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3核舟记
23 核舟记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
顺序。
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解读课文内容。
了解结构形式和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查工具书,掌握字词,熟读课文。
本文内容虽然比较浅显,但学生难懂的
字词较多,可让学生通过预习解决,做
好课堂阅读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掌握词汇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把握结构
教学步聚
导入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尼斯世界
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
文字。到了唐代,能在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
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
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喜。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识记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贻 奇 黍 箬 髯 褶 矫 诎 倚 楫 趾 壬 戌 虞 篆
学生已经预习,教师可领学生读一读,个别字指导学生掌握一下笔画。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可单个读、领读、分组读,也可全体齐读。力争读一遍,对课文内容有新的感知,然后
理清文章的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一分~总的结构形式,这不难理解,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明确
第一部分(第l段)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点明艺术品“核
舟”的主题。第二部分(第2—5段)是分说,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和舟上的情景。第三部分(第6段)是总说,概括全文并赞颂雕刻艺术之精湛。 O诠释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指名请学生参照注解,通释全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选择难易适度的语段,让学生分别讲解。教师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重点提示: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八分有奇 中轩敞者为舱其高膝相比者佛印绝类弥勒神情与苏黄不属诎右臂支船左手倚一衡木珠可历历数也。勾画了了 为字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够桃核修狭者为之
对字实词,要注意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可以提到通假字,但不必细究。讲清数词古今不同的用法。虚词重点讲解那些常用的。还要注意,注意有些词的意义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如“为”,如能联系旧知识,以旧带新更好。最好让学生自己根据上下文揣摩其意义,教师最后明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三题。阅读思考 a.第一段与其他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b.介绍“核舟”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研读第二部分:内部结构说明顺序构思特点
教学步骤
检查并巩固第一课时所学知识
教师可从字词句等方面进行书写、口语、思维等巩固性训练。■朗读课文
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此类介绍工艺品的文章,往往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本文读来却令人神往。除了文章内容新奇有趣而外,在写法上也很有特色。同学们可就以下问题进行赏析。
思考题 o谈谈第一段与其他部分在内容上的联系。 @工艺品核舟艺术之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核舟上为什么要雕刻苏东坡《前后赤壁赋》中的文字?
介绍核舟的结构和情景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哪些内容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像?
教师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并通过讨论,组织语言,进行课堂交流。
明确第一段是全文的总纲,所提之事,下文皆有详细说明。“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罔不因势象形,,伏“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各具情态”所伏内容散见于文章各处,如“珠可历历数也”“其人视端
容寂、……”“勾画了了”等。
教师可引导学生们前后相照,一一说出。一是写用料体积极小,二是写所刻事物繁多,三是写刻物情态毕备。(能以径寸之木,为
宫室……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是为了突出工艺品“核舟”的内容是“盖大苏泛赤壁”。主要运用空间顺序:从正面(船舱、船头、船尾)到背面(船顶);从中间(船舱)到两头(船头及船尾),从外到内又到外(旁开小窗……启窗视之……闭之……),从右到左(左刻… …右刻……)
f中间部分即船舱:上有箬篷,旁有小窗,窗上刻有十六字
f船的正面{船头部分刻游览者:佛(右)——苏(中)——黄(左)板书{ 船尾部分刻舟子:一人仰面,一个俯听茶声
。船的背面(顶部)题名(十四字)和篆章(四字)作者的构思极为巧妙,如借助“山高月小’’等十六个字,很容易使读者想像散文《赤壁赋》
《后赤壁赋》里的意境。再如“如有所语…‘若听茶声然’’等神态毕现,使人回味无穷。教师小结
本文所写的“核舟”是明代果核雕刻珍品,原材料只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典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巧妙,形象逼真,显示了我们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核舟”本是静物,却被作者表现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这有赖于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刻画,由此看来,《核舟记》与“核舟,可谓双璧交辉,相映成趣。
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其他部分.
23核舟记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www.fwsir.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3核舟记】相关文章:
《核舟记》教学反思02-27
核舟记教学反思03-21
核舟记语文教案01-14
《核舟记》语文教案(精选16篇)03-31
核舟记语文教案(15篇)01-14
核舟记语文教案15篇01-14
核舟之谜已解06-06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教案08-20
语文八年级上册《核舟记》教案06-06
核舟记读后感(精选10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