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诗歌(优)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诗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诗歌1
(一)巧用已知信息,搭建鉴赏平台
已知信息是指能从考卷提供的文本材料中或学生知识积累中搜寻到的一些有助于解题的信息。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标题、作者、序或注、考卷中的提示等。如果我们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首先有意识地捕捉这些内容,就有可能扫除理解诗歌的外围障碍,为下面进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奠定基础。
1、标题。诗题中蕴含着不少信息,它往往告诉我们诗歌涉及的内容,可帮助我们理解主题及作者情感。最典型的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从这首诗表面看,只是写了水塘清澈如镜,是因为有源头活水;实际托物寓意,在启发人们:一个人如同“半亩方塘”,如果要想知识、才学、理念永远“清如许”,那只有经常读书,不断汲取书中的精华,才能有“源头活水”,才能永远保持新鲜的思想、不竭的智慧。我们之所以能对其所蕴含的哲理进行准确的理解,正是得力于诗歌本身题目的揭示。
2、作者。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即“知人论世”。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对于一般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因为大时代、大背景是相通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一些文学、文化常识。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的最前线上出生入死,却时时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陷害打击,不得重用,所以其作品多有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抒发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诗词风格趋于沉郁、豪放、悲慨。
这些知识积累对于赏析他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非常必要的。
3、序、注。一般序在诗前,注在诗后,有时也会被命题人巧妙地安排在题干中。它们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地点,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背景,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目的,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主旨、情感基调。这对于理解作品思想内容非常有益,我们不能忽视。
如鉴赏欧阳炯的《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解(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是不容忽视的。这让人们能够联系历史来审视诗歌。进而理解“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者的生活一去不复返,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二)准确辨清诗体,找准鉴赏角度
我们之所以要求学生在鉴赏诗歌时要准确辨别诗体,是因为相同题材的诗歌,在内容上有共同的倾向。这也是把握诗词主题最主要的角度。常见的诗歌题材有: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有:即景述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鉴赏时要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赏析“事”与“怀”结合的巧妙,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
③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鉴赏时要把握所咏人物的特点,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鉴赏时要弄清史实、体会诗人的意图、领悟其感情。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边疆将士的军旅生活。鉴赏这一类诗歌,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和不同的艺术风格。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城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区别。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三)把握意境内涵,探寻魅力特色
诗歌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又由若干个意象构成。分析意象、品味意境的方法就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揣摩、体悟“诗中时”“诗中景”中“诗中人”的“诗中情”是什么?
具体分析步骤有如下。首先问,①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大景还是小景?②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大我”还是“小我”?③诗中抒发的感情是什么?是悲情还是喜情?④诗中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是直白还是沉奥?是通俗还是典雅?其次,在得出答案的基础上,将之写在草稿纸上,整理合并出相关的信息(文本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为答题作好准备。最后,将考卷的答题要求与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校正思考的角度,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四)掌握一些规律,灵活机动答题
1、古诗大都因景生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写出了旅途风情,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2、古诗大都两种境界合而为一。如李白的诗《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将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宫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是一境界,写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而第四句笔锋一转,将上面之喜景一扫干净,顿转凄凉,真是有千钧之力,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悲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古诗大都采用衬托手法。如刘禹锡的《金陵五首之一》:“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准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只见那当年从秦淮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然多情的从城墙后面升起。”诗中“旧时月”与“空城”相衬托,实乃怀古伤今,叹其变迁之意。
4、古诗鉴赏绝不可绳之以逻辑。诗歌贵在想象,写诗者也是凭着感觉与灵性、情感写诗,有些地方看似不通,实则是妙处。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去。”此诗中“梦里去”三字即是“不通之妙”,意含在梦中也摆脱不了愁绪。这就不能用一般的逻辑思维去理解,要借助于诗歌的艺术鉴赏手法来感悟。
小学六年级诗歌2
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教做事为天下之大事,
教做人做堂堂正正人。
老师
您是摩天大楼的粒粒基石,
是跨江大桥的座座桥墩,
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
平凡的人,平凡的手,
却架起一座座知识的桥梁。
走过冬的严寒,
夏的酷热,
把莘莘学子培养成祖国的参天栋梁。
一支粉笔
指点知识王国的奥秘,
一块黑板
记下比海还深的真情,
一个讲台
照映园丁浇灌鲜花的艰亲!
老师
您是灵魂的建筑师,
在我的血液里,
有您的心血在流淌。
踏遍心田的每一角,
踩透心灵的每一寸,
尽是对您深深的.敬意。
清晨的阳光
是您那灿烂的微笑,
不管我们将来是胜利还是失败,
是前进还是后退,
您都会用微笑鼓励我们再接再厉!
感谢您,我亲爱的老师,
您的爱将与我同在。
小学六年级诗歌3
《春》
——作者:艾青
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
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
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
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
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
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
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
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
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
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小学六年级诗歌4
通过本次《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我们收获了许多。虽然本次活动很快将要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其实生活处处有着诗歌的身影。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让诗歌陪伴我们美好人生吧!
这个星期以来,我们开展了许多的活动,收集诗歌、整理资料、欣赏诗歌、创作诗歌、举办诗歌朗诵会、进行诗歌知识竞赛……
我们这次要研究的题目是诗人,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上网搜索、访问他人等途径,所及了杜甫的生平资料以及各种诗歌创作。经过本组组员的讨论,把杜甫的诗歌创作进行分门别类,类别可分为以下几种:1、杜甫的爱国诗歌;2、杜甫的思乡怀友诗歌;3、杜甫的`山水田园诗歌;4、杜甫的简介与生平。
杜甫一生有许多诗歌,我先弄懂诗的意思,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参考他人的赏析,学会了自己进行诗歌赏析,提高自我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赏析,这样更加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
小学六年级诗歌5
“下面有请三小队上台,进行展示!”在贺雨舟响亮的话语中,我们也就开始了对我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的汇报。
在三小队之后,一、二、四、五、六、七、八小队也依次上了场,展开了对学习的汇报。虽然每个小队有每个小队的优点、特点,例如:八小队,又有图又有画;四小队,内容丰富;一小队,还用上了小品……在这些中最让我喜欢的还是一小队与四小队的展示活动。
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分钟,一个少得不能再少的时间。但是四小队的同学们还是带我们读完了长长的诗经——《采薇》,了解了诗经。就连罗浩伦都给我们读了不少的诗句,这让我十分的佩服。
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分钟,虽然没有准备好。但是他们——一小队的小品仍然是特别让我喜欢的。当时只见演李白的.朱瑞茜疑惑地问到:“不是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吗?”接着演汪伦的秦鹃笑了笑说:“哪里哪里,只是这潭水叫十里桃花,与有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接着付嘉骝旁白道:“李白也只是笑了一笑,也没说什么,便留了下来。”……
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分钟,可却载着每个小队几个星期的努力。
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分钟,但却展示了我们的风采。
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分钟,可是却令我们十分的难忘。
可能我们有七支队伍不能拥有最高的名次但是我们成功了,我们展示出了我们自己的风采!
小学六年级诗歌6
男:尊敬的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男:诗歌是无际的海,朝向它,可遥看春暖花开
女:诗歌是无边的天,仰望它,可找寻飞鸟的痕迹
男:把诗歌植于校园,校园就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人文之都女:把诗歌植于校园,校园就是落瑛缤纷,莺啼燕语的尘世桃源
男:在这个初夏的日子里,欢迎同学们参加“蔡家原小学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诗歌朗诵比赛。
合:今天就让我们诵吟千古美文,弘扬祖国文化,同经典相伴,与圣贤同行。
男:接下来请欣赏五年级的诗歌朗诵《我想》。六年级二班准备。
女:下面请欣赏六年级二班的诗歌朗诵《芙蓉园送辛渐》。二年级准备。
男:接下来请欣赏二年级的诗歌朗诵《看浪花》。六年级二班准备。
女:下面请欣赏六年级二班的诗歌朗诵《中华少年》。三年级准备。
男:接下来请欣赏三年级的诗歌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一年级准备。
女:下面请欣赏一年级的诗歌朗诵《快乐的节日》。四年级准备。
男:接下来请欣赏四年级的诗歌朗诵《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六年级一班准备。
女:下面请欣赏六年级一班的诗歌朗诵《满江红》。三年级准备。
男:接下来请欣赏三年级的诗歌朗诵《感恩的心》。二年级准备。
女:下面请欣赏二年级的诗歌朗诵《假如我是》。一年级准备。
男:接下来请欣赏一年级的诗歌朗诵《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六年级一班准备。
女:下面请欣赏六年级一班的诗歌朗诵《沁园春·雪》。四年级准备。
男:接下来请欣赏四年级的诗歌朗诵《古诗词三首》。五年级准备。
女:下面请欣赏五年级的诗歌朗诵《童年的水墨画》。六年级二班准备。
男:接下来请欣赏六年级二班的诗歌朗诵《江畔独步寻花》。
结束语:
男: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最亮的明珠
女:诗歌,是历史长河里一座的山峰
男:美妙的诗歌,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
女:美妙的诗歌,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
男:美妙的诗歌,可以培养我们读书的趣味
女:美妙的诗歌,可以激发我们生命的活力
男:诗歌的美妙,在于她的纯粹
女:诗歌的美妙,在于她的恒久
男:让我们诗歌的翅膀,穿越广漠的高空,横越无边的海洋,到一个鲜花盛开的王国,寻找一份心与心的`交融。
女:让我们诗歌的精灵,畅饮古典的美酒,细品现代的清茶,到一个硕果累累的王国,寻找一份心与心的共鸣!放飞我们手中的笔,就可以收获五彩的诗篇男:让我们在书香中学会思考。
女:让我们在书香中学会感悟。
女:让我们在书香中快乐成长。我们相信明天的蓝天更瑰丽,明天的蓝天更灿烂,明天的梦儿更甜美,明天的生活更愉快!
小学六年级诗歌7
分离
六年的时光,转瞬即逝
六年的时光,充满欢乐
在这短暂的六年里,
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前进
今天
我们即将分离
在人生的道路中
我们是多么的不舍
想着,想着
耳边仿佛听见了
我们一起的读书声
一起的玩耍的.嬉戏声
眼前仿佛看见了
我们一起学习时的聚精会神
一起玩耍时的高兴
想着,想着
眼前模糊了
眼睛被泪水侵占
让那一张张
写满我们祝福的纸片
在同学们的心中
生根
在同伴的记忆中
永存
今天
我们即将分离
但是
我们彼此的一定不会忘记
在这六年中
一起度过的
每一个日子
小学六年级诗歌8
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把调皮的我们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
是您!老师!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把幼小的我们培育成成熟懂的少年?
是您!老师!您的让我们。
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
您辛苦了!老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的人们。
您辛苦了!老师!
把无么奉献的人们。
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小学六年级诗歌9
一、诗歌鉴赏有规律
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是由诗歌创作的过程决定的。诗歌创作的过程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图景相结合,然后将其外化为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由此,我们进行诗歌欣赏就应由语言入手。言为心声,作家赖语言将自己的情思输入作品,读者赖语言从作品中挖掘作家的情思,这就是刘勰说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有了语言文字的依托才能联想、想象,体会作品就容易多了。
因此,诗歌欣赏的第一步是揣摩语言,尤其要对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以及比喻句加以注意。接下来,要在揣摩语言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中描绘的画面再现和补充出来,获得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如临其境。再结合创作背景领会画面背后无限深远的意蕴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进入诗的意境。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分别描绘了“赤壁江山图”和“赤壁豪杰图”。要想准确再现作者描绘的图景,必须揣摩诗人描写意象时使用的词语。上阕中的“乱”、“穿”体现了山崖的不平、险峻、直插云霄;“惊”写出了波涛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千堆雪”是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江水拍打江岸后飞溅起的浪花的颜色和形态。
在对这些词语揣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调动感情,眼前会呈现这样一幅图景:长江汹涌奔腾,山崖陡峭,散乱地直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拍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同样,下阕可以通过对“羽扇纶巾”、“谈笑”、“樯橹灰飞烟灭”等词句的揣摩展开想象,在眼前展现出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的强敌的画面。再联想苏轼当年四十七、被贬黄州的境遇,就不难体会出,他称颂周瑜,意在抒发自己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情。
诗歌欣赏活动的目的是要进入诗的意境。在这首词中,两幅图就是“境”,壮志难酬情就是“意”,二者结合构成了本词磅礴而雄浑,豪放中略见苍凉的意境。读这首词,一位襟怀超远、有着英雄气概的诗人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
综上所述,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可以归纳为:
(一)、揣摩语言、品味意象;
(二)、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三)、结合背景、体会感情。
用这一方法对辛弃疾词《鹧鸪天》进行赏析: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芥菜花。
此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诗中的景物点染出生机勃勃的早春农村风光,组成的是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画面。由这幅画面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欣赏和流连。词的上阕“破”和“鸣”字非常传神,“破”写桑叶逐渐萌发、膨胀,不仅有动态,而且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速度和力量。“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高兴、得意的神态。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芥菜花”对比,赞美乡野溪头迎风开放的芥菜花,表达了一种对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崇敬和追求。
二、物象、意象和意境
要想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不仅要在平时多读一些诗歌、多研读一些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还必须要弄清并积累一些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先来谈谈诗歌鉴赏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物象、意象和意境。
物象是指客观事物的形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物象和意象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客观形象,一个是主观形象。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客观物象一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便成为意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诗歌中的形象都是意象。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诗中的“山、林、船、鹰、鱼”本来都是大自然中的景物,是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的物象,但与作家的意(思想感情)结合,就表现出宇宙万物都在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情绪。再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中的“藤、树、鸦”在现实生活中分属动、植物,但与作家的意(羁旅之愁)结合起来,就呈现出一派衰败、凄凉、孤寂的气氛。这说明意象是有着浓烈的情绪色彩的形象。
意境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图景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与意境在本质上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都表现出浓烈的情绪色彩。区别在于意象是诗歌艺术最小的意义单位,而意境则是诗歌整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意境与意象是一大一小的关系,意境与全篇对应,要在整首诗的意象的总和中产生。
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急风、高天、沙渚、啸猿、飞鸟、落木、流水”都是包含着作家悲怆感情的意象,这些意象的总和构成了哀猿长啸、鸟群回旋、落木萧瑟、长江汹涌的雄浑而深沉的意境。
再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这首诗就是通过江水中的月影、冲淡柔和的月下灯光、联拳静憩的白鹭,跃出水面拨剌有声的鱼儿四个意象,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谧的和平境界,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青山、碧水、孤帆、远日都是包含着作家情思的意象,这些意象的总和构成了天门山中断楚江青山相对、碧水奔腾、远日映照的.雄伟奇丽的意境。
三、说“移情”
“移情”是诗歌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所谓“移情”,就是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即古人所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移情的过程就是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达到物人合一,使对象活动拟人化的过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李逐水流”、“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些诗句就是采用了移情手法,其中花、鸟、柳絮、桃李、蜡烛,这些本无感情色彩的“物”在诗人的笔下,宛若与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息息相通,别有一番审美情趣。
举陆游《秋波媚》一词具体说明: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一生,怀着抗金救国的壮志,四十八岁这一年,他来到当时抗金的前线———南郑,这激发起作者收复长安的强烈愿望。
上阕写的就是作者在西北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中面对长安南山登高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
下阕写遥望长安,期待胜利,则运用了移情手法。诗人先是移情于南山之月,“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诗人把本无情的自然之物———月,赋予人的感情,它为了让诗人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南山之月仿佛和作者一样热爱祖国河山。“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作者进一步移情于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想象它们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词中作者将收复失地的愿望移注于“明月”“暮云”“烟柳”“池馆”,好像他们也都在期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移情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此词的韵味。再举一例:
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其中,“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是思妇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斜阳欲落末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东去。物我交融,创造出很强的审美效果。
人的思想感情是息息相通的,诗歌中的形象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应抓住这个连接点,调动我们生活体验的积累,进行移情体验,真切地体味出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四、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
在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把握这些意象的内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意。下面选一些在古代诗词中常出现的景象作为介绍:
明月、夕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则是用“月”来表达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写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莫不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见的伤感情思。
流水、落花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此外,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杜鹃、鸿雁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杜鹃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
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相思。
松、梅、竹、菊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树常用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用梅花寄托高洁的品格;人们认为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诗人们用菊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梧桐、芭蕉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蜚声中外,其声凄清,听之无不动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纵然无雨,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以上所举自然之物,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不凄凉,而是表现出诗人激昂的情怀。“两个黄鹂鸣翠柳”、“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怀远之意。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五、品味诗歌的语言
中国最早的诗歌理论《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诗人的心与外物相感,而后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诗人以语言为手段为我们留下了心灵的密码,那么我们欣赏诗歌便首先要对这些密码进行破译,才能想像出诗中所状之物,体味出诗人之心。
含蓄凝炼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典型特征。诗人们总希望用最恰当、俭省的字句充分而圆满地表达出最丰富的感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古诗词语言的高度凝练正是诗人刻苦锤炼、精心推敲的结果。我们品味诗歌语言要特别注意品味那些经过诗人苦心经营、反复锤炼的字、句,品出其中包孕着的丰富含义和不尽韵味。
那么,诗人苦心经营、反复锤炼的往往是哪些字、句呢?为了使语言含蓄隽永、意蕴丰富,诗人们非常注意对诗句中动词、形容词的锤炼。这是因为,汉语中动词、形容词是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首诗意蕴的深浅主要取决于这类词用得是否恰当和准确。
举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贾岛《题李凝幽居》中有这样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什么贾岛经反复推敲选择了“敲”字而没有用“推”呢?敲字暗示门已关闭,再联系“鸟宿”的意思,可知此刻已是深夜,在万籁无声之中忽然传出清脆的敲门声,更显得环境的幽静,这就有了审美情趣。如果用“推”来替换“敲”,那就只剩下一个僧人月夜访友的意思,意蕴浅多了。再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活画了出来,生动而又形象。动词、形容词的妙用,大大增添了诗的动人色彩,很是够人玩味。
诗人除了通过炼字以增强语言的张力外,还经常使用修辞方法来增强诗歌的意蕴。比如杜甫诗《旅夜书怀》最后一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我飘然一身像什么呢?不过像广阔天地间一只小小的沙鸥罢了!这个比喻仿佛使我们看到了一幅“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的画面,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再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中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将无形的愁思化为三千丈的白发,使人真切地感到诗人的愁思是多么深长呀!修辞方法用得好,可以丰富诗歌的形象,加深诗意的表达,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总之,深入揣摩、体味诗句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字句,也可以算是古诗词鉴赏的一个窍门。透过这些字、句,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诗中蕴涵的形象,了解作者的情感走向,体味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社会的认识,进而深入诗境,引起共鸣,获得无尽的审美享受。如: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绉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本诗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王国维评价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李渔却认为这个字用得无理:“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这两种意见虽然各有道理,但人们读到“红杏枝头春意闹”时,总是会想像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六、再谈品味诗歌语言
上面谈到了品味诗歌语言时要注意动词、形容词以及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下面再来谈谈叠词和拟声词。
诗歌中运用叠词,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同时给人一种特殊的形象感受,适于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请看白居易的《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诗中“凄凄”和“袅袅”两个叠词用得传神。“凄凄”形容内心的凄凉和感伤,“袅袅”形容秋日的苍凉和惨淡。这两个叠词不仅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把那一份惜别之情表现得格外凝重。
再如李清照的名作《声声慢》,“寻寻觅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了七个叠词。寻寻———词人百无聊赖,若有所失,四处寻找,毫无着落;于是进一步苦苦搜索———觅觅;然而寻觅无果,反倒增添了孤寂清冷的感受———清清冷冷。
一个闺阁寡妇,在国破家亡之后,又处于“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凉、悲惨、忧伤之情怎能不一齐涌上心头———“凄凄惨惨戚戚”,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仅此三句,已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语音的节奏、声调看,这些叠词连缀成句,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再来谈谈拟声词,古代诗歌中常用拟声词模拟自然的声音,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诗经》开篇第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在一片生机盎然的沙洲上,成双成对嬉戏悠游的水鸟发出甜美动听的“关关”欢叫,那“关关”的和鸣声,激起了岸上的小伙子对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向往……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意境!对鸟鸣声生动而形象的模拟,为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意趣。
拟声词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不胜枚举,“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李煜《浪淘沙令》),“呢喃燕子语梁间”(刘季孙《题屏》),“间关莺语花底滑”(白居易《琵琶行》)……读着这些诗句,我们仿佛莅临长江之滨,耳听得落木萧萧之声,眼见那长江汹涌之状;仿佛凭栏远眺,见帘外潺潺春雨,激起不尽的故国之思;仿佛亲耳听到燕语呢喃、莺语间关。拟声词的巧妙运用,使读者可以越过词语的概念意义,仅凭其语音就获得了对诗句全部或局部意蕴的理解。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辋川庄,王维在终南山中隐居之地。
唐人李嘉佑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与此诗颔联仅差“漠漠、阴阴”四字。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沈德潜也说:“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去上二字,乃死句也。”王维这两句诗因“漠漠”和“阴阴”两个叠词而成为名句,原因何在?大家不妨按前面所说的领会其中意味。
七、三谈品味诗歌语言
继续谈谈品味诗歌语言时还应关注的词———数词和表颜色的词。
数字给人的感觉一般是枯燥、乏味的。但看起来十分单调的数字被诗人们巧妙地运用到诗中时,却往往会变得十分形象生动,使全诗妙趣别具,平添许多艺术魅力。
数字入诗可以写景状物,也可以叙事抒情。辛弃疾词《西江月》中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一句,七八颗星是寥落的疏星,两三点雨是轻微的小雨,几个数词的运用使我们感到了夜色微雨中一种轻柔的美,充满了恬静的气氛和乡土的气息,不但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反而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唐代诗人张祜的《宫词》一诗是这样写的:“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一首宫怨诗,全诗共二十字,用了四个数词。“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二十年”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
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亲人,失去自由,本来已够悲惨的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她的命运是多么的悲惨。后两句“一声”写歌唱,“双泪”写泣下,“一”和“双”两个数词的运用,使人仿佛看到了在皇帝面前,诗中人随着《何满子》的歌声而双泪齐落的样子。数词的运用使得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
由此可见,以数字入诗来写景状物,可使所写之景、所状之物更加鲜明生动;以数字入诗来叙事抒情,可使所叙之事、所抒之情更加感人。
除数词外,古典诗歌在描绘形象的过程中,还经常用到表颜色的词。这些词语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的色彩美,借以抒发作者的某种心情。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诗中将江、鸟、山、花四景分别敷以碧绿、洁白、苍青、火红四种颜色,“江碧”衬“鸟”之白,“山青”衬“花”之红,色彩鲜明,令人赏心悦目。再看杜牧《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在作者看来,那夕阳晚照下的满山枫叶,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读这句诗,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通过那满眼的红色,我们仿佛感受到在作者的心中,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了生命力。
诗歌除了明写色彩外,还可以暗写色彩,初读时未必看出,但一加玩味,就感到这样写更富有含蓄的画意美。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长亭送别》)“醉”暗点“红”。满林枫叶,火红如醉,在诗人看来,不是秋霜所打,而是离人的眼泪染成的。在这里,色彩中饱蘸着感情,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是运用色彩,创设出了一种独特的抒情氛围。
诗歌虽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对色彩的形象描绘引发读者的联想,使读者读出来是诗,脑海里出现的则是画,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感体验。
请你对杜甫绝句中所运用的数词和表颜色的词产生的效果进行品评。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六年级诗歌10
今天,我们期待已久的诗歌阅读比赛终于开始了。为了这一天,我们排练了很长时间!
我们在教室里化妆,休息了一会儿,拿着凳子,排队,去操场等比赛开始。过了一会儿,比赛开始了,前面的班级都是低年级的,他们表演的节目充满了天真的童趣,并不比我们的节目差。我的心鼓了起来。恐怕这次我得不到好的`排名。我们的节目排名第五,我有点紧张。于是,我深呼吸,自我安慰,终于平静下来了。我准确地表演了自己的动作和台词,同学和妈妈都没有出错。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演出结束后,我发现这些节目并不比我们的节目差,我不得不在心里对自己说:虽然他们表现得很好,但我们表现得很好!
我们会得到一个很好的排名。我开始宣布获奖名单。当我听说第三名和第二名没有我们班时,我很惊讶,以为我们班没有排名,我很失望。但在第一名的名单上听到我们班,突然欣喜若狂,想飞上天空!
因为我们班第一名的次数不多,这次第一名,我们的劳动终于没有白费了。这场比赛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付出越多,收获越多。
小学六年级诗歌11
一切过去了的变成亲切的怀念
老师,我怀念时代,
怀念母校,怀念您……
如果时光能倒流,
让我重新回到学生时代
亲爱的老师,
多么想再聆听您那语重心教诲……
别后,漫长的岁月,
您的声音,常在我耳畔响起;
您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现;
您的教诲,常驻在我的心田……
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我走着,走着,不断地走着。
当我疲惫懈怠时,
记忆中就会浮起您坚定的面容,
坚毅的声音,坚韧的。
老师呵,您教会了我生活,
我怎能将您忘怀!
每当收获的时刻,
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念
辛勤播种的耕耘者——老师。
老师,离别虽然久长,
而您那形象仿佛是一个灿烂发亮的光点,
一直在我的心中闪烁。
今天,我在遥远的`地方,
把您给予我的昨天,
折叠成记忆的小船,
任其飘荡在思念的心湖里。
服饰依旧,容光依旧。
您那熟悉的板书、熟悉的声音,
将我们的思绪牵向往昔的学生时代。
哦,老师……
怀念您,亲爱的老师!
在我心中珍藏着您明眸的凝视,
它们像两眼清泉,
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饮其流者怀其源,
学其成时念吾师。
小学六年级诗歌12
诗歌,多么优美,动听呀!听!有人在朗诵诗歌呀!多么动听,真是让人陶醉在仙境一样!来,朋友们、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在一个妩媚迷人的星期三下午,我们班开展了一次主题为“轻叩诗歌的大门”的活动。
那天,我拿着诗歌集,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活动开始了,第一位同学踊跃的登上了讲台,那流畅的语言,那优美的诗歌,让人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
好几位同学都上讲台朗诵完了,接下来轮到我了。我心里好像揣着一窝兔子,飞快的登上了讲台,我想:希望能像第一位同学那样流畅。我拿起书朗诵诗歌,我朗诵的`是郭沫若先生写的《天上的街市》。我朗诵的十分流利。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飘渺的星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天呀,我竟然自己读着读着也陶醉在诗歌里了,这时我的面前展现了一副多姿多彩的画面:远远的灯光被人们点亮了,好像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天上的星星真的出现了,装点着无数的街灯。飘渺的天空里也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有世上没有的珍奇。浅浅的天河上的牛郎织女在来往,我远远的望着她们。她们此刻在天街闲游,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我想:接下来街市一定更热闹。
我朗读完了,过了一会儿,活动也结束了。
这次活动中,我获得了许多收获和感受:是个能敞开自己的心胸,遨游知识的海洋。让我们一起来轻叩诗歌的大门,一起广泛阅读诗歌吧!
小学六年级诗歌13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
四、教学设计: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采薇》是西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是《诗经》里最富有诗意的一首“战争诗”。
宣王时北方玁狁侵周,宣王命令出征,打退玁狁。《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所赋。诗篇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遇无限哀伤。其类归《小雅》。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
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
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5、补充学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九、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小学六年级诗歌14
为六一学校举办的“祖国好”我们前一个月开始排练《家乡美》诗歌朗诵大赛。六一终于到了,学校规定我们都穿校服,全体师生集中在操场上。
首先,校长告诉我们“六一”节的起源。诗歌朗诵会正式开始。我们班的节目排在后面,每个班的朗诵都很精彩,终于到了我们班。我们班朗诵的题目是《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首诗非常强大。这首诗的背景是汶川地震。每次读到这首诗,我都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力量。我也为自己拥有如此强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因为我们对这首诗有了透彻的理解,排练得很认真,最终获得了二等奖,我们也很高兴。我认为这种活动很有意义。著名教师评论:为了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小作者和学生一个月前开始准备,努力工作也获得了收获。小作者的班级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这告诉读者,一切都要提前准备好,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比较清晰,叙述也比较生动。小作者介绍了自己班的节目,从侧面展现了这次诗歌朗诵比赛的精彩。但如果小作者能描绘出自己的心理活动,那么文章就会更加生动。“为了六一学校举办的“祖国好家乡美”诗歌朗诵大赛,我们前一个月开始排练。”建议改为“为了顺利参加六一学校举办的“祖国好家乡美”诗歌朗诵大赛,我们前一个月开始排练”。“因为我们对这首诗理解得很透彻,排练得很认真,最终获得了二等奖,我们很高兴”改为“因为我们对这首诗理解得很透彻,排练得很认真,最后获得了二等奖,我们很高兴”。
小学六年级诗歌15
《等待春天》
——作者:李艾益
干枯的柳枝,将生机收缩
只留下一层枯皮
在应付,寒冬的折磨
就算有阳光在飞舞
也绝不理解诱惑
纵使梅花飘香,也绝不攀比
我有属于我的季节
沉默着,等待
不知是在回忆春天
还是在憧憬春天
回忆中的春天
已经走过了两季之遥远
憧憬中的春天
已经徘徊在门边
回忆中,等待,等待
春雷响彻的`时刻
等待,春雨沥湿了枝头
才会将勃勃的绿意流淌
让所有的生机,展现渴望
岁月刻上躯干,在寒风中站成思念
看日子飞快地往前赶
思念中等待,等待春天
【小学六年级诗歌】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诗歌10-21
小学的诗歌04-23
小学语文六年级诗歌鉴赏方法05-19
小学六年级日记:轻叩诗歌的大门03-24
小学语文诗歌01-26
小学毕业诗歌06-07
感恩父母的小学诗歌02-21
小学爱祖国的诗歌02-22
歌颂秋天的小学诗歌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