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导学

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导学

时间:2022-08-16 13:49:17 高一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导学

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导学

要点精析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取材广泛,篇幅短小,形式自由,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情感真挚。本单元选取的四篇散文,各具特色。学习的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散文,主要以抒情散文为主。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而以强烈的抒情性为其主要特点,即使描写的是自然景物,作者也赋予它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欣赏抒情散文,要重视对艺术手法的赏析。有的是借景抒情,如《荷塘月色》,借月下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抒发感情;有的是托物言志,如《我的空中楼阁》,是通过多角度描写心爱的小屋及小屋周围的环境来表达自己的情志的;有的是将自己深深的情怀植根于生存环境当中,通过这些环境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追求,如<我与地坛》。每一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到之处,这往往是我们着力思考、探讨的地方,是鉴赏的重点。

欣赏抒情散文,还要注意对语言的揣摩和品味。优秀的抒情散文,语言生动,作者深沉的情思、文章深邃的意境,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同时,作者还常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把思想感情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荷塘月色》中比喻、拟人、通感的巧妙运用,值得我们仔细鉴赏和品味。

 

荷塘月色

 

    1.关于作者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字佩弦,号秋实,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名篇有《春》、《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2.内容分析    ‘

  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时期,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和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本文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完成的。   

  文章开篇即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全文定下了低沉的感情基调。

  本文最突出的地方是,成功地描写了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于景色描写中寄托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有许多精妙的描写。如第4自然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一段的描写非常生动优美,行文流畅,比喻新奇贴切,娓娓道来,从容不迫。作者笔下的荷塘,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月光如水,荷叶田田,荷花点点,微风徐来,带走荷香阵阵。尽管深夜中的荷塘很寂寞,但荷花荷叶依旧毫不吝惜地展示自己的绰约丰姿。作者浓墨重彩地刻画荷塘月色的美丽,其突出特点是用了多个比喻以及拟人、通感等修辞方法,如写“荷叶”,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就极为生动,赋予荷叶动态的美;1写荷花,用“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的修辞手法回应上面的“舞女”,荷茎象舞女,叶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容颜,同样千姿百态,楚楚动人,又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描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写荷花的清香,用渺茫的歌声作比,“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处运用了“通感…’的写景方法,“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感觉的转移”。清香本是嗅觉可以感受到的,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把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启迪读者更加深远地想像和联想。“缕缕清香”和“渺茫的歌声”相似处是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用“歌声”比“荷香”真切、新奇。(用通感的句子,还有后面的写月光、月影,说它们“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把视觉转化为听觉,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的美表现得恰到好处。

    这篇散文还用了许多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音韵美。如“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脉脉”的流水,“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另外,还有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如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再加上“静静地”这个修饰语,就准确地写出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的幽静,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再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像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得到暂时的排遣。    ,

这篇文章的基本思路应是:不静,出门;求静,观景;得静(暂时),出静,回家。它表面上写的是一次游览荷塘的经过,实际上展示的却是作者对现实的一次深刻的思考过程。朱自清知道,作为社会的人,是无论如何也超脱不了现实的,获得片刻的宁静最终还得回到现实的喧闹中去。文章以“背着手踱着”尽情观赏无边荷香月色为行文线索,从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随着景象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现的感情层次,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我的空中楼阁

 

    1.关于作者

    李乐薇(1930。  )台湾作家,江苏人。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他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积淀,又接受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故而作品善于借助有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名作有《我的空中楼阁》。

    2.内容分析

一篇好的散文,是一首诗、一幅画,具有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意境优美、深邃,诗一般的语言将作者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小屋及其四周的景物完美地融为一体。  

 “空中楼阁”,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清代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曾引用此语i“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我的空中楼阁”语意双关,既指我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括的向往。

    文章的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以“小屋”为中心,写了实实在在的山、树以及小屋周围的自然环境:小屋与山,-—小屋点缀了山,使山富有生气和情调;小屋与树——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有了绿的背景;小屋的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无形的围墙展示着大自然;小屋的空气清新,光线明亮,充满柔静与宁谧,小屋白天清晰,夜晚朦胧。文章最后写到“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至此,我们会恍然大悟,其实作者所写的小屋是虚构的,它只是作者心中理想的生活居所,是作者向往的自由生活所在。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文学创作中,作家有时感到某种抽象的精神难作具体描绘,有时也会由于某些原因不便对所表现的失望进行直接描述,于是便往往借对某一适当物象的描写,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让不便明言的情思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本文虽然也写自然景物,但与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同,文中的自然景物不一定是现实的实在的景物,而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一种情趣的寄托物,也就是说,作者不是由景而生情,而是因情而设景,托物以言志。    。

    所以,小屋——我的空中楼阁不在山上,而是在作者自己的心中,它寄托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表达了热爱自然的情怀。

  本文在描写景物时,采用了多角度的描写。

  近看小屋,呈现的景色是:“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总之,近看到得的印象为小屋“含蓄而有风度”。远眺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远眺得到的印象为小屋“轻灵而自由”。此外,还有仰视:“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有俯瞰:“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又有白天所见——景物线条、色彩、层次非常明晰;黑夜所见——66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还有从屋内向屋外看:“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总之,作者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绘,写出了小屋在各种视角下的各个方面,写出了小屋的神韵

【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导学】相关文章:

第一册第二单元 汉语拼音905-01

“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08-17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模式探究08-25

高中思想政治漫画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08-25

高中历史问题导学培训心得(3篇)06-13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作文:饭碗03-24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08-26

关于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08-18

“学案导学式”教学感悟08-22

专业导学课心得范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