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高三复习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网友来稿)

高三复习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网友来稿)

时间:2022-08-16 16:51:57 高三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复习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网友来稿)



韩维加  

学习重点:

所谓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等。高考的《考试说明》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列为现代文阅读能力的一条要求。阅读,一定要有信息观念。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有效信息,因此在阅读中,就要特别注意阅读材料中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点、新材料,要十分重视信息的获取,要十分重视对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和吸收。准确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辨清作品中的各种提法,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敏锐的语感的培养,要通过平时多读、多思考、多品味才能获得。

金题体悟:

(2002年高考第9题)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方法指导:

上面说过,准确地筛选文中的信息,需要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但仅凭语感也不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如在做题时,要仔细将题目的选项与阅读材料作比照,对所涉及到的概念的并列、属种、交叉等关系,肯定、否定的提法,有关增减、强弱、大小、升降、先后等的变化及其条件中的叙述,有关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多加注意。对材料中使用的起修饰、限制和补充作用的词语,切切不可放过,材料的叙述有时故意“绕弯弯”,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化繁为简,把它读懂。还有一点应注意的就是应该知道选项中的干扰项的种种干扰角度,在比照材料中去识破它,如有的干扰项故意朝意思相反的方向说,把程度重的说轻,把数量少的说多等等,有的干扰项故意说绝对,说片面,或者说过头,或者说不及,有的干扰项故意说与题目无关的内容,有的干扰项故意说材料中并不具有的内容,有的干扰项故意说似是而非的内容,有的失之于窄,有的失之于宽,凡此种种,不能尽举,都是辨析筛选时应小心在意的地方。

这道题围绕“加剧沙尘暴灾害的原因”,列出了四种表述,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要答好这道题,首先就要弄清楚原文中哪些因素导致了沙尘暴灾害的加剧。文中多次提到“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在人为因素的干扰后……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等等,这些信息足以提示考生:“加剧沙尘暴灾害的原因”肯定与人有关,与人的活动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显然应该是纯自然状态下造成的内容。B、C、D三项都与人的活动有关,应该说都是正确的,都可以排除。只有A项“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只是地质史上的一种现象,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后的一种结果,因而不是加剧沙尘暴灾害的原因,所以应该选A 。

再如:(2002年高考第20题)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谓文化,一种意义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两千多年来,知音的故事一直在华夏子孙中间传诵,人们以追求像伯牙子期这样的崇高友谊作为一种高尚的情操。从《吕氏春秋》《列子》《乐府解题》到唐代诗歌,诸多的典籍中都作为重要内容给以记载和传诵。可以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深入到华夏子孙的心中,成为人们的一笔精神财富。阅读这篇文章,对具有这样文化含量的内容是不可忽视的。由于这些内容散见在这篇文章中,因此本题还具有对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的考查。第一条以文章第一段为主要思考内容,需要的是加工概括,比较容易。第二条首先要有敏感,在初读的过程中就要有这种敏感。难点在于将文中几处提到的出处和引用进行概括。《吕氏春秋》《列子》《乐府解题》是古代典籍,诗歌也在典籍之列,例如《全唐诗》,因此应该用古代典籍概括。

样题参考答案:(1)神往和渴求知音,已经成为华夏子孙的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2)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

练习巩固: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满月的光与地球温度的变化

据有关地球每日温度的调查报告称,满月的光能使地球的气温发生变化。

据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3位学者共同撰写的报告说,卫星对低层大气温度测量的结果表明,满月时地球两极地区的温度比月缺时要高,但对热带地区的温度则影响不大。

气象学家早就试图找出月球与地球气候之间的关系。两年前,这几位学者就声称,全球气温出现随月相变化略升高的现象,因为他们发现满月时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0.02℃。随后他们又按纬度与卫星测得的数据进行核对,结果发现,满月时地球两极气温升高的幅度是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25倍。但在中纬度地区,情况却截然相反,月缺时气温略高,满月时气温则略低。

科学家们认为,月球距热带地区比距地球两极近,因而对热带地区气温的影响应比对两极气温的影响更大些。虽然他们尚不能对月运周期与两极温度变化的原因作出准确的解释,但他们推测,两极空气比其他地方的空气清洁,因而照进的月光更多些;满月时受潮汐力的作用,地球两极的空气比别处的空气受更多的压缩而发热,这可能是其中的原因。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上述观点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证实。

1.下列不能说明“满月的光能使地球的气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有关地球每日温度变化的统计报告

B.卫星对地球低层大气温度测量的结果

C.满月时两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温差的比较

D.满月和缺月时两极地区温差的比较

2.根据第3段文字提供的信息,假如满月时地球的平均气温是15℃,那么两极地区的气温该是

A.升高到15 .2℃

B.升高到15 .5℃

C.在原来基础上升高0 .75℃

D.在原来的温度上升高0 .5℃

3.文中结尾“上述观点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证实”的意思是

A.科学家们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B.用两极空气比其他地方清洁和潮汐力作用来解释这一现象尚缺乏科学依据。

C.两极气温在满月时较其他地区气温高的说法还需进一步证实。

D.满月的月光能使地球两极的气温升高和使中纬度地区的气温下降的观点不完整,没有被证实。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满月时,中纬度地区的气温比两极地区还要低。

B.全球气温随月相变化略有升高的原因尚未证实。

C.月球距热带地区较距地球两极近,因而对热带地区气温影响应更大些,但实际并非如此。

D.月运周期与两极温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同空气的清洁度和潮汐力作用有关。

阅读下文,完成5 —8题。

诗的境界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混整体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纯粹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心所观境是孤立绝缘。心与其所观如鱼戏水,忻合无间。始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断。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神领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神领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5.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诗对人生世相的做法是□□□□(限 4个字)

(2)“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句中“丝缕”、“顽石”指的是□□□□, “锦绣”、“雕刻”指的是□□□□(各限4字以内)。

(3)“不即不离”概括了诗与人生世相的关系,“不即”在文中指诗□□□□,□□□□;“不离”在文中指诗□□□□,□□□□(用本段中原话作答)。

6.作者列举崔颢和王维的诗,在于说明诗的境界是有两个要素构成的,请概括说明有哪两个要素。

 答:要素一:□□□□□□□□(限8个字以内)。

     要素二:□□□□□□□□

【高三复习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02-17

浅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08-2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08-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意义03-2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心得06-27

信息技术与营销战略整合下的CRM08-24

谈谈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论文05-31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08-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通用7篇)08-04

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科教学的论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