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引发·体验·转化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读懂诗句,知道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是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是教学重点。下面谈三点教学设想。 一.看图联想,启发学生由“感知”引发“感动”
教学本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从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诵读诗句和教师的讲述中来认识、感知,而应通过启发想象、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扣开心扉,感到不已”的程度。为此,课堂教学在“师生谈话,板书课题”之后,可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或挂图,想想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按“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顺序概述图意。在学生按这样的顺序叙述以后,可让学生变换顺序口述,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诗句。
教学开头的两行诗句,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①看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这位古代农民头发花白、衣着破烂、瘦骨如柴、频频擦汗),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②学词——教师有意突出“日当午、滴、禾下土”等词,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③读句——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联想——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接着,要求学生表情朗读前二行诗句,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⑤说句——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而连贯地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以上的训练设计目的有二:
①落实大纲要求。大纲要求二年级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看图或观察事物以后,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②优化学习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易于操作的训练程序,使学习过程呈有序状态。
二.读句悟法,引导学生从“学会”体验“会学”
教学前二行诗句之后,可运用“元认知”原理,引导学生就“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两行诗句的?”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教师再从中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然后,遵循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刚刚获得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后两行诗句上,使学生半独立地从“看图”中加深形象感染;从“学词”中(重点理解盘、餐、粒粒、皆等词语)理解词义、明晰概念,扫清理解诗句的障碍;从“读句”中锻炼表情朗读,在情感驱动下再次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思想感情;从“说句”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这样的训练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从“学会”转向“会学”的乐趣。
这里应特别注意的,一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时,要注意删繁就简,突出关键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出易于操作的几个学习步骤;二是针对当今幼童不怎么懂得爱惜粮食(包括其他劳动成果)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不仅要明爱惜粮食之理,更要行爱惜粮食之实,真正做到明理导行。
三.读说写背,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措施之一,就是落实课后练习和保证课堂上学生“练”的时间。课后练习既规定了教与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为质量评估提供最化目标。课堂上保证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知识,并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课课后有三道练习题: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读”和“说”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2.读一读,再抄下来(要求学生读、写四个字和由这四个字组成的四个词,本题体现了口头与书面并重、学字与学词结合,务必安排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
3.背诵课文(是口头训练和培养记忆能力的重点题)。当然,还应重视本课6个生字的读认写记。
下面就课后练习1和3两题,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读、说、背”的训练。先谈“读”的训练。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让学生读出重音、停顿和节拍。下面标出的供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再谈“说”和“背”的训练。实质上“读”是“说”和“背”的基础和前提,而“说”和“背”则是“读”的延伸和巩固。指导学生“读、说、背”可按“读一行说一行,读一句说一句;读全首说全诗背全诗”的步骤进行。这种“化整为零,积零成整”的训练形式更容易被低年级学生接受,更有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引发·体验·转化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www.fwsir.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发·体验·转化】相关文章:
“雅安地震”引发的思考08-18
剪纸引发遐想作文08-15
由智齿引发的感想作文08-23
体验08-18
乘务体验员乘坐体验有感08-17
看童话剧引发的思考04-07
体验作文08-24
体验的作文03-21
体验的作文05-20
转化学困生的论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