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

时间:2022-08-16 16:08:52 高三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致大海

致大海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媒体设计
投影仪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驶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解题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由于诗歌具有跳跃性,学生初读这首诗时,一时难以把握结构思路,可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领悟思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路。
  (1)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句画出来。
  学生边轻松诵读边圈点思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7节);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13节);永久怀念大海(14~15节)。
  (2)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明确: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
  2、具体研习
  (1)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明确: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2)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明确: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3)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
  明确: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
  (4)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3、欣赏品味
欣赏品味是在对全诗理解基础上的更高一层次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选择1~2处自认为最精彩之处进行品味,并组织学生讨论评判。
  4、课堂训练
根据本课的体裁特点,主要进行诵读训练,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进一步体味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可要求学生画出诗歌诵读时的停顿与重音。
  5、课堂小结
欣赏诗歌,首先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溶注了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它往往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也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把握了此点便等于掌握了解读诗歌的钥匙。另外要欣赏品味诗歌深刻的内涵和佳妙之处,还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只有这样咏嚼才能探微揽胜,深入佳境。
  四、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致大海》,能做到脱稿朗诵。
  2、诵读普希金的《致恰达耶夫》,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1]

[1]


致大海教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www.fwsir.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大海】相关文章:

大海02-18

大海的诗歌08-21

大海作文08-22

大海经典句子07-25

胖大海03-18

大海作文02-26

美丽的大海02-17

大海的日记01-25

大海的作文01-06

美丽的大海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