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抄检大观园》

《抄检大观园》

时间:2022-08-16 17:46:07 高中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抄检大观园》

《抄检大观园》1


点击浏览该文件

《抄检大观园》2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认识这一回目在整部《红楼梦》中的作用。

  2、 鉴赏文中精彩片断,体会人物形象刻画与情节发展的关系。

  3、 比较阅读“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两个故事高潮,进而学习借鉴曹雪芹叙事小说的技巧安排艺术安排。

  重点难点

  1、 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及人物矛盾冲突;赏析“探春拒抄”片断。(重点)

  2、比较阅读,学习借鉴曹雪芹小说写人叙事的技巧。

  教学设计

  教法:自学讨论法,赏析法。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把握

  1、 导入新课:简介大观园

  大观园原是贾府为迎接贵妃元春回家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回宫后,曾一度封锁,后来就命那些能诗会赋的姊妹和宝玉居住。大观园是个规模宏大的贵族庭院,方圆约三里半,其中风景有七八处,亭台轩馆十几座,真是“说不尽的太平景象、富贵风流”。住在大观园的人除宝玉外,都是年轻女子,其中少数是贵族小姐,大多是奴婢,大观园堪称女儿国。

  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虚构的一座人间仙境,是宝玉和少男少女的人间乐园。这座花园寄寓了作者的人生和社会理想,它干净、闲雅、脱俗,人与人间相亲相爱,主仆间没有差别。这里面没有功名利禄世俗干扰,也没有外界污浊恶臭。但大观园毕竟是作者理想的存在,它依托贾府现实环境而存在,不可避免地受世俗侵扰,大观园的命运最终是归于毁灭。这是《红楼梦》小说悲剧精神的核心之所在。

  《抄检大观园》(第74回)贾府种种矛盾激发的结果,是贾府由盛及衰的征兆,是贾府毁灭的开始,是《红楼梦要》的另一个高潮。

  2、 学生自学全文,要求思考,(约20分钟时间)

  (1)分析抄检大观园的原因,梳理出抄检行动的情节过程。

  (2)在抄检中反映出了哪些矛盾冲突?

  (3)重点阅读“王夫人审问王熙凤”、“探春拒抄”、“王善保家的无地自容”片断,试分析人物的主导性格。

  3、 自学检测

  问题一 抄检大观园前因后果是什么?

  【提示】前因有三:一是“绣春囊”事件;(导火索)二是王善保家的挑唆;(火上浇油)三是丫环晴雯奇装打扮惹王夫人大为生气(爆发)。

  后果:邢夫人一派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尤其是王善保家的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王夫人、王熙凤理占上风;探春拒抄取得了大胜利;众丫环命运可谓惨也。

  问题二 人物间的矛盾主要有哪些?

  【提示】邢夫人与王夫人间的妯娌矛盾;邢夫人与王熙凤间婆媳矛盾;凤姐与王善保家的间的'主仆矛盾;王夫人与晴雯间的主仆矛盾;王善保家的与晴雯间的奴仆之间的矛盾。

  第二课时 重点片断赏析

  1、整体情节赏析(师生讨论)

  抄检大观园午夜大行动

  总 指 挥 王夫人

  副总 指挥 王熙凤

  队 员 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众丫环等

  行动过程

  上夜老婆子处→怡红院(晴雯)→潇湘馆(紫鹃)→探春院(探春)→暧春坞(李纨)→惜春房(入画)→迎春房(司棋)〖板书〗

  〖评点〗

  抄检大观园整个过程使封建大家庭内部种种矛盾全部展现出来了。抄检行动实际上是封建主子对年轻女奴们的一次血腥镇压,许多清纯善良、年轻美丽、聪明活泼的丫环或被驱逐或被逼死。入画因保存哥哥的东西而被视为盗贼,轰出了大观园;四儿因与宝玉同年同日生,开了一句玩笑(同日生的是夫妻)被驱出大观园胡乱嫁人;晴雯、司棋命运就够惨了,或含冤而死,或殉情而死。

  因此,抄检大观园总体上是一场悲剧。小人之得逞,无辜之受害,探春之悲愤,王夫人之刚愎,凤姐之无奈,以及从总体上看贾府之走向败落,俱足以悲。但悲剧的内容却以喜剧、闹剧的形式表现的:邢夫人之审傻大姐,王夫人之审凤姐,王善保家的丑态,周瑞家的“站边儿”,惜春火上浇油,尤氏之“吃心”挂不住……

  2、“探春拒抄”片断赏析

  ① 请学生朗读这一节,朗读注意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和性格特征。

  ② 整个抄检活动的高潮,就是在探春房内的抄检。分析讨论:

  A、 请用简练语言概述这一片断:

  【提示】:倚门而待→公然申明→慨叹家运→讨个说法→凤姐表态(一波折)王善保家的撩探春衣襟→探春怒掴王之耳光→待书嘲讽王善保家的→众人劝慰探春歇息(二波折)

  B、 比较探春和晴雯两人的反抗性格

  【提示】:晴雯和探春对于这种残暴而愚蠢的抄检,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但两人身分和地位不同,她们的反抗有本质的不同:晴雯的反抗是一个女奴的反抗,是受害者反抗的典型;探春是为贾府的“自杀自灭”而痛心疾首,她认为正是这种源于内部的“自杀自灭”必将导致贾府一败涂地,因此,她是站在维护贾府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反对抄检的。晴雯和探春都采取了以退为进、以毒攻毒、以发展凸现对方的荒谬寒碜对方的方法表示自己的抗议。如晴雯主动倾箱,堵住了王善保家的嘴;探春先发制人,第一个迎上去,硬碰硬,干脆把矛盾激发。

  (延伸思考:司棋、入画的反抗又与这两人的反抗有何不同?)

  3、问题讨论

  问题一 贾母的丫环傻大姐在大观园拾得一个“绣春锦囊”,一个小小的物件竟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为什么?

  【提示】 导火索;维护贾府荣誉的手段;邢夫人扳倒王夫人、王熙凤的有力武器。

  问题二 结合《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试评说一下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复杂的性格特征。

  【提示】 精明强干,两面三刀,脸酸心硬,杀伐决断,是贾府特别是荣府的栋梁之才,铁腕人物。但她有不可救药的缺点:有权无势,有才无德,有聪明无智谋,有宠无戴。

  第三课时 拓展性讨论和阅读

  1、比较阅读两大故事情节的异同(讨论)

  第一步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提示思考的角度

  【提示】 两文可从总体写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技巧、矛盾冲突等角度入手。

  第二步 师生共同研讨,老师主要诱导学生思维方向。

  第三步 讨论结果归结。

  【板书】

  相同之处 《宝玉挨打》 《抄检大观园》

  整体写法 ①以人物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特征又在情节发展中得到充分的表现。②都写出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结果等几个过程,构思精巧,决不简单化。 运用“舞台艺术”手段,各种矛盾集中在一个舞台上,情节集中,强烈感人。 采用“分镜头”写法,场面描写次第展开,在强烈对比中给人深刻印象,且详略安排恰当。

  矛盾冲突 各种矛盾迅速激发,并急遽爆发(火山爆发式的) 各种矛盾盘马弯弓,引而不发,交错穿插。

  结构安排 宝玉挨打后还有一个余波,一直延伸到第36回,整个事件紧凑集中。 抄检大观园后隔了一段时间后才再兴波澜,到第77回才交待抄检的结果。

  人物刻画 主要人物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手法 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在宏大的场面描写中去表现。

  2、 拓展阅读

  1) 阅读小说第23回宝玉和诸女儿入园的描写,对比大观园今昔不同的气氛。

  2) 课外阅读小说的第75~78回,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人物性格和思想主旨。

  3、 练习设计

  4、 课堂小结。

《抄检大观园》3

  【教学目的】

  1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在比较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抄检”这一重大事件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大观园、贾府及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及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向。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抄检”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采用“阅读评点式”教学。因课文较长,所以必须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又由于《红楼梦》的“网状结构”,前后关联,交错贯通,严密有机,没有哪一章节可以完全从书中独立出来而不牵连四周筋络(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是难以节选的),所以学习本文(即第74回)应适当联系第73回、第75回、第77回、第92回等与课文前后有关联的情节内容,辅以精要的评点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及课文在全书中的作用。

  媒体设计

  课前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音乐,把学生带入《红楼梦》那特有的惆怅感人的氛围之中。结课时再播放电视剧《抄检大观园》的情节、画面,与课文比较学习,以加深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

《《抄检大观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抄检大观园》】相关文章:

游大观园作文06-11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04-10

抄作业作文04-07

游大观园作文11篇06-11

抄作业的教学反思01-13

北京大观园导游词02-27

小学迎检总结08-22

抄作业的检讨书08-18

抄作业检讨书08-25

抄作业的检讨书03-16

在线咨询

《抄检大观园》

《抄检大观园》1


点击浏览该文件

《抄检大观园》2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认识这一回目在整部《红楼梦》中的作用。

  2、 鉴赏文中精彩片断,体会人物形象刻画与情节发展的关系。

  3、 比较阅读“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两个故事高潮,进而学习借鉴曹雪芹叙事小说的技巧安排艺术安排。

  重点难点

  1、 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及人物矛盾冲突;赏析“探春拒抄”片断。(重点)

  2、比较阅读,学习借鉴曹雪芹小说写人叙事的技巧。

  教学设计

  教法:自学讨论法,赏析法。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把握

  1、 导入新课:简介大观园

  大观园原是贾府为迎接贵妃元春回家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回宫后,曾一度封锁,后来就命那些能诗会赋的姊妹和宝玉居住。大观园是个规模宏大的贵族庭院,方圆约三里半,其中风景有七八处,亭台轩馆十几座,真是“说不尽的太平景象、富贵风流”。住在大观园的人除宝玉外,都是年轻女子,其中少数是贵族小姐,大多是奴婢,大观园堪称女儿国。

  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虚构的一座人间仙境,是宝玉和少男少女的人间乐园。这座花园寄寓了作者的人生和社会理想,它干净、闲雅、脱俗,人与人间相亲相爱,主仆间没有差别。这里面没有功名利禄世俗干扰,也没有外界污浊恶臭。但大观园毕竟是作者理想的存在,它依托贾府现实环境而存在,不可避免地受世俗侵扰,大观园的命运最终是归于毁灭。这是《红楼梦》小说悲剧精神的核心之所在。

  《抄检大观园》(第74回)贾府种种矛盾激发的结果,是贾府由盛及衰的征兆,是贾府毁灭的开始,是《红楼梦要》的另一个高潮。

  2、 学生自学全文,要求思考,(约20分钟时间)

  (1)分析抄检大观园的原因,梳理出抄检行动的情节过程。

  (2)在抄检中反映出了哪些矛盾冲突?

  (3)重点阅读“王夫人审问王熙凤”、“探春拒抄”、“王善保家的无地自容”片断,试分析人物的主导性格。

  3、 自学检测

  问题一 抄检大观园前因后果是什么?

  【提示】前因有三:一是“绣春囊”事件;(导火索)二是王善保家的挑唆;(火上浇油)三是丫环晴雯奇装打扮惹王夫人大为生气(爆发)。

  后果:邢夫人一派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尤其是王善保家的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王夫人、王熙凤理占上风;探春拒抄取得了大胜利;众丫环命运可谓惨也。

  问题二 人物间的矛盾主要有哪些?

  【提示】邢夫人与王夫人间的妯娌矛盾;邢夫人与王熙凤间婆媳矛盾;凤姐与王善保家的间的'主仆矛盾;王夫人与晴雯间的主仆矛盾;王善保家的与晴雯间的奴仆之间的矛盾。

  第二课时 重点片断赏析

  1、整体情节赏析(师生讨论)

  抄检大观园午夜大行动

  总 指 挥 王夫人

  副总 指挥 王熙凤

  队 员 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众丫环等

  行动过程

  上夜老婆子处→怡红院(晴雯)→潇湘馆(紫鹃)→探春院(探春)→暧春坞(李纨)→惜春房(入画)→迎春房(司棋)〖板书〗

  〖评点〗

  抄检大观园整个过程使封建大家庭内部种种矛盾全部展现出来了。抄检行动实际上是封建主子对年轻女奴们的一次血腥镇压,许多清纯善良、年轻美丽、聪明活泼的丫环或被驱逐或被逼死。入画因保存哥哥的东西而被视为盗贼,轰出了大观园;四儿因与宝玉同年同日生,开了一句玩笑(同日生的是夫妻)被驱出大观园胡乱嫁人;晴雯、司棋命运就够惨了,或含冤而死,或殉情而死。

  因此,抄检大观园总体上是一场悲剧。小人之得逞,无辜之受害,探春之悲愤,王夫人之刚愎,凤姐之无奈,以及从总体上看贾府之走向败落,俱足以悲。但悲剧的内容却以喜剧、闹剧的形式表现的:邢夫人之审傻大姐,王夫人之审凤姐,王善保家的丑态,周瑞家的“站边儿”,惜春火上浇油,尤氏之“吃心”挂不住……

  2、“探春拒抄”片断赏析

  ① 请学生朗读这一节,朗读注意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和性格特征。

  ② 整个抄检活动的高潮,就是在探春房内的抄检。分析讨论:

  A、 请用简练语言概述这一片断:

  【提示】:倚门而待→公然申明→慨叹家运→讨个说法→凤姐表态(一波折)王善保家的撩探春衣襟→探春怒掴王之耳光→待书嘲讽王善保家的→众人劝慰探春歇息(二波折)

  B、 比较探春和晴雯两人的反抗性格

  【提示】:晴雯和探春对于这种残暴而愚蠢的抄检,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但两人身分和地位不同,她们的反抗有本质的不同:晴雯的反抗是一个女奴的反抗,是受害者反抗的典型;探春是为贾府的“自杀自灭”而痛心疾首,她认为正是这种源于内部的“自杀自灭”必将导致贾府一败涂地,因此,她是站在维护贾府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反对抄检的。晴雯和探春都采取了以退为进、以毒攻毒、以发展凸现对方的荒谬寒碜对方的方法表示自己的抗议。如晴雯主动倾箱,堵住了王善保家的嘴;探春先发制人,第一个迎上去,硬碰硬,干脆把矛盾激发。

  (延伸思考:司棋、入画的反抗又与这两人的反抗有何不同?)

  3、问题讨论

  问题一 贾母的丫环傻大姐在大观园拾得一个“绣春锦囊”,一个小小的物件竟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为什么?

  【提示】 导火索;维护贾府荣誉的手段;邢夫人扳倒王夫人、王熙凤的有力武器。

  问题二 结合《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试评说一下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复杂的性格特征。

  【提示】 精明强干,两面三刀,脸酸心硬,杀伐决断,是贾府特别是荣府的栋梁之才,铁腕人物。但她有不可救药的缺点:有权无势,有才无德,有聪明无智谋,有宠无戴。

  第三课时 拓展性讨论和阅读

  1、比较阅读两大故事情节的异同(讨论)

  第一步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提示思考的角度

  【提示】 两文可从总体写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技巧、矛盾冲突等角度入手。

  第二步 师生共同研讨,老师主要诱导学生思维方向。

  第三步 讨论结果归结。

  【板书】

  相同之处 《宝玉挨打》 《抄检大观园》

  整体写法 ①以人物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特征又在情节发展中得到充分的表现。②都写出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结果等几个过程,构思精巧,决不简单化。 运用“舞台艺术”手段,各种矛盾集中在一个舞台上,情节集中,强烈感人。 采用“分镜头”写法,场面描写次第展开,在强烈对比中给人深刻印象,且详略安排恰当。

  矛盾冲突 各种矛盾迅速激发,并急遽爆发(火山爆发式的) 各种矛盾盘马弯弓,引而不发,交错穿插。

  结构安排 宝玉挨打后还有一个余波,一直延伸到第36回,整个事件紧凑集中。 抄检大观园后隔了一段时间后才再兴波澜,到第77回才交待抄检的结果。

  人物刻画 主要人物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手法 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在宏大的场面描写中去表现。

  2、 拓展阅读

  1) 阅读小说第23回宝玉和诸女儿入园的描写,对比大观园今昔不同的气氛。

  2) 课外阅读小说的第75~78回,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人物性格和思想主旨。

  3、 练习设计

  4、 课堂小结。

《抄检大观园》3

  【教学目的】

  1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在比较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抄检”这一重大事件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大观园、贾府及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及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向。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抄检”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采用“阅读评点式”教学。因课文较长,所以必须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又由于《红楼梦》的“网状结构”,前后关联,交错贯通,严密有机,没有哪一章节可以完全从书中独立出来而不牵连四周筋络(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是难以节选的),所以学习本文(即第74回)应适当联系第73回、第75回、第77回、第92回等与课文前后有关联的情节内容,辅以精要的评点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及课文在全书中的作用。

  媒体设计

  课前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音乐,把学生带入《红楼梦》那特有的惆怅感人的氛围之中。结课时再播放电视剧《抄检大观园》的情节、画面,与课文比较学习,以加深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