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示例.

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示例.

时间:2022-08-16 16:32:01 高三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唐诗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示例.

唐诗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示例.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三首诗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领会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二、学习三首诗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教学设想

  一、重点和难点:揭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含,体会作品情意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二、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鉴赏作品的知识;讲析和点拨相结合,重视朗读这一教学环节,通过播放录音或录像等教学手段指导朗读。

  三、教学时数 四教时。(可视情况增加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体味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高贵思想;了解运用夸张、想象和神话传说进行创作所形成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唐朝诗人创作的诗歌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课文所选的三首唐诗,都是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名篇。通过学习,我们将再一次体会到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位伟大诗人丰富的感情和理想,以及他们的高超的艺术风格。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李白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板书)

  指导预习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补充注音:瀛yíng 暝míng 澹dàn 鸾luán 悸jì 恍huǎng

  ②补充解释:梦游:梦中游历。 吟:本指吟咏作诗,后来成为一种古诗体裁名称。李白另有《梁父吟》、《江山吟》等。

  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信:实在,的确。 壁:直立的山石,诗中的;“半壁”指半山腰。 澹澹: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状。 霓:虹的一种,古时把内侧的主虹颜色鲜明的称虹,外侧的副虹颜色暗淡的称霓。 来下:下来,为配合韵脚而颠倒词序。 如麻:言其极多。 开心颜:心情愉悦,面露笑容。颜,面容;心,心情。

  ③思考题:第一、全文共三段,各写了什么内容,三段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第二、注意诗中夸张、想象和神话传说的运用,体会其含义和作用。

  研习新课

  1.作者和作品提示。阅读注解①,教师补充: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喝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传说他母亲“梦长庚星而诞”,又说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们心里李白并没有死去,只是去追赶他所喜欢的月亮了。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传说的那般风流倜傥。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2.学生讨论、回答第一预习题——诗的主要内容。第一段:写天姥山的雄奇壮丽,点出入梦之由。从瀛洲入笔,从虚衬实,给天姥山胜景染上一层神奇色彩。为梦境的展开镀上一层色调,暗含着一个“梦”字。第二段:写梦游过程。起句承上启下,度入梦境,不露痕迹。梦中所历,从谧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径到令人战慄的层巅,从山景幻入仙境,目眩神迷,惊讶莫测。展示了一幅气象万千的梦游图景。第三段:慨叹述志,归到“留别”题面,揭明主旨,是梦境的延伸。

  全文紧扣“梦游”二字,浑然一体。内容如图示:

  (括号中的文字让学生填写)

  3.朗读全文,结合课文练习思考3、4两小题,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

  诗人描绘梦游图景,并非为了追求虚空的幻想。梦中游历,正折射出诗人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古来万事东流水”包含了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与深沉感慨,浪迹山水,寻仙问道,是为了心灵的抚慰。当然,这首诗的意味远非“苦闷”二字可以概括,诗篇最后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恍若天外飞来之笔,痛快淋漓的一吐对权贵的憎恨和蔑视,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如立纸上。主题被点亮了,意境拓展升华了。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诗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支撑相互解释的。”读至此,再体会一、二两段,我们心里豁然开朗: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体现了诗人所羡慕的人格形象吗?富丽堂皇,超脱尘世,和睦美好的仙境不正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吗?抒情主人公最后发出的感慨和呼喊,不也正是为梦中图景心旌激荡的结果吗?我们知道了,诗人对壮丽奇伟的崇高美的向往,正是因为人生征程的激情的驱动,虽然有苦闷,但洋溢着热情!诗歌也由此气势流注,奔放飘逸,形成了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诗,开启了一个更高远,更强大的世界,展示出新的远景。”(狄尔泰,《存在哲学》)

  4.讨论第二预习题。明确运用夸张、想象、神话传说等手法进行创作的作用。

  夸张、想象、神话传说是李白作诗常用的手法,它一方面形成了李白诗歌令人称奇的形象美,另一方面寄托了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从而创造了诗歌新奇的艺术境界。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使本非名山大川的天姥山显得雄奇、高大、壮丽、奇特,寄托了作者对壮丽山川的热烈向往之情。

  “飞度”、“送”、“著”、“登”、“见”、“闻”、“迷”、“倚”、“惊”等梦中的行动感受,无不被想象激活,此时,诗歌的语言已经不仅仅是传达观念和感情的媒介,而是一个梦游者的千般姿态,万种风情。金碧辉煌、光耀夺目的神仙世界,更是作者借助想象,把不同时地的不同物象进行建构和幻化的结果。梦境中的一切有李白长期漫游经历过的千山万壑的印象,有古代传说和屈原诗歌的启发和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印迹。都借助想象凝聚一起,形成了气象万千的诗的美妙的空间,生动地展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

  神话传说的运用,使自然和历史文化背景融合一体,诗歌的空间更广阔了,那个多少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仙境,正和我们眼前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照。它使人联想到诗人的追求,延续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足迹。

  最后.总结:夸张、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带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

  5.播放录像,指导朗读。

  这首诗形式错落,屈伸自如,语言富有自然节奏感,朗读的应有意识地注意语感流动,把握语言的节奏、音调、情态和诗人感情的巧妙配合。如“天姥连天向天横”,一句中用三个“天”字,很能加强气势。主体是七言,夹用几句五言,就足以使诗的节律灵活多变,足以显示那种轻快、欢愉的心情,如“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在诗的情景、节奏到了紧张、急迫时,就改用四言。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无不声情一致,情随声出。写洞天之中的幻景,形象既取材于《楚辞·九歌》,语言也就出现以“兮”字为特征的骚体句法。诗,通常多为两句配合,双句押韵。本诗基本如此,但结尾时却出现“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三句全押以单数配合的特殊情况。这种形式上的不平衡,也正好用以显示诗人内心情绪的激动不平。全诗有两句用九字句:一是“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恰好借长句表现神仙纷至沓来的景象,句中用了“之”、“兮”、“而”等虚词,又使节奏舒缓;另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用以表达诗人毅然不顾的昂扬态势。

  布置练习:

  1.解释加黑词语:

  梦游天姥留别 势五岳掩赤城

  迷花倚石忽已 忽魂悸魄动

  失向之烟霞 使我不得开

  2.完成课文“思考和练习”一,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痛苦和他的深沉的忧思;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

  二、了解从现实生活中精选材料。通过对环境和细节的叙述、描写来刻画形象、抒发思想感情,领会杜诗的沉郁风格。

  教学内容和步骤

  作者生平提示: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示例.】相关文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文03-2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08-2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02-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文教案01-1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精选8篇)04-1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作文02-0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作文02-04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通用13篇)09-08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7篇)10-0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文教案6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