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夫和他的儿子》的教学设计
《农夫和他的儿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团结的重要性,感悟“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折一根筷子与折一捆筷子的不同,从而明白“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20根筷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直接 导入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有八个儿子,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快乐读书屋《农夫和他的儿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先看文前的自学提示,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
2、课件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识记。
(2)开火车读生字。
3、指生读文。
5、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农夫的八个儿子由( )到( )的故事。
文章主要写了孩子们由不团结到团结的故事。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不团结,团结。
三、合作探究,理解内容
1、出示学习要求:
1)从文章的哪些词语中看出孩子们的不团结呢?边读边用直线画一画。
2)农夫去请教村里最有学问、最有智慧的老人,他用了什么办法教育八个孩子的呢?
2、学生汇报。
3、现在我们前后桌四人分角色朗读文中3-7自然段的对话,要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孩子们的调皮与不屑一顾,父亲的感激和对儿子们的语重心长。)
4、进行游戏。
1)同学们,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做这个游戏,你们愿意吗?(教师拿出一根筷子)谁能把它折断?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他们折筷子的表情和动作。(让学生体验折断一根筷子比较容易。)
2)(教师拿出10根捆在一起的筷子)这一捆筷子谁能把它折断?其他学生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他们折筷子的表情和动作。(这次让学生体验折断一捆筷子的不容易。)
5、通过这个好办法,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农夫的儿子们也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他们与先前的表现有没有不同之处?
6、默读课文,完成填空:农夫的儿子们从小总是( )( ),随着年龄的增长,( )的毛病一点没改,农夫很担忧。所以,请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者帮忙,长者用( )的方法教育了八个孩子,最终,八个孩子明白了( )的道理,( )地搀扶着老父亲回家了。
7、你能仿照填空的词,说几个AABB的词。
8、学生谈谈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总结:这篇文章就是让我们明白,应该团结友爱、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另外,我们学习了对比的写作方法,练习了AABB式词。
四、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1.阅读《树叶和树根》
1)找出文中ABB式词,试着说两个
2)你认为是树根重要还是树叶重要?为什么?
2.阅读《风和风筝》一文,风筝掉下去是因为什么?你想对风筝说些什么呢?
五、欣赏名言,深化理解
团结就是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
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六、欣赏歌曲,情感升华
播放《众人划桨开大船》
【《农夫和他的儿子》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08-19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05-05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03-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04-2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15篇03-20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09-04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08-20
《两个农夫》教学反思08-22
和他的作文05-24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