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册写作口语交际第四单元
论据的运用
(一)训练目标
学会运用论据。
(=)训练方法
1.学习知识短文,讨论了解有关论据的知识。
2.运用练习材料,书后参考作文题进行巩固练习
(三)训练时数 、
一课时
(四)训练过程
导入:一篇议http://www.fwsir.com/论文,论点是其核心、统率,是议http://www.fwsir.com/论文直接干预社会服务生活的重要体现。但论点要让人们接受,信服,必须有足够的根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这证明论点的材料,便是议http://www.fwsir.com/论文中的论据,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议http://www.fwsir.com/论文中如何运用论据的知识。
引导自学知识短文,师生讨论明确下列问题,可结合学过的文章和同学平时的习作讨论。
1.什么是论据?论据有哪些种类?
明确:论据是议http://www.fwsir.com/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据主要有两类,一是事实论据,一是理论论据。
2.论据从哪里来? , 。
明确:论据不是作者头脑中硬生出来的,它是从人们的生活中书籍中来的,因此,要想在写议http://www.fwsir.com/论文时,不至于论据枯竭,平时就要多关心生活,多读书学习,在头脑中进行丰富的知识储备。
当然,.写作议http://www.fwsir.com/论文时,调用论据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头脑中有材料储备,临场用不上,是不善于联想的结果。只有激活僵死的思维,才能进入一个较为自由的创作天地。
3.怎样精选论据论证论点?
(1)精选事实论据。事实论据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人、事,也可以是概括的普遍现象;可以是名人事例,也可以是个人小事。只要能证明论点,即可作为论据。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事实材料必须是确切,真实的。用虚假的材料,论点就难以立足,自然会影响论证的效果。
②材料要与观点统一。材料的主旨与论点的意思必须吻合,对内涵丰富的材料尤其要斟酌再三。
③叙事要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强烈的论证意思。也就是围绕论点,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取舍。笔墨尽量集中在1i旨龟多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在能够有力地论证观点的前提下,叙事力图简洁。
Ⅳ要对选用的事实作必要的分析论述。叙事后,只有经过分析论述,揭示所用事例的意
义内涵。使事例与论点更加自然、紧密地融为一体。才能更有力地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
④精选理论论据。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俗谚及公认的事理。曲于这样的言论有一定的权威性及可信度,所以也能有力地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选用理论论据着重注意两点:
第一是,要正确领会所引语言的含义,所引语言须与论点一致,能够论证论点。第二是要确保引言的准确无误,防止不真实,不准确,以致削弱文章的说服力。
补充材料,练习如何紧扣论点精选材料:
下列所列举的事实材料中,能作为论点“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很高的文学造诣”的论据的有( )
1.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般的著作《徐霞客游记》。
2.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小说《在光明的非洲》。
3.“镭之母”居里夫人,经过连续四十五个月的辛勤实验,终于提炼出了纯镭。
4.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漫步,写了许多优美的散文。 ’ 一
5.鲁迅先生怀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写出了《阿Q正传》等经典传世之作。
提示:能作为论据的为l、2、4、
“3”不能作论据,它与论点“往往在很高的文学造诣”没有关联。
“5”也不能作论据,因为鲁迅先生并不属于论点中所限定的“卓越的科学家”之烈。
(五)布置作业
选课后所附“作文参考题目”之一写一篇作文。
1.题目“1”提示:此题要求学生能首先从材料中提炼出,论点,再扣论点精选论据。俄罗斯专家对待自己民族的态度可包括:实事求是,头脑清醒,冷静,敢于正视弱点等。
从这些态度中得到的启发,可提炼出论点,如:“敢于正视自身弱点的人是最智慧的”等。
精选论据:略。 一
2.题目“2”提示:
此道作文题,书上该题下的“提示”已经从论点的范围上进行明确,论点不难提炼出来,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论点的需要精选论据。不同的论点,所选的论据是不同的。可以先放开思维,尽可能多的摄取材料,再收拢,从众多材料中提炼出有意义的,切合论点的。
可作论据的材料示例:略。
五册写作口语交际第四单元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www.fwsir.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五册写作口语交际第四单元】相关文章:
口语交际论文08-24
口语交际作文06-30
浅谈口语交际教学08-16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8-25
强化口语交际训练05-31
语文《口语交际》教案10-17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3-03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3-16
创设情境 优化口语交际04-10
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