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命之舟》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生命之舟》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命之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之舟》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生动、简明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与前两篇课文比较,并结合他们观看电视的实际体验,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然后体会思想情感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体会解放军舍己救人的精神及群众的感激、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体会解说词的特点
难点:
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联系实际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简介本文的体裁:电视新闻
2.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分析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提问:
(1)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用一句话说说。
(2)为什么说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
(3)文章按什么顺序展开报道的?这种顺序有什么作用?
3.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发言。
4.学生听教师讲述的情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并将自己的感想说出来
5.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自己观看电视的`感受,说说电视新闻的特点及语言特点。
6.教师结合本文归纳电视新闻的特点,并加以明确板书(见板书设计)
7.结合课后练习一,归纳电视新闻的语言特点,并加以明确板书。(见板书设计)
三.设计情景,情感激发(见教师用书第79页)
四.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及自己的收获
五.教师总结本课
六.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生命之舟
电视新闻的特点:
1、视象性
2、综合性
电视新闻的语言特点:
简明、准确、生动、大众化
教学反思:
电视新闻与一般新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教学中引导学生与前两篇课文所呈现的新闻样式比较,并结合他们自己观看电视的实际体验,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而文章内容比较浅显,引导学生自学即可。
《生命之舟》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性,做到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能力目标:学生掌握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创造目标:学生为本班级设计一句“安全标语”
情感目标:体现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情感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学习安全知识,如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感受生命的可贵性,做到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图解法、提问法
教学用具:
安全挂图若干张、多媒体、绿色纸张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提问式、启发式引入课题)
(一)情感导入:同学们朱自清曾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确,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回,那就让我们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你有什么看法与感受呢?(给学生讨论与交流的空间、个人发言自己耳闻的事故)
(二)现状分析:当今社会,由于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家庭、自身的种种因素,许多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这无疑会对他们紧张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阅历,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控意识、方式、方法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现象。有的郁闷,有的烦躁,有的情绪不稳,有的厌学、逃学,有的孤独封闭,有的亢奋,有的牢骚满腹,有的生活态度消极,有的看待问题思路偏激,有的早恋、暗恋不能自拔,有的沉溺于虚幻的网络,逃避现实。
二、讲授新课
(一)情景再现(组织学生观看《课外活动》教育短片)
是什么原因导致短片中的.同学受到伤害呢?我们今后应怎样做呢?
(1)讨论教学:
请同学们讨论原因,并用老师发的纸条写上原因和相就的安全措施
(2)教学归纳并举例说明:
你看短片中的做法是这多危险啊!就是这一把玩具刀,戳伤了同学,落了个终身遗憾,真可惜!因此,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我们可得随时注意安全了呀。例如:外宿骑单车的同学心中总有一个愿望: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建筑工人盖楼房总有一个标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充分说明了安全的重要性。可是,有一些人总是忽视安全,没有防范意识,以至酿成大祸,损人害己。
(二)校园安全知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不可以做些什么?(出示课件、图片,教与学活动形式)同学们以上例子提醒我们在学校里应该在哪些方面注意安全呢?下面我们做几个选择题。
(1)校园活动安全知识问答:
①下课了,不能干什么? A打球 B追赶打闹 C跳绳
②哪些东西不准带进校门? A 皮球 B 三角尺 C利器,易染物
③哪种行为不对? A跳高,跳远 B 攀越围墙,滑楼梯 C 翻单杠
④上下楼怎样行? A 靠右行 B靠左行 C 左右都可以⑤跳高跳远时,在什么地方最安全?(沙坑里)
教学归纳与分析:同学们都很聪明,那就希望同学们在学校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重视和作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是社会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应该从“我”坐起,持之以恒!安全知识我们每周都要学习,天天讲,让每一位同学都乘上安全之舟,扬起生命的风帆。下面,我们来进行安全知识小问答。
(2)校园消防安全知识问答:
①宿舍电器线路破旧或线头外露应该怎么样?(不要接触线头并及时通知生活老师、)
②电路保险丝烧断,用铜钱代替对吗?(不对)
③发现火灾怎么办?(赶快拨打119)
④宿舍不宜携带易燃物品入内?(对)
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疏散道畅通(对)
⑥消防栓竖在路边碍脚,随意拿走行吗?(不行)
⑦火灾袭来时,应该怎么样做?(迅速疏散,逃生)
⑧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关阀,开窗,将病人背到室外)
⑨万一身上着火了,该怎么办?(就地打滚或用厚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教学归纳与分析:同学们安全工作无小事,人人都是安全员,安全是一种责任,更是生命的保障。同学们通过上述问答,明白了好多,今后要记住—珍爱生命,健康成长,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
(三)情景醒悟——案例教学:成都公交车起火(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短片、相关图片,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安全意识)
案例列举:
成都公交车起火25人遇难:6月5日上午8时02分,成都公交公司牌号为川A49567的9路公交车从天回镇行驶至北郊三环路川陕立交桥下桥处发生燃烧。顿时,浓烟滚滚,大火熊熊而起,惨叫声、哭喊声、呼救声混成一片。经核实,共遇难25人,受伤76人,其中特重伤6人。初步调查是有人携带易燃物品上车。
教学归纳与分析:
人生在世是不能只为自己活的。人从出生开始,就同社会,同家庭,同身边的人产生了千丝完缕的联系,也承担起了一分责任,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能,也不该丢掉这分责任。说的严格点,谁都没有随意浪费生命的权利,跟何况是毁灭?
三、如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记住以下的安全歌谣秘诀)
宿舍消防意识,安全系事事,时时要安全(出示课年插入漫画图片教学)
校园课外活动,安全天天记,你我乐融融(出示课年插入漫画图片教学)
高空砸物危险,文明人人讲,安全有保障(出示课年插入漫画图片教学)
四、课外作业:
熟记以上安全歌谣,下周安全教育课提问。
五、本课教学总结:
同学们人的生命是珍贵的,而更珍贵的是学会热爱和珍惜生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时时牢记安全知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才能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最后愿同学们乘上安全之舟,扬起生命的风帆,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健康成长。
《生命之舟》教案 3
一、教材简介:
课堂实录《生命之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语文出版社。这篇课文在第二单元,属新闻单元。列为自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于救群众的牺牲精神。
2、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电视新闻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2、掌握生命之舟的内涵。
3、了解1998年历史背景。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了生生不息的人类。水,也是妖魔猛兽,它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痛苦和灾难。大家还记得1998年的那下场大水吗?,肆虐的暴雨,横扫着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浩浩荡荡的江水,每天都在不断地制造大大小小的险情。酿造大大小小的悲剧和灾难。让我们随着记者梁家新等乘着生命之舟回到1998年,回到湖北嘉鱼州,看看那里所发生的事情吧。
背景介绍: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二、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
1、文章属于什么类型的新闻,它和报纸上的新闻、广播新闻有什么不同?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
(学生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释疑:
第一题: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电视新闻与报纸上登载的,广播里播放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画面,有声音,有看有听。
师:对。这就是电视新闻的特点。那位同学读一片书上对电视新闻的解释?
生: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师:对,电视新闻是声画合一,而报纸、广播新闻只能看或者听。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第二题: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某舟桥旅和某公安消防总队)前往营救被困群众。
三、分析课文: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请四位同学朗读,一学生读导语部分,一学生读同期声,一学生读主体部分,一学生读结语部分,注意:把握感情色彩)
二)、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消息还有背景和结语。本篇文章包括哪几部分?
1、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1-2段),说说导语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内容?
时间:1998年8月1日晚8:20
地点:湖北嘉鱼簰洲湾
人物:广州省军区舟桥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赶往营救记者随同。
事件:湖北嘉鱼簰洲湾突然发生溃口,奉命赶往现场营救。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概括新闻主要事实。
2、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哪个段落?(3-9段),阅读新闻的主体部分,回答问题:
a、主体部分具体写了什么?
救助过程或战士解救被困人员,重点选择了两个画面加以表现:救助战士苟峰和救助小女孩。
b、小女孩处境有多危险?为什么营救工作一次以一次失败?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处境危险:冲锋舟左前言一棵小桶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况十分危急。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营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败:急流顶冲,小女孩抱着的小树难接近。
3、救助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来表现的?根据课文填空,体会电视新闻语言上的特点用其作用。
阅读主体部分,选词填空。
(1)搜寻绕过穿梭
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2)迂回冲去转舵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
(3)抗争肆虐
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步一步向步树,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简析:
a、语言特点: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准确生动,且带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
b、作用:表现救助的危险、困难,更表现战士们冒险救人的舍己救人精神的可贵。
7、文章最后一段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当地群众称这些舟是“生命之舟”?
总结救助行动,点题。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生命之舟——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已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两个多月里,我们流了太多的泪——不是因为受了太多的苦,而是因为承受了人间太多的爱,经历了世上太多的感动。当千万双泡白了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千万张晒黑的脸挂满欢喜的泪珠,灾难而激情的98,令人感慨万千……
当我们再次展开记录1998抗洪救灾的长幅画卷时:我们会记住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惊涛骇浪。我们会记住那个让人彻夜难眠的惊心动魄的夏季。我们会记住高建成和他的战友们。我们会记住胡继成等许多普通农民的名字。我们会记住在那次灾难中不幸遇难的3004名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我们会记住那些舍小家保大家,将洪水引向自己家园和土地的农民。我们会永远记住1998!
【《生命之舟》教案】相关文章:
用身躯铸成生命之舟04-06
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命之舟》教案12-19
让生命之舟在语文课堂中扬帆远航02-20
《沙漠之舟》教学反思04-22
生命之花作文03-03
“生命之船”的自述03-07
让生命之花绽放02-24
生命之美作文02-21
生命之芯作文01-02
《沙漠之舟》教学反思(通用10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