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6 16:28:06 高三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殽之战·.示例之二.

教学目的

  1.了解《左传》写战争重在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略于交战情况的直接描述这一显著特点;了解本文记叙复杂事件和刻画个性鲜明人物的手法。

  2.掌握《文言文常用实词表》规定本课应掌握的实词,熟悉若干反映古代礼俗的用语,复习若干虚词的用法和文言中的兼语省略现象。

  3.认识“以贪勤民”必败的道理和战略决策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学生学习本文,会觉得难度较大。原因是:一、《左传》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起战国中、晚期成书的诸子文、历史散文,文辞本来要古奥一些,加上它的记言叙事,“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刘知几语),用语极其简省,而笔意却很繁复,表情达意又特别讲究“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杜预语),就是文言文已有些根基的人,要一下子读懂它,也是不容易的。二、《左传》记叙的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事件,在春秋时代,西周以来的礼制、礼俗尚未完全崩坏,文中所反映的这些方面的观念和用语,也会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一些困难。因有上述两方面原因,虽然课文注释相当详细,但由于生疏的地方较多,学生要在两三个课时内迅速的理解和消化,也是较困难的。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的教学设想如下:

  1.始终把词句的理解和文意疏通放在第一位。方法是采用逐段串释、串析和 反复朗读的做法,来理清文章的思路,促进学生精熟课文,并掌握必须掌握的词语。至于人物分析、表现手法分析,则在串释、串析的过程中适当点到为止,不过多分析。

  2.重点讲析开头一段和结尾两段。因为开头一段,提示了全文脉络;结尾两段,文笔特别精彩。抓住这三段,也便于分析主要人物。

  3.全文用三课时教完。课前预习要求:

  ①仔细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弄清战争缘起,并回忆初中学过的《曹刿论战》,想一想《左传》记叙战争,有怎样一个特点;

  ②借助注释,细读课文一遍,思考“思考和练习”的一、二两题,然后再重读开头一段,并试作口头译解。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检查预习解题,宣布本文研读任务;重点讲析第段(自然段,下同),结合提示全文内容要点;提示以下各段阅读的要求,为学生再次自读导路。

教学过程

  一、解题,明确本文研读任务。

  关于解题:

  先结合预习情况检查,指名学生回答下述两个问题,然后教师补充、点拨。

  1.“殽之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2.联系初中时学过的《曹刿论战》看,《左传》写战争有怎样一个突出的特点?

  估计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和注释①,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会比较正确,教师的补充、点拨,要立足于加深学生认识,以便为他们进一步研读课文奠定一些基础。

  关于“殽之战”爆发的缘起,注释①说得过于简略。要进一步了解的是秦、晋、郑三国相互间的复杂关系。首先是秦、晋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在春秋时代是颇为特殊的。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结成联盟,又用“联姻”的形式来巩固这个联盟。秦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文公(名重耳),晋惠公(名夷吾)的姐姐,秦穆公后来又把自己的女儿先是嫁给晋惠公的太子圉(晋怀公),后又嫁给晋文公。晋献公晚年因为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杀,当时尚是“公子”的晋文公、晋惠公也被迫流亡国外。晋献公死后,晋国局势混乱,晋惠公和晋文公都先后依靠秦国的力量回国为君。秦穆公这样做,表面上是出于姻亲关系,实际上要建立自己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晋惠公由于背信弃义,没有处理好跟秦国的关系,联盟曾一度破裂。晋怀公是在秦国以太子身份为“质”时,抛弃秦穆公的女儿,逃回晋国继位为君的,双方关系更坏。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外流亡了19年的晋文公才得以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国争夺君位。晋文公因为强调不忘秦国的恩惠,跟秦国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好。但随着他打出尊王拥周的旗号,在城濮之战中打败南方的强楚,使晋国一跃而成为中原霸主,秦晋双方争夺中原霸权的矛盾就逐步激化起来。以致在“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的时候,秦穆公竟背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守,以对付晋国。由于晋文公强调不要忘记秦穆公对他的恩惠,双方当时才未发生战争。一旦文公去世,这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就不可避免爆发了。由此可见,在这场战争中,秦晋双方都无正义可言,正义只属于郑国。

  关于《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正如同学们说的,重在写人物议战,不着重写交战情景。《曹刿论战》是这样;本篇也是这样,只是“议战”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众多人物。

  关于本文研读任务:

  教师指出要逐段串释串析。要求:

  内容:注意人物议战的论点和论据;

  结构:注意作者思路,看作者怎样逐段揭示矛盾和全文主旨,并把众多题材组合起来。

  语言:注意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和外交辞令,以及文中所反映的古代礼制和礼俗。

  串释后要拓展一些实词、虚词和兼语省略句法的知识。

  (以上研读任务应当板书)

  二、讲析第一段,提示全文内容要点。具体进程如下:

  1.朗读和文意疏通。

  教师先范读一遍,然后指名两个学生口译完全段。教师的点拨注意如下方面:

  准确理解句意:

  ①“勤而无所,必有悖心”——“无所”,旧注解释为“无所得”,但文言中没有把“无所得”简省为“无所”的习惯用法。“悖心”旧注解释为“违背、判乱”或“懊丧怨恨”,两说在文意上都把情况说得过于严重。课本活译这两句为“军队劳苦却没有用武之地,一定会有违背军纪不服约束的情绪”,是比较恰当,合乎分寸的。

  ②“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意为全军一定会在外覆灭;这是一种委婉 的说法。

  ③“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古代的说法很多。如《左传正义》:“上寿百二十,中寿百,下寿八十”;《庄子·盗跖》以“中寿”为八十,《吕氏春秋·安乱》、《抱扑子·至理》都以六十岁为中寿。课本注为七十岁,是采用《淮南子·原道》的说法。

  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实词:

  “国可得也”的“国”,指(郑国)都城,古代典籍中“国”的常用义之一;“访诸蹇叔”的“访”,“公辞焉”的“辞”,课本的注释要特别注意。

  提醒学生注意几个虚词:

  ①“无乃……乎”——一种表委婉推测语气的虚词固定结构。“无乃”一般译成“恐怕”、“只怕”。

  ②“焉”——“公辞焉”的“焉”,代词,代指蹇叔的意见;“必死是间,上尔骨焉”的“焉”,兼词,同“于是”,在那里;“殽有二陵焉”的“焉”,语气助词,呢。

  ③“其”——“其谁不知”中的“其”,表反问语气的副词,可译为“岂”、“难道”;句中的“谁”,暗指晋国,观后文“晋人御师必于殽”句可知。本段其他几处的“其”,均为代词。

  2.思路和内容简析。

  关于这一段的思路:

  教师启发、提问:这一段文字历来很受人们重视,曾抽出来单独成篇,加上“蹇叔哭师”的标题,让学生诵读。你们看,这样的标题是否恰当?如果认为不恰当,理由是什么?要怎样标题才恰当?

  学生简答后教师作如下点拨和小结:

  要回答上述问题,必须注意作者写这一段的思路。作者的思路,从全篇来看,这一段是写战前的决策情况,是要用蹇叔的劝阻和预见来揭示穆公战略决策的错误,它实际上是全文的纲领。从这段本身看,作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实际上是去安排了两个场面,一个是蹇叔谏袭郑,一个是蹇叔哭秦师。显然 ,这一段要单独成篇,用“蹇叔哭师”来标题,倒不如用“蹇叔谏袭郑”更能涵盖全段内容,哭,实际上是进一步的劝谏。

  关于这一段的内容简析:

  教师启发、提问:我们既已弄清这一段包含“蹇叔谏袭郑”、“蹇叔哭秦师”两个场面,现在就进一步探讨这段的内容。请大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下述问题:

  (1)蹇叔谏袭郑,他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他列举的理由,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矛盾?在哭送秦师时,他又具体地提出了哪些预见?

  (2)从这段的内容来看,蹇叔和秦穆公各自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秦穆公为什么不听蹇叔的劝谏?

  在指名学生简答问题(1)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如下的表格: 

  指名学生简答问题(2)后,教师作如下的点拨和小结:

  在这一段里,两个人物的性格是鲜明的:蹇叔谋深虑远,忠君忧国,倔强敢谏;秦穆公则利令智昏,刚愎自用。但这里要进一步研究的是,蹇叔的道理说得那么透彻,为什么秦穆公硬是拒不接受?这是不能简单地用“利令智昏,刚愎自用”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因为从后文的秦穆公悔过自责看,从《左传》所记叙的秦穆公其他事迹来看,他也是一个深沉善断,并不很刚愎自用的人。这次的利令智昏,刚愎拒谏,显然有其重要原因。原来,在“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伐郑,秦穆公单独与郑结盟,解围而去后,晋文公曾逼郑投降,迫使郑文公立了亲晋的公子兰为太子,才撤兵而去。晋文公去世时,郑文公也刚刚去世,公子兰继位为郑君,是为郑穆公。面对这一情势,秦穆公担心郑穆公的亲晋,势必危及秦国在郑国的利益,杞子等人不可能长期戍守郑国都城的北门,加上错误的估计了晋国新值国丧,一定无暇外顾的局势,就认为应抓紧时机袭郑,错过了机会,就会永远丧失争霸中原的机会。这种担心,就使秦穆公利令智昏,听不进蹇叔的意见,作出悍然出兵袭郑的错误决策。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现象是有好处的,因为担心失去时机,从而利令智昏,作出错误的判断、决断、决策的情况,是无论古今,都会经常发生的。

  3.提示全文内容要点。

  教师提问:本文是紧紧围绕蹇叔的论战,以秦军东征活动

【殽之战·.示例之二.】相关文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示例之二教案03-25

长绳之战作文08-18

陀螺之战作文08-24

人狗之战08-24

夺书之战08-19

荧屏之战_作文05-03

“非典”之战作文09-07

陀螺之战作文10-24

《节日的大街》 之二教案11-06

剥豆之战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