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的歌教案

时间:2022-12-08 08:41:30 志铠 小学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山林的歌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林的歌教案(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林的歌教案(精选10篇)

  山林的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管弦乐曲《湖北小调》,通过对比理解湖北民歌《哪有闲空回娘家》,感受乐曲明快爽朗、富有浓郁民歌韵味的风格特征,体验乐曲描绘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2、学生通过分辨不同乐器来学会、熟悉主题旋律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并能用图形来表示。

  3、能够感受西洋管弦乐与民族器乐巧妙融合所带来的听觉体验。

  重点难点:

  1、通过聆听分辨乐器。

  2、感受音乐主题的重复及整首乐曲的民族风格。

  一、感受音乐

  1、特殊的师生问好。(要求:节奏准、有热情)

  师: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周老师,很开心和同学们一起上音乐课。今天我想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跟大家问好,(出示ppt)我说“同学们啊”,你们说“诶”,我说“你们好啊”,你们说“好!”可以吗?师:我们一起用同样的方式来试试这一条吧!(出示第二条)

  师:①老师现在把这条问好的节奏改变一下,请你认真听。(师动作夸张一点)

  ②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③分角色问好

  师:你可以用刚刚问好的方式来说一说这句话吗?(出示第三条)

  总结: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现在我们正式开始上课啦!

  2、(4段)师随乐律动,生看清楚之后加入。

  师:老师会跟着音乐做出一些动作,请你在看清楚之后加入进来。

  3、提问:谁来说说我们刚刚做了哪些动作?(打响指、拍手、敲鼓)

  4、(1段)生随乐律动。

  【第一遍】师:接下来请你们跟着音乐律动一遍。

  【第二遍】师:接下来请你们再跟音乐律动一遍,请你们放松一点、大胆一点。

  5、(2段)请一个学生击鼓,师生合作拍手、打响指。

  师:你看清楚老师是怎样击鼓的吗?谁想来试试?(教会学生)请你当鼓手,其余的同学跟老师合作,老师来做打响指的部分,请你们做拍手的部分。(交换)

  6、在敲鼓的时候加入问好的节奏。

  师:同学们,你觉得在哪个地方可以加入之前我们问好的话呢?怎么问好的还记得吗?(回顾一下)我们跟着音乐来一遍吧!

  二、读童谣,学唱歌曲。

  7、(1段)生伴奏,师念童谣。

  师:同学们,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你觉得这段音乐最适合表现什么样的场景呢?(……)请你们用动作为老师伴奏,听老师给你来读一读这段童谣吧。请你边听边思考,这段童谣最适合表现什么样的场景。(劳动的场景)

  8、(1段)师生加上律动,合作读童谣。(要求:读出劳动的干劲和热情)

  师:这段童谣是人们在劳动的时候创造并演唱的。接下来你们不再是学生,我也不再是老师,我们都是在田地里干活的农民,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童谣吧。我来领,你们齐。请读出劳动的干劲和热情来。(交换)

  9、出示曲谱,介绍六连音。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读的这首童谣是一首安徽民歌,请看曲谱,谁能找出我们刚刚读的“一根单纱伙计啊,难搓绳啊,是的啊”这一句的'乐谱呢?(念白部分)请你观察这句乐谱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我们要念得那么快呀?(……)曲谱中有一个弧线上写着一个数字6,这叫做六连音,表示在一拍内要将六个音均匀地念出来(完整)。

  10、揭示课题,师范唱。(无伴奏)

  师:这首歌的名字是由歌曲中出现得最多的两个字——“溜溜”得名,叫做《溜溜山歌》。山歌是我国汉族民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体裁,是人们在山野、田地劳动时即兴创造并演唱的歌曲,请听老师把这首歌给大家唱一遍。

  11、师生合作演唱。师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教会学生歌曲、并把握好劳动时的情绪。

  师:(无伴奏)①我们一起把这首歌曲唱一遍吧,我来唱领唱部分,你们唱齐唱部分。

  ②师领生和,最后一句我们一起唱。(教会生唱好最后一句)

  ③生领师和,最后一句齐唱。(唱得不准的部分及时纠正)

  (2段伴奏,生站起来演唱)接下来我们跟着伴奏一起来演唱,第一遍我领你们和,第二遍你们领来我来和。注意最后一句都是齐唱。

  11、用安徽方言演唱念白部分。(生生合作)

  师:①同学们,这首歌曲是一首安徽的民歌,你们班上有没有安徽的同学呢?(没有)老师特意跟一个安徽的朋友学了一句安徽话,你听听。(念白部分)听出是哪句了吗?(师生学讲安徽话并合作用安徽话唱念白部分)

  ②接下来老师把大家分为两组,一组领,一组和,在念白部分用安徽方言来演唱。(伴奏)

  12、提出“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请看到乐谱,这首歌曲是有领唱和齐唱组成的。像这种一个人领唱,很多人齐唱,这种演唱方式你见过吗?你知道是什么演唱方式吗?(一领众和)“一领众和”这种演唱形式在我国汉族民歌“山歌”和“劳动号子”中经常运用。

  13、拓展:观看《小戏骨刘三姐》视频片段。

  师:①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看在广西民间盛传的歌仙刘三姐,他们唱山歌的情境。

  ②她们采用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当然还有对唱。一般领唱的都是嗓子特别好并且领导力号召力很强的人。咱们班谁想来当一当这个领唱?(……)

  14、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一首安徽民歌《溜溜山歌》,知道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我国的民歌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它等待着同学们去聆听、去挖掘、去创造。希望同学们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生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山林的歌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壮族人民喜爱“对歌”的风俗。

  2.学会领唱、对唱,培养即兴创编歌词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影片《刘三姐》的VCD,对歌的挂图,壮族音乐《小金风》《什么水面打筋斗》。

  活动过程

  1.复习壮族舞蹈《小金风》。

  2.欣赏影片《刘三姐》片段,讲述刘三姐与阿牛哥、莫老爷、秀才们对歌的故事,了解广西壮族人民爱对歌的风俗习惯。然后讨论对山歌的形式以及壮族的服饰、道具等。

  3.欣赏对歌的音乐《什么水面打筋斗》。

  (1)听录音,要求幼儿安静仔细地听。

  (2)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歌中的内容,如“什么水面打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雨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4.学唱歌曲《什么水面打筋斗》。

  (1)整体教唱歌曲,要求幼儿唱好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

  (2)教师唱领唱部分,幼儿集体唱齐唱部分。

  5.学习创编歌词。

  (1)教师示范创编歌词,例如“什么有脚不走路”……

  (2)幼儿学习创编歌词。

  活动二 对山歌游戏

  活动目标

  1.扮演壮族娃娃,充分感受对山歌的乐趣。

  2.加深对领唱和对唱的理解。

  活动准备

  壮族服装及首饰;绣球、花伞、扇子、秀才帽、扁担等道具;音乐《什么水面打筋斗》。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什么水面打筋斗》。

  2.《对山歌》游戏。

  引导并鼓励幼儿利用投放的.道具、壮族服饰等,把自己打扮成壮族娃娃,进行自我即兴表演,也可用乐器作即兴伴奏。

  “对山歌”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1)齐唱,要求用自然的声音唱出山歌优美的旋律。

  (2)教师领唱,幼儿集体齐唱。

  (3)幼儿分男女进行对歌,要求对歌衔接紧凑,并要求在“(众)嗨,打筋斗”“(众)嗨,起高楼”等处,唱得有力、整齐。

  (4)也可把幼儿分成男女队玩《对歌》游戏:先按原歌曲进行对歌,唱对的一方挂上一绣球,然后两队创编歌词进行对唱。当A方唱出问题,B方对不上歌时,A方可加一个绣球,最后决出优胜队。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穿上民族服饰,自由组合进行小组对唱或两人对唱,还可到美工角绘画民族小娃娃。

  山林的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放牛山歌》。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体验四川方言“哟啥、哟喂”、“哥儿啰喂”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4、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5、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

  教学重点:

  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四川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难点:

  1、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2、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导入山歌,让学生找出歌曲中歌词的特点。如歌词中的“罗儿、朗朗采光采、朗罗”等衬词。解释衬词的作用:它一般多用于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中,用上衬词,可以抒发人的情绪、协调劳动时的节奏、烘托气氛。刚才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人们在砍柴时唱的山歌。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的)对,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我们的手创造出来的。

  下次的劳动课,我们可要积极的劳动,因为劳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

  二、新课

  1、初听、发声练习

  2、打开畅言资源,初听《放牛山歌》旋律(伴奏)。生随老师律动。

  师:那这些动作都是跟什么有关系啊?抽生答。

  师:跟农村劳动有关系。虽然现在是冬天了,但是春天和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农村,好不好?

  师一边讲解,一边粘贴一些图片(太阳、牧童、牛儿、花朵、青草)同学们看一看,多美啊!其实小牧童啊一边走一边唱着歌儿呢!你们听听是什么歌儿?

  师弹琴唱:哥儿罗喂,哥儿罗喂。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唱。(半度上行、下行)师:(指黑板)春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这让老师想起一首儿歌:太阳出来照北岩,赶着牛儿上山来,背上背个大背篼,又放牛儿又捡柴。太阳伯伯西山落,牛儿吃得肥又壮,背上背篼挑担柴赶着牛儿回村庄。同学们,其实沈老师念的这首儿歌和我们刚才的律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名字叫做《放牛山歌》。师板书:放牛山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

  2、复听歌曲并认识四川盘子抽生说说歌曲与沈老师念的儿歌有什么区别。(有哟,啥什么的)师课件出示歌词(注:衬词,衬句用红颜色的字标出):这些红颜色的字就是刚上课时老师说的衬词、衬句。师用四川话唱一遍(畅言伴奏)提问:沈老师唱的和刚刚一体机上唱的有什么区别?生:不是普通话。师:说得真好。沈老师唱的是四川话。这是一首四川儿歌。它属于四川民歌中的一种,它的字句很精练,节奏很短小。这首歌当中有些字音有了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解说村cen、啥sei、哥guo、岩ai这四个字在字音上的变化。师带生读)师:下面沈老师带同学们用四川话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师带生读整首儿歌师:其实四川的民族民间的音乐里更是丰富多彩。今天,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很民族民间的,

  在四川曲艺里经常用到伴奏乐器,(出示四川盘子)这叫四川盘子。我们看一看,用两个指头夹住盘子的底部,小指翘起来。(师演示)

  3师生一起手持盘子,敲打节奏读歌词。(一、二、三、四,太阳出来哟喂)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是左边的三小组同学读得好,还是右边的三小组同学读得好。左边的同学读前半句,右边的读后半句(左边:太阳出来哟喂,右边:照北哟岩,左边:赶着那个牛儿啥,右边;上山来)

  3、跟琴学唱歌曲学唱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采用了:先念后唱,听唱结合,跟唱,对唱,一领众合等方法进行歌唱教学。

  课件出示乐谱:

  (1)跟节奏再念一遍歌词,想想小牧童都做了什么?这样容易记住歌词。

  (2)跟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歌曲。提出要求:背挺直,脸上带着笑容。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3)教唱一遍,生再齐唱一遍。

  对唱。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师:太阳出来了,山坡上长满了青草,牧童赶着他心爱的牛儿,你们说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啊?(高兴)那同学们得唱出这高兴的心情啊。好,下面请同学们用高兴的心情再对唱一遍。

  三、创编活动同学们,下面老师想把这首歌唱给同学们听一听。不带伴奏的哦!请你们听一听,我唱的和同学们唱的有什么不同。师唱第一段(山歌风味)抽生说:前面慢,后面快。师:同学们说是不是啊。这首歌曲就是带了那么点儿山歌的味道,

  山歌是人们在山野里劳动时歌唱的曲子,它的节奏很自由,旋律很悠长。又因为山歌是在户外演唱的,所以它的声音特点是很高亢的,很明亮的,只有这样,它的声音才会在山间传得很远。下面,我们就把它改成山歌形式。老师就不伴奏了,看着老师的.手。

  师指挥,生唱(前四句即可)一遍。师:下面我呀把同学们分成两部分,假设这是山谷,左右两边都是两座大山。周末了,同学们作业都做完了,太阳出来了,山这边的小伙伴要找山那边的小伙伴一起放牛,怎么办?(喊)怎么喊?(如:哎,太阳出来啰,上山啰)左边的小伙伴一起喊(哎,太阳出来啰,上山啰)那山这边的小伙伴怎么办?(如:哦,来4啰)右边的小伙伴一起喊(哦,来啰)。师:在山上放完牛,捡好了柴,太阳也要下山了,孩子们是不是该赶着牛儿回家了。那你们说最后一句,孩子们的声音怎样啊?在强弱上有什么变化?(弱一点)那我们试一试。连唱三遍,声音音量越来越小。师:接下来,我们把刚刚喊小伙伴的,加上我们改编过的,加上结尾的一起完整的来一遍。

  师:牧童越来越远了,回家了。今天我们学唱了放牛山歌,并且创造性的表演了歌曲。同时,咱们在一起充分的感受到了有四川风味的山歌韵味儿,其实在我们中国大家庭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以后有机会老师再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祖国各地的民歌!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

  四、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放牛山歌》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放牧里的一首农村题材的歌曲。在教学中,我用《太阳出来喜洋洋》导入新课,知道衬词的作用,并进行劳动思想教育。再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农村美,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因为这是一首四川儿歌,所以在教学中,我先带同学们用四川话有节奏的朗读儿歌歌词,为后面的四川方言演唱歌曲做好铺垫,再用民族乐器四川盘子为歌曲伴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唱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采用了:先念后唱,听唱结合,跟唱,对唱,一领众合等方法进行歌唱教学。

  山林的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 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 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 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 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 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 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 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 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 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生:不是,是蠢才。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

  师:很好。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山林的歌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F调2/4拍,是一首壮族歌曲,描述的是壮族美好风光,表达壮族人民热爱大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壮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二、说学情

  其次,一名优秀的老师,仅仅对教材有深刻的了解还是不够的,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语言;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部分乐谱的识读;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能力有限;所以我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解、对比等方法,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并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可以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欣赏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导入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导入

  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导入的方法进行导入。我将播放不同民族服饰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图片上展示的都是哪些民族?”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可以回答出(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由此顺利导入到本节课壮族民歌《唱山歌》的学习。

  我这样设计是因为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成功的一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也紧贴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基本理念。

  (二)新课教授

  其次是我的新课教授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主要分成三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一: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风格,了解壮族。

  我会先针对壮族这一民族进行简短的介绍。之后我将设置三个问题:1、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2、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通过音乐的感受与聆听,回答出歌曲为中速的,热情优美的一首歌,通过音乐感受到壮族风景秀丽的场景。

  通过歌曲的聆听与分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体会音乐风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活动二:学唱歌曲,了解音乐特点。

  首先,进行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连贯性。

  其次,进行学唱歌谱,唱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强弱规律。

  最后,进行唱词,在演唱歌词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歌曲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对谱例的观察,以及对以往音乐知识点的回顾,回答出有很多连音线部分。提出问题“连音线部分应该怎样演唱?”教师进行示范两种演唱方式,分别用连贯的方式,与跳跃的方式进行演唱,学生通过对比,可以感受到带连音的唱法更适合本首歌曲。之后有针对性的对于连音线部分进行演唱,从而使学生掌握连音线部分的演唱方式,也就是一字多音的唱法。

  在这样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一个就是将难点部分分解开来,逐步循序渐进的突破难点。

  活动三:完整并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通过对歌曲的剖析后,提出问题:应该以什么样的声音进行演唱才能表达出歌曲情感?学生通过歌曲的聆听与对情感的总结,回答出用抒情、温柔、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请学生推荐学生进行领唱,其余学生合唱。

  通过学生推荐学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参与课堂活动。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是我的巩固提高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唱,之后请学生进行展示,我将会对学生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互评。

  这样设计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结合了新课标对学生评价多元化的要求。

  (四)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

  在作业设置上,我会请学生将本节课的歌曲表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这样设计可以巩固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并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将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通过板书了解到本节课的重难点。

  山林的歌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猜谜语游戏,感受山歌对唱的特点,并体验对唱山歌的乐趣。

  2、引导幼儿尝试看图谱创编歌词,能主动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成功与合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勇于接受挑战的品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各种动物图片,绣球,图画纸、笔若干,图谱。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山歌,会演唱《对歌》。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共同回忆演唱形式

  “朱老师今天想考考小朋友,平时我们都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唱歌?(齐唱、合唱、轮唱、小组唱、重唱)

  “齐唱是什么意思啊?”(齐唱就是大家一起整齐地唱)

  “小组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的)

  “几个人一起唱(无论几个人),那人不能太多,太多就成什么唱了?”(合唱)

  “那么重唱呢?(重唱就是两个人一起唱,或者是三个人)哦,两个人叫什么重唱,三个人呢?”

  “我们还有一种唱的方式很好玩,一问一答,两队两队地唱,这叫什么唱法?”

  “对唱的歌有什么歌呢?哎,就是朱老师教给你们的对歌。”

  分析: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唱歌前的准备时,除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经验准备外,还要通过谈话让幼儿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期待,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幼儿投入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已经进入活动的状态中。

  2、幼儿由钢琴伴奏,复习演唱对歌

  师:“今天,你们想不想来一个对歌PK赛啊?谁和谁来PK呢?”

  幼儿分成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两队。

  分析:幼儿自由组合,并商议编队,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从幼儿高涨的热情,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渐渐融人了活动中。

  师:“(幼儿对唱完后)大家觉得今天唱得怎么样啊?有机会我们再好好练习一下对歌。”

  “刚才我们唱的对歌里面都说到了一些关于什么的问题和谜语啊?”

  3、引导幼儿创编关于动物的歌词,并进行试唱

  师:“快过年了,森林里要举办一场‘动物音乐会’,动物们想请小朋友们把它们编到歌曲中,让它们也有自己的歌。我们现在就想想看,编些什么有关动物的谜语,可以和你身边的好朋友相互商量一下。”

  分析: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幼儿轻松地进行谜语创编。教师对他们加以指导,使得谜语更加生动与贴切!

  教师创编一个有关动物的谜面,“小朋友们,我想到了一个。哎,什么动物鼻子长咧?嗨,长又长?(唱出)”请幼儿尝试直接与教师对唱,唱出谜底。

  幼儿商讨,尝试按乐曲创编出有关动物特征(声音、叫声、耳朵、尾巴)的谜面。

  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唱出所编的歌曲谜面,其余的幼儿直接唱出谜底。

  分析:使用原有的旋律且将歌词内容改为动物的谜面,幼儿感觉很新鲜,都迫不及待地演唱。个别幼儿的表现欲望强烈,而且能很好地把握音准和旋律。

  4、请幼儿创编并记录

  师:“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你们编好了谜面,不光要让自己知道,还要让别人去猜你的问题,所以我们就要记录下来。你们看,这儿一共有几个谜面,这张记录纸上还有特殊的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呢?”

  师:“我还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图片和字卡,如果你需要就找出来贴好,如果图片中没有你编的谜语中所需要的,怎么办呢?我们先试一个,用谁的呢?(师示范根据一幼儿的谜面找到相对应的动物图片)老师这儿有4块记录板,分为声音、尾巴、耳朵和身体4个系列,你们自由组合选择一种,好吗?这儿共有20个人,几个人一组啊?哦,这儿还有一张纸,用来干什么呢?(写队名)大家把队名写在这张纸上,然后就把它贴在这个角落里,OK?”

  幼儿分组(如闪电队、汽车队等)创编歌词,设计图谱,并与好朋友互相对唱。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体态动作来表达歌词。

  分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图片及字卡,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组合创编,制作图谱,体验和同伴交流合作的快乐,这其中也体现了“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指导思想。

  5、开展对歌游戏

  师:“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绣球)我把绣球抛到哪队,哪队就唱出自己所编的动物谜面,然后你们想请哪队的小朋友回答,就把绣球抛给他们。

  接到绣球的小朋友先回答他们的问题,反应要很快,然后再把你们编的谜面唱给大家听,并请另外一队的小朋友来回答,明白了吧?

  师抛绣球,幼儿接球,听音乐看图谱唱出自己创编的对歌,然后再抛球,接球者对歌。

  分析:通过游戏的手段,让幼儿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自主地进行表演唱,气氛活跃而轻松。

  全体幼儿与客人老师进行对歌。

  6、教师用方言唱对歌

  分析:教师声情并茂地用方言演唱对歌,让幼儿领略到地方语言的特色,使他们更进一步地掌握了山歌的对唱特点。

  山林的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感受、体验《八骏马》的音乐情绪,听辨广东音乐及福建南曲乐队中的主要乐器,初步认识这两种音乐体裁的音乐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唱歌,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五指山歌》。能够背唱其中的一首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喜欢演唱高山族和黎族民歌,喜欢聆听广东音乐及福建南曲,并对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

  教学重点: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五指山歌》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八骏马》的音乐情绪

  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光盘、钢琴、

  课前分析:

  学唱《五指山歌》时,可将歌曲分为两部分(即:第1—22小节及第23—42小节两部分)学习。在学唱前一部分时,要注意变换拍子及装饰音的问题。节拍要唱得准确,装饰音要唱得自然。

  教学过程:

  《五指山歌》

  牐犂枳宸植荚谖夜海南省各地。由于地区方言的关系,黎族又分为杞、侾、美孚、本地、德透五个支系,在支系中还会分出更小的支系。黎族各支系都有自己特定的传统音乐调腔。在传统音乐调腔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山歌、情歌、劈山栏歌(一种刀耕火种时唱的劳动山歌)、舂米谣(杵歌)、犁田歌、打硪歌、儿歌、叙事歌等民歌体裁。

  牐牎皢呢调”是杞黎中最为流行的调腔。它因歌曲开头时常用“啰呢”之类的衬词而得名。这种调腔的节奏从容、旋律舒畅、抒情性很强。《五指山歌》就属此类。

  牐牎段逯干礁琛肥呛D先嗣褚谰荨皢呢调”的调腔而创编的革命民歌。其内容是歌唱红军胜利归来,嘲讽蒋军失败并逃往台湾的。歌词采用比兴的手法和问答的方式说明一个铁的事实和真理——正义的红军必将战胜反动的蒋家王朝。《五指山歌》为d徵调、变换拍子,舒缓的速度,二部曲式结构。歌曲的.两个乐段,前8小节的旋律是完全一样的。它们用非常抒情的音调,表现相互关联的同一问题。尽管它们有问有答,却前后呼应、珠联璧合。而两个乐段的第9小节之后,却是又有对比、又有统一的。第一乐段的音调,自始至终是沉稳而抒情的。虽然歌者也提出了两个问题,但好像他是在心照不宣地明知故问。而第二乐段的音调,先是用坚定的语气表现嘲讽的内容:“蒋军失败流落海”;而后又回到那种沉稳抒情的情绪中,以表现海南人民对红军崇敬、爱戴、亲近的深厚感情。

  《八骏马》

  1.“八骏”为周穆王(前1001—前951)之良马。周穆王曾乘之以周游天下。后世的许多艺术家都曾用这一题材进行创作。如:五代时期,晋之史道硕曾绘有名画《八骏图》。在福建南曲中也有《八骏马》的著名乐曲。

  牐牎栋丝ヂ怼酚置《八走马》,是福建南曲中四大名曲之一。全曲共分八节,每节都有一个小标题。这八个小标题分别是:骅骝开道、騄駬闲游、玉骢展足、駊骥骄奔、乌骓掣电、赤兔嘶风、黄骖脱辔、白牺归山。我国音乐工作者对南曲进行了发掘整理工作,将《八骏马》精心删改成四节,使乐曲在不失原来意境的前提下显得更精练、更集中。

  牐犜曲的八个小标题并不能准确地概括音乐的情趣,但它们充分说明:乐曲内容是在描绘、刻画骏马之各种动态的。

  牐牎栋丝ヂ怼肺循环体结构,整理后的乐曲还具有变奏的因素。其结构形式为:乐曲中循环再现的节奏音型(b)贯穿全曲,具有走马形态之意境。其旋律是:其他的几段旋律分别是:

  牐2。福建南曲又名“福建南音”、“南乐”、“南管”、“管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它与古代的歌舞音乐、词曲音乐、戏曲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音乐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逐步地形成了这个乐种。

  牐牳=南曲主要流行于闽南的泉州市、晋江地区以及厦门、龙溪和台湾等地。此外在东南亚国家华侨聚居的地方也很盛行。南曲包括了“指”、“谱”、“曲”三大部分。“指”是一种套曲;“谱”是有标题的器乐套曲;“曲”是有唱词的散曲,只唱不说。南曲的演奏形式有“上四管”、“下四管”之分。

  牐犐纤墓芤远大镂主,称做“洞管”;以笛为主的称做“品管”。《八骏马》采用洞管的形式演奏。它使用的乐器有:洞箫、二弦(一种拉弦乐器)、琵琶、三弦、拍板等。

  山林的歌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并知道壮族人民喜爱“对歌”的风俗。

  2.学会领唱、对唱,培养即兴创编歌词的兴趣。

  3、尝试用山歌的形式问答对唱,体验对唱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阿哥阿妹的图片、山歌对唱的'视频、歌词的背景图、红绿香包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山歌

  师:记得上次听过的歌曲吗?

  二、看、听、壮族的山歌对唱视频

  1、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山歌的形式

  三、出示山歌歌词有关的背景图

  1、教师合琴演唱第一段

  师:各种唱到谁?(阿哥、阿妹)

  师:阿哥藏在哪里?(教师和幼儿可在背景图中找)

  2、教师看背景图合琴唱第二段

  3、教师与幼儿一起看歌词背景图合琴一起唱。

  四、出示阿妹阿哥图片、分角色对唱

  1、合琴教师阿妹角色、幼儿倾听

  2、合琴幼儿唱阿哥角色

  3、幼儿分组表演

  4、分男女对唱表演

  五、对唱游戏PK赛

  1、请出阿哥老师与幼儿对唱、激发起幼儿对唱的欲望

  2、教师与幼儿一起对唱、并从对方香包中找出阿哥或者阿妹

  3、幼儿合琴对唱游戏、到最后一句时从对方的香包中找出阿妹或者阿哥、看那队的人最多为获胜。

  4、教师总结对唱歌曲的要领

  六、活动结束

  Bbb b

  山林的歌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2、学习la、do、re及八分音符时值。

  3、编创与活动:曲调回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1、初听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

  2、师:你能用动作表达一下吗?

  生: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

  师: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吧。

  师生一起表演。

  3、师:你们可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4、找出不认识的字进行识字教学。

  齐读歌词。

  5、跟着范唱轻唱歌词。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

  重点:1232|16.|

  四梨又四耙罗

  唱准一音多字处。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

  注意:“啥”“哟喂”等词都是四川的土语,所以在演唱是要注意地方语言的语调和语气。

  6、处理。

  再听范唱,学生听后回答:小朋友的心情为什么是喜悦的?(因为是他们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

  师:你们会不会将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用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

  7、视唱教学:

  出示321|2—|121|6—|

  学生读谱视唱。

  其余曲调采用跟唱法学习。

  三、音乐知识

  1、复习misolla边唱边用手势表示。

  学习ladore手势边唱边做。

  2、用手势唱准“6123456”各音的音高。

  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势位置唱。

  开展小组比赛:教师随意指一个音点一组学生唱,看哪一组学生唱的正确率高。

  3、将612变成不同时值的音符让学生唱。

  如:6—、6、6从而学习八分音符时值——“跑”。

  用圆点将歌谱中的“跑”点出来。

  四、编创与活动

  1、唱一唱第一组问答句,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都是由什么音符组成的?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2、教师唱第二个问句,请学生创作答句,提示:用已经学过的六个唱名和三种节奏进行。

  3、同桌之间相互问答。

  指明问答,其余学生进行,好的予以表扬。

  山林的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

  2、掌握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3、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

  教具:

  多媒体、视频、音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民歌是什么?

  民歌是人民的歌、民族的歌,是真实反映劳动人民情感、生活的歌曲作品。民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2、民歌的分类。

  山歌、号子、小调。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槐花几时开》。

  在中国的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有三种:一是以花喻人,借花表法情爱;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三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没有特定含义。

  我们今天这堂课从“花”出发,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介绍“晨歌”,聆听歌曲,体验歌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啥子”的唱。

  “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舍)望郎来(哟),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哎)我望槐花(舍)几时开(哟喂)。”

  xxxx年11月28日,时隔60年后,87岁的老人喻祖荣在宜宾市青年川剧团又唱起了由他本人改编的民歌《槐花几时开》。60年前,正是喻祖荣将一曲名叫《神歌》的宜宾民歌,改编为了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槐花几时开》,并最终传唱全国。

  2、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歌。歌曲形式简单,乐观爽朗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劳动、热爱山村生活的情感。按照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类,它属于山歌中的矮腔山歌。其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全曲音乐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节奏明快;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句间采用的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等,来自赶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衬词虽无实在意义,却起到更好表达山中樵夫豪迈、自由的性格特征。作曲家黎海英将它改编为独唱曲,歌唱家蔡绍序富有热情和浓郁四川乡土气息的演唱,使这首民歌成为音乐舞台上常用的曲目之一。我们能够在歌曲中感受到四川人民的热情与豪迈之情,感受歌曲旋律的热情、豪迈、自由。山里的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非常的辛苦,樵夫们唱着豪迈、热情的山歌,我们可以看出樵夫们身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升华同学们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感受了民歌的绚丽风采,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民歌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因为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的最丰富的源泉,让中国的花朵,香飘四方。

【山林的歌教案】相关文章:

家乡的山林作文12-18

秋天的山林作文01-30

美丽的山林作文03-07

漫步山林作文03-20

《小手歌》音乐教案11-15

《泼水歌》音乐教案11-21

音乐教案:颠倒歌01-13

音乐苹果歌教案01-06

音乐小手歌教案01-11