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
相信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尤其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记叙文,记叙文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写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几大类。那么问题来了,记叙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1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面对面开着两家粥店,装饰、规模都很接近,生意也都很红火,可是路西店的营业额却比路东店高出许多。这是为什么?原来不同点只在于服务员的一句问话。路东店的服务员问客人:您的粥里需要加鸡蛋吗?而路西店的服务员问客人:您的粥里需要加几个鸡蛋?
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句不起眼的话,就决定了两家店营业额的差距,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一道理用于指导学生作文同样适用。
中学生写作文,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做不到具体生动。有的同学写的故事框架很好,却很难打动人,难以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细节,缺少真实细腻、饱含真情的细节描写。细细揣摩大师的名篇,能够感动我们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细节,而并非每一个部分。
着名女作家池莉曾说过: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喜欢大起大落,偏爱悲欢离合,甚至是不写到死就不成为一个故事。有的同学认为作文创新就是要与众不同,于是就去追求离奇古怪,甚至是哗众取宠。学生们对怎样打动人这一问题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偏差,作为老师,我们要正确地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独特经历和感受,把那些“崭新的细节”写细写活。
一、用细节激活读者情感
生活中感人的情景往往是朴素的,生动的,我们在记叙描写时要做到真实自然,原原本本地再现出自己被感动的地方,就同样能感动别人,这也是好文章能让我们感动的秘密之一。
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能打动千千万万的读者,正因为细致真实地刻画了父亲穿过铁道给儿子买橘子的艰难的动作。这样的细节在大师笔下可以说俯拾即是。
例如:朱自清另一名篇《冬天》里的一个细节: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这里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代与父亲和兄弟们在冬天吃豆腐的情景,从“站”“仰”“觑”可以看到父亲在给哥儿三个夹豆腐的时候,那份认真,那份仔细;从“一一地放”则可品味出父爱的博大与无微不至;从“等着”“掉下来”可以分享到在父爱的羽翼下,兄弟们其乐融融的温暖。就这么平平常常的几个动词,使阴暗的老屋荡漾着深沉的舐犊之情,读到这里,读者心里自然会升腾起一阵阵暖意。
又如:史铁生的名篇《秋天的怀念》里的一个细节: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这段话作者用“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来表现“我”的暴怒无常,点到为止,不作展开,却极具冲击力,有以一当十的效果。表现母亲的悲伤和慈爱,用的却是更精致的细节。母亲看到儿子遭受折磨,“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那种无奈,那种牵挂,那种对儿子内心痛苦的理解,都在这无声的动作里了。儿子平静下来了,母亲又“悄悄地”进屋,“眼边红红的,看着我”,“眼边红红的”,一个细微的神态,透露出母亲无限悲苦的心情;“看着我”,三个字,一个动作,表现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无限关爱和怜惜,蕴含着无限深情。几个简单的汉字,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读者无不为之动容。
平凡的动作,平凡的情景,经过大师之手就变得不同凡响,感人至深了。其实,大师们并不拥有点石成金的法术,只要我们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也能够练成金手指。
二、用细节传达人物神韵
古人感慨:“文之作也,以记人叙事为难。”难点之一就是传神。要想传神必须在细节上下大力气才行。小说中许多虚构的人物,却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主要归功于作者对他们成功的塑造,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那些富有个性的细节。
提起孔乙己,我们脑海中立刻会出现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高大”形象,同时也会想起他在咸亨酒店极“豪爽”地“排出九文大钱”,当然也忘不了他“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走出了我们的视线。孔乙己的性格及命运悲剧,就在这些传神的细节中凸显出来,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来看看《红楼梦》中一段“笑”的描写: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一段描写每人都着墨不多,却表现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湘云的豪爽,黛玉的娇弱,宝玉的受宠无羁都已尽收眼底。每人的年龄、身份不同,笑的方式也不同。长辈们、主子们可以无所顾忌,小丫头们却不感放肆,虽然无不“弯腰屈背”,却只能“躲”、“忍”,还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短短的一段话,人物个性、等级尊卑已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典范。
三、用细节彰显文章主旨
1、通过细节来表现主题。
曾看过一篇名为《等待》的小小说,主要情节是:儿子一再许诺星期天带母亲去离家不远的万寿宫游玩却从来没有兑现,使老母亲热切的盼望一次次落空,终于变成失望以至绝望。
文中反复出现这样的细节:
星期天到了,她见光就起床,把银丝般的头发梳得光溜溜的,还换上了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坐在卧室里等,等儿子带他去万寿宫。
而文章的结尾却是:
星期天到了,穆家婆躺在床上没起来。
又一个星期天到了,穆家婆又躺在床上没起来。
就是这样一个相互照应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心由热到凉的过程,一场等待终成空,老人已没有了起床的心气和力气,可见儿子的行为对老人的伤害之深。文中没有一字指责儿子,可读者读后无不气愤,作者的态度已通过他笔端的细节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
2、用某一特定细节作为文章的线索
在此类文章中,朱自清的《背影》堪称典范,“背影”是行文的线索,更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细节,是作者情感的爆发点,“背影”上凝结的父爱比全景式的展现更令人感动。
近年来,中学生在用细节作线索来组织文章方面也涌现出了许多好作品,从文章题目即可看出,例如:《父亲的巴掌》、《枕头里的歌》、《妈妈的留言条》、《轻轻一声叮咛》等等,把情感寄托在具体而细小的事物中,更容易把“情”表达得充分、真切,收到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3、连缀细节构成文章主体内容。
有的文章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把一个个生活中的小细节连缀起来,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譬如:《父亲的爱》,文章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完整的情节,通篇都是“在我的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点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以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诸如此类的小事情,可是读后我们分明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沉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爱。
在近年来的中考满分作文中,也有许多此类优秀作品,有的连缀几个细节凝聚成一个核心,有的在形式上还有所创新,体现为片断文、日记体等,例如:《感动》一文,写了老师艰难地捡起地上的粉笔头、母亲照顾偏瘫的父亲、邻居叔叔为捐献骨髓而锻炼身体、隔壁小妹妹等待上“非典“一线的妈妈归来,这样四个镜头,或者说仅仅是四个定格的画面,带给人的却是真实的“感动”。还有,《留下》、《沟能》等都是此类佳作。
4、用某一细节作为切入点来构思全文。《牵狗散步的人多了》反映出一种可悲的社会现象:年轻人宁可牵狗散步也不陪伴寂寞孤独的老人;老年人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为了排遣寂寞,也只好把情感寄托在狗身上。“牵狗散步的人多了”只是一个生活中的细节,却被有心的作者敏感地捕捉到,创作成一篇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真可以称得上是举重若轻。
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细节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切入点,譬如:每个学生都遇到被人作为榜样,或父母整日以别人作榜样激励自己的情况,但很少想到把它写到自己的作文中,在2004年大兴区中考满分作文中,就有一个小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以此为切入点写了一篇《叔叔阿姨需要我》,写了自己因为有很多人等待我做榜样而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写得简洁流畅,以选材角度新颖而广受好评。
细节是生活最柔软、最鲜活、最感性的一部分,没有了细节,一个人的生命就成了坚硬的岩石,荒凉的大漠。生活丰富绚烂的一面,永远在那些会盛开细节之花也善于用心捕捉细节之鱼的人那里,温情脉脉地缠绵着。细节是丰收过的果园里遗落的那只果子,在你不怀任何期待的时候,一抬头便看见;有时细节是一粒随风而来的种子,即使落在荒废的花盆里,仍会发出灿烂的芽来。
如果把一个细节比做一枚树叶,你只看到树叶的颜色和形状是不够的,要看到树叶的筋脉;看到树叶上的筋脉还不够,要看清筋脉究竟是怎样曲折延伸的。一旦你学会写出细节中的细节,笔下的文字,会一下子变得透彻清晰起来有深度和新意。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2
1. 精心锤炼词语。要使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具体、形象、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
2. 巧用修辞。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
3. 独创巧妙佳句。这是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创新语言的一种方法。比如:“班主任老师又在喋喋不休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
4.力求含蓄蕴藉。含蓄的语言耐人寻味,含英咀华,如嚼橄榄。
5.巧妙引用活用。名言名句,是语言的精华,对于文章创作有着非凡而绝妙的效用。适当引用能使文章意蕴深厚,神采飞扬。
6.凸显个性特色,写出自己的'个性如果你是多愁善感的人,那么尽量写诗意的文字;如果你以能言善辩见长,那你不妨多些议论;如果你天性活泼幽默感强,那也不要浪费自己的特点,就多些生动的叙述和描写吧。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3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常用技巧作文在语文科目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例是最多的,因此,语文写作在考试中占着很大一部分。很多初中考生在面对作文时不知道该任何下手,其实,语文作文的写作是有一定的技巧性的,把这些技巧应用于你的写作中,就会得心应手。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语文言语上和写作上的表达技巧:
一、开头常用的5个技巧要写好一篇文章,开头很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如此。起好头,能为下一步文章写作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古人把文章好的开头比作“凤头”,是很有道理的。一个能让人引发无穷遐思的文章开头,更能使你的文章锦上添花。在语文应试作文中,一个好的文章开头往往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同时拥有一个好的“凤头”,往往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即为下文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作文开头的方法很多,在此谈谈常见的5个方法。
1、开门见山法。直截了当地切入话题,或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这种方法,朴实自然直截了当,引起下文。一般来说,这种开头方法,随信手拈来,但毕竟出彩儿不多,如果是记叙文或者抒情散文,建议选用其他方法。开门见山法的例子:《心灵的镜子》的开篇:“一个人看世界犹如照镜子,镜子中照出的不是人妍媸美丑的外表,而是他那形形色色的灵魂。”《青春无价》的开头:青春是人的生命中最灿烂最宝贵的季节,它的价值不能用金钱去衡量。
《友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早在《诗经》中就有教人友善待人的文章。友善待人,不仅是善待他人,更是善待自己。不过,就考场作文而言,假如你没有把握把别的技巧玩得娴熟,不建议在开头上采用过多的技巧,最好就用开门见山的方法。
2、设置悬念法。指在写作开始提出疑问,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并探究事情原委的一种方法。此法能启发读者思索,激发阅读兴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一次精彩的课外活动》“:上个周六,我们7中的8年级二班发生了“轩然大波”:一个女生哇哇地在课堂上哭,而我们的班主任朱老师却微笑着站在讲台上,最后,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起来。至今,同学们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那天的事情……”设置悬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学生哭,老师笑,而最后同学们都哄堂大笑呢?读者感到好奇——咦,怎么会那样呢?就很想阅读下去。
3、情景渲染法。也就是描写一个情景,让这个情景牵引出故事的开头。这类开头方法,是记叙文的常见开头方法,建议同学们采用。在故事中间或者结尾,要适时加上“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以便于呼应开头。这种开头方法,其实跟上面的设置悬念有一定的联系。只是,悬念的浓度不大,更偏向于情景的渲染,而设置悬念,偏向于一个出人意外的结果,使人好奇。如《我对网络的悔和爱》:“啪——”,一记清脆的耳光。男孩子坐在床上,护着那半边红脸,低头哭泣,内心充满了愧疚。旁边的父亲正在大声严厉地训斥,愤怒涨红了他的脸。那个男孩就是我。此事要从头道来……
4、修辞排比法。在开头的时候,用上几个修辞排比句,把文章主题的,用排比句的形式写出来。这种修辞方法,可用于有记叙有议论类的记叙文。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就是:连续把有几个象征意义的句子排比起来,最好把几个比喻句排比起来。而且建议同学们的比喻句不要太长。《他让我明白了作为父亲的'坚强》:一颗流星,只有熬过了焚身的痛苦,方能划破黑暗;一粒种子,只有承受了泥土的压力,方能指向光明;一只虫子,只有冲破了黑暗的包围,方能羽化成蝶。一位父亲,只有真正做到了坚强,方能令人感动和敬仰。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位强者。
5、景物开篇法。指开头用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应于在某种环境下发生的某类事情,在开头的时候,不能牵强附会地硬搬环境和景物。具体到写作的时候,要灵活运用。如《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淅淅沥沥的秋雨一个劲地下着,呜呜咽咽的唢呐不停地吹着。”文章一开始就给我们烘托出了一种悲伤的氛围。二、记叙文结尾一个小窍门同学们要记住,写什么作文,最后的结尾一般来说是要抒情的。
结尾的时候要注意三点?一个再次切题,二是首尾呼应,三是优美的抒情语言。
1、再次切题,其实很简单,把标题内容换汤不换药地重复一下,甚至先说一句:“这就是……”,接着再抒情就行了。
2、首尾呼应,要看是什么开头,结尾的时候,如果能把开头的内容回顾一下,就显得更舒畅了。
3、语言优美的道理很简单。语言优美了,抒情才能更动人。这种结尾,最好也用比喻排比句。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4
1、巧设悬念
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先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
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3、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4、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太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5、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6、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①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②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7、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①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②运用衬托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③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8、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9、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
①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
②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10、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
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内容和标题相照应。
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②行文中间照应。
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③结尾与开头照应法。
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11、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12、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13、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14、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15、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5
关于卷面
考场作文,是阅卷老师读了你的作文后打分的。卷面的整洁、写字的工整、段落结构的协调,都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视力感觉,对阅卷老师的打分心理产生冲击。一个好的卷面,即使作文不怎么出色,分数也不会少。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
关于文体
国家教育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的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准备记叙文一种体裁。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阅读优秀的记叙文范文,掌握几种叙事方法。譬如:开头情景渲染、开门见山点题、中间注意插叙等等。
关于标题
根据新课标精神,近两年的作文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成为主流。去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作文约占70%,半命题约占7.5%,话题和材料作文,占15%。即使出现了材料作文,有些也是二选一题目。
如果是命题作文,我们自然不用考虑起标题。如果是半命题或其他形式,我们则要尽力求新。如《从__身上学到的》,就考验了同学们的补题技巧和题材创新。有的同学直接填了“父母”、“老师”、“同学”,创新程度就不够。有的同学写了“那片松柏”、“温总理”、“那座雕像”、“陈贤妹”,就能使阅卷老师感到“眼前一亮”。
关于立意
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对于有争议的内容,不要太大胆。譬如,你要求中日开战夺回钓鱼岛,中菲海军在黄岩岛摆战场,你骂朝鲜独裁,等等类似的内容,只能降低你的分数。一句话,我们要写阅卷老师愿意看的,作文得高分才是正途。
关于题材
慎写古人,譬如,每次中考,司马迁、李白、屈原、陶渊明、林则徐等,都会当做材料出现在作文里,老师们已经看腻了,大家要避免这个误区了。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同学们写什么题材,强烈建议用第一人称,写你自身经历的事儿,写你生活中真实的感悟。大家储备素材的时候,要找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发生在身边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一般来说,在考场上瞎编乱造,多数会出现纰漏,导致减分。
关于结构
作文的结构无非是“总分总”、“分总”、“总分”。就考文而言,前两者比较适用。大家一定要记住,作文的`开头不要很长,不要因为玩弄作文书上的技巧而弄得开头超过了5行。
关于结尾,我们一定要明确,结尾就是抒情和扣题的。在结尾必须抒情,归纳你想表达什么,而且扣题,最好“糊膏药”(出现标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
关于语言
备考作文,语言的准备是最难的。在此给考生们提几点建议:一是遇到你喜欢的句子和段落,你干脆背下来,也许能用在考场上,反正就是这一锤子卖卖,即使没产生作用,也不会扣分。二是,记住要有描写。写人要有动作和语言描写,写事注意细节和环境描写。三是,句子最好短一些,不要一逗到底,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都有了,就用句号。四是注意修辞手法。
写作技巧
小处入手。
同学们不会写作文,不知道作文该写什么?是因为不善于积累和归纳生活材料;另一方面也是不会审题,面对题目,思绪不着边际。其实初中的作文,是不会为难大家的,肯定让每个同学都有话说,所以觉得难以下笔,还是切入点的问题。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要从小处入手,尽量把所给的题目具体化。比如题目中是要写关于爱的,我们可以把它具体写成“母爱”,再具体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个事件,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如果能写得足够细,也可以成为高分作文,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所写的就是一件小事儿。
如果同学们喜欢写散文,那生活中具体的事物,如一株树,一棵草,一朵花,一朵飘过的云,一方坚守的石头,都可以成为大家写作的对象。
这个原则可以归结成一句话,就是从小事入手,从眼前具体的事物入手,描写清楚,叙述明白,让人知道你写的是啥。久而久之,就能锻炼出观察和推理的能力,作文自然会有话可说,说的切实。
由实入虚。
描绘眼前之景,抒发心中之情。好的作文一定是虚实结合的。仍然以朱自清的《背影》来论述,那些描写堪称经典,特别守于父亲的一些动作,非常的值得我们去学习,班在读这些动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却真切体会到了朱自清对于父亲的理解,体会到朱自清对父亲复杂的情感。描写很质朴,情感很感人。在描写的基础上,作者由实入虚,实实在在的动作,承载着作者升华的情感。当然啦,初中的同学们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思想也不一定有多深刻,单向这样作文的手法是完全值得我们学习的。
写作步骤
了解清楚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和描写 ,主要内容包括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常见的记叙文有散文、小说和人物传记等。
知道常见的记叙文分为哪几类?
记叙文按内容大致可分为 :(1)写人为主的记叙文;(2)记事为主的记叙文;(3)记物抒情的记叙文;(4)写景抒情的记叙文。
知道记叙文六要素是指哪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是写好记叙文的关键所在。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6
思路拓展技巧一:评述话题
这是最简单的思路拓展法,就是对文题进行价值判断,分析其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有何利弊,是该否定还是肯定,自己的立场如何。仍以题目三为例,用评述话题法可以这样立意:对“友善”的价值进行肯定,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社会需要友善,拥有友善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拥有友善的社会是完美的社会。
思路拓展技巧二:演绎提示
这一方法适用于有提示材料的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这种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提示材料的内容择其一点进行演绎扩张。如上面题目中,可用此法获取许多写作思路。比如根据提示中“友善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一句可以这样演绎:
1、以我为中心写记叙文,描述我同一个陌生人的故事,我的一个微笑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友善使人们更易于沟通。可写成记叙文。
2、以第三者的目光描写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两三个故事,故事集中表现微笑的作用,突出友善的力量。
思路拓展技巧三:因果推理
这一方法是将材料提供的话题作为理论前提,然后可以以此为中心进行推理,推理一下它将导致什么结果。如将“友善”这一话题作为前提,进行推理:
1、正面推理“友善”的结果。友善可以化解仇怨,友善可以增进友谊,友善可以增强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友善可以创造美好世界。可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
2、反向推理,如果没有“友善”,冷漠、仇怨、自私、战争将充斥这个社会,人们将丧失生存的基础。可写小小说、寓言、童话。
思路拓展技巧四:空间转换
空间转换适用于各类文题,空间主要是指场合和地点。根据文题进行联想,将话题放在不同的场合和地点会发生不同的故事。如以“友善”为中心进行空间转换,可以这样构思:
1、将发生在中国、美国、巴勒斯坦三地的“友善”故事分章节组合到一起,以此说明“友善”是世界人民都需要的。
2、以家中、学校、公众场合任意地点为中心都可以构思一个故事来说明友善的作用。可写成记叙文,散文。
思路拓展技巧五:时间联想
时间联想法适合于各类作文题目。时间的概念包含三个方面:过去、现在、未来。写作时围绕任意一种时间概念都可以有多种构思。如以“友善”为题,运用时间联想法可以这样构思:
1.发生在当代的一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关于友善的.故事。
2.发生在一个清晨(或中午、晚上)的关于友善的故事。
3.围绕友善发生的不同时期的故事(今昔对比)
4.围绕不同时期的人们的“友善观”进行对比剖析。
思路拓展技巧六:对象联系
作文的描写对象是多样的,人、动物、植物都是可以用来表现主题的。在作文构思过程中如果能从不同的对象角度考虑,会有许多不同的写作思路。如以“友善”为题,运用对象联系法可以这样构思:
1. 以“我”为中心的故事。
2.以“他(她)”为中心的故事。
3.发生在“我”与某一动物之间的故事。
4.发生在动物之间的故事(寓言、童话)。
5.发生在动植物之间的故事(寓言、童话)。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7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
(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
(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
(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
(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
(2)有漂亮的书写;
(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
(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
(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
(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六忌选材太俗:别总是玩呀、救落水儿童呀、猫啊狗啊……
七隆重忌一点,千万别把人写死了,也不能把人写成癌症。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8
巧设悬念
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先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①“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②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①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②运用衬托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
②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③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拓展阅读:写好记叙文的方法
记叙文层次段落的布置与安排,层次段落的布置与安排,是记叙文在篇章谋划上一个最为紧要的问题。层次,又称“意义段”、“结构段”或“部分”,指的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体现了作者思路开展的步骤。段落,人们也称它为“自然段”,是构成篇章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换行的明显标志。一句话,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而段落则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先说层次,层次体现着作者对文章全局和局部、总纲和细目所作的大的布局安排,所以安排文章的层次,首先应考虑文章内容表现的顺序。再说段落,段落在文章布局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写文章要讲究节奏,而段落的划分就是表现这种节奏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来说,长的段落舒缓,宜于表现复杂细微的内容;短的段落急促,宜于表现精粹深刻的内容。总之,层次和段落是记叙文结构布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掌握分层分段的艺术是记叙文写作中一个重要的准备。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相关文章:
初中写作技巧02-09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03-06
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03-25
初中生写作技巧02-10
小学升初中的写作技巧02-20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09-29
初中抒情文的写作技巧02-13
初中英语写作技巧02-07
初中生英语写作技巧02-08
初中英语写作技巧【精选】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