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
2.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板书:最小公倍数)
2.复习倍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演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例1、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
3、质疑: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
4、反馈练习.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明确: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只有2个;如果扩展数的范围,也就是50以外6和8的公倍数则是无限的
(二)教学例2【演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引入:我们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用短除式分别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
板书: 18=2x3x3
30=2x3x5
教师提问:1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18的倍数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
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30的倍数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既要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又要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2、观察集合图: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应包含哪些质因数?
教师明确: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要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2x3x3x5=90,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90.
3、小组讨论:如果少一个或多一个质因数行不行?
教师明确:如果少一个质因数,就不能保证公倍数里包含18和30全部的质因数,因而就不能得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多一个质因数,虽是18和30的公倍数,但不能保证是最小公倍数.
板书: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x3x3x5=90
4、反馈练习.
(1)先把下面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0=( )x( )x( )
42=( )x( )x( )
30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x( )x( )x( )=( )
(2)A=2x2 B=2x2x3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x( )x( )=( )
(3)用分解质因数法求24和18的最小公倍数时,小华得72,小林得144.谁做错了?
可能错在哪里?
5、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①引导学生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
板书:
②明确:综合短除式中所有除数和商与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90所包含的所有质因数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把短除式中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③反馈练习: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
④总结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⑤反馈练习: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24和20 28和21 16和72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用什么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它是为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的,希望大家能熟练的掌握这部分知识.
四、随堂练习【演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1.填空.
(1)A=2x3x5 (2)A=2x2x5
B=3x5x7 B=( )x5x( )
A和B和最小公倍数是( ).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2x2x5x7=140.
2.判断.
(1)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
五、布置作业.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15 30和40 36和54 22和33
六、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例1 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M、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30、30、36……
4和6公有的倍数有: 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例2 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2x3x3x5=90.
探究活动
最小公倍数
活动目的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活动题目
有两个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48,那么这两个自然数各是多少?
活动过程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师生共同研究方法,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情况.
参考答案
由题意可知,48是所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那么所求两个自然数一定是48的约数,因此我们可以找出48的所有约数,然后进行两两组合,便可找出符合条件的数组.
48的约数有:1、2、3、4、6、8、12、16、24、48经试验,符合条件的数组有:1和48,2和48,3和16,3和48,4和48,6和16,8和48,12和16,12和48,16和24,16和48,24和48,48和48.一共有14个数组.
活动说明
学生寻找符合条件的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有序化的过程.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以趣激疑
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师板书“公倍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想法。(同学们达成共识: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等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4和6的公倍数,而不是3和5的公倍数。
全班交流,汇报。
师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12、24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如果阿凡提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那1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引导学生明确阿凡提要把事情办好,只有在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都在家休息的日子去才行。所以阿凡提可以在12日和24日这两天去找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
你们猜猜阿凡提会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呢?
师板书: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师: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休息日的数据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相应地改写成“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倍数”。
师:“4和6的倍数”还可以怎么说?(4和6的公倍数)“公”是什么意思?(你有我也有、共有)数据“12”是什么?(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集合圈的图示方式)
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
2、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现实意义的理解。
现在我们再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教师出示图,一些小朋友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细细体会班长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想法,要求总人数就是求6和8的公倍数。
引导学生介绍用“大数翻倍法”等,简化步骤,不断改进方法。注意学生用省略号表示不同的可能性。
师: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50以内,那么他们最多有几人?我们所求出的“48人”是6和8的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学习求最大公倍数呢?(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3、归纳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想一想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总人数”的过程,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找公有:把各个数的倍数进行对照找出公有的倍数;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4、看书88——89页,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观察一下,为什么6和8这两个数不相同,却可以写出相同的公倍数呢?公倍数与原有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公倍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画出数轴表示6和8的倍数,并可生动地比喻6宝宝步子小,要走3次才能到达24的位置。而8宝宝步子大,只要走两次就到达24的位置。到达24的位置后,6宝宝和8宝宝就碰面了。可见公倍数24是6和8的不同倍数。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1、互质数和倍数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出示书第9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决,填写在书上。
观察一下这里的每一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3和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最小公倍数是几?15与3、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问:根据刚才的分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打电话游戏。
师:许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
(1)2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最小的质数
(3)既是6的.倍数又是6的因数
(4)5和15的最大公因数
(5)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6)比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多7的数
(7)2和3的最小公倍数。你能说说老师家的电话吗?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你们分析得多好啊!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有什么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运用这单元学习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教学反思:
一、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巧妙设计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思维活动,而不是程序操练的过程。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数学现实参与数学课堂,不断地利用原有的经验背景对新的问题做出解释,进行加工,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建构。所以,作为教师在预设数学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不拘于教材,不照本宣科,巧妙设计,拓宽探索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我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大胆地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调整了教材的资源,激发了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上课一开始,通过设计“报数”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有些同学之所以站了两次,是因为他们的号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从而在自然而然的活动参与中,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不同的数存在着公倍数”。
接着,通过阿凡提的机智故事,引导学生在解决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共同休息日的问题中,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发现他们各自的休息日数据上的特点,从而得出巴依老爷的休息日就是4的倍数,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就是6的倍数,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就是4和6的公倍数……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像教师讲解学生接受那样直接明快,确实“费时”,但是并不“低效”。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从各自的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了“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发生、形成的过程,经历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数学建构活动,获取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了进步和发展。
二、提升学生的数学现实,画龙点睛
数学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已有“数学现实”互相作用融为一体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任务就是要不断丰富和提高学生所拥有的数学现实。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课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的再现,而应设计出“点睛之笔”,用恰如其分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的认识科学化、深刻化,从而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在教学中虽然充分地展现了学生在解决“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问题的不同方法和思维策略,但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共同的数学交流中,通过经验分享、方法交换、思维沟通等实现融合,并在比较中求同存异,实现由个性化认识向共性化知识的有效转变。面对学生众多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列举法、集合图表示法、小数翻倍法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对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性重新进行认识,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方法的有效优化。可通过展开比赛,分大组分别写出50以内4和6的倍数等活动,让学生自行发现,在相同的取值范围内,较大数的倍数比较少,较小数的倍数比较多。从而引导学生对小数翻倍法进行修正,改为大数翻倍法。大数翻倍法简便易学,便于心算,是一种比较好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应通过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本节课的例2在设计上存在着与例1重复、低效的弊端,应把例2的数字改为“4和8”,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引导学生再次从观察数据的特点入手,找到求最小公倍数的更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修正,整节课的容量将更加丰富、更有层次性、更有思考和探究的空间。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3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将练习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最小公倍数?
3.求24和32的最小公倍数。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探索研究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并订正。
3、做练习十五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8题。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找最小公倍数。(课本第81-8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突破方法:
由圈数活动开始,找出既是一个数的倍数,又是另一个数的倍数,自然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探究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
通过让学生圈出各数的倍数,再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感受用列举法可以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数字表、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
乐乐就要放假了,很想爸爸妈妈带她出去玩。可乐乐的妈妈从七月一日起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爸爸从七月一日起每工作5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同时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西湖公园玩。(出示:七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同学找乐乐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乐乐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乐乐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
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
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二、尝试探讨
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我们一起来看妈妈的休息日,把这些数读一读(学生读数),你发现这些数有些什么特点?
师:对了,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教师顺势把板书中“妈妈的休息日”改成了“4的倍数”。)
师:刚才我们是在30以内的数中,依次找出了这些4的倍数,如果继续找下去,4的倍数还有吗?有多少个?(学生举例,教师在4的倍数后面添上了省略号。)
我们再来看“爸爸的休息日”有什么特点?6的倍数有多少个?(把“爸爸的休息日”改成“6的倍数”并添上省略号)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这些数和4、6有什么关系?
师:对了,这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你能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吗?(把板书中“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改为“4和6的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从30以内的数中找出了4和6的公倍数有12、24,如果继续找下去,你还能找出一些来吗?可以找多少?(学生举例,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后面添上省略号。)
师:这“其中最早的一天”,我们一起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把板书中“其中最早的一天”改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
4的倍数:
4、8、12、16、20、24、28、
6的倍数:
6、12、18、24、30
4和6的公倍数:12、24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教师谈话: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
出示集合图
三、深化概念
师:通过找“共同的休息日”,我们分别求出了这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81页看例子,填一填师:什么是公倍数?
生: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师:公倍数有多少个?
生:有无数个,找到两个数的一个公倍数,用它去乘
2、乘3所得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师:我们发现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而且每组公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那么三个数之间是否也有公倍数?四个数呢?五个数呢?
生①:举例:
2、4和5的公倍数是20。
生②:无论几个数,只要相乘,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师: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数吗?生:没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师:为什么?
生:因为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公倍数。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最小公倍数)师:那么我们刚才是怎么找出最小公倍数的呢?生说,师写(列举法)[出示]找最小公倍数
2和6 9和18 6和24 5和35 3和9 3和5 7和5 4和9 9和11让学生找出每组数的公倍数。
师:有的同学找得很快,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方法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生: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它们的乘积也是它们的公倍数。生:2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6,并不是它们的乘积。
生:大数要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而且是最小公倍数。例如2和6,9和18,最大的数都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们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③:第二排每一组都是互质数。例如3和5两个数是互质数。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师总结。
师:你们能举一些这类的例子吗?
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发现,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3和6 10和8 3和9 5和4 6和5 9和4 2和7 6和8
四、利用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问题,
(1)“五(1)班同学参加植树劳动,按6人一组或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五(2)班参加植树的至少有多少人?”
齐读两次,找出题中的关键字,引导中理解题意后放手让生自己完成,同桌间比对。
(2)人民公园是1路和6路汽车的起点站。1路汽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6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五、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最小公倍数?我们今天学习了求最小公倍数的哪几种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六、布置作业:基础训练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列举法倍数关系较大数特殊关系
互质关系两数的乘积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3、会求存在互质和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培养学生观察、迁移、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求新知的能力。
5、经历探求新知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必须包含它们的公有质因数以及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4和9 18和24 13和39 10和12
2、我们学习了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那些知识?
我们主要是从它们的含义、方法、特殊关系来进行探讨的。(板书)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有哪些方法?(板书:例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个数倍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题: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二、探求新知
通过大家的自学,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比较合理?
我们试着从这三方面来进行研究。
1、研究含义。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还有其他理解吗?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
练习: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3和5公有的倍数有:
其中最小的一个公有的倍数是
练习:6的倍数9的倍数
6和9公有的倍数
6和9最小的公倍数是(),6和9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小结: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2、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怎样求最小公倍数呢?
以30和40这两数为例。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求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集体练习,指名板演。)
(1)交流反馈例举法。
(2)交流反馈分解质因数法。
练习:
30=2×3×5 m =2×2×3×5
42=2×3×7 n=2×3×3×5
30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m和n的最小公倍数是()
用分解质因数法怎样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为了简便,通常求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短除算式的?
分别提问:各个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练习:用短除法求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
对于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你还有不理解或者还有什么建议?
小结:我们根据题目的难易,有时需要灵活的方法。
练习: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0和30 7和9 5和8 6和12 3和24
交流反馈:
3、互质关系倍数关系(板书)
具有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看书,我们的结论和书上的一样吗?
三、练习反馈
1、任意选择两个数组成一组,并说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3、2、4、15、18、6、100、25、9、1、12
2、判断: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大于这两个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是无限的,而最小公倍数只有一个。()
3、应用
有一袋果糖,无论分6人,还是分5人,都正好分完,这袋果糖至少有多少粒?
四、总结评价
通过自学和交流反馈,你有什么收获?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
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课本52页例题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探索昭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短除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或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在探索昭公倍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同学们,前面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这一单元中,我们找了公因数和最小公因数,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下什么是因数,最大公因数。
2.倍数
(1)说说下列数中谁是谁的倍数(指名说)
5×8=40 7×9=63
(2)写出的倍数。
2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3)2的最小倍数是?3的最小倍数是?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有没有最大的倍数?(明确: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
3.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学习:找最小公倍数。(板书)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写出50以内的倍数。
(1)学生自己寻找。
(2)汇报结果
4的倍数有:6的倍数有:
(3)用“△”标出4的倍数,用“○”标出6的倍数。
2.找出的公倍数。
(1)这些数中既标有“△”又标有“○”得有那几个?他们是什么数?
(2)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你能给她一个名称吗?
3.明确最小公倍数
在这些数中最小的是什么?可以给他一个名称吗?
4.想一想:有最大公倍数吗?
5.学生试着消小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6.师生共同总结。
三.总结方法,实际应用。
在寻找最小公倍数使用的什么方法?(列举法)
(1)课本51页.一题。
(2)课本52页二题。
四.练习
1.求下列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3和6
5和10
7和14发现:
(2)2和3
5和7
3和7发现:
(3)4和5
9和8发现:2.总结规律
3.介绍短除法(18 24)
五.总结收获。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7
知识目标:
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在探究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能力目标:
在探索寻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经历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会运用公倍数,最大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
若干张长3cm,宽2cm的长方形纸以及边长为5cm,6cm,……,15cm,16cm的正方形纸各一张。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中要注重揭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探究已知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再来一轮,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同学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起立两次的同学报数。(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关于倍数的知识,你还知道什么?
生: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倍数。
二、创设情景,动手操作
1.出示主题图:
师:孔老师家的墙面出现了问题,谁愿意来帮工人师傅解决问题?
读题:这种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红色字体:用的墙砖都是整块,用长方形铺一个正方形。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根据上面的要求,请小组同学用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正方形纸上,合作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或者算一算,探究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看谁的方法多。一会我们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这个材料的选择经过多次的筛选,最终还是用书上的例题,最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铺地砖”这一生活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可借助于实物模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加强思考与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完成数学建模)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实物投影展示,出示相关方法的课件)
预设:(1)我用的是计算法,长方形的长为3,宽为2,那么选用的边长得既能除开2,也能除开3。也就是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所以我们选用了边长为6厘米和12厘米的正方形,果然成功了,这是我们拼摆的图形。(师引导,像这样的数还有哪些?)
(2)我选用的是摆一摆的方法。我摆的是边长为5厘米、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其中,边长为5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都失败了。只有边长是6厘米的成功了。
(3)我选用的是画一画的方法。是用小长方形去铺边长是6厘米和12厘米的正方形。因为6里面有3个2,所以就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边上,既可以画3个小长方形,也可以画2个小长方形。12也是这个道理。像这样的数还有18、24、30……
3.归纳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展示,你得出什么结论?
边长是6分米、12分米、是6的倍数的正方形都可以进行铺设。只有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才可以满足要求。
师:那么这这些答案和长3、宽2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请用集合图来表示。
填完同学,结合预习的知识。自己说说每一部分表示什么?小组再交流一下。
预设:2的倍数有2,4,6,8,10,12,14…;
3的倍数有3,6,9,12,15,18,…
公倍数有6,12,18,24…
最小公倍数是6。(板书)
师小结:揭示课题:最小公倍数
4.回顾生活。
如果以后再考虑“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正方形?”我们可以直接?(找公倍数)
那如果解决“边长最小是几分米”呢?(找最小公倍数)
三、拓展提升、实际应用
1.基础题。
2.综合题。
3.发展题。
4.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题回顾,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掌握了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这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求解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也很多。回家搜集整理,下节课展示讲解。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生摇头。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影响,直觉让他有此想法。这种直觉思维值得呵护。)暂时不会不要紧,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我暂时没想出来。(师板书:分解质因数)
生3:,他们俩的方法太麻烦,我觉得把两个数直接相乘就行了。(师板书:直接相乘)
其余学生露出惊奇与赞同的表情。
师:你们认为他的方法怎样?
生4:很简单。
生5:用直接相乘的方法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对的,但求其他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不一定对了。如10与20,10×20=200,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0。
师:看来你的方法不能完全成立。
生3:很多时候我的方法是对的。
师:所以老师建议你课后继续研究:什么时候?你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还有其他见解吗?
生6:我认为可以用短乘法。(学生都很好奇。)
师:短乘法!我们还真实第一次听说,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该生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如10与20都2得20与40,再乘3得60与120,(板书如下)
2 × 10 20
3 × 20 40
60 120
生(很多):永远求不出来。
生6茫然
师:你的方法很有创意,但是……
生7:干脆先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再写出另一个数的倍数。通过比较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行吗?
生:行!
师:请你们用这种方法求出4与6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
4的倍数:4、8、12、16、20……
6的倍数:6、12、18、24、30……
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集体订正后,师问:用集合圈怎样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板书如下:
4的倍数 6的倍数
4 8 6 18
16 20 12 24 30
… …
↑
4与6的最小公倍数
师:对吗?
生(齐答):对!
师皱眉:仔细看一看。
生:中间交叉的地方不能只填最小公倍数,它们公有的地方应填它们的公倍数。还要填24 36…
师:对!做任何事情都要力求准确!(板书:24 36…)
生:我发现4与6的公倍数就是最小公倍数的1倍、2倍、3倍、4倍…,有无数个。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正是如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法研究最大公倍数。
生6: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仍能用短乘法。(生6不服气的走上讲台,边板演边讲。)
2× 4 6 ←只用6乘
3× 4 12 ←只用4乘
12 12
师:恭喜你!你终于研究出来了。
生:他是已知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又瞎凑的。(其他同学异口同声。)
生:似乎有这种嫌疑。(生笑)但我们评价别人,要指出不足,更要学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用4乘3,而用6乘2呢?
小组讨论
生:我们小组把4与6分解质因数,4=2×2,6=2×3,比较4与6的质因数我们发现4比6少了一个质因数3,因此用4去乘它缺少的3.6比4少了一个质因数2,而用6去乘它缺少的2。
师:你们小组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能讲得再慢一点吗?
生:我能很形象的讲清楚。(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4与6的最小公倍数肯定要4与6所有的质因数,4=2×2,6=2×3,所以4与6的最小公倍数应含有两个2,一个3,也就是2×2×3=12。因此要求4与6的最小公倍数只要用(2×2)×3或2×(2×3)。(学生露出会意的笑容,听课教师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师:这么难的知识被你讲得形象生动,真了不起!同学们刚才用的方法就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把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找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再找出它们独有的质因数,然后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去乘它们独有的质因数就求出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板书如下)
4= 2 ×2
6= 2 × 3
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
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一题
提问:为什么用2×3×5×7?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出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短除法。
出示例2:求18与30的最小公倍数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板演并讲解:先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再用3去除,3与5互质。所以18与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生讲解师板书)
公有的质因数→ 2 18 30
公有的质因数→ 3 9 15
3 5 ←互质数
师提问:用什么数去除?除到什么时候为止?把哪些数相乘?为什么?
做一做 用短除法求30与42的最小公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解答过程。
(评析:“探讨求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但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不时有惊人的发现。教师是如何使这节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呢?我想主要是实现以下“四化”:
1、探索自主化。学生只有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当作灌输的容器,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很多,而且利用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算理很难理解。教师直接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这样,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教学情感化。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优点,更善于把这种发现转化为对学生的鼓励赏识,这样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探究,自己的发现被关注,被赏识,才会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
3、师生平等化。教师只是先生—先于学生生成知识,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处在同一互动平台,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在平等的氛围下学生才敢于主动的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也才会不断的根据学生的发现调整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4、评价多元化。学生自评利于学生反思元认知,学生互评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因此学生能评价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但学生评价有时会片面、肤浅甚至偏激。这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始终围绕着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这节课教师正式调动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反思者。)
三、巩固新的知识结构
练习十五第二题前4题 第三题 第四题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感受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二题后4题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重点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难点
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目标导学《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自主合作《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汇报交流《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复习引入
1.你能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3和86和1113和2617和51
2.求30和42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前面我们已学过两个数的约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
1.教学例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
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4和6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2.教学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1)采用列举的方法,分别找出6和8的各自倍数,再分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采用列表的方法,将6和8的倍数分别列成图表,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把6和8分解质因数,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哪些?
①6(或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6=2×3;8=2×2×2
②6和8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2×3×2×2)
(4)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3、教学例3:
一种墙砖长3分米,宽23分米,现在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观察图中内容,分析图中已知内容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独立思考问题并在纸上画一画。
(3)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
解决方法: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
思考:3和2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有无最大的?为什么?
拓展应用
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72页10、12题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1.教学例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
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4和6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2.教学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 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掌握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4题里的方格图、红旗和黄旗。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1、操作活动。
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
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
2、想像延伸。
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4、 揭示概念。
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 自主探索。
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 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② 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③ 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
2、 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3、 用集合图表示。
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
4、 完成“练一练”
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 练习四第1题。
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
2、 练习四第2题。
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3、 练习四第3题。
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游戏活动
练习四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再想一想。
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11
教学内容:
找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使学生会利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受
1、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谁能举例说几个3的倍数?
生:3的倍数有3、6、9、12、15……
师:2的倍数呢?
生:2的倍数有2、4、6、8、10……
师:3和2的最小倍数都是几?
生:都是他们本身。
师:那么,为什么在说倍数时要加省略号?
生: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要加省略号。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课件教学新课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圈出妈妈的休息日,用○圈出爸爸的休息日(学生操作圈数)
师:妈妈的休息日有哪几天?(4,8,12,16,20,24,28)它们都是()的倍数。(4的倍数)
师:爸爸的休息日有哪几天?(6,12,18,24,30)它们都是()的倍数。(6的倍数)
师: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有哪几天?(12,24)它们都是()和()共同的倍数。(4和6共同的倍数)
师:谁能为4和6共同的倍数取个名字?(4和6的公倍数)
师:在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几?谁来给它取个名字?(12日,最小公倍数)
2、反思总结,归纳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通过找“共同休息日”的方法。谁能说说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倍数;
(2)再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
(3)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试一试
师:让学生顺序写出4和8的几个倍数,他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师:那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呢?(师生共同讨论)
(三)练习
1、教材第68页的做一做。 2、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6 4和8 3和4 8和9
(四)总结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今天不仅很好的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还掌握了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五)当堂检测:
练习十七的第2题、第4题。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12
设计说明
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这节课以概念教学为主,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用学生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从复习倍数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展示各自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通过直接引入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很快进入到本课教学重点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练习也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把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倍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谁能举例说几个3的倍数和2的倍数?
预设生1:3的倍数有3,6,9,12,15,…
生2:2的倍数有2,4,6,8,10,…
质疑:为什么在说倍数时要加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要加省略号)
2.在表中标出倍数。
课件出示教材81页数表,提问:在这张数表中有多少个数?(50个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表中用“○”标出4的倍数,用“△”标出6的倍数。(学生操作,展示结果)
师:观察标出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1.观察表格,找出4和6的倍数。
(1)4的倍数有4,8,12,16,…,48。
(2)6的倍数有6,12,18,24,30,…,48。
2.明确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1)认识公倍数。
师:在标4和6的倍数时,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能举例说明吗?(如12,24,36,48,这些数既标有“○”,又标有“△”,所以它们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在数学上把这些数叫作4和6的公倍数。总结一下什么是公倍数。
(公倍数就是几个数相同的倍数)
(2)认识最小公倍数。
总结:12就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质疑: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呢?为什么?(没有,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根据数表完成下面的填空。
4和6的公倍数有( )。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 )。
3.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公倍数的?(列举法)
4.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呢?
(1)课件出示集合图。
(2)让学生独立填写,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学生独立填写,在汇报时,教师应重点强调填法)
展示答案:
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表示4和6的公倍数。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独立填写空白集合,加深学生对公倍数意义的理解。
巩固练习,提升反馈
1.完成教材82页“练一练”3题。
(学生独立思考,明确题意,求出最小公倍数,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完成教材82页“练一练”4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汇报,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内化、反思和巩固。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82页“练一练”1、2题。
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4和6相同的倍数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04-03
校服设计教学设计09-29
教学设计的作用05-31
教学设计与反思02-14
日记教学设计02-09
诗歌教学设计04-13
《散步》教学设计02-26
电压的教学设计02-27
《元素》教学设计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