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1
点击浏览该文件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2
师:“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诗中的种菊人可谓有闲情逸致。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求名利的著名诗人,好吗?
生:(学生齐声说)好!
师:要读书,先识字。打开课文,听录音,圈画新认识的汉字;手中无笔书不读,手中有笔吗?
生:有!(学生把笔举得高高的)(学生听录音,圈画,注音;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
师:大家刚才学习的注意力很集中,有新认识的汉字吗?
生:有。
师:那么,我们把新认识的汉字,以我们的右手食指为笔(学生举起了自己的右手食指),写在我们的左手掌上(学生端起自己的左手掌),因为自己的左手是不会欺骗自己的右手的,好吗?
生:好!(学生很兴奋地用自己的右手食指,在自己的左手掌上书写)
师:哪些同学愿意把今天新认识的汉字写在黑板上,让大家看看?
(学生争先到黑板前,书写:嗜、辄、吝、堵、箪、晏、黔、汲、 俦、觞、欤,还有的在座位上查字典)
师:这些字,哪位同学能把你认识的给大家读一下?
(两名同学先后站起来,读黑板上的汉字,老师替他们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
师:我们一起读这些汉字,好吗?
(学生齐读汉字)
(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是不可或缺的。“强化”是必需的手段,方法则是不宜相同。)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略)
师:要了解不求名利的五柳先生,先得了解课文的大意。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对于难懂的句子、问题研究研究,也可以写在黑板上,大家研究。好吗?
生:好!
师:在读书质疑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对于解疑,你们有什么经验和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始了,老师却让学生谈谈经验、方法。这个安排合适不合适?)
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
生:参照书下注释,词语的解释还可以根据书下注解来推测。
生:看有关的参考材料。
生:与同学讨论交流。
生:查字典和工具书。
生:问老师。
……
(这里,可以看出老师是想不留痕迹的把“方法”告诉同学,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完成学习任务。应该说,应该有的方法都有了,以下的教学进程也验证了读书质疑、解疑的方法。不过,在内容环节的安排上,还应做点文章。像杨老师“质疑”“解疑”的教学过程,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其实践中的方法,再布置任务。这样合乎人们的思维习惯。好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都有过此种经历:教学中学生已开始要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老师忽然插一个别的什么,给人不贯通、不流畅的感觉。这样的教学细节,应该引起重视,从严要求,刻求完美(虽然教学是个遗憾的艺术)。)
师:老师觉得大家不但有方法,而且还有很好的学习态度观念,很了不起;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列出自己的问题,交流解疑。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疑难,查找工具书,前后左右交流;教师巡视,也与个别学生交流;学生把疑难写在黑板上,学生再次查找工具书,研究交流,到黑板前解疑)
师:(看着学生在黑板上质疑和解疑的过程)黑板是我们交流的大舞台,看看黑板上同学们交流的结果,你还有什么异议和补充?
生:“以此自终”中的“以”不应该解释成“凭”,应该解释成“来”。
生: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以”还应该解释成“凭”,因为我在字典中找到了根据。(读字典中的一段原文)
师:这位同学,你能告诉老师,你找到根据的书的名字吗?
生:《古代汉语常见疑难词语解释》。
师: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是可贵的,能为自己的异议找出根据更是可贵的。希望同学们能养成在发表自己意见时有根有据的良好习惯。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课文的大意有所了解,那么,课文中的五柳先生有哪些爱好呢?
生:(快速搜索课文)爱好喝酒。
生:爱好写文章。
师:你们说五柳先生爱好读书,爱好喝酒,课文中有哪些句子可以证明?
生:五柳先生爱好读书,因为课文里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生:五柳先生爱好喝酒,课文中“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可以证明。
生:五柳先生爱好喝酒,还有句子可以证明,“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辙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书看的仔细,还有补充意见吗?
生:(齐声)没有。
师:课文中说五柳先生爱好写文章,他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生:(齐声)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师:这句话又是那个词最能体现他写文章的目的?
生:(齐声)自娱。
师:爱好读书、爱好喝酒、爱好写文章的五柳先生生活情况怎样?
生:(学生抢着说)贫穷,生活艰难。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证明?
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师:面对贫穷生活,五柳先生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生:晏如也。
师:“晏如”是什么意思?
生:(学生抢着说)安然自若的样子。
师:大家说的真好,对课文的了解也透彻,那么,课文中哪句话高度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
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师:既然大家对五柳先生这么了解,那么,你能否用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五柳先生这样的人吗?你赞赏他的处世方法吗?
(学生边交流边用笔把看法及原因写在纸上,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师:来试试吧,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欣赏五柳先生的为人,因为它虽然家贫如洗,缺吃少穿的,但是它能安然自若,不慕荣利。
生:我佩服五柳先生,课文中黔娄的妻子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也是对他的高度评价。
生:我喜欢五柳先生,因为它能在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他生活困难,但是却淡泊名利、悠闲自得;他安贫乐道的高洁人格让人敬佩。
……
师:我很赞成同学们的说法,有理有据的;可能还有的同学不欣赏五柳先生的为人,对五柳先生的处世为人报有批判的态度,只要有理有据,也可以。课后用笔写一些,好吗?另外,把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问和有价值的发现也记录下来,汇集在一起,好吗?下课。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3
师: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东晋田园诗人 写的《 》一文,后常用来借指 。
生:陶渊明 桃花源记 幻想(想象、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师:除《桃花源记》外,我们在初一时还学过陶渊明的一首诗,谁能背诵一遍呢?
生:(背诵)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这位同学背得非常准确,通过以上两篇诗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陶是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你们想更多地了解陶渊明吗?那么让我们一起去采访一下“五柳先生”吧!
板书课题
一、精讲点拨,略通文意:
师:范读课文,强调重音、句读、语气。
生:(朗读两遍)
师: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疏通文章大意(巡回指导,排疑解难)
二、师生互动,构建板书:
师:现在大家已经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认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扮演“五柳”来个“答记者问”,好吗?
生:(惊讶)
师:(问一生)请问先生您贵姓啊?(你就是“五柳先生”了)
生:我没姓。
师:那先生叫什么呀?
生:我也没有名。
师:谁来接着采访“五柳先生”呢?谁来当记者(生纷纷举手)
生:请问先生是哪里的人呢?
生:我不知道。
师:我们已知道本文是陶渊明写的一篇自传,他真的连自己的姓名和籍贯都不知道么?他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呢?这又暗示着作者的什么身份呢?(隐士)
生:(继续采访)那先生又为什么叫“五柳先生”呢“
生:因为我家种有五棵柳树,因此用它做号。
生:请问先生性格如何?
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先生有什么爱好吗?
生:我平时最爱读书,但并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
生:先生平时爱喝什么饮料呢?
生:我爱喝酒,并且一喝就醉(学生笑)
生:先生常自己喝吗?
生:不,我家里很穷,喝不起,常到亲戚朋友家去。
生:先生还有其他的志趣吗?
生:平时也写一些文章,自得其乐。
生:老师我能采访一下您吗?
师:当然可以。同学们,我们为这位同学的勇敢挑战鼓掌。(学生鼓掌)
生:先生您有崇拜的偶像或知心朋友吗?
师:(思考)有啊!战国时的黔娄就是我的知己。
生:为什么?
师:因为我“不慕荣利”,他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俩算是志同道合吧!
生:可黔娄是战国时的人,您在现在就没有知心朋友吗?
师:(沉吟片刻)恐怕没有,至今还未曾找到,可说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学生鼓掌)
生:……
师生共同归纳板书:
身份:隐士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①
传 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
生活: 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五 穿:短褐穿结 晏如也 陶
柳 吃:箪瓢屡空
先 渊
生 不戚戚于贫贱
自传 黔娄之俦 明
不汲汲于富贵 以古贤自比②
赞
无怀氏,葛天氏之民
①师: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陶渊明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②师:这种“以古贤自比”的写法,我们在以前也曾学过。
生: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句 即此写法。(师笑,众生鼓掌)
(学生依据板书背诵课文)
三:大家谈: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在“采访”之后,做个评论家: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到今话隐士
生: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
生: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
生:我认为陶“性嗜酒”,且好喝醉不好,有害身体健康。
生:反对,如果陶不喝酒就写不出好文章了,像诗仙李白,就常喝酒,且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句。
师:同学们,你们可知李白英年早逝原因之一就是喝酒造成的,若他不喝酒,也许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美丽的诗篇。
生:也许他不喝酒连一篇好诗也写不出来呢。
师:这个我们就不好去问李白了。(生笑)
生: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生鼓掌)他应勇敢地面对现实,揭竿而起。(生笑,鼓掌)
师:那么历史上又会出现一位起义领袖—陶渊明。(生笑)
生: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人类又怎么会有进步呢?(生鼓掌)
四、畅想篇
师: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是优秀的记者、评论员,那么大家不妨再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过把“导演”瘾,拍一部“戏说二十世纪的五柳先生”。
学生热情高涨:
生: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出色的农业家。
生: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优秀的作家。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生:今日的五柳成了一个醉鬼,流浪街头,沦为乞丐。
生:今日的五柳开了一家酒店,做了总经理。
生:五柳先生又当官了,而且是位反腐倡廉、为民做主的'清官。(鼓掌)
生:由于他闲静少言,找不到工作,最终被社会淘汰了。
师:我也做一次“导演”吧,我想啊,五柳先生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去种柳树。(生笑)并运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耐高温抗高寒的柳树新品种,种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一直《种树种到联合国》(本册书课文名)被授予“环保卫士”的光荣称号。在国内同袁隆平一样享受国务院津贴,并建起豪华别墅,再也不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破屋了,而且他同孔子、愚公等人被评“中国十大杰出老年”,真是名利双收啊!(生鼓掌)
五、结束语:
愿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努力学习、刻苦读书,长大以后决不做“社会的隐士”,而要做“国家的栋梁、生活的勇士”,把我们的邢台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下课:勇士们再见!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03-07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14篇08-19
《五柳先生传》中“赞”的艺术效果08-16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08-25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02-28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15篇)04-06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15篇03-31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15篇03-28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15篇08-23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