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教学设计示例(一)
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教学设计示例(一)导入:
方案一
教师可直接点出,由于国民党对工农红军先后发动五次反革命“围剿”,造成中国“内乱”,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从而引出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方案二
结合当前国际形势,指明,到今天为止,国外反华势力灭亡我之心不死。以日本为例,在侵华战争问题上,在一些中国领土问题上层造事端,严重地破坏了两国的正常交往。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日本的侵华事实——明朝末年倭寇侵略中国东南沿海,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一战”时加紧侵略中国,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等,说明日本企图独霸中国,但未得逞,所以日本帝国主义不甘心,趁国共两党内战之机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讲授新课:
一、制造“九一八”事变
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
再用《东北三省沦亡示意图》投影和听歌曲《松花江上》,激发学生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痛恨蒋介石不抵抗、痛心国土沦丧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铭记“九一八”这个国耻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扩大侵略,形成对中国南北夹击之势,不久又发动了“一·二八”事变。
二、“一.二八”事变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事变的时间(1932年1月28日)、地点(上海)及国民政府对这一侵略的态度(不抵抗)。点出:国难当头,政府不能捍卫国家利益和主权,总有爱国者挺身而出,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就是杰出的代表。他们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的命令,英勇抗击日寇。由于孤军奋战和蒋介石破坏十九路军抗战,结果可想而知(由学生总结),从而使日本侵略又一次得逞。
在学生了解《淞沪停战协定》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教师指出国民
党政府反动,反人民的一面。这样的政府只能是丧权辱国,祸国殃民!
三、日本侵略者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学生阅读后完成下列图表
占领东北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以东北为侵略基地向华北推进。而国民政府的态度依然是不抵抗并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塘沽协定》。用挂图或幻灯片出示《塘沽协定》的内容,划出非武装区造成的恶果是什么?(提问)最后指出:从此,日军打开了入侵华北的门户。
此处,可以设问:从“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是怎样一步步侵略中国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面对大片国土的沦丧(东北、华北、华东),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中国人民不能也不会坐视,全国范围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了!(可作为爱国主义和德育教育的渗透点)
这次救亡运动从时间上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日起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转入抗日战争为止(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从范围上看,包括全国各地的工人、学生、各界人民的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包括爱国将士的奋起抵抗;从坚持时间的长久、范围的广泛性看,整个中华民族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反抗外族侵略的斗争精神。这些光荣的传统,我们应该发扬光大。
(讨论本目中的众多人物:主要是杨靖宇、赵一曼、何香凝、宋庆龄等人的事迹,了解这一历史时期抗日救亡方方面面的情况。注意鼓励让学生踊跃参与,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在上述内容中,尤其是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人物中,你最崇敬哪一位?讲你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讲上述英雄的事迹。)
板书设计
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东北沦陷)
二、“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上海)
三、伪满洲国
【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教学设计示例一】相关文章:
中国古人眼中的日本09-06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二)05-01
日本教学反思06-13
《陋室铭》短文教学设计示例(精选7篇)07-16
拼音教学随感示例05-31
《屈原列传》示例之一07-16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通用13篇)11-09
一场传递“正能量”的声音盛宴——《中国好声音》素材运用及佳作示例08-19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06-08
标准日本语教学计划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