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的精神

时间:2022-08-16 10:48:21 九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发问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提倡“发问”精神对自己学习的指导意义;

  (2)学习运用反问句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的方法;

  (3)领会作者怎样既从正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正确,又从反面论证了相反的观点不正确,这一正面和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教学建议

  反问的修辞手法

  文中多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反问是通过语气的强化,来强调观点,强调感情,并造成文章的波澜。

  课文中的反问句运用有两个特点:

  一是变化着使用标志反问的词语。例如:①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②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

  二是几个反问句并列使用,关联上下文,增强气势。例如: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 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

  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语势强烈,有力地强调了所要表达的意思。

  过渡

  文中在举例前,先指出名人的共同特点,并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来开启下文。

  在列举事例之后,文中第九段用“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作为过渡,紧接着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是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这一句话归结到中心论点上。这样,上下文过渡自然,论点与论据配合紧密,事例论证层次清晰。

  论证方法

  本文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作者认为,发问就是善于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求知识、明道理的途径,也是新发明、新创造的开端。为了证明这个正确的论点,作者列举了外国的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说,瓦特发明蒸汽机,释加牟尼创立佛教;中国的孔子每事问的事例,从正面加以论证。接着,作者针对“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的糊涂见解,又举了几个例子,从反面加以论证。这样,通过一反一正的对比论证,论点鲜明突出,大大增加了说服力。

  .写作特点

  本文是写给青年学生的,写的平易通俗。文章一起笔就从日常生活谈起,引出议论的中心:发问的精神。然后用了六个段落来正面论证,有道理论证,也有举例论证。四个事例都具有启发性,是学生所熟悉的。论证结束,用了一个段落进行小结。然后引出反面的认识,指出其“漏洞”,接着用三个段落逐层分析三个“漏洞”,最后做.总结。全文脉络清晰,且环环相扣,思路缜密,论述严谨。

  正反论证

  本课采用正反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正面举例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又从反面讲道理逐层深入地阐述“何必多问”说法的错误,从而证明了“发问”是求知、明道理的途径,又是新发明、新创造的开端的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发问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提倡“发问”精神对学习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作用。

  (2)学习理解运用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论述中心。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提倡并实践“勤学好问”的精神。这好问就是善于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善学者必好问”的道理了。今天我们学习《发问的精神》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正是阐明这个道理的。

  (2)预习新课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来思考、讨论或完成下列问题,以便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可以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给学生)。

  ①这是一篇提倡发问的议http://www.fwsir.com/论文。课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的安排,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②本文层次清晰,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试举例说明。

  ③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④本文多处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有什么特色?找出来说说它的作用。

  ⑤这篇文章,作者是写给谁读的?从哪些文句中看得出来?

  (3)研习新课,阅读全文

  请若干学生依次阅读全文,同时检查同学们对本课词语的预习情况。

  (4)解答问题

  ①本文论证的思路是什么?根据论证的思路,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明确:课文首先提出论题,接着展开正面论证,提出有关发问重要的论点,用牛顿、瓦特、释加牟尼、孔子由于好问终于取得了伟大成就的事例进行论证;其次,从反面论证,假设“何必多问”的反面论点,用逐层深入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这论点的不正确。这样,正反结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分析并归纳段意如下:

  第一部分:(1—3段)引出话题“发问的精神”。

  第二部分:(4—9段)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以事例论证为主)。

  第三部分:(10—14段)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以道理论证为主)。

  ②本文层次清晰,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试举例说明。

  (5)作业(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反问句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2)能够独立分析梳理课文的议论层次。

  教学过程

  (1)检查作业情况

  让学生回答作业题解,教师指导并修正

  (2)讲读课文,研习要点。

  首先,在学生各自结合问题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经过小组讨论、补充、完善,最后在回答问题时,经过老师的指导与修正。

   ①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课文先用正面论证的方法,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是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然后加以论证,从而直接论述了中心论点:发问的精神是可贵的(以事例论证为主)。

  课文再用反面论证的方法,假设了反面论点“何必多问”,然后加以论述,论证反面论点的不成立(以道理论据为主),强调了发问精神的重要性。

  可见,课文用正、反两方面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②本文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有什么特色?找出来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课文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强调了语气,造成文章的波澜。归纳起来有两个特色:一是变化着使用标志反问的词语。如:“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何必多问?”“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二是几个反问句并列使用。如:“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 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这样,关联上文,增强语势。

  ③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从哪些文句可以看出?

  明确:这篇文章是写给学生读的。如“事物的道理,不比课本的文字,老师的讲解,看了听了就懂。”“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从这些文句中可以看出。

  (3)归纳小结

  在老师引导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谈论体会,发表见解,最后,经过老师修正、明确、打投影片如下:

  这篇课文议论的问题是关于发问的精神。作者倡导发问,认为发问十分重要,发问的精神可贵。举例子从正面论述,讲道理从反面论述。这样正、反结合,突出论证了中心,使文章的说服力、针对性更强。

  (4)作业(略)


发问的精神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www.fwsir.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问的精神】相关文章:

学生自主发问的“美式”课堂教学08-23

亮剑精神与团队精神范文08-18

女排精神中国精神作文(精选10篇)03-19

北京精神08-18

实验与精神08-24

通过“五发问”思考如何提高英语早读课效率08-23

调查报告—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发问08-17

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心得(通用17篇)03-30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范文(精选14篇)09-08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通用5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