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管理制度(合集15篇)
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诊所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诊所管理制度1
1、建立医源性感染管理工作部门或设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岗位责任。
2、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有关医源性感染方面的问题。
3、制订医源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4、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的监测管理。
5、对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病例,组织流行病学分析及讨论,提出控制措施,防范医源性感染的爆发、流行,并及时上报。
6、加强全员的医源性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能力。
7、根据预防医源性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机构的建筑设计、科室布局进行功能划分,避免医源叉感染。
诊所管理制度2
为规范收支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诊所持续发展,根据《会计法》及《医院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一)实行收入预算管理
根据上年度实际收入水平,结合当年的业务计划及医疗收费标准调整情况来确定收入总额。
为了促进收入预算顺利实现,诊所应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考核、评价收入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完成好坏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保证全年总收入预算的顺利完成,并为编制和执行下年度预算提供依据。
(二)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和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
诊所各项收费要认真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不得发生巧立名目、重复收费等乱收费行为。诊所应根据实际情况配设专职(或兼职)物价员,及时检查和收集收费情况,保证收入的'合法性、完整性。
(三)加强收入的控制
诊所应加强对收费的收入凭证和存根审核,如是否少收或多收、药品收入应注意是否与处方合计数一致。
(四)
凡固定资产、办公用品、药品、卫生材料等财产物资的购买,必须做好入库记录。
(五)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有关制度规定执行。
诊所管理制度3
为贯彻执行《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我诊所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保证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有效,制定我诊所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制度
一、管理机构
本诊所确定孙传英为医疗器械使用质量负责人,孙传英为医疗器械使用质量验收人。
二、采购、验收制度
(一)医疗器械采购实行统一管理,按业务性质和需要进行采购。凡属诊所所需的仪器设备,均统一由诊所负责人采购。其他部门或者人员不得自行采购。
(二)采购应当从具有资质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购进医疗器械,索取、查验供货者资质、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等证明文件。对购进的医疗器械应当验明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验收。对有特殊储运要求的医疗器械还应当核实储运条件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标示的要求。
(三)不得购进和使用未依法注册或者备案、无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
(四)质量验收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准确地记录进货查验情况。进货查验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2年或者使用终止后2年。大型医疗器械进货查验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5年或者使用终止后5年;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货查验记录应当永久保存。应当妥善保存购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原始资料,确保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三、贮存管理制度
(一)贮存医疗器械的场所、设施及条件应当与医疗器械品种、数量相适应,符合产品说明书、标签标示的要求及使用安全、有效的需要;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还应当监测和记录贮存区域的温度、湿度等数据。
(二)按照贮存条件、医疗器械有效期限等要求进行管理,做到计划采购,杜绝积压;先进先出,避免造成医疗器械过期。
四、使用制度
(一)在使用医疗器械前,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查,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前,应当检查直接接触医疗器械的包装及其有效期限。包装破损、标示不清、超过有效期限或者可能影响使用安全、有效的,不得使用,确认质量安全后方可使用。
(二)对植入和介入类医疗器械应当建立使用记录,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记录永久保存,相关资料应当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信息可追溯。
(三)按照产品说明书等要求使用医疗器械。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对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记录。
五、维护与转让制度
(一)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
(二)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当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等情况。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5年或者使用终止后5年。
(三)按照合同的约定要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医疗器械维护维修服务,也可以委托有条件和能力的维修服务机构进行医疗器械维护维修,或者自行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维护维修。
(四)由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或者维修服务机构对医疗器械进行维护维修的,应当在合同中约定明确的质量要求、维修要求等相关事项,在每次维护维修后索取并保存相关记录;诊所自行对医疗器械进行维护维修的,应当加强对从事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的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并建立培训档案。
(五)发现使用的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通知检修;经检修仍不能达到使用安全标准的,不得继续使用,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置。
(六)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之间转让在用医疗器械,转让方应当确保所转让的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并提供产品合法证明文件。
(七)转让双方应当签订协议,移交产品说明书、使用和维修记录档案复印件等资料,并经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转让。受让方应当按照进货查验的规定进行查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八)不得转让未依法注册或者备案、无合格证明文件或者检验不合格,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
(九)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接受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或者其他机构、个人捐赠医疗器械的,捐赠方应当提供医疗器械的相关合法证明文件,受赠方应当按照进货查验的规定进行查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十)不得捐赠未依法注册或者备案、无合格证明文件或者检验不合格,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
诊所管理制度4
诊所工作制度:
1、诊室医师应由医德医风好、医疗经验丰富的资深执业医师担任。
2、合理安排就诊流程、缩短病员候诊时间。接待病员时态度和蔼、关心体贴、有礼貌、耐心解答问题。对疑难、危重病员优先提前安排门诊。3、严格执行首科首诊负责制,规范书写门诊病历、处方、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申请单,及特殊检查协议书。认真填写门诊登记。
4、医师应认真检查病员,用疗效确切且经济的治疗方法科学、合理用药。尊重病员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5、对疑难、危重病员不能确诊或病员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根据《传染病管理法》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
7、诊室应保持清洁整齐,所有物品放置规范整齐,确保良好的候诊环境。诊室要有遮掩设施,保护病人隐私权。
处置室工作制度:
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或医嘱执行。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热情、体贴。
3、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5、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6、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7、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换药时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重新灭菌。无菌溶液超过3日要重新消毒。
诊所管理制度5
1、设专人负责辖区内妇女保健相关信息收集与管理、孕前与孕产期保健管理与指导、妇女多发病防治与管理、避孕节育咨询与指导等妇女保健工作。
2、掌握辖区内人口、已婚妇女、育龄妇女、孕产妇、人口出生、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等基本情况,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3、负责辖区内妇女常见疾病的筛查工作,对筛查情况进行登记,对筛查出的高危妇女进行随访治疗或转诊。
4、开展预防常见妇科肿瘤和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5、负责为辖区内妇女提供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开展妇女病防治工作。
诊所管理制度6
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
二、《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种共三类37种。其中: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5种。丙类10种。
三、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应当向附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爆发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时,在二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附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源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六小时内,农村于十二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附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或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十二小时、农村于二十四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附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传染病爆发、流行时或发现甲类传染病人和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时,采取相应的紧急隔离措施。
五、执行职务(在岗)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个体诊所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六、各级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个人以及责任报告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因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卫生行政部门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诊所管理制度7
1、定期收集职业卫生基础资料,掌握本辖区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与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发病、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等相关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
2、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卫生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职业病危害和防护知识咨询、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3、发现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告知劳动者本人及用人单位。
4、建立辖区职业卫生档案目录,统一编号,实施计算机管理;定期检查核对档案的内容,记录变动情况。
5、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并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指导。
诊所管理制度8
【门诊部工作人员守则】
1、发扬救死扶伤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2、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3、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一视同仁;
4、自觉遵纪守法,不得收取病人礼金,模范地执行各项卫生法规;
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漏病人隐私和秘密;
6、服从组织,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对工作认真负责,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8、保持医馆整洁,美化环境,创造温馨的就医环境。
【医师执业制度】
1、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3、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4、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不实的医学证明文件;
5、对重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或及时推荐到有更好医疗条件的医院去就诊;
6、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
7,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
8、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9、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医馆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疗差错、事故防范处理制度】
1、建立差错事故登记簿,对所发生的'差错应及时查清原因,明确责任,依照规定的《医疗差错事故处理原则》严肃处理,并做好善后工作;
2、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除立即组织抢救外,同时要向领导报告;
3、发生差错事故的部门和个人要及时报告,如不按规定报告,其责任人要承担一切后果;
【中医科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
1、加强中医科室的建设,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药学遗产;
2、由中医负责管理。中医科病员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3、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书。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及时书写中医或中西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4、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中医或西学中医师,作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积极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
5、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
6、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设备使用制度及操作规程】
1、诊所的所有设备应保证安全运行,所有的非诊所的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对诊所的设备进行操作;
2、工作人员在使用相应的设备应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不得进行违规操作;
3、设备使用时要填写相应设备运行记录,并关注设备的安全运行;
4、工作人员将设备使用完毕后,将设备的电源关闭;并做好设备的安全检察,以避免设备给我们造成安全隐患;
5、设备有专门的人员定期进行运行检查并定期进行养护;
6、部分设备使用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的必须经过消毒后方能进行再使用。
诊所管理制度9
1、加强中医科室的建设,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药学遗产;
2、由中医负责管理。中医科病员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3、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书。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及时书写中医或中西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4、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中医或西学中医师,作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积极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
5、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
6、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27、诊所的所有设备应保证安全运行,所有的非诊所的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对诊所的设备进行操作;
28、工作人员在使用相应的设备应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不得进行违规操作;
29、设备使用时要填写相应设备运行记录,并关注设备的安全运行;
30、工作人员将设备使用完毕后,将设备的电源关闭;并做好设备的安全检察,以避免设备给我们造成安全隐患;
31、设备有专门的人员定期进行运行检查并定期进行养护;
32、部分设备使用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的必须经过消毒后方能进行再使用。
33、诊所管理制度2
34、配备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35、使用专用运送工具,防渗漏、防遗撒,将废物收集送至贮存地点。
36、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37、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按国家规定用浓度400pmm优氯净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38、医用垃圾、输液器、注射器需毁形处理后,用浓度400pmm优氯净浸泡。
39、医用垃圾能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40、做好门诊日志消毒登记制度。
41、做好医疗废物处理登记管理制度。
42、诊所管理制度3
43、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与监测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
44、医疗机构应当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
45、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46、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合格;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压力蒸汽灭菌监测合格后在常规使用条件下做到每锅工艺监测。
47、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发生改变时,应当进行灭菌效果确认性生物监测。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无菌物品每包化学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并做好记录。
48、用包装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的,应当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49、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进行浓度监测和微生物污染监测。
50、浓度监测:对于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浓度,对较稳定的消毒剂如2%戊二醛应当每周监测浓度,使用频繁应缩短监测时间并记录。
51、微生物污染监测: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52、诊所管理制度4
53、用人所长
54、员工绩效不好,经理常常从员工身上找原因,其实,还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在人员的使用上是不是存在问题,有没有用其所长,发挥员工的特长。如果用人不善,很难取得好的绩效。要取得好绩效,用人所长是第一。不要安排一条狗去爬树,然后又去责怪它爬得不好,因为狗并不擅长爬树,即便是一条优秀的狗,也很难把树爬得很好,而应该检讨我们自己是否应该安排一只普通的猫去爬树。
55、加强培训
56、通过培训可以改善员工的绩效,进而改善部门和整个组织的绩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当公司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安排培训,也不是只对那些公司认为有问题的员工实施培训。或者象有些公司那样只对优秀的员工才培训。其实,公司的培训应该是依据企业需求长期的、持续的、有计划的进行。
57、明确目标
58、我们有没有清楚地告诉员工,他们的工作应该是销量第一?还是服务第一?还是利润优先?或者是三者兼顾。如果员工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那么通常会比较迷惑、彷徨,没有方向感,当然工作效率会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员工没有得到明确的目标指引,员工的努力方向同公司所希望达到的结果难免有所不同。
59、建立绩效标准清晰的绩效标准可以让高绩效的员工有成就感,知道自己已经达到或者超出了公司的要求,这种成就激励的效果对层次较高的管理人员或者专业人士非常明显。清晰的绩效标准可以使没达到标准的员工有一个努力的目标,知道自己同其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发工作干劲,努力完成工作指标。注意:清晰的绩效标准,必须成为公司薪酬发放的依据,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
60、及时监控绩效考评
61、考评周期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一年。但是,监控应该是随时随地进行的。监控不及时,当然不能获得全面、客观的第一手资料。很容易导致考评之前争表现的现象发生,使“聪明人”钻空子,考评不公平。
62、及时反馈考评结果
63、在绩效考评刚刚出结果的时候,正是员工对绩效问题最关心的时候,也是思考最多的时候。这个时候反馈效率高,员工比较投入,效果好,并且利于对一些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进。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考评者和被考评者都已经把考评的事放在一边了,效率一定降低;同时,员工会对公司的考评产生不良印象,会认为公司也不重视考评。由于其他工作已经展开,考评反馈也会占用工作时间,对其他工作难免会带来不良影响。
64、帮助下属找到改进绩效的方法
65、当发现您的下属的绩效不好时,仅仅告诉他/她“你的绩效不够理想”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您还应该要指出他/她绩效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改进的方法有哪些?
66、业绩不好的下属一般自己也很着急,但是,苦于找不到原因,也不知道如何改进。问自己的同事担心别人认为自己无知、没面子。请教经理又害怕由于业绩不好挨批评。
67、这时候,做经理的应该主动找到他/她们,同他/她们分析业绩不佳的原因,并且帮助他/她们找到改善的方法,同时,如果有可能得话,最好提供相应改善的机会和一定资源支持。经理人能够成功,重要的一点是他/她能指导下属,能够想到、看到、做到下属做不到的。如果管理者本人不能超越员工,员工怎么服她呢?这种情况下,员工多半不会非常努力,业绩自然不会好。诊所管理制度5
68、第一章总则
69、第一条为加强个体诊所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证人体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用药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70、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辖区内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个体诊所。
71、第三条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辖区内个体诊所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县(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个体诊所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72、第四条本规范适用于个体诊所药品、医疗器械的`购进、验收、储存、调配、使用和管理。
73、第二章人员与培训
74、第五条个体诊所的负责人及其有关人员应熟悉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掌握药品基本知识。
75、第六条个体诊所从事药品管理、处方审核、调配的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或由已获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及通过劳动部门技能鉴定、符合规定的药学人员担任。
76、第七条个体诊所负责人应负责涉药人员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77、第八条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精神病、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78、第三章进货与验收
79、第九条个体诊所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采购药品,禁止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对首营企业应审核其合法资格,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索取供货单位加盖原印章的合法证照复印件。
80、第十条购进药品应逐批进行检查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验收记录。药品购进验收记录必须注明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货日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购进进口药品还应索取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供货凭证和验收记录应至少保留两年备查。
81、购进医疗器械还应索取供货单位加盖原印章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复印件,并建立购进验收记录。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产品注册证号、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供货单位等。供货凭证和验收记录至少保存两年备查。
82、第十一条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得购进使用。发现假劣药品或质量可疑药品,必须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使用或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83、第十二条个体诊所应配备与经批准的诊疗、服务范围相一致的药品,制订基本用药目录。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的范围和品种按照省卫生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省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常用及急救药品目录》执行。
84、第十三条个体诊所未经批准,不得擅自配制制剂。
85、第十四条对特殊管理药品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86、第四章储存与保管
87、第十五条个体诊所的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存条件应与诊疗活动相适应。储存场所四周应平整光洁,屋顶、墙壁应无脱落物,不渗漏。并采取防潮、防冻、防虫、防鼠及通风、避光等措施。
88、第十六条个体诊所必须配备与使用药品相适应的药柜、药架、底垫、冷藏柜、温湿度计等设施。药品按不同储存要求分别在常温、阴凉及冷藏条件下储存,相对湿度控制在45%—75%,并每日做好温湿度记录。
89、第十七条个体诊所储存药品的药柜、冷藏柜内不得存放其它物品。
90、第十八条药品储存放置必须分类定位,做到药品和非药品分开;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第十九条个体诊所应定期对储存的药品进行检查养护,并予以记录。对近效期药品、医疗器械(指有效期6个月内)应加强管理,防止药品、医疗器械过期失效。
91、第二十条个体诊所的药品储存场所应与生活、办公、诊疗场所明确分隔,不得临街设置药柜。
92、第五章药品使用与调配
93、第二十一条个体诊所应当凭本诊所医师处方使用药品,不得无处方调配药品。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的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改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94、处方调剂和药品拆零所用的工具、包装袋应清洁、卫生,发药时应在药袋、投药瓶上写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
95、第二十二条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做好记录。
96、第二十三条个体诊所必须经常观察本单位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必须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97、第六章制度与管理
98、第二十四条个体诊所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和落实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和考核,做好相关记录。
99、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
100、药品和医疗器械购进、验收管理制度;
101、药品储存、保管和养护管理制度;
102、处方调配和药品拆零管理制度;
103、不合格药品管理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104、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105、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06、直接接触药品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07、从药人员业务学习制度;
10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销毁处理制度;
109、相关记录应包括:
110、药品购进验收记录;
111、药品养护记录;
112、药品存放场所的温湿度记录;
113、不合格药品处理记录;
114、废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销毁记录;
115、从药人员业务学习记录。
116、第七章附则
117、第二十五条个体诊所必须按本规范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如违反本规定,予以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如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将依法予以处罚。
118、第二十六条本规范中个体诊所是指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
119、第二十七条本规范所指的首营企业是指购进药品时与本诊所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药品生产或药品批发企业。
120、第二十八条本规范自年6月1日起施行。
121、诊所管理制度6
122、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及配套法规,为医疗保健提供有效、安全的药品。
123、药品(一次性医疗用品)一律从合法的药品经销企业采购。对购进药品(一次性医疗用品)应逐一检查验收登记。定期进行药品质量检查,防止药品过期、失效、变质,杜绝采购使用假冒伪劣药品(一次性医疗用品)。
124、药品不着地存放,旋转应定点定位、分类有序。妥善保管须特殊存放的药品。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没有诊疗科目范围之外的药品。
12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使用后必须剪断、、毁形、浸泡消毒、统一销毁并有记录备查。
126、凭医师处方发药,发药时要执行查对、复核双签字制度。如处方有错误,应由医师更改后配发。
127、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处方书写规范、内容齐全。
128、做好药品进、销、存明细账,做到帐物相符。
129、诊所管理制度7
130、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宗旨。
131、对待病员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认真负责地为病员诊治,解答病员提出的问题,保护病员的隐私权。
132、遇到重、危、疑难病人,要及时转诊。病情危急不宜转诊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同时尽快通知“120”或请上级医院派员现场急救。
133、执业医师必须持证上岗,按登记许可的执业地点、范围依法从事诊疗活动。
134、诊疗场所经常保护清洁卫生,药房保持整洁,药品存放排列有序。标签清晰,不得进购和使用过期、失效或伪劣药品。
135、各种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公布上墙,收费要向病人出具收费凭据。
136、建立门诊登记制度,门诊登记薄上规定项目按要求填写完整,处方、门诊登记薄等医疗文书保存五年以上。
137、接诊较重患者要求书写门诊病历,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查体、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依据充分,治疗原则正切。门诊病历保存不得少于15年。
138、发现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及时报告病情,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诊所管理制度10
1、首先接诊的`科室为首诊责任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责任人。
2、首诊医师对病人进行初步诊断,并做出相应处理,不允许任何推诿或变相推诿现象。
3、遇到需要急诊抢救的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治疗;如设备、条件有限,首诊医师在应急对症处理的同时,与上级医院或120联系,并护送病人到上级医院。
4、遇危重、疑难病人处理困难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它科会诊,或转诊,并上报业务主管部门。
5、病人病情涉及多个科室,原则上首诊科室先处理,必要时请其他科室协同处理,各科室经治医师均应详细记录处理经过。
6、病人因病情需要住院或观察室留观,门诊医师须与有关科室医师取得联系并做好交接,以保证医疗安全。
7、危重病人进行检查、转科、留观、住院,均需有医护人员护送。
8、因病情需要转院治疗的病人,严格按照双向转诊制度执行。
9、病人病情变化或需要进行特殊检查治疗时,医生必须尽到告知义务。
诊所管理制度11
1、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一般外带药物注射须持医疗机构注射证明。
2、应严格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药敏试验,并重新确认外带药物的过敏试验结果,减少医疗风险。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密切观察病人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后反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经治医师。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戴口罩帽子,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巾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定期进行室内卫生清扫、消毒和空气监测。
诊所管理制度12
1、按照本地区编制部门核编标准,每年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总量、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
2、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聘用制管理的落实情况。
3、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聘人员相应岗位的执业资格、任职资格及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医师定期考核及护士岗位再注册管理情况。
5、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聘人员获取工资报酬、津贴和享有国家规定福利待遇的执行情况。
6、每年第一季度核查上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考核结果落实人员岗位调整及解聘、辞聘情况。
诊所管理制度13
1、每年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及会计人员合理配备落实情况。
2、每年第一季度审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本年度财务预算报告。
3、每年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工作进行内审。
4、每年至少两次核查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收入足额上缴、经费支出范围、支出标准落实情况;核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
5、根据国家统一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收费标准,每年至少两次不定期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科目收费、检查项目收费、常用药品收费情况及价格公示的落实情况。
6、每年检查会计核算、成本核算、收费、药品和物资核算管理等各项财务工作。
诊所管理制度14
1、每年第四季度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年度工作总结、绩效考核的落实情况及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2、监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会议制度的执行情况。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与辖区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协调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任会议;必要时召开紧急会议,及时传达相关政策精神、研究解决出现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做好会议记录。
3、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大事项、突发事件请示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请示,应在三个工作日之内予以答复,做好回复记录。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的医疗、治安、消防、水电、设备、建筑环境、信息安全等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演练及应急物资的贮备情况。
5、监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医疗、行政、人事、财务、计量器具档案和文书的归档与管理使用情况。
6、不定期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值班制度落实情况。
诊所管理制度15
1、发扬救死扶伤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2、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3、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一视同仁;
4、自觉遵纪守法,不得收取病人礼金,模范地执行各项卫生法规;
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漏病人隐私和秘密;
6、服从组织,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对工作认真负责,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8、保持医馆整洁,美化环境,创造温馨的就医环境。
9、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10、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11、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2、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不实的医学证明文件;
13、对重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或及时推荐到有更好医疗条件的医院去就诊;
14、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
15、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
16、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17、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医馆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8、建立差错事故登记簿,对所发生的差错应及时查清原因,明确责任,依照规定的《医疗差错事故处理原则》严肃处理,并做好善后工作;
19、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除立即组织抢救外,同时要向领导报告;
20、发生差错事故的部门和个人要及时报告,如不按规定报告,其责任人要承担一切后果;
【诊所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诊所管理制度12-01
诊所医疗服务的管理制度06-01
[合集]诊所管理制度12-01
个体诊所药品管理制度11-01
诊所的作文06-03
诊所的规章制度06-20
诊所规章制度10-20
诊所申请书01-05
诊所工作总结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