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少年爱因斯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1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
2.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
重点:
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
难点:
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勤奋。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指导
板书设计:
对音乐早慧
爱独立思考
少年爱因斯坦 有正义感
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
本课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读懂全文。
2.了解爱因斯坦少年时代的主要事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以前曾流传过许多关于爱因斯坦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各种传说。最为典型的一个故事,称爱因斯坦小时候说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抱怨牛奶太热了,目瞪口呆的父母问他为什么以前一直不开口说话,谁料这个小天才回答:“因为,以前的一切都没有什么问题呀!”
根据爱因斯坦的姐姐玛亚在一部从未出版过的`自传中称,爱因斯坦的智力发展很慢,而且到了很晚才开始会说话。玛亚说:“当爱因斯坦刚出生的时候,母亲看见他那又巨大又有棱角的后脑勺都快吓坏了。”
2.课前热身
带着问题读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他是那种老师宠爱的学生吗?他是不是很爱思考问题?他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2、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3、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4、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其他事迹。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
初步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了解他勤学好问勤于思考 的优秀学习品质。
1.)“略读”指导
“略读”是指大致的读。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 阅读时要快速捕捉信息,充分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初步把握 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读
1.请同学给生字注音:
孤僻( ) 腼腆( ) 遏( )止
涓涓( )细流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一人讲一个即可,可按年龄段划分。
课文提供的材料有:
(1) 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
(2) 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
(3) 五岁时,因为愿意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反应迟钝
(4) 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
(5) 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
(6) 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
(7) 十二岁时,已能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3.小组讨论交流。
(1)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了解: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这些优秀学习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门)从文中找出表现少年爱因斯坦优秀学习品质的文字,读一读,议一议。
4.请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不甚理解的问题。
启发:可从多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如对句中词语的理解,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对写法方面的.疑惑之处等等,均可提出疑问。
估计学生会遇到的问题:
门)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例:“我的小宝贝,你听懂了吗?瞧你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教授似的,你怎么不说话呀……”
参考: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文中形容很认真。
(2)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
参考:句中的“有点毛病”并非真的生理疾病,而是指爱因斯坦对音乐的早慧,观察周围事物的细心非同龄人可比,这正反映了他从小就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
3)文中多处描写了爱因斯坦的眼睛,这对表现人物起什么作用?
①同桌合作,快速找出文中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的眼睛的文字。
②读读,议议,体会“画眼睛”在文中的作用。
③班级交流(结合“思考与练习三”)。
参考:“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是光彩,又给人以希望:他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
“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看着这双眼睛,可以判定,小阿尔伯特夫生睿智,是一个不寻常的少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反映人物性格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5.知识迁移。
投影或印发讲义
内容:文学作品中“画眼睛”的成功体例。
例:一个晴朗的早晨,公路上车水马龙,有两辆自行车相撞了。两位主人同时摔倒,又同时爬了起来,用充满埋怨但又含着一丝谅解的目光望着对方。那目光一接触,又立即触电般地闪开,两位主人再次跨上车向着不同的方向骑去——既没有响雷般的令人厌恶的争吵,也没有亲切的令人欣慰的道歉。一切,就在那含蓄的目光的交流中悄悄结束了。
点评:这段文字着力描写了两位车主人骑车相撞时彼此相对而又迅速离开的目光。这目光是含蓄的,充满埋怨又含有一丝谅解,反映出车主人复杂的。动理活动。“一切就在那含蓄的目光的交流中悄悄结束了”,表明两位车主人都很宽容大度,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启发:“画眼睛”是肖像描写的重要方法之一,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同学们在阅读时要多加体会,并在自己习作时恰当运用。
(三)课堂小结
清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要点概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3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
2.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
重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
难点: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勤奋。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指导
课标要求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4、领会描写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
[学法点悟]
学习本文,可以采取“略读”的方法。“略读”是指快速浏览的读。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越是“略读”越能筛选捕捉到文章最主要的信息。阅读时要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充分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然后,分组讨论交流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一——“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并在自己作文时恰当运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由别人写的传,主要是介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少年时代的学习经历,作者抓住爱因斯坦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来表现他的聪明好学。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全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了少年爱因斯坦哪些学习经历?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这就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全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各部分大意。
解惑:全文有33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简介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智力令人担忧。
第二部分(5—33):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质疑:全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了少年爱因斯坦哪些学习经历?
解惑:按时间顺序叙述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①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②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③五岁时,上学独自思考;④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⑤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⑥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⑦十二岁时,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质疑: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反映了他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解惑: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语言揣摩]
1、 “我的小宝贝,你听懂了吗?瞧你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教授似的,你怎么不说话呀……”
这句话中用“一本正经”形容三岁的阿尔伯特听音乐时的认真样子。
2、当他的同班同学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的时候,他已在微积分的大海中畅游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爱因斯坦少年时就极富科学天赋。
[研究课题]
1、爱因斯坦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苏黎世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及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3年回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治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还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对宇宙学也有贡献。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本文成功地运用了“画眼睛”的肖像描写方法,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来表现人物的心灵。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水浒传》,归纳书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根据具体语境探究重点词语的含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文章抓住突出特征来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结构紧凑,过渡衔接自然的特点。
[基础巩固集练]
一、 字音字形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孤僻 棕色 沉浸 腼腆 迟钝 泛滥
羡慕 涓涓细流 大名鼎鼎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孤 涓 羞 滥
二、语言积累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沉浸: 2、袖珍: 3、迟钝: 4、泛滥: 5、羡慕: 6、充斥:
7、不解之缘: 8、 爱不释手: 9、怡然自得: 10、井然有序:
11、跃跃欲试: 12、雄心勃勃: 13、流连忘返: 14、大名鼎鼎:
三、朗读背诵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学们可以认真朗读、细心揣摩文章中三次描写爱因斯坦眼睛的句子。
四、问题探究
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找出文中三次典型的对少年爱因斯坦眼睛的描写,并体会作用。
(提示:①“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②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③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作用:①从流露出光彩的棕色大眼睛里,感觉到他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② “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
③ “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看着这双眼睛,可以判定,小阿尔伯特天生睿智,是一个不寻常的少年。
2、他独自关在屋子里,双手支在桌子上。(这句话中划线词语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提示:划线词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爱因斯坦专注思考的样子。)
3、他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三周过去,他终于证明出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一句中“一动不动”表现了爱因斯坦的什么?“三周”强调的是什么?突出了他的什么精神?)
(提示:“一动不动”表现了爱因斯坦注意力很集中;“三周”强调的是长时间; 突出了他对做题的坚强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
4、“这实在是对孩子的好奇心的一种挑逗”。(这句话运用哪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在文章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5、 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这句话在课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加点的词语?)
(提示: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句中的“有点毛病”并非真的生理疾病,而是指爱因斯坦对音乐的早慧,观察周围事物的细心非同龄人可比,强调了他非同寻常的“特殊”,这正反映了他从小就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
五、欣赏评价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爱因斯坦从三岁到十二岁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从文中找出表现少年爱因坦优秀学习品质的文字,读一读,议一议。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经历,尤其是少年时期的表现。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爱因斯坦的勤奋好学、热爱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分析少年爱因斯坦的性格特点。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
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讲授法: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展示爱因斯坦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对爱因斯坦的.了解。
(2)教师介绍爱因斯坦的成就和在科学界的地位,引出课题《少年爱因斯坦》。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少年爱因斯坦的哪些事情?
(3)请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精读课文,分析人物
(1)小组讨论:少年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如:爱读书、爱思考、有音乐天赋、有独立见解等。
(3)教师总结少年爱因斯坦的性格特点,并强调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
4. 研读课文,理解语句
(1)学生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如“音乐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虽然没有走职业音乐家的道路,但那把心爱的小提琴却陪伴了他一生。”等。
(2)小组讨论这些语句的含义,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拓展延伸
(1)请学生谈谈从少年爱因斯坦身上学到了什么。
(2)介绍一些其他科学家少年时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少年爱因斯坦的精神品质和写作方法。
(2)鼓励学生学习爱因斯坦的精神,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7.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少年爱因斯坦的认识和感悟。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主要经历和性格特点。
2. 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 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感受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分析少年爱因斯坦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2. 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
三、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爱因斯坦的视频或讲述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爱因斯坦的了解,引出课文《少年爱因斯坦》。
2.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少年爱因斯坦的哪些方面?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3. 分析人物
(1)分组讨论:少年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分析人物性格。
例如:对音乐的热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等。
(3)教师总结少年爱因斯坦的性格特点,并强调这些特点对他日后成为伟大科学家的影响。
4. 赏析写作手法
(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对比等。
(2)举例说明这些写作手法的作用,如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突出主题等。
5. 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朗读和赏析。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6. 拓展延伸
(1)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少年爱因斯坦,你会怎么做?
(2)介绍一些其他著名科学家的少年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 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少年爱因斯坦的精神品质和写作特色。
(2)鼓励学生向爱因斯坦学习,勇于探索未知世界。
8. 布置作业
(1)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位你敬佩的科学家的少年故事。
(2)阅读一本关于科学家的传记,写一篇读后感。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主要经历和性格特点,感受他的非凡智慧和独特魅力。
2.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和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分析少年爱因斯坦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以及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
1. 自主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和疑惑。
2.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少年爱因斯坦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和人生追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4. 拓展延伸法:结合课文内容,拓展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和人生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爱因斯坦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学生对爱因斯坦的了解和印象,引出课题《少年爱因斯坦》。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查阅字典或资料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词和多音字。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主要讲述了少年爱因斯坦的哪些方面?
少年爱因斯坦有哪些性格特点?
作者是如何刻画少年爱因斯坦的形象的?
3. 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如爱因斯坦对音乐的热爱、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对数学的痴迷等,以及他与周围人的不同之处,总结少年爱因斯坦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教师提问:少年爱因斯坦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朗读并赏析。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和作者对少年爱因斯坦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科学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5. 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拓展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和人生问题,如科学的价值和意义、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科学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或者介绍一位自己心目中的科学家或英雄人物,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6. 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少年爱因斯坦的非凡智慧和独特魅力,以及他对科学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阅读一本关于科学家的传记或科普书籍,写一篇读后感。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相关文章:
爱因斯坦作文02-25
爱因斯坦的语录12-29
聪明的爱因斯坦01-10
爱因斯坦语录11-06
小小少年教案09-13
爱因斯坦经典语录11-04
小小少年音乐教案07-16
体育教案-少年拳02-26
小小少年音乐教案02-06
《小小少年》音乐教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