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巴尔扎克葬词》 3
</Script> 巴尔扎克葬词雨果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散文的欣赏。
[教学难点]
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媒体设计]
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
二、《巴尔扎克葬词》
一、.写作背景及其雨果和巴尔扎克简介
1、 .写作背景
巴尔扎克和雨果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两座并峙的高峰。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城市,对文学的执著和共同拥有的崇高声望,使这两位文学大师交往甚密并成为朋友。可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一段不愉快的故事。那是1830年,雨果抨击独裁专制的浪漫主义杰作《欧拉尼》在巴黎上演,此剧以其思想内容的深刻和艺术的精湛而受到大多数观众的欢迎,但巴尔扎克当时并没有真正认清它的价值,反而撰文对此剧进行严厉的批评。最让雨果接受不了的是,巴尔扎克认为他在剧本创作方面缺少才华,“除了偶尔的机会,维克多•雨果先生的笔永远也遇不到一丝自然的线条”。巴尔扎克的尖刻批评,自然使雨果感到恼火。但尽管这样,雨果并没有因此耿耿于怀,后来还是与巴尔扎克重归于好。1849年2月,巴尔扎克染上了心脏肥大症,雨果有一次在街上遇见了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向他诉说了自己的病情,雨果表示慰问;1850年7月,雨果去巴尔扎克寓所看望;1850年8月17日,当雨果得知巴尔扎克病情恶化的消息之后,于当天夜里又一次来到他的病榻前,两人进行了交谈。这时的巴尔扎克还满怀希望,认为自己还能复元。可雨果已有了不祥的预感,他于当天深夜回到家中,对在自己家中等候的几位朋友说,欧洲将失去一位伟才。果然,巴尔扎克的生命在当天夜里十点半结束了,终年51岁。巴尔扎克的逝世,使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中。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雨果自然也悲痛万分。他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人类的生与死、善与恶,世间的美与丑、真与假,无不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引发他丰富的联想。他痛悼一代伟人巴尔扎克的永不复生,为巴尔扎克在并不长寿的生命中的巨大创造而骄傲,同时他也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死后的荣辱等问题。8月20日,天气阴晦,细雨霏霏,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雨果在太阳西沉的时候,面对前来送葬的法国公众,发表这篇著名的演说。
2、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小说家。自幼上寄宿学校。1814年随家至巴黎,在几所私立寄宿学校读书。1816—1819年学习法律,并在律师事务所见习。随后决定从事.写作,住进贫民区的阁楼。第一部作品悲剧《克伦威尔》未获成功,后改写小说也未引起注意,遂做出版商,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负债累累。1828年决定重事.写作。第二年发表小说《朱安党人》和《婚姻生理学》,赢得一些声誉。《驴皮记》(1831)的出版使他名声大震,于是他决定创作宏伟的《人间喜剧》。1848年拟定的“人间喜剧总目”包括“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从1829至1848年,他勤奋.写作,每日伏案十多小时,努力完成这一庞大.计划,最终写出91部小说。“私人生活场景”.计划中的32部有4部只拟了提纲,完成的28部中包括《高老头》(1834)《高布塞克》(1830)《夏倍上校》(1830)《玩滚球布店》(1830)等。“外省生活场景”.计划中的17部有6部未完成,发表的11部包括《欧也妮•葛朗台》(1833)《幽谷百合》(1835)《幻灭》(1837—1843)等。“巴黎生活场景”.计划20部,完成的14部中有《塞沙•皮罗多兴衰记》(1837)《纽沁根银行》(1838)《娼妓盛衰记》(1838)等。“政治生活场景”.计划8部,完成《阿尔西的议员》(1847)等4部。“军队生活场景”.计划的32部中只有《朱安党人》等两部发表。“乡村生活场景”5部中完成《农民》(1844)等3部。“哲理研究”.计划27部,发表《驴皮记》(1831)等22部。“分析研究”.计划5部,只完成《婚姻生理学》1部。另外,《贝姨》(1846)《邦斯舅舅》(1847)等6部未在“总目”的137部之内。《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最杰出的一部。高立欧老头出身寒微,在大革命中因做粮食承包商而发财。他十分疼爱两个女儿,让她们过着奢华的生活,并以巨额陪嫁使她们一个成为雷斯多伯爵夫人,一个成为银行家纽沁根夫人。但高老头却被女儿赶到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两个女儿挥金如土,仍不断竞相向父亲要钱。当高老头被吸干最后一滴血而病死公寓阁楼时,两个女儿正为在鲍赛昂夫人的舞会上大出风头而得意。鲍赛昂夫人是蒲高涅王室最后一个女儿,是巴黎最体面的贵妇,但最后败给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小姐而被情人抛弃,只好离开巴黎隐退。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拥护王室,属保皇党,但创作中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描写了贵族阶级的注定灭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人间喜剧》有“社会百科全书”之誉。巴尔扎克注重具体、详尽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灵魂。《人间喜剧》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一个人物往往在多部小说中出现。
3、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从小爱好文学,崇拜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19年与长兄合办“保守文艺双周刊”。1822年出版《颂诗集》,获路易十八的年金赏赐。后又出版诗集《新颂歌集》(1824)《颂诗与长歌》(1826)。1823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冰岛魔王》,之后又发表了描写18世纪末圣多曼格岛黑人暴动的小说《布格•雅尔加》(1826)。1827年在剧本《克伦威尔》的序言中猛烈抨击古典主义,这篇序言被看成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1830年上演的剧本《欧拉尼》一反古典戏剧的戒律,打破悲、喜剧的界限,采用大量奇情剧手法,被称为划时代作品。1831年发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的巴黎为背景,写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企图占有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而加害于她,后被敲钟人加西莫多推下楼摔死,最后奇丑的卡西莫多和美丽的爱斯梅拉尔达死后在一起的浪漫故事,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小说《悲惨世界》(1862)写穷苦工人让•华尔强因偷了一块面包坐牢19年,出狱后化名冉•阿让,在一位神甫的引导下弃恶从善。它反映了社会的不公正和贫苦人民的悲惨,主张以仁爱战胜邪恶,从而改造社会。小说《海上劳工》(1866)写渔人吉利亚特发现未婚妻爱上一位青年牧师后自溺的故事。《九三年》(1874)写共和国军队司令官郭文放走从大火中救出三个小孩的叛乱头子郎德纳克侯爵的故事,小说的主题是“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诗《东方吟》《秋叶集》《黄昏之歌》《静观集》《历代传说》等,剧本《逍遥王》《玛丽蓉•德洛麦》《吕克莱斯•波尔吉》《玛丽•都铎尔》《昂杰罗》《卫戍官》《吕伊•布拉斯》等,小说《一个死囚的末日》《笑面人》等。另外,他还写有《文学与哲学杂论》《论莎士比亚》《行动与言论》《见闻偶记》等。
二、鉴赏要点:葬词诗化语言的魅力
1. 背景简介:
1850年8月17日,巴尔扎克死去了。只有51岁就死去了。他的死,使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中。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雨果自然也悲痛万分。他是个极富浪漫气质,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睿智的人。面对巴尔扎克的死,他的对人类生与死、善与恶,世间的美与丑、真与伪无不被激活,使他产生丰富的联想。他痛悼一代伟大的永不复生,为巴尔扎克在并不长寿的生命中的巨大创造力而骄傲,由此,他也思考活着的意义,死后的荣辱等等。8月20日,据说是个天气阴晦,细雨霏霏的下午,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2. 主旨
深切悼念巴尔扎克的逝世,这是葬词的特点;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这是可与之比肩的作者的责任;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这是作者的高瞩远瞻;表达作者积极的生死观,则是作者深刻的感悟。
3. 行文思路
作者的悲切、激越、景仰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表现对逝者的悼念、评价、讴歌。
4. 鉴赏示例
(1)原文:《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比较》
①相同点:从文体看,都是悼词,而又具有演讲辞
【《巴尔扎克葬词》 3】相关文章:
巴尔扎克葬词08-21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08-25
巴尔扎克语录10-11
巴尔扎克经典语录08-20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影评08-23
巴尔扎克名人语录11-02
巴尔扎克语录15篇11-17
巴尔扎克语录(15篇)11-17
巴尔扎克语录11篇01-25
巴尔扎克语录(11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