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理想的阶梯教案

理想的阶梯教案

时间:2024-10-30 22:04:31 海洁 高一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理想的阶梯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理想的阶梯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想的阶梯教案(精选5篇)

  理想的阶梯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懂得“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道理,并能从现在做起,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学习选用具体事例作论据的论证方法,记住名言警句和一些名人的事迹。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的方法,适当复习排比方式。

  [难点、重点分析]

  本文的结构与思路是怎样的?

  教学过程

  分析:课文共八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三种现象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部分可分为二层。

  第一层(第1、2自然段):摆出青年中存在的理想和现实矛盾的问题,着重提出三种现象。

  第二层(第3自然段):针对青年中存在问题的共同点,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分三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即针对三种现象提出分论点,分析评述,帮助青年解决理想和现实矛盾的问题。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4自然段):提出第一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并用马克思、诺贝尔的具体事例作论据加以论证。

  第二层(第5、6自然段):提出第二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用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的具体事例和朱自清的名言作论据进行论证。

  第三层(第7自然段):提出第三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并用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和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的具体事例作论据加以论证。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总结全文,激励青年为实现光辉灿烂的理想而奋斗。

  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总体上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主体部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充分论证中心论点;结尾部分紧扣中心,联系实际,.总结全文。

  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中心论点,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它们是每一层的论点,同时,又从不同角度,充分论证中心论点。因此,显得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本文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什么样的关系?

  分析:本文出现了这样几个论点:

  ①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②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②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④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上述四个论点中,②③④是并列关系,均从属于论点①,这三个论点从不同角度——目的、态度、意志三个方面深入论述论点①。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论点①是中心论点,②③④是分论点。分论点对所论述的那一侧面内容来说是论点,而对中心论点来说,又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3.《理想的阶梯》这个标题的含义是什么?这篇文章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展开论证的?

  分析:《理想的阶梯》这个标题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实现四化这一理想比喻成一座高峰,要攀上这座高峰,就一定要架设起一架阶梯,人们踏着这架阶梯往上攀登,才能达到理想之巅。这架阶梯就是奋斗。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理想;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

  本文的结构可以图示为:

  (一)是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二)是本论部分,把中心论点剖分为二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识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部分的意思是说,奋斗这座阶梯有三个梯级,一个是刻苦勤奋,一个是珍惜时间,一个是迎难而上;奋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他说,做到了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就是实行奋斗。

  (三)是结论部分,重申和深化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论部分三个分论点是从三个侧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的。这三个分论点没有先后之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因此,我们说本文的结构形式是“并列开拓式”。

  4.《理想的阶梯》本论部分三个分论点中的事实论据能不能互相调换?

  三个分论点中都举出了事实论据。第一个分论点讲勤奋刻苦,举了马克思、诺贝尔废寝忘食,刻苦奋斗的事;第二个分论点讲珍惜时间,举了巴尔扎克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爱迪生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36小时的事;第三个分论点讲迎难而上,举了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等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但他们却迎难而上的事。

  三个分论点中举出的人和事可不可以互相调换呢?我们先看第一个分论点中所举的马克思和诺贝尔的事,这两个人的事中有没有珍惜时间、迎难而上的因素呢?当然也有,但是作者所强调的是马克思把座位下的水门汀地面磨掉了一层和诺贝尔废寝忘食整整4年做了几百次试验的事,这样的事只能证明他们刻苦勤奋,并没有说明他们珍惜时间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同样,第二个分论点中举出的人和事,虽然也有刻苦勤奋、迎难而上的因素,但作者强调的是珍惜时间;第三个分论点中举出的人和事,虽然也有刻苦勤奋、珍惜时间的因素,但作者强调的是他们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所以,按作者现在这样取材的角度,三个分论点中的事实是不能调换的。

  当然,如果改变角度,三个分论点中的事实是可以调换的。如果用第一个分论点“刻苦勤奋”中所举马克思和诺贝尔的.事会论证第二个分论点“珍惜时间”,那就应当写他们如何抢时间,每天工作多少小时,连续工作多少小时,不肯浪费一刻时间,视时间如生命的事;如果用第二个分论点中“珍惜时间”中所举巴尔扎克的事去论证第一个分论点“迎难而上”,那就应当写他如何废寝忘食、如痴如狂地奋笔疾书的事;如果用第三个分论点“迎难而上”中所举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等人的事去论证第二个分论点“珍惜时间”,那就应当写他们如何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在和常人同等的时间内取得了常人所不可企及的成果的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事例可以从几个不同的侧重点论证几个不同的论点,关键是要找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因果联系,把论据与论点统一在一个角度里,使其紧密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学生初学写议论文时,常常只在论点后随便写上一个事例,而不注意这个事例与论点的结合,出现论点与论据错位的毛病,通过对这一个问题的解答,我们便知道这一毛病以现的原因和今后在.写作中怎样才能避免这一毛病的出现了。

  5.《理想的阶梯》在逻辑推理上有什么特色?

  分析:本文引论部分(1、2段)提出的中心论点是:要实现四化实现共产主义,青年首先要有为四化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理想,但是仅仅有理想而不为实现理想去艰苦奋斗,理想也只能是幻想而已;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这个中心论点包含了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先确立的大前提是“只有树立理想,才能实现四化实现共产主义”,接着用“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的规则进行推理,论述青年不树立理想必然不能实现四化实现共产主义,但是树立理想还只是实现四化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步,还是不能实现的,要使理想变成现实,还必须艰苦奋斗,所以说“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接下来三个分论点的提出,也都是采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推理形式:刻苦勤奋(第一个分论点)是奋斗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不刻苦勤奋就不算是奋斗,但是仅仅刻苦勤奋了,还不能算是完全的奋斗,还必须珍惜时间(第二个分论点),还必须迎难而—二(第三个分论点);只有做到了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才能算是完全的奋斗。

  本文采用这种辩证剖析的推理形式,把思想不断地往前推进加深,闪耀着理性的光辉,把读者的认识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使人感到有一种无可置疑的逻辑美。

  6.《理想的阶梯》本论部分三个分论点各用什么方法展开论证?

  本文第3段,第一句“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是段首中心句,结构上称为段的“起始部分”,是全文的第一个分论点“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是这一段的“展开部分”,是对起始部分所提分论点的论证,所用论证方法是科学归纳法中的求同法。“求同法”是以事物间的因果联系为主要依据的,具体步骤是“由异到同”,即先分别阐述几个事例在各个侧面的不同点,再归纳起来分析它们在本质上的一个相同点,这个相同点就是论点成立的原因。这一段先分别阐述马克思、诺贝尔各自所从事的不同事业、所作的不同努力、所取得的不同成就,然后总起来分所阐明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不仅都有崇高的理想,而且都有刻苦勤奋的行动,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就可以得出结论:刻苦勤奋的人是能实现理想的。最后两句是这一段的“终结部分”,联系当前青年的实际,对起始部分提出的论点作了重申和深化。

  第4、5段是对第二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的沦证,第4段仍然用““求同法”展开论证,第5段改用了”反证法”。“反证法”就是在展开论证时,提出一个与论点相矛盾的判断,并阐明这个判断是虚假的,然后根据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谁知论点的真实性。这一段首先提出“要珍惜时间”,然后提出一个与之相矛盾的判断“有人不珍惜时间”,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是“没有理想”,是“不懂人生的意义”,接着断定:这样的人是不能实现理想的;反之,抓住一分一秒的时间,努力奋斗,就能实现崇高的目标。

  第6段第一句“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是全文的第三个分论点。“奋斗的必

  理想的阶梯教案 2

  教学目的

  1.学习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作论述的写法。

  2.学习例证、引证、对比、比较、数字等论证方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进行努力奋斗以实现崇高理想的教育。

  教学设想

  《理想的阶梯》是一篇内容丰富,论述充分,针对性强,富于启发教育意义,非常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好文章。

  本文的教学重点可放在三个方面:理解文章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作论述;如何选用典型的、充分的事例作论据以有力地证明论点;另外,列举事例与分析议论相结合,对比、比较、数字、设问、反问等的运用,也值得注意。

  用三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文章的总体内容与结构。

  2.解释词语。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阶梯》。这是一篇好文章,很值得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发表在15年前的《中国青年》杂志上,文章的针对性明确,论述很充分,写作上有它的特点,所谈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今天读起来我们会感到很切近,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有益的启发,吸取有用的东西。

  2.布置阅读思考题:

  教师:现在我提出几个思考题,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注意掌握文章的内容,考虑这几个问题如何作答。

  思考题一:本文八个段,其总体内容和结构是什么?

  思考题二:本文的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哪些?文中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作论述?

  思考题三:本文用什么作论据?

  思考题四:文中是如何列举事例并加以分析议论的?

  3.学生各自阅读理解课文,考虑思考题的回答,着重考虑思考题一的回答。

  4.学生朗读课文。叫三、四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

  5.了解学生对文章总体内容的结构的理解。

  提问:本文八个段,其总体内容和结构是什么?(可提问两三名同学;有不同看法可进行讨论;老师对同学的看法酌情讲评,结论留待下节课再作。)

  6.解释词语:

  碌碌无为:碌碌,平庸,无特殊能力。

  毅力:坚强持久的意志。

  怨天尤人:尤,归咎,怨恨。

  凌云:凌,升高。

  笔耕不辍:辍,chuò,中止,停止。

  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鞭笞:笞chì,鞭打。

  翱翔:áo xiáng,在空中回旋地飞。

  抱负:远大的志向。

  攫住:攫,jué,抓。

  硕果: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硕,shuò。

  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题一(总体内容与结构)

  2.作思考题二(总论点,分论点)

  (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回答写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文章的总体内容与结构。

  2.总论点与分论点。

  3.论证方法:例证、引证、数字。

  教学过程

  1.了解同学对本文总体内容与结构,总论点与分论点的理解情况。

  提问一:关于本文八个段的总体内容与结构,上节课大家谈了一些看法,经过进一步考虑,同学们看看应当作何理解?

  提问二:本文的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哪些?文中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进行论述的?

  2.概略讲解本文的总体内容与结构。

  教师:本文八个段,其总体内容与结构概略说是这样: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文要谈论的问题;第二部分(3─8段)解决问题,针对第一部分提到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论述,逐一解决。下面,我们来对全文作个较为具体、细致的分析。

  3.逐段讲解文章:

  第1段

  提问: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先说“青年最爱谈理想”,然后才说:“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头一句能否省去?

  讲解:“青年最爱谈理想”,这句是说青年人有个特点──“最爱谈理想”,追求美好的理想,希望实现自己的的美好理想。这句话即是说明性的,说明青年有什么特点;也含着激励之意,激励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抱负,志向远大,胸怀宽广,这是作者撰文的一个意图,文章开头第一句正体现了这点。同时,这句话还引出后一句,提出本文要谈论的问题。“最爱谈”,自然就会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开头第一句不能省去,没有这句话,不能充分体现作者为文之旨;没有这句话,后一句的提出问题未免突然。

  第2段

  提问一:第二段主要写什么?

  讲解:第二段主要是摆出青年中存在的导致其“苦恼”的三种情况和结果。三种情况是:“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提问二:第二段和第一段内容有什么联系?

  讲解:这两段内容之间有因果关系,第一段说:“苦恼”是“果”,第二段是摆出导致“苦恼”的三种“因”。

  一、二两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要谈论的问题,摆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第3段

  提问一:第三段的中心是哪句?这个中心意思的提出与上文有何关系?

  讲解:本段的中心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句话。本文的总论点就是这句话,说明怎样才能实现理想。这一论点的提出,是针对上文中摆出的由于“刻苦勤奋不足”等原因而不能实现理想这一个问题,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提问二:本段三句话,彼此如何相联?

  讲解:第一句“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从正面提出论点。第二句“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从反面说明论点。第三句“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是本段的结论,它的内容与前两句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所以“有理想的青年,都应……”,又是作者恳切的引导,体现了作者为文之旨。

  第4段

  提问一:第四段包含几层意思?

  讲解:第四段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第二层(“马克思……成功了”),用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的感人事迹和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的动人事例作论据,证明本段的论点。第三层(“那些杰出的人物”到段末),分析论据,论证论点,联系实际,激励青年:“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艰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提问二:本段突出写了马克思、诺贝尔的什么思想精神?如何写出了他们的这种思想精神?

  讲解:本段突出写了马克思、诺贝尔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刻苦努力,忘我奋斗的思想精神。写马克思,第一句“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突出马克思理想崇高,奋斗不息,接着概述,“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有典型事例介绍“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写诺贝尔,先强调指出他“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怀有崇高的志向,接着概述,他“废寝忘食,4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详细描写最后一次试验的情况,“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第5段

  提问一:第五段包含几层内容?

  讲解:第五段包含两层内容。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是第二个分论点。第二层(第二句直至段末),用富兰克林、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四位世界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名言和事迹作论据,证明论点。

  提问二:本段写道:“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夜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巴尔扎克“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其中有三个问句,这三个问句是否同一类型?

  讲解:这三个问句不是同一类型。前两个是设问句,问后需作答以明其意。最后一个是反问句,问中其意已明。

  第6段

  提问一:第六段第一句“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是不是本段的论点?是不是总论点下的又一个分论点?为什么?

  讲解:这句是本段的论点,因为从第二句“人生七十古来稀”起的内容就论证这个论点的。分三步作论证:先是计算生命时日而指出“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继而引朱自清《匆匆》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的话作为论证;最后以“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的断语作结。这句话不是总论点下的又一个分论点,因为这段的内容说明时间为什么应该珍惜,这是第二个分论点所说的有理想的人“珍惜时间”的原因,这段在文章中属于论述第二个分论点的范围,不是提出另一个新的分论点。

  提问二: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讲解:本段用了三种论证方法:一、数字(计数)论证。“人生七十古来稀,1/3要睡去,要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1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二、引用论证。引用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的一段话。三、对比论证。“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

  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第七段,回答以下问题。

  (1)本段包含几层内容?

  (2)本段针对什么而写?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3)本段何处用了对比、比较的论证方法?

  2.完成思考题三(论据),四(举例与分析)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1.文段的层次

  2.论证方法:对比、比较

  教学过程

  逐段讲解

  第7段提问一:第七段包含几层内容?

  讲解:第七段包含四层内容: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是第三个分论点;第二层(“奋斗的必要……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讲道理阐明论点:第三层(“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奋斗不息顽强精神”),针对青年中存在的问题,用高尔基、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迎难而上”的事例证明论点,激励青年;第四层(“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到段末),归纳总结,鼓励青年迎难奋进,为崇高理想的实现奉献自己的一生。

  提问二:本段针对什么而写?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讲解:本段针对前面摆出的青年中存在的第三个方面的问题(“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而写。先提出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接着讲明“奋斗的必要”的道理,然后分两部分论述,以解决青年中存在的这方面的问题。一、针对“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个问题,用伽利略、布鲁诺“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而坚持科学信念;以高尔基“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的实例证明论点,激励青年“迎难而上”,“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二、针对“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个问题,用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作过“中学教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当过“小职员”等等事例来阐明“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这一论点,启发青年认识到“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最后以热情鼓励作结:“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提问三:本段何处用了对比论证、比较论证?

  讲解:本段有三处用了对比论证:“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比较论证:“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

  第8段

  提问:第八段是文章的结束段,有三句话:“1.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的阶梯。2.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3.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这三句之间的层次关系,下面几种理解哪是正确的?为什么?

  A.1 │ 2 ‖ 3 B.1 │ 2 ‖ 3

  (并列)(因果) (因果)(递进)

  C.1 │ 2 ‖ 3 D.1 │ 2 ‖ 3

  (并列)(递进) (因果)(因果)

  讲解:D是正确的。理由如下:这个结束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突出文章主旨,这就是1、2两句;1与2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攀登四化高峰的“阶梯”,所以“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二是发出号召,这就是第三句;1、2与3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攀登四化高峰的“阶梯”,只有“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理想高峰”,所以我们应当“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

  理想的阶梯教案 3

  【教学目的】

  1.学习列举事例作论据的论证方法。

  2.学习段首排比提出论点的方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有理想。但有同学虽有理想,却刻苦勤奋不足;有同学也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时间。那么,到底该怎样去实现我们的理想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群的一篇议论文章--《理想的阶梯》,看他是怎样告诉我们如何去攀登理想的高峰的'。(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板书)

  1.论证方法。

  2.提出分论点的方法。

  三、第一次尝试,抓课文要点

  1.提出尝试要求: 听录音,记下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来作论据论证分论点的事例。(用简洁的话介绍)

  2.学习听录音,完成以上练习。

  3.点名回答练习答案。

  4.快速看书。补充答案。

  5.出示小黑板上正确答案相对照。肯定学生成绩。

  6.归纳总结:举事例论证。

  四、第二次尝试,巩固目标"1"

  1.明确尝试要求,点读课文第四段(除段首句外)内容。

  (1)选择论点。

  (2)记下自己印象最深的词语。

  2.点名回答,信息反馈。

  为什么记这些词语!(因为事例中的这些词语最能体现论点中的"刻苦勤奋"。)

  3.归纳总结。

  五、第三次尝试,完成目标"2"

  1.明确尝试要求,分组分任务讨论问题。 快速阅读课文,讨论完成:

  (1)三个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相同特点?

  (2)对三个分论点的论证有什么相同特点?

  (3)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组成一句话可组成什么句式?

  (4)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讨论完成以上练习。

  3.点名回答,归纳出目标"2",段首排比。

  4.归纳总结:

  学习了以上内容,陈群告诉我们到底要怎样才能实现理想呢!(奋斗)从哪几方面奋斗?(归纳板书)

  得出: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分论点是分析中心点的各个方面。

  六、 知识迁移,布置练习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实现理想首先要"勤"。因为"业精于勤"。

  理想的阶梯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理解课文围绕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结构和方法。

  掌握文中运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并能分析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懂得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勤奋刻苦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想与奋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将文中的道理内化为自己为理想而努力的实际行动。

  培养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准确运用论证方法,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问题引导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朗读音频、与理想和奋斗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制作关于课文结构、论证方法等内容的教学板书卡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不同行业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视频片段,如科学家在实验室刻苦钻研、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艺术家在舞台上精彩表演等场景。播放完毕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人都在为了什么而努力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理想的阶梯》。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 分钟)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扫清字词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个别字词进行指导,如 “碌碌无为”“废寝忘食” 等。

  请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文章提出的中心论点以及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角度进行概括。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明确课文围绕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这一中心论点,通过列举大量事例和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进行了深入论述。

  精读课文,分析论证结构(15 分钟)

  分论点一: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作者列举了马克思为写《资本论》,辛勤工作四十年,阅读了大量书籍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只有刻苦勤奋,才能登上理想的阶梯。

  分论点二: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文中引用了富兰克林的名言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并列举了爱迪生、鲁迅等珍惜时间的事例,采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式,说明了珍惜时间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性。

  分论点三: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作者以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不怕困难,多次试验,甚至险些丧命的事例,再次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这个中心论点的?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明确:课文开篇通过比喻,将理想比作阶梯,引出中心论点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种通过形象比喻引出论点的'方式,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论点更易于理解。

  接着,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分论点,并分析每个分论点是如何展开论述的。教师可通过板书,清晰地呈现文章的论证结构:

  通过对论证结构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文章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特点。

  研读课文,掌握论证方法(15 分钟)

  举例论证:文中多处运用举例论证,如马克思、爱迪生、鲁迅、诺贝尔等的事例,通过具体事例的列举,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富兰克林的名言等,借助名人名言的权威性,进一步阐述了珍惜时间等观点,使文章的论述更加深刻、有理有据。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论证方法,教师可在黑板上列举一些简单的观点,如 “坚持就是胜利”,让学生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进行现场论证,教师巡视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拓展延伸,联系实际(10 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理想的?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身边的事例,谈谈自己对理想与奋斗之间关系的理解。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和点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奋斗,只有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才能登上理想的阶梯。

  展示一些当代青年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如大学生创业成功、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等,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热情。

  总结归纳,布置作业(5 分钟)

  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好句。

  以 “我的理想” 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议论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论证方法,阐述自己为实现理想而采取的措施。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课文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结构、论证方法以及理想与奋斗之间的关系等。

  布置作业:

  理想的阶梯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认读、书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把握课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清晰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结构。

  熟练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能准确识别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水平和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并明白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理想,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逻辑关系,掌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准确把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在文中的运用及效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理想与奋斗之间的深刻联系,促使学生将为理想而奋斗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中,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论证方法,使文章论证有力、条理清晰。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对比分析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的朗读音频、与理想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其他辅助教学的资料。

  准备一些关于理想与奋斗的名言警句卡片,用于课堂拓展环节。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生字词的预习任务,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在黑板上写下 “理想” 二字,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什么是理想?你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理想的理解和自己的理想。

  接着展示几张不同人实现理想后的幸福场景图片,如科学家站在领奖台上、作家拿着自己出版的新书等,引导学生思考:要实现这些理想需要做些什么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 ——《理想的阶梯》。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7 分钟)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要求学生边听边标注出生字词的读音,并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语调。

  学生听完音频后,自己大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并完成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易错的生字词进行重点指导,如 “锲而不舍”“碌碌无为” 等。

  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朗读的字音、节奏、语调是否正确,是否有感情。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补充指导。

  精读课文,剖析论证结构(15 分钟)

  分论点一: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作者通过列举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的事例,详细描述了马克思辛勤工作四十年,阅读大量书籍的过程,运用举例论证有力地证明了刻苦勤奋是登上理想阶梯的必要条件。

  分论点二: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文中不仅引用了富兰克林的名言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还列举了爱迪生、鲁迅等珍惜时间的事例,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说明了珍惜时间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性,与中心论点紧密相连。

  分论点三: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以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事例为证,讲述了诺贝尔不怕困难,多次试验,甚至险些丧命的故事,通过举例论证突出了在实现理想过程中迎难而上的重要性,进一步支撑了中心论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个中心论点的?

  学生默读完毕后,进行汇报交流。教师明确:课文开头以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青年在理想方面的现状,引出了中心论点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种从现实问题入手引出论点的方式,使论点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让学生继续找出文中的分论点,并分析每个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如何进行论述的。教师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展示,呈现文章的论证结构:

  通过对论证结构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文章论证严密、层次分明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严谨的写作思路。

  研读课文,探究论证方法(15 分钟)

  举例论证:文中大量运用举例论证,如马克思、爱迪生、鲁迅、诺贝尔等的事例,这些具体事例使抽象的观点 “理想的阶梯,属于不同特质的人” 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道理论证:引用富兰克林等名人的名言,借助名人名言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对珍惜时间等观点进行了深入阐述,使文章的论述更加深刻、有理有据,提升了文章的理论高度。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论证方法,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论点,如 “友谊的`重要性”,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该论点,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指导。

  拓展延伸,联系生活(10 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名言警句卡片,如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等,让学生朗读并理解其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名言警句与课文内容的联系,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想与奋斗之间关系的理解。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身边有没有人通过努力实现了理想,他们是怎样做的?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和点评,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奋斗,要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播放一段关于当代青年在不同领域为实现理想而拼搏奋斗的视频资料,如创业者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坚持创业、运动员在艰苦的训练环境中努力提高成绩等,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决心。

  总结归纳,布置作业(5 分钟)

  选择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进行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以 “我为理想而奋斗” 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议论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论证方法,详细阐述自己为实现理想所采取的行动和计划。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课文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结构、论证方法以及理想与奋斗之间的关系等。

  布置作业:

【理想的阶梯教案】相关文章:

理想的阶梯作文01-31

梦想的阶梯03-21

进步的阶梯作文06-05

阶梯优秀作文12-22

学习,成才的阶梯02-27

阶梯作文优秀12-21

成长的阶梯作文12-29

登上梦想的阶梯02-27

岁月的阶梯作文02-18

进步的阶梯,书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