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浣溪沙》和《赤壁》
学习《浣溪沙》1、指名朗读
2、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苏辙兄。嘉佑进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3、《浣溪沙》上阙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4、下阙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6、齐读并背诵这首词。
学习《赤壁》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地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含有建功立业各种条件和因素。曲折的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似乎又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5、齐读、背诵
四、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对对子
出:白 对:黑出:来 对:去出:美 对:丑出:是 对:非出:蓝天 对:白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
2、完成课后练习四
【《浣溪沙》和《赤壁》】相关文章:
浣溪沙作文08-18
苏轼《浣溪沙》讲稿08-19
赤壁之行作文05-05
苏轼赤壁作文03-23
苏轼赤壁作文04-17
赤壁教学反思02-21
赤壁怀古教学反思08-24
《赤壁赋》的说课稿01-08
有关赤壁经典台词06-08
赤壁经典台词摘抄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