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通用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诗歌鉴赏通用,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代诗歌鉴赏通用1
一、抓住标题,破题而入
诗歌的标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往往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标题,往往就切中了解答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要害”。如祖咏的《望蓟门》一诗,全诗紧扣一个“望”字,抒写了“望”之所见,“望”之所感。这种方法,便是古代诗歌鉴赏的“破题法”。
二、抓关键词,把握情感
有些诗歌,作者往往会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来点明情感基调,抓住了关键词,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词,词人用“相思”和“闲愁”这两个关键词把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揭示得很清楚。
三、抓住题材,对号入座
古代诗歌按题材可分为若干类,如咏史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离别诗等,若能判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就可快速地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如离别诗,大多写离情别绪和深厚友情;思乡诗大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闺怨诗大多抒发思念征人的孤寂愁苦之情;边塞诗大多描写边地艰苦的生活及恶劣的环境,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或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四、抓住意象,揣摩思想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诗人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很多诗(词),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内容主旨,就是通过意象来揭示或传达的。如:段克己的《满江红》中,“”的特征是孤寂、高洁,抓住了这个特点,词人的思想感情便较容易揣摩了。又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词人借用“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寂寞,容颜的憔悴和情感的凄凉、哀伤之情。这便是古代诗歌鉴赏的“意象揣摩法”。
五、抓住注释,注意暗示
有些诗(词)的鉴赏,命题者往往在诗(词)之下给出注释,或注释作者生平经历,介绍写作背景,或注释相关词句,或介绍别人的评价等。给出注释是命题者给考生鉴赏诗歌的一个暗示,对此,考生应仔细阅读,不可忽视。通常情况下,介绍作者,主要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词语,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别人的评价,暗示的是本诗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或本诗的思想内容。这是古代诗歌鉴赏的“注释暗示法”。
古代诗歌鉴赏通用2
鉴赏古代诗歌的一般步骤:
一、审诗歌的题目,把握其中包含的丰富信息。
诗歌的题目即诗歌的眼睛,其中寓含着大量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的心情以及诗歌的类型,甚至主要的表现手法等)。认真理解诗歌的题目是我们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个题目看过之后学生会清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地点,同时也会自然的联想到“古人登高必有所感怀”的习惯。对于辛弃疾这样一位爱国诗人登高望远学生应该自然的和英雄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的心境联系在一起,这样对于理解整首词会有很大的帮助。可见深入理解诗歌的题目有时对于理解整部作品会有很大的帮助。关于理解诗歌的题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领会。
1、如果诗歌的题目直接点明了所描写的对象,那么学生可以从描写的对象着手,通过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当中的“送”点明了什么事件,“孟浩然”点名了送别的对象,那么孟浩然和李白是挚友,同时也是诗歌创作方面的知己,孟浩然的离去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件十分难过的事情,真可谓“人生得一知己难矣!”。诗歌题目中的“之”是一个动词为“到”或者“往”的意思。“广陵”为到的地点。看完诗歌的题目基本上就会了解诗歌所写的大致内容了。诗中很自然地写出当时见到的景色、听到的声音和内心的感受,情景交融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2、如果诗歌的题目直接点明或者暗示了某种感情,那么就应该从题目所提示的角度入手,去理解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诗歌意象来传达情感的。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声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看到这个诗题中的“忆”字,学生就会明确这是一首思念亲人的作品,结合诗题再看诗歌中的内容可以明显感觉得到杜甫这样一位大方之家,诗中未题一个“忆”字,只描绘了一番边秋、露月,叙写了一遍有弟无家、寄书不达的形势,其焦忧之情、思念之切尽显。可见认真分析诗歌的题目对于理解诗歌有很大的帮助。
二、审诗歌的作者了解其创作风格,深入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当讲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文时学生应掌握辛弃疾的创作风格,这样对学生理解词有相当大的帮助。辛弃疾的词意境雄奇阔大,气魄宏伟,形象生动,纵横激烈,沉郁顿挫,豪迈非凡。他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的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辛词形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学生了解该词的创作背景也至关重要,这首词是作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是所作,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南宋已十多年的'时间了,虽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抱负,但是朝廷对他不信任。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了解作者创作风格,分析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入手:
1、明确诗人创作方法与风格特点。如读到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就应该想到他们都经历过大唐的全盛时期,同样也都经历过让人痛苦不堪的安史之乱。那么他们在经历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其风格特点是有着很大区别的。李白诗歌的特点是清新飘逸,诗歌在描摹写景之时会给人以灵动之感。杜甫的诗歌特点则是沉郁顿挫,读到伤心时会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2、准确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创作背景的解读。这里所谈的背景包括诗人物所处的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借助背景,可以很好的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易安居士李清照笔下的作品大多词清调苦,流露的感情婉曲真挚,多有今昔盛衰之感,个人身世之悲,他的创作以“靖康之变”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后期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高中语文必修四所选的李清照的《醉花阴》《声声慢》就是写于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学生如果清楚的知道她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那么就会很好的理解两首词各自不同的特点,准确把握词所抒发的情感特点。
三、深刻w会字句,品位诗歌语言魅力。
1、正确理解诗歌中的用典。诗歌中的用典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明确出处的,课本一般会有注释。对于这类典故,学生要强化记忆,掌握典故的由来和内容,避免张冠李戴,混淆人物。曹操《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于《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惟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另一种是课本上无注释的,它是是古典诗歌中许多常用的意象,由于传统文化的积淀有了典故的功能。
2、把握诗歌中的词性。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一些词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歌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学生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如王维“日色冷青松”;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诗句中的“冷”、“暗”、“红”、“绿”、“老”、“肥”,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各有各的妙用,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以上是本人在古代诗歌鉴赏方面的几点体会,有不足之处望同仁批评指正。
古代诗歌鉴赏通用3
一、感受形象,品味意境
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而意境都是通过诗中形象来表现的,诗人常在诗的形象中融入自己的情思和感受,寄寓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的《黄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李白把自己对友人的无限情思,巧妙地融于如画一般的形象中。我们可以从诗中描绘的“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等图景中,感悟到深远博大的友情。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图景,让人感受到诗人看者朋友越去越远,久久不愿离去的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二、咀嚼语言,体会精妙
诗歌的语言讲究遣词造句,我们在鉴赏古诗时要反复咀嚼品味语言,体会其含义深刻的字词,领会诗的'精妙。李白诗《望天门上山》,诗中的“断”“开”“出”三个动词用得精确生动,“断”描写出天门山这样雄伟的大山,有时从中而断,这就有力地突出了江水的磅礴气势;“开”写出天门山被大江打开,这不仅反映了天门山的“天门”二字,而且,渲染了一种奇雄壮观的意境。因为既为天门,不是一般力量可以打开的。被江水冲开,这带给人们多少诗情画意。“出”这个动词,把静景写成了动景,不仅把对峙的山峰写活了,突出了天门山的雄奇,也赋予山以人的思想感情;既写出了山对人的出迎,也写出了作为游人的作者的欢快情怀。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立足点是在行使的船上,否则就不能得到这样的动态的感觉。
三、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抒情方式,二是表现手法。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诗歌中更多的是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读古诗时要从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中去体会诗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如杜牧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诗歌中的第一句的“烟”“月”是互文之义。诗人有意识地以商女卖唱来抒怀,用那个浅显而富有深情的熟典——亡国之君创作的亡国之音(《玉树花》),指桑骂槐,痛斥晚唐社会帝王将相达官显贵迷恋声色,醉生梦死的腐败行径。可见后两句意在言外,而余味无穷,是爱国忧民的千古佳句。我们在鉴赏时要通过分析表现手法及技巧,才可体会其中意蕴。
四、展开想象
朱自清说:“诗是精辟的语言,暗示是它的生命。”“诗总是‘以少总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欣赏诗而不去‘想诗’,是体会不到诗中的意味的。”(苏少波《中国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古代诗歌鉴赏(精选16篇)11-07
古代诗歌鉴赏15篇03-01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05-22
高考复习:如何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02-25
诗歌的鉴赏02-18
诗歌鉴赏06-24
(必备)诗歌鉴赏07-11
[精]诗歌鉴赏07-11
诗歌鉴赏范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