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 两则.
教学设计思路本篇课文属于学术随笔,学术味较重,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课文有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课文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学习它有助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陶冶。课文的题目又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是很具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基于上述理由,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展示才智的平台。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要把握的原则就是深文浅教,要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具体做法就是,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置几个通道,使学生透过课本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能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交融起来,这样就有了亲切感、具体感。披文以入情,不能空泛地分析课文内容,而要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语言走进课文,这样就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点准穴道,实现一穴得气、白穴皆通。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就要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试图弄清楚课文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的意义,势必要造成少慢差费。事实上课文中有些东西,需要穷其一生的经历来体验。因此在深文浅教的原则下,不必花用大量的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冯友兰的生平和著作。2.掌握文中论述的人生四种境界。(二)能力目标1.能说出学者散文(随笔)的.写作特点:思路明晰、内容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2.深入讨http://www.fwsir.com/论文章关于人生境界的阐释,学会质疑思辨。(三)情感目标1.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2.感受本文蕴含的哲理美。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教学难点对文中哲学术语或哲理性语言的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导学法:教师通过引导制定学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个性的驾御和科学的训练,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学习方式主要运用合作式阅读理解,教师是学长,引导学习并适当点拨。课外延伸学习以个人探究为主。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在投影屏幕上显示,师生共读)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接受它的启发,在它的指导下调整自己。通过它,我们安排自己的生活;通过它,我们把自己展示在人面前。一个人的人生哲学,是很容易被别人所窥知的,不可能一直隐藏着不为人知;他的谈吐他的眼神,他的仪表,都会泄露其中的秘密。这就像花的芬芳,虽然肉眼看不见,却马上可以察觉到。(师):那么作为人都会有着怎样的人生哲学呢?让我们到《人生的境界》中寻找答案吧。二.简单介绍冯友兰先生(投影显示冯友兰先生照片及文字介绍)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著《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三.研读课文,理清思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阐述的?学生讨论,师生互动,.总结归纳后明确:本文旨在从人生的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世界。首段的第二句便是主旨句。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讲人生的四种境界。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四.深入探讨,重点解读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是贯穿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决定了人生的境界。它在文中共出现了13次,这个词就是“觉解”。请依据下面三个语句对“觉解”作出自己的理解。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②……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③……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觉解”就是觉悟、了解的意思,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2.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提示: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3.“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请结合自己成长的体验谈谈对此话的理解。“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是应该成为贤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青少年时代是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而我们这个时代有人说是精神贬损,物欲膨胀;理想低迷,平庸泛滥;道德滑坡,“我为圆心”;价值低庸,急功近利。这决不是理想的成长环境。在一个充满功利刺激和诱惑的社会中,人的自然属性会受到刺激而充分显露,而要做到富有精神的追求就比较困难了。“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生活中决不可随波逐流,而是要不断汲取人类一切宝贵精神财富,用它来不断养育自己、充实自己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4.“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请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这句话。示范:达尔文从小就喜欢看草间的昆虫,据说有一次,他曾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后来达尔文成为生物学家之后还长期地观察昆虫,研究着生物世界。有人问三个泥水匠在干什么,一个答道“在砌砖”,第二个答道“在挣钱”,第三个答道“在建造一幢漂亮的大楼”。后来,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达尔文小时候看昆虫是顺着本能在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后来他成为生物学家后,是在为社会利益进行观察和研究,属于道德境界。第一个泥水匠属于自然境界,第二个泥水匠属于典型的功利境界,第三个泥水匠也属于功利境界,但他的功利超出了一般的物欲。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放羊娃娃由于生活在落后愚昧地区,对自己生活不觉解,作为一个少年最是多梦季节,但他却仍是近乎处于自然境界,这也使我们感到治贫首先要治愚,理念(觉解程度)对于一个人生的作用是多么重要!5.“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了不同的意义。”这是课文中精彩之笔。请从中引出一点为人处事的哲理。示范:《孟子》中有“人人可以为尧舜”,《荀子》中也有“涂之人可以为禹(路上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成为像禹那样的圣人)”冯友兰先生的这句话可以说就是对这一哲学思想的演绎。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崇高要从平凡甚至琐屑的事情开始做起,崇高的境界往往体现于日常细节之中。一个没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可以是圣人,而一个居高位者或巨富者也可能是一个渺小之人。雷锋是一个土兵,并不妨碍他是一个道德境界的人,《五人墓碑记》中所记载的五人,虽然是普通民众,但也无妨他们流芳千古。胡长青是高级干部,但他贪婪成性,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巨大利益来换取个人私利,因而被人们所唾弃。“觉解”是出自内心的,不是流于口头的,“觉解”不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言行一致的“笃行者”。今天这个时代非常注重“包装”,很容易让人作秀于外而忽略了对真正的人生境界的追求。这也是需要警惕的。6.经常听人们用“出世”“入世”“既出世又入世”来形容一些人对待生活或事业的态度,请联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具体解说这些词语。【《人生的境界》 .】相关文章:
《人生的境界》教案(通用7篇)12-05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08-22
人生三种境界作文05-01
境界的作文08-24
金子的境界08-18
境界的作文10-14
治学的境界作文08-24
心态与境界作文08-23
美好境界作文06-12
境界高的句子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