

  现在已经一天生命的尽头

  让我再留恋最后的风景吧

  老人抬起头看到夕阳

  夕阳低着头见到老人

  “你老了”

  他们同时发出了感慨

  老人历经沧桑的眼神突然有了精神

  面对夕阳轻轻一笑

  并不在意他和时间对自己的讽刺

  老人把腰板挺了一下

  夕阳沉默了,脸更红了

  看到老人的坚强

  自己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我的尽头就是现在而老人不是

  夕阳就要沉下山坡

  把自己最后光亮照到老人身上

  老人同时举起手与夕阳道别

  老人与夕阳,明天会见面吗

诗歌鉴赏1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2、掌握诗歌鉴赏必要的知识、方法及技巧。

  3、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

  重难点: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即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简要分析学情,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劣、得失;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规律和趋向,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一、高考命题趋势。

  1、考查范围大都是唐诗宋词。

  2、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鉴赏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奖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或作者的观点。

  二、考点说明

  1、鉴赏诗歌形象要注意了解窗同的审美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略)

  2、鉴赏语言即语言特色

  特点:(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部落俗套。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绚丽。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道破。

  (4)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

  (5)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3、鉴赏表达技巧

  概念:表达技巧指的是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

  (1)表现手法主要看看诗歌想象是否丰富,联想是否恰当,特别要看有没有运用烘托、反衬、象征等手法。

  ①因事即理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苏轼《题西林壁》“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②情景交融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竟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③托物言志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如虞世南《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④借助修辞看它们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创造了什么意境。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如秦观的《鹊桥仙》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方面歌颂了理想的爱情的圣洁与永恒,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⑤对比衬托为了突出某些人物后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落花”、“月出”、“鸟鸣”这样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

  (2)抒情方式

  ①借景或借物抒情。②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③直接抒情。

  总之,欣赏诗歌,要注意诗歌作者的炼字、炼句,物象描写的动与静,声与寂,情与理等方面的相互映衬、烘托语序倒置的'修辞色彩等。

  三、鉴赏诗歌的方法

  可概括为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明确高考要求,了解诗词鉴赏的角度。

  1、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2、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思考:一句表面上是讲鱼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谢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感情?(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4)调动知识的积累如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3、弄清是怎样写的

  (1)典型细节的理解

  (2)注意全诗的结构如06年的高考题。

  (3)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4)注意表达的角度作者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的感悟、情感,往往从多个角度表达,以渲染环境气氛,加深读者的印象。

  (5)注意环境的渲染

  (6)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

  4、表达

  (1)表达过程要完整诗歌赏析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叙”即概括的引述原句;“析”作过程的简析;“评”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典型例题详解

  虞美人李煜(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把握内容(写什么内容):写作者面对美景怀念往昔帝王生活。

  ●把握感情(抒什么情):“抒发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

  ●把握技巧(用什么手法):用了设问、比喻手法。

  ★请分析词中“春花秋月”“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改”的含义。

  答案: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物,但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无心欣赏,讨厌它的无尽无休。

  ☆往事:指昔日尊贵的帝王生活。

  故国:指已灭亡的南唐。

  ☆雕栏玉砌:指代旧日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美丽的东西。

  ☆朱颜改:语意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人称道?

  答: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有又力度。

  五、课堂教与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fu)州,寄居羌村。肃宗继位灵武,杜甫想为平叛效力,离家北上赶往灵武。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又送回沦陷后的长安。诗人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诗作。

  (1)诗中有两个字即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写在下面。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湿寒

  (2)诗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流出,两地想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

【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诗歌的鉴赏02-18

《诗歌鉴赏》08-16

诗歌鉴赏06-24

语文 -诗歌鉴赏08-16

诗歌鉴赏范文02-24

诗歌鉴赏作文07-27

《塞下曲》诗歌鉴赏05-08

【集合】诗歌鉴赏07-11

古代诗歌鉴赏08-16

经典诗歌鉴赏——梦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