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1
新农村文化建设以来,各地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热潮不断。每次送书下乡都在当地引起轰动,呈现人头攒动、争相看书的壮观景象。足见农民对精神文化之渴望,文化下乡的必要性,然而,哪怕把“三下乡”变为“常下乡”也替代不了农民终身受益于文化。毋庸置疑,送书下乡确实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但应看到,形式上送书,送科技下乡对农民停留在一种“喂食”式的形式上,你送什么,农民被动接收什么,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不大,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图书资料中农科技术书籍过时,资料陈旧,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的现象普遍存在,时间长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会削弱。尤其是对那些走出过家门,见过世面的农民来说,送到乡下的书籍如不对路,就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农村年轻人,多数都有出门打工的于多元化了。
仅仅形式上的“送书下乡”己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农民们迫切希望,能够贵在把“送”变为“种”,在农村逐步建立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然而农村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说明农村并不是文化的荒漠,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源泉,农民不是没有文化的人群,他们中间尚有卧虎藏龙,分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大量的民间工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布于农村,大量的生产能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知识养分直接来自农村,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培养和激励农民知识分子,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农民不仅是农村文化的受惠者,更应该是农村文化的建设者。培育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把送书下乡变成播种精神文化的长远方针来抓,是刻不容缓的。
学在农家长智慧,时代催生有文化的农民农村文化让农民唱主角,农民自办文化日益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的重要形式。在遵义市的广大农村,农民自发创建“四在农家”活动,“四在农家”即“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它是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的一种自发、自觉的社会行为,是遵义农村的农民群众创造文明,享受文明的一种实践。
“四在农家”活动的开展,可逐步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项活动也可促进改造乡村公路,改善居住环境卫生,建立文化娱乐场所。在各村自建图书馆(室)将改善基层农民看书难、读报难、看电影难、欣赏文艺演出难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其中,市级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镇村,建立农村自己的图书馆(室)是发展农村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即使是边远山乡的农民也有书可看,有报可读,这是遵义农村“四在农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还需要我们市、县级图书馆有长远的规划,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以满足农民朋友,尤其是农村孩子对知识、对阅读的要求。
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现状导致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是乡镇图书馆(室)尚未列入乡镇政府对乡镇公益事业的发展范围。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制只到县,而没有到乡镇,乡镇图书馆是资助或民办事业,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二是缺乏办馆经费,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文化站由县的文化主管部门划归乡镇政府管理,而随着乡镇企业转制,文化站因经营部门剥离而失去经济支柱,从而导致乡镇图书馆(室)经费得不到保证,难以购置新书吸引读者;三是图书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服务工作不到位;四是藏书质量不高,藏书多为东拼西凑,或发动单位、个人捐献,或凭个人爱好随意采购,没有建立农村文化建设中图书馆(室)建设的采购机制,不能满足农民读者的需要;五是文化主管部门扶持力度不够。在抓乡镇、村图书馆(室)建设上,面上工作做得多,深层次、实质性工作做得少,特别是在乡镇图书馆(室)的巩固与发展问题上未下功夫。例如:遵义市海龙镇的某村,在市图书馆的扶持下建起了村图书室,但却没有巩固,更没有发展,一段时间后,当市图书馆下去检查村图书室时,却发现所辖镇企业竟把图书拿去作烟花、爆竹的包装纸了……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图书馆(室)的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农村图书馆(室)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怎样发挥乡镇、村图书馆(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政府主导,做好规划,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力度。制定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方案,将方案落实到县、乡镇各级政府,要把图书馆(室)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要对图书馆(室)建设有明确目标,任务及措施,要求领导亲自抓,当成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重要事来落实,列入干部考核.目标责任制度,形成层层抓、合力抓的氛围。通过政策法规促进乡镇图书馆(室)事业的发展。通过法律形式,使农村图书馆(室)从硬件设施,经费投入到人才队伍,“软件”服务等方面有法律保证。广开图书馆(室)经费资金渠道。可以采取上级拨一点、社会助一点、企业捐一点的办法酬集资金,购置图书资料。培育人才。要培养一支复合型的图书专业管理队伍,分期分批组织到发达地区先进的图书馆学习,地(市)、县级图书馆应义不容辞担任起培养乡镇、村图书馆(室)专业人员的任务。培养他们具备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培养他们具备信息开发、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信息服务的能力,成为知识的“导航员”。充分发挥各地(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其馆藏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对乡镇图书馆(室)进行有层次、分阶段的建设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主要可以通过建立业务辅导站和图书流通点帮助提高农村图书馆(室)服务水平。建立业务辅导站。有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实力雄厚,对乡镇图书馆(室)的建设投入大、起点高、设施全、藏书丰富、自身发展后劲足。对这样的农村图书馆(室)公共图书馆应经常在业务上给予指导,对其藏书结构、图书加工整理、读者活动、图书借阅、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等方面开展辅导活动,使其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服务工作。同时利用这个乡镇图书馆(室)的优势,开展业务协作协调,把服务工作延伸辐射到周围乡镇的农民读者中去。建立图书流通点。这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文献流通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它比较适合于农村经济实力不是很强,财政投入有限,藏书数量不足的图书馆(室)建立图书馆流通点的合作关系,由乡镇出场地,设备及管理人员,由公共图书馆配备相应的文献资料,提供业务辅导等项服务,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两种调配图书资料的形式,保证农村图书馆有充足的文献资料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文献服务。图书流通点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文献数量可多可少,文献的载体形式可以互相补充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建立特色图书文献流动点,使其服务更具针对性,更能发挥文献资料的作用。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2
文化基础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地方文化增长的重要载体,是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因此,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日,课题组对保定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专项调查,并从不同渠道搜集了相关数据资料,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了解保定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透析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具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及建议。
一、保定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的惠民工程之一,并明确提出:到20xx年达到“3311”标准。即市主城区三馆(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各县(市、区)两馆一院(文化馆、图书馆、数字影院)、各乡(镇)街道一站(文化站)、各行政村(社区)一室(文化室)。同时,提出集中建设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文化基础设施。目前,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站室)数字影院、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初见成效。
(一)农村基层“四馆一站一室”建设
“四馆一站一室”(图书馆、博物馆、纪念展馆、文化馆站、文化活动室)建设,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在文化强市的大背景下,保定市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现已建成22个县级图书馆,22个县级文化馆,26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672个村文化活动室。同时,在市图书馆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础上向农村延伸,已在10个县设立了共享中心和58个基层中心。目前,保定各县市基层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已达10个,包括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安国市中药文化博物馆、涿州市文化遗产陈列馆、河北曲阳博物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保定市博物馆、安国市关汉卿纪念馆等,展厅面积达12765平方米。农村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大大改善和提高。①
(二)农家书屋建设
农家书屋是保定市实施的20件惠民实事之一。目前,已建成农家书屋3826个,在建的农家书屋有1598个,每个书屋图书不少于20xx册,报刊不少于15种,并建有专门的图书室和阅览室,方便群众阅览,并要求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各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23个市、县新华书店已将1800种,347.38万册图书,100种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送到农家书屋。到目前为止,“保定市6227个行政村中87%均建有农家书屋。到20xx年,农家书屋将在该市全面覆盖,有效解决农民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问题”②。并积极开展图书管理员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群众需求。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读书用书活动,扩大农民阅读范围,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加油站”和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三)广播电视村村通及数字影院工程建设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解决贫困山区广大人民群众收听广播和看电视信号不好的惠民之举,在加快农村新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推进“三网融合”。自20xx年以来,保定市重点完成了7个山区县16部广播电视信号发射机的安装,完成了偏远山区660个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解决了21747户偏远山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信号难的问题。并且,已有22个县(市)已陆续完成数字影院建设任务。其中,超过半数的县级数字影院已正式营业,满足了当地群众对数字电影的需求。这些文化基础设施的建成,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村居民精神生活质量。③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问卷调查中,70%的被调查者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综合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不够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改建、扩建、新建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存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现象。比如,在农村书屋的建设中,只求百分之多少的村庄建有农家书屋,而很少顾及农家书屋的环境、配套设施、图书资料品种、利用率以及管理人员的配备等问题。其实,可以规划建设一些临近几个村庄共同拥有的',软件、硬件条件相对较好、功能齐全、质量较高,品种齐全、藏书量较大、馆员素质较高的中小型图书馆(室)。既能满足群众就近阅读,又能为他们创造一个集休闲、娱乐和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于一体的良好环境,实现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防止资源配置的重复浪费。
(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之间文化设施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的城乡分割体制依然泾渭分明,农村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仍然比较薄弱。省、市、县政府机关所在地文化设施硬件、软件比较完备,而县级以下乡镇和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尤其乡镇和行政村文化设施短缺严重,远远滞后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二是不同区域之间文化设施发展不平衡。由于地理位置、文化积淀、经济基础、交通情况等地缘关系限制,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文化设施发展落差较大。
(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设施及后续资金跟不上
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农民人均文化事业费仅为1.48元,保定市作为一个经济不发达的人口大市,人均文化事业经费较低,专门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一些规划新建和扩建的文化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不足,且大多是一次性投入,后续配套设施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硬件建起来了,配套设施和软件跟不上,致使一些图书馆、农村书屋无购书经费,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无活动经费,许多文化机构运转困难、形同虚设。
(四)现有文化基础设施的监管力度及综合利用率较低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评估及监管体系不健全,从上到下缺乏垂直管理和长效机制。相关部门宣传引导不够,服务不到位,组织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较少,不能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不仅农村部分地区文化基础设施的保有量、建设规模、种类、分布密度及覆盖率都不尽如人意。而且一些乡镇、行政村文化基础设施依然存在盲区。已经建成的文化站、农村书屋、文化大院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备,软件跟不上,有“站”无人、有“屋”无书,有“院”无活动,有活动无设备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文化设施的利用率。④
(五)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管理人才短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管理部门,包括民办文化机构人员管理隶属关系不明确,专业人员缺乏,编制缺少,经济待遇偏低,招聘人员准入机制不够完善,继续教育跟不上,农村文化管理机构中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学历低、兼职人员多的现象依然存在,乡镇、行政村文化管理工作人员更替流失严重,队伍不够稳固。
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及路径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统一规划,促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平稳发展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各级文化建设部门,要遵循城乡一体化原则,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资源共享、效益第一的原则等。以人为本、需求为先、个别扶持、均衡发展的策略,调整资源配置。做到以城带乡,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室)、综合文化站的新建、改建、扩建和农村危旧文化设施的改造,努力改善和提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备度和覆盖率,缩小城乡差距,保证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平稳发展。
(二)完善投资政策及配套措施,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
建立健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采取以政府投资为主,以社会力量为辅的投资原则,一方面积极向国家申请立项,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招商引资、吸纳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投入文化设施建设,形成政府主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共建的多元化投资模式。
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划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投入或补贴,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据各地文化设施建设规划项目的需求,将专项基金纳入省、市、县、乡各级财政年度支出预算,并根据经济增长情况按比例逐年增加,做到专款专用。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扶持政策,“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社会捐赠、公益赞助等提供优惠和便利”⑤,扶持农村文化设施项目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乡镇和村级文化设施后续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其功能和效益
县、乡、村文化馆(站)是基层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为乡镇、村级综合文化站、农村书屋、体育设施等建设提供保障。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软件及配套设施的后续资源建设,比如文化馆站的文件柜、桌椅、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建设,光盘、投影仪等多媒体建设;农村书屋的图书、期刊、报纸、以及数据库、镜像站点的购买引进等资料建设,不断提高现有文化基础设施的科技含量和综合化效益。要为用而建,不要为有而建。要提倡设施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不仅要数目达标,还要质量达标。力求实现各类文化基础设施的多功能、综合化兼容性并举,发挥社会资源的最大效用,切实解决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问题。
(四)规范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利用率
要建章立制,规范建设和管理,定期召开协调会和工作例会,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使用的管理。一要从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用地、设施、功能、效益等方面抓起,实行文化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填补农村欠发达地区农民急需文化设施的空缺。在积极扩建文化设施的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的保护、维修、更新改造和有效利用。对破损、陈旧、闲置的文化设施,申请或自筹建设资金,进行维修和更新。二是加强规范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要建立文化设施建设评估、监管和保障体系,通过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好文化设施的评估和监管。提高乡镇、行政村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使用价值,防止社会资本的浪费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损坏和闲置。三是提高基层文化管理工作者组织利用各类文化设施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能力,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作用,提高农村文化设施的开放度和公益化,防止文化设施功能的减退,最大限度提高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
(五)注重基层文化人才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一是建立健全工作岗位准入和在职考评机制,在基层群艺馆、图书馆(农村书屋)、博物馆、文化馆站(活动中心)、农村放映队等文化工作从业人员中,实行资格准入机制,合理确定管理人员编制,规范文化管理队伍。二是强化文化管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整体素质。政府部门要为农村文化管理工作者划拨培训经费,加大文化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和深造机会,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一批善经营、懂管理、有开拓创新意识的文化管理人才。三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切实关心和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稳定农村文化管理队伍。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3
前言
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河南省和洛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精神,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事业,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初步建成了一个覆盖区、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层图书室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通过对吉利区部分乡、村图书室的调研,了解了吉利区基层图书室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为洛阳地区基层图书室事业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意见。
一、吉利区基层图书室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成就
城市化进程要求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人口结构的变迁要求图书室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基层图书室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和休闲放松的场所。
1、三级图书馆(室)网络已具规模,保证了基层图书室服务覆盖广泛并深入农村。从吉利区来看,现在已经建成了包括区、乡、农村在内的三级图书馆网络。吉利区是一区一乡,吉利区现有区图书馆1个,有乡级图书室1个,29个村级图书室,实现了全覆盖。
2、各级政府对基层图书室的投入,为基层图书室的服务提供了保障。近几年,国家、省、市、区投入大量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图书室建设,特别是农家书屋的建设政策,基层图书室在国家农家书屋建设政策下得到了扶持,购买了图书、音像、书架、书柜、阅览桌椅等,大大改善了基层图书室的基础设施。
3、上级图书馆对基层图书室的指导和帮助,支援了基层图书室的基础建设并改善了他们的服务,基层图书室的一部分文献资源来源于上级图书馆的分送。在吉利区区图书馆都要为每个馆外服务点定期送书300册。这些举措有利于基层图书室利用上级图书馆资源,为本地读者开展更好的服务。
4、图书室为外来建设者提供针对,彰显图书室服务的人文关怀在城市化进程中,吉利的外来人口数量迅速扩大,吉利人口不足7万,外来建设者将近一半,为外来建设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不仅能满足外来人员的精神食粮需求,也能维护社会安定和谐、预防犯罪。
二、读者调查统计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现场走访,掌握了基层图书室的基本情况、藏书情况、运作情况、管理者对图书室认知情况、还获得了读者对图书室的认知情况、利用情况、读者建议等方面的数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馆舍、藏书、管理人员、开放时间、规章制度等基本都符合标准。
为了能够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对图书室的利用情况,我们还针对读者设计了一套问卷。我们向当地读者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5份。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可知,来阅读的读者以50岁以上的.退休、无业居民(41.2%)为主,文化程度多为大专(47%)。大多数人们(47%)认为图书室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可以丰富业余生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普遍认为图书室有图书外借和书刊阅览(65.9%)服务,对于图书室的开放时间,绝大部分读者(96.5%)感到满意,少数人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图书室晚上不开放,因而致使一些上班族无法使用。习惯利用图书室的方式主要为阅览和借阅(60%),人们利用的图书资料内容涉及生活类(35.3%)、法律法规(17.6%)、教育类、科技类、农业类比例相同,均为11.8%,其它的还包括有历史类、文艺类、时事类等。读者当前最需要的图书室资料依次为以下几方面文学作品(41.2%)、法律、法规(14.1%)、医疗、保健(17.6%)。26%的人认为改善图书室服务最需要的是增加图书室数量或流动借阅点,51.8%的人认为要增加图书数量。由此可见,当前基层图书室的馆藏建设、场地建设是图书室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三、基层图书室调查分析
(一)图书室基本情况调查
所调查的图书室地理位置均位于村中心,方便读者使用,但是面积总体上偏小,图书室的面积约在40至100平方米之间。所有图书室仅向本村的居民服务。农村图书室由于管理员多为村官大学生并多兼职村内其它工作,开放时间自定。多数图书室每周开放时间为40小时以上,主要提供阅览和外借服务。
(二)图书室藏书量情况调查
基层图书室的总藏书为20xx-6000册左右,人均藏书量约为1本。类型主要为书刊,内容涉及生活百科、农业生产、文学作品、学术著作等,其中生活百科和文学作品的借阅率最高,因为乡镇农民都已经向居民转变,所以农业生产方面书刊被借阅的频率不高。图书室提供的信息内容包括政治政策、法律法规、生活百科知识、文学作品、农业生产信息等各个方面,信息丰富全面。图书室的藏书来源包括自身采购、上级图书馆捐助、社会捐助三方面,部分图书室在建成后基本上就没有更新。
(三)图书室运作情况调查
基层图书室工作人员普遍缺少,都为1人,有的还是兼职,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室的开放时间。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程度不高,不利于图书室日常运作和管理。图书室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主要以新书通报为主,能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的很少。
四、通过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级领导对基层图书室认识的作用不到位。领导认识不到位,就直接导致图书室的运转经费的缺失甚至没有,从而使图书室的藏量和内部设施得不到改善。
(二)基层图书室在管理方面暂时缺乏统一的标准,管理不够规范。基层图书室管理者,大都是农民,有村委提供低廉的工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由自己的主管意识决定,不按辖区内图书馆制定的标准、规章走。
(三)图书室藏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并且服务单一、利用率低。部分图书室的被动服务,只提供图书借阅,不搞读书活动。
(四)宣传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基层图书室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各级领导对基层图书室的认识,只有认识到基层图书室的重要性,基层图书室的经费问题才能够落实。
(二)结合本地区规划,因地制宜地安排本地区图书室布局。
(三)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实现区内图书室资源共享。开展辖区内图书室资源共享,才能做到互通有无,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同时,各基层馆室还可以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通过签订图书互换协议,来改善藏书状况,有效弥补各自的不足,同时也能使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图书室管理员素质。培养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基层图书管理员。当今,图书室不光要看藏书量,更要看图书室管理员的服务质量。新农村建设下的基层图书室管理员除了要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思想外,还要具备现代化的服务技能,及时准确地给当地农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解惑答疑等等,担负起“文化传播”使者的责任。因此,图书室应当经常组织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改善和提高现有管理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
(五)加大图书室宣传力度。区域内群众文化需求不一,部分农民文化程度较低,读书积极性不高,所以应当加大宣传力度:
(1)由上级图书馆馆牵头,成立读书活动小组,定期下到各个村镇进行“读书宣传”活动;
(2)设立咨询点,把印有区内各图书室位置、开放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的宣传资料送发给当地群众,或者置于图书室内由读者自行取阅,并当场为居民办理借书证件等;
(3)与上级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区内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其建立馆外流通服务点的合作关系,由乡镇图书馆出场地、设备和管理人员,由公共图书馆配备文献资料,提供业务辅导等项服务,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两种调配图书资料的形式,保证乡、村图书室有充足的文献资料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文献服务。
结束语
在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的带动下,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农村图书室建设正迎来一个新的机遇。因此,我们要把握这个机遇,使农村图书室成为新农村文化的重要阵地,实实在在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4
一、首先要认识到县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县图书馆可以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为农民提供适时生产情报
县图书馆作为专门从事文献、信息收集、存储、传递和开发的服务机构,这种职能要求它必须在吸取知识、采集知识、整合知识的同时向广大读者传播知识。为此,各馆可利用自己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自办刊物的形式,将整合的最新的生产、生活、文化、科技信息传递给农民,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广受群众欢迎。
2、县图书馆可以发挥教育职能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的县图书馆,应该理所当然的把转变群众观念,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帮助农村开展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的同时,开展“欲富口袋、先富脑袋”的新观念教育,引导农民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因地制宜的实施文化扶贫,具体方法有:广泛开展“文化下乡”、“知识工程”和“科技扶贫”等系列活动,营造农村浓郁的学习环境和知识氛围;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讲座、文化补习班、报告会、演讲会等,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结合当地接受教育普遍偏低的具体情况,积极与教育部门联办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和学历教育班,充分发挥县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
3、县图书馆可以发挥馆藏丰富优势,为农民配送好各类图书
县图书馆应根据各地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有针对性的指导好乡、村图书室各类图书的选配工作;要利用自己丰富的馆藏,在不改变图书所有权的前提下,采取流动图书站或流动图书箱的方式,定期输送给各乡、村图书室,以充实他们的藏书;要动员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实行图书互换,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和图书利用率最大化。
4、县图书馆可以发挥专业技能优势,积极做好各项本职工作
积极参与、当好参谋、严格把关、务求实效,是县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首先,要摆正自身位置,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中去,要把这项工作当作县图书馆今后若干年里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其次,要在全县范围内做好深入细致的文化资源调查、摸底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翔实准确的依据;第三,加强对乡、村两级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使他们尽快掌握图书管理技能和信息采集知识,为今后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二、其次要多方位做好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1、首先需要政府的重视
各级政府应当把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当成同等重要的大事来抓,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在资金安排上实行县图书馆由县财政按全县人口人均两角钱的标准(发达地区已达到人均一至二元的标准)下拨购书经费,乡(镇)图书室由乡(镇)财政按全乡(镇)人口人均一角五分钱的标准下拨购书经费,村图书室由行政村按全村人口人均一角钱的标准下拨购书经费,并形成制度,以保证各级图书馆(室)每年都有一定资金用于添置新书;要选拔好各级图书室专职管理人员,其工资待遇列入财政预算,对村级专职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可实行县、乡、村共同负担的办法,以保证管理人员的稳定性;要制定好农村文化发展规划,做到循序渐进,成熟一批、实现一批、巩固一批、发展一批。
2、其次需要各界的参与
这项浩大的工程单靠政府的投入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县更是困难,因此,要广泛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单位、企业,工商业主和有条件的居民有钱出钱、有书捐书,共同促进图书馆建设的有效进行。
3、再者需要人财统管
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设立图书馆(室),因各级图书馆(室)隶属关系不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封闭、各自为政、协调困难的局面,加之不少地方文化经费不足,农村文化队伍待遇低且职责不稳定,导致了一些农村图书室难以正常开展工作。而由于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县公共图书馆对农村图书室的扶持与帮助也显得非常有限和力不从心。因此,理顺体制是关乎图书馆(室)能否正常发挥功能、上述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重要因素。
这就需要我们以县为单位,将县图书馆升格为对全县各级图书室具有行政职能的图书管理中心,负责各级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和业务培训,负责向主管部门建议调整各级管理人员。形成以县图书馆为核心,以乡(镇)图书室为枢纽,以村图书室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格局,统筹整合城乡图书馆(室)资源和服务。其次要对全县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优先对具备条件的乡、村倾斜。也要统管好全县购书专项资金,对各级图书室图书、设施实行统一采购配置,避免图书资料的重复采购造成有限资金的浪费。
4、另外需要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措施。重点是业务骨干的培养,建立起全新的激励机制,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变成一种制度,培养这些人员在工作中的献身精神和意志,鼓励他们奋发进取、刻苦钻研,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性与首创精神。其次,是力争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人才。图书馆是个专业性很强的社会文化机构,除了掌握专门的图书馆学及相关的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及信息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同时还应推动岗位技能的学习,使他们成为既是一位理论上有造诣的研究人才,又是专业操作上的行家里手。
图书馆是当地文化产业的重要部门,也是文化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图书馆不仅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更应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大可能地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5
一、明确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目的意义
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就是要通过设施、制度、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使农村群众到村上办事方便;党员群众开展活动接受教育有固定场所;学习科技文化法制有条件;开展健身娱乐活动有场地;平安创建,维护稳定,矛盾纠纷调处有人管;计划生育,人畜防疫,求医治病能就近办理;生产生活资料就近购买,且安全放心,逐步使整个农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文明和谐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在新时期,以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为重点,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是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基层组织工作和服务方式的需要;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和质量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高度,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既要适应时展步伐,又要量力而行,不搞重复建设,不集资增加群众负担,不造成新的集体债务。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要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设计,分项实施。就全县而言,要先易后难,先示范后逐步推广。首批启动有县直部门包建的8个村在8月底以前建成投入使用。
3、整合资源,功能完善。统筹上级各项投入,使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各项功能同步建设到位。
4、健全机制,有效运转。要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证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有效运转。
(二)建设内容和功能设置。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要有总面积2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办公用房,有一个200平方米以上的农民体育健身场地,在人口密集区建一个群众日用品和一个生资连锁店。共设置村级“两委”办公及广播室、党员群众活动及会议室(含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计划生育宣教服务室、图书阅览体育器材室及健身场地、治保调解及警务室、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及畜禽防疫室、村级中心卫生室、连锁店八个功能区。
(三)资金筹措。采取“县直部门支持+项目资金+乡镇、村自筹”的办法解决。
三、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使用和管理
(一)产权归属。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用地属村集体所有,地上建筑物属国有资产,使用权归村集体,村级组织要保证服务中心资产的安全完整,不得擅自对服务中心属于国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进行租借、抵押、抵债、变卖处置。
(二)建立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保证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各功能区充分发挥作用。村级“两委”办公室,要制定“两委”议事规则,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党员群众活动及会议室,要建立党组织生活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加强民主监督管理;图书阅览体育器材室及健身场地,要通过购买、捐赠等多种途径,配备必要的图书及体育器材,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治保调解及警务室,要加强基本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民事纠纷调解机构,认真排查、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及畜禽防疫室,农民合作社(协会)要健全机构,制定章程和管理制度,规范运行,畜禽防疫要在县城确定一个畜禽防疫用品统配机构,制定畜禽防疫员聘用考核管理办法;村级中心卫生室,要加强医疗设备配套建设,建立药品采购、药品价格以及从医人员管理考核办法;群众日用品和生资连锁店,要制定商品及农资供应、价格管理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责任追究办法,确保群众消费方便、安全、实惠。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6
国家“十二五”提出: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那么,在占绝大多数地区和人群的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水平如何?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怎样?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缙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下面是笔者的调查总结和思考:
缙云县农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缙云是浙南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较快的一个县,自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建县以来,已有1300余年历史。今天的缙云县共辖8乡8镇,分为6个社区和253个行政村,户籍人口约44万,外来务工人员10万余人。
缙云建有县级公共图书馆一个,建筑面积3200余平方米,目前藏书20.6万册。开设了图书外借、报刊阅览、电子阅览、少儿借阅、视障阅览、资料查阅、基层辅导、农村图书流通配送中心、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等服务窗口。常年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十一五”期间,年均接待读者10万余人次,书刊外借8万余册;年购书及专项服务费65万元(其中县财政拨购书专项10万,关书下乡专项30万,省补助送书工程专项25万);年增新书近2万册,年订购报刊320份(其中成人类260份,少儿类60份)。
从20xx年开始,为了弥补广大农村地区阅读资料贫乏,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均等共享,缙云启动了图书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建设初期,主要以农村原有的图书室和文化示范户为基础,设立了60多处图书流通服务点,定期将图书配送到流通点供读者借阅。在重大节庆或特殊时期,图书馆都会组织举办一些图片展览、知识讲座等活动,以丰富图书服务内容,引导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十一五”期末,全县16个乡镇均建设了5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设有书刊借阅、信息资源共享等服务科室,藏书3千至1万册不等。20xx年,由县主管局发文,分别在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设立了基层图书流通配送服务分中心,负责承接县总馆配送的图书和向辖区内图书室开展流通服务;20xx年,又在壶镇开设了县图书馆中心镇分馆,进一步完善了图书服务网络。
从20xx年到20xx年6月,全县先后投入5562万元资金,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建成农家书屋270个,其中行政村农家书屋25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16个,实现了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
67%的社区开设有向居民提供阅读服务的图书室,藏书均在500余册,并与县图书馆建立了共建图书流通点合作关系。
在广大农村,还建有县级文化示范户100多家,乡镇级文化示范户300余家,藏书普遍在百余册左右,基本是一些过时的政治或经济类图书,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阅读服务阵地的“空白”。
从调查看,除了各级学校外,缙云全县有公共藏书约60万册,可供公众阅读的却不到六分之一;全县有公用的信息服务电脑设备近700台,但真正能提供给公众使用和发挥作用的不到五分之一。
阅读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硬件设施建设滞后,基层阅读网点不足
首先是县图书馆馆舍建设滞后,难以发挥阅读服务龙头阵地作用。县图书馆建造于1986年,当时的建设规模小,没有预留发展空间,在进行“文化创先”之际,为了满足馆舍面积,将一墙之隔的闲置人民银行原综合楼划拨给了图书馆使用。对于一个拥有45万余人口和1300余年历史的文明县――缙云是省级文明县城、教育强县、旅游强县、卫生强县,目前正在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来说,硬件设施相对滞后,不能满足读者阅读需要;其次是村级图书室建设仍处于“自发阶段”,财政资金扶持不够,管理员基本无报酬,所以开放时间难保证,让农民去书屋阅读的想法多为空谈。
2,管理人员不到位,事业经费无保障
在调查中发现,乡镇文化站普遍存在“三无”现象,即:一是“无人干事”:虽然全县编制有45名文化员专干,但除了少数文化员正常从事乡镇文化工作外,绝大多数人员均被乡镇聘用从事其他工作,而本职的`文化工作成了他们的副业;二是“无钱办事”:文化员的养老统筹及福利待遇未落实,文化事业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无法保障文化工作正常开展;三是“无章管事”: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文化事业正常有序开展。村级文化活动室管理员没有经济补助,纯属个人爱好而义务服务。
3,阵地建设重建轻管,电子阅读网点瘫痪
缙云所辖16个乡镇均建设了5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综合文化站,设立了书刊借阅室、共享工程服务点等,并配备了相应数量的书刊、书刊架、阅览桌椅、电脑、相机、电视机、音响等必要的文化服务设施设备。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多数文化站基本还处于“闭门谢客”状态。而村级文化室管理更是随意性大,没有服务时间概念,运行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就拿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来说,全县行政村合并前的642个村全部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网络设备,共建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但由于缺乏专人管理,设备日久失修,即使是在行政村调整为现在的253个后,能正常运行的村级服务点仍不足半数。
4,书刊普遍重藏轻用,流通利用率极低
基层图书室、服务点等阅读网点多数是为了应付上级考评等原因建设起来的,在一些领导思想上根本没有引起重视,不是没有落实管理人员而图书室被“铁将军把门”读者进不去,就是过分看中藏书数量,害怕图书遗失而不予出借。另一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村级图书管理员都是义务管理者,缺乏长期开放服务的动力,工作随意性很大,读者难有机会阅读。全县270多个公共图书借阅室,只有县图书馆、中心镇分馆及少数几个图书室坚持长期开放,所以县内虽有几十万册公共藏书,但多数只是“藏”着,真正能被读者阅读到的只有极少部分图书。
5,构建新农村阅读服务体系的构想与措施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阵地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乡村“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县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阵地,在三级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中担负主导作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二传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村级文化活动室是终端服务点,连接千家万户读者。为此,县馆必须具备本地域公共图书服务功能的相应规模,有为全县提供图书阅读服务的能力。一般来说,建设一个县图书馆,起码应符合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要求及本县未来20年的文化发展需求(重大投资不可能短时间内就拆了重建)。从缙云实际看,县图书馆建设规模应在6000至10000平方米,藏书40至60万册。对于缙云县图书馆项目建设,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都高度重视,在“十一五”期间多次进行研讨,并将其作为“民生工程”项目,列入全县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但项目赋之实施,还有待社会各界的努力“催生”。缙云乡镇级公共文化设施虽然目前已初具规模,但与国际图联每5万人口需建设一个公共图书馆的标准及“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每个中心镇建有县图书馆乡镇分馆,全省建设200个县图书馆乡镇分馆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加大建设力度。村级文化设施依然显得簿弱。结合浙江省十二五农村文化发展和农家书屋全覆盖要求,缙云必须针对村级文化建设作出全面发展规划,参照省财政对村级文化室达标补助标准,由县政府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和经费上给予补助,鼓励村文化室建设和健康发展。
2,开展流通互借,共享图书资源
即以县图书馆流通配送中心和乡镇图书配送分中心为骨干,在全县开展图书流通配送服务,盘活存量图书,共享阅读资源。县图书馆图书配送中心主要向乡镇分中心配送图书,同时有选择的为部分重点村级流通点配送图书;乡镇图书流通配送分中心向区域内的村级流通点或文化示范户流通配送图书。这样,就在全县形成了县、乡(镇)、村(社区)为一体的“三级图书服务网络”体系。
3,依托网络技术,共享信息资源
近年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正逐步推进,浙江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广州及长三角地区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程度不断提升,就连欠发达地区的山区城市――丽水市,网络图书馆建设也成为了全省“十大民生”工程项目。因此,缙云在建设新农村阅读服务体系中,必须不断加大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的投入,在乡镇文化站共享工程服务点基础上建立电子阅览室,在村文化活动室建立共享工程服务点,从而不断完善公共电子阅读服务体系,实现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早享。
4,保障管理费用,确保服务时间
众所周知,各级图书馆(室)是承载知识和传播信息的公共阅读场所,是新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但这个阵地建立起来了就必须有人守,这个“守阵地人”也不能老是义务劳动,得有一定报酬,维护阵地运行也要有一定费用。这些管理人员工资补贴和事业运行经费,是关系农村文化阵地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行的根本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由政府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应资金,给予保障。
就缙云县而言,确保农村文化阵地正常运行而需要增加的费用数目也不会“太大”,因为乡镇文化员是事业编制人员,只要按事业待遇执行就可以正常开展文化工作;而村级文化管理骨干,每月只要补助数百元乃至千元,就能保证每天数小时定期开放;至于维护费,每个服务点每年能有五千至万元就可维护运行(当然,如果财政宽余,可以再多些)。有了这些基本经费的投入,全县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就能正常运转,广大农村群众就有了享受阅读的去处。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7
1、序言
本文所称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有革命老区乡镇772个,其中横县有14个,占全县17个乡镇总数的835%,人口105万以上,占全县总人口87.5%以上。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由若干不同规模公共图书馆构成的、能够提供实用、便捷、高效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横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发展现状及原因
1 现状
横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推动下,到20xx年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服务条件、基础设施、服务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等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图书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与现代化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新变化不适应,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不适应,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不适应。
2 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
横县有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2个行政村(社区),服务人口120万、服务范围2464平方公里。至20xx年底,全县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公用房建筑面积7024m2,其中图书馆用房面积1455m2,达标3个,不达标14个。全县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藏书总量51850册,人均藏书0.04册,服务资源不足。图书管理人员有24人,其中专职6人、兼职18人,普遍存在低学历,低职称等情况,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见表1)。
一些乡镇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公共图书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图书文化发展不平衡,公共图书馆(室)建设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图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图书馆(室)建设存在差距;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无购书经费;专业人才匮乏。
3、发展的对策
1 发展目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xx年,文化事业要实现全面繁荣,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力度。中央、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
根据国家、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纲要总体目标,横县力争到20xx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初步建立充满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坚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为重点,以自治区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以市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村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努力形成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文化设施网络,提高文化网络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全县各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社区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2 发展举措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目标责任制,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乡镇和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把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青少年儿童情况作为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3 发展队伍
壮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应实行职业资格制度。文化站(图书室)从业人员须通过文化行政部门或委托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应考试、考核,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岗位培训证书。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相当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热爱文化事业,善于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具备开展文化站工作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文化站应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
【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图书室管理制度04-02
小学图书室管理制度02-15
小学图书室管理制度08-09
小学图书室管理制度[合集]12-24
小学图书室管理制度精品【14篇】10-18
村级财务管理制度06-29
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荐]07-21
关于村级财务管理制度03-12
村级调研报告08-07
村级财务管理制度15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